-
>
四千年農夫 中國、朝鮮和日本的永續農業
-
>
(精)中華古樹名木(全2冊)
-
>
線辣椒優質高產栽培
-
>
生命的藝術:動物解剖學的神秘歷史之旅
-
>
正確使用農藥知識問答
-
>
龍眼譜:外二種
-
>
迷你花園:打造你的玻璃生態瓶
珠江口人工魚礁場生態效應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9248564
- 條形碼:9787109248564 ; 978-7-109-24856-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珠江口人工魚礁場生態效應 本書特色
《珠江口人工魚礁場生態效應》以2002—2016年珠江口的人工魚礁區海域資源環境本底調查、人工魚礁建設技術研究、人工魚礁建設后效果跟蹤調查為基礎,介紹了珠江口人工魚礁建設研究概況及其海洋資源環境修復情況。《珠江口人工魚礁場生態效應》共五章,*章介紹珠江口海域基本狀況;第二章論述國內外河口人工魚礁主要研究進展;第三章介紹珠江口人工魚礁建設關鍵技術研究情況;第四章敘述珠江口人工魚礁建設現狀;第五章評估珠江口人工魚礁修復效果。
《珠江口人工魚礁場生態效應》可供海洋漁業科研人員、海洋水產院校師生、漁業漁政管理人員、漁業愛好者和廣大漁民參考。
珠江口人工魚礁場生態效應 內容簡介
本書以2002年至2014年間廣東珠江口的人工魚礁區海域資源環境本底調查、人工魚礁建設技術研究、人工魚礁建設后效果跟蹤調查為基礎,介紹了珠江口人工魚礁建設研究概況及其海洋資源環境修復情況。本書共五章,**章介紹了珠江口海域基本狀況;第二章論述了國內外河口人工魚礁主要研究進展;第三章介紹了珠江口人工魚礁建設關鍵技術研究情況;第四章敘述了珠江口人工魚礁建設現狀;第五章評估了珠江口人工魚礁區海洋資源環境修復效果。本書可供海洋漁業科研人員、海洋水產院校師生、漁業行政管理人員、漁業愛好者和廣大漁民參考。
珠江口人工魚礁場生態效應 目錄
前言
**章 珠江口海域基本情況
**節 海域自然狀況
一、地理位置和范圍
二、氣候特征
三、主要海洋自然災害
四、水文特征
第二節 海洋生物資源現狀
一、浮游植物
二、浮游動物
三、魚卵和仔稚魚
四、底棲生物
五、潮問帶生物
六、漁業資源
第三節 社會經濟狀況
一、社會經濟現狀
二、海洋捕撈生產基本情況
三、海水養殖基本情況
四、海洋漁業人口與從業人員基本情況
第四節 海洋交通旅游發展現狀
一、港口資源
二、航道資源
三、旅游資源
第二章 國內外河口人工魚礁研究進展
**節 人工魚礁水動力學研究
一、國外研究進展
二、國內研究現狀
第二節 人工魚礁生物聚集功能研究
一、國外研究進展
二、國內研究現狀
第三節 人工魚礁生物附著效應研究
一、國外研究進展
二、國內研究現狀
第三章 珠江口人工魚礁關鍵技術研究
**節 人工魚礁單體流場造成功能研究
一、流場造成功能原理
二、流場造成功能試驗
第二節 人工魚礁單體穩定性研究
一、礁體穩定性原理
二、礁體穩定性試驗
第三節 不同組合模式下流場造成功能的對比研究
一、不同礁體不同間距組合的流場造成功能
二、流場造成功能的量化研究
第四節 不同組合模式下建設成本的對比研究
一、魚礁單體建造成本
二、不同礁體間距組合的建設成本
第五節 人工魚礁設計原則和要求
一、工程設計原則
二、選型布局原則
第六節 珠江口人工魚礁設計要求
一、礁體選型要求
二、配置組合及布局要求
三、構建海洋牧場要求
第四章 珠江口人工魚礁建設現狀
**節 珠江口人工魚礁規劃和建設概況
一、珠江口人工魚礁規劃
二、珠江口人工魚礁建設
第二節 小萬山礁區
一、小萬山礁區規劃
二、小萬山礁區建設
第三節 竹洲-橫洲礁區
一、竹洲-橫洲礁區規劃
二、竹洲-橫洲礁區建設
第四節 東澳礁區
一、東澳礁區規劃
二、東澳礁區建設
第五節 大蜘洲礁區
一、大蜘洲礁區規劃
二、大蜘洲礁區建設
第六節 外伶仃礁區
一、外伶仃礁區規劃
二、外伶仃礁區建設
第七節 廟灣礁區
一、廟灣礁區規劃
二、廟灣礁區建設
第五章 珠江口人工魚礁修復效果評估
**節 材料與方法
一、調查時間
二、調查站位
三、調查內容、方法以及分析評價方法
第二節 投放礁體狀況評估
一、竹洲-橫洲礁區
二、外伶仃礁區
第三節 海洋環境變動分析
一、小萬山礁區
二、竹洲-橫洲礁區
三、東澳礁區
四、外伶仃礁區
五、廟灣礁區
第四節 浮游植物變動分析
一、小萬山礁區
二、竹洲-橫洲礁區
三、東澳礁區
四、外伶仃礁區
五、廟灣礁區
第五節 浮游動物變動分析
一、小萬山礁區
二、竹洲-橫洲礁區
三、東澳礁區
四、外伶仃礁區
五、廟灣礁區
第六節 底棲生物變動分析
一、小萬山礁區
二、竹洲-橫洲礁區
三、東澳礁區
四、外伶仃礁區
五、廟灣礁區
第七節 魚卵和仔稚魚變動分析
一、小萬山礁區
二、竹洲-橫洲礁區
三、東澳礁區
四、外伶仃礁區
五、廟灣礁區
第八節 附著生物增殖效果評估
一、竹洲-橫洲礁區
二、外伶仃礁區
第九節 生物聚集效果評估
一、竹洲-橫洲礁區
二、外伶仃礁區
第十節 漁業資源增殖效果評估
一、小萬山礁區
二、竹洲-橫洲礁區
三、東澳礁區
四、外伶仃礁區
五、廟灣礁區
第十一節 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與生態能值評估
一、珠海萬山海域
二、竹洲-橫洲礁區海域
三、結論
參考文獻
珠江口人工魚礁場生態效應 作者簡介
陳丕茂,男,研究員,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資源養護與海洋牧場研究室副主任(主持工作),上海海洋大學、大連海洋大學、浙江海洋大學兼職碩士研究生導師。兼任農業農村部南海漁業資源環境科學觀測實驗站站長、廣東省海洋休閑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海洋牧場技術重點實驗室主任。從事海洋牧場、人工魚礁、增殖放流和漁業生態安全等研究工作。主持各級科研課題110多項,獲得各級科技獎勵20項(次),發表論文160余篇,出版專著9部、參編專著25部,獲國家授權發明專利16項、實用新型專利78項,制定技術標準7項,參與起草海洋牧場相關管理法規3項。
- >
史學評論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隨園食單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