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千年農夫 中國、朝鮮和日本的永續農業
-
>
(精)中華古樹名木(全2冊)
-
>
線辣椒優質高產栽培
-
>
生命的藝術:動物解剖學的神秘歷史之旅
-
>
正確使用農藥知識問答
-
>
龍眼譜:外二種
-
>
迷你花園:打造你的玻璃生態瓶
大亞灣生態系統及其演變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9246966
- 條形碼:9787109246966 ; 978-7-109-24696-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大亞灣生態系統及其演變 本書特色
《大亞灣生態系統及其演變》以大亞灣生態環境和生物資源的同步、系統調查數據為基礎,對比歷年調查研究成果,分析和闡述了大亞灣生態環境和生物資源的現狀、時空變化、歷史演變趨勢,以及人類活動對大亞灣主要生物類群結構及生物多樣性的影響;通過構建大亞灣生態系統Ecopath模型,定量評估了大亞灣生態系統營養結構、能量流動效率、生態系統狀況以及漁業生態系統結構與功能;將GIS技術融入“壓力—狀態—響應”的生態系統模型,構建了海灣生態系統健康狀況評價指標體系和評估技術體系,并評價了大亞灣珍珠貝保護區、網箱養護區、污水排放區3種不同類型的生態系統的健康狀態;從陸域和海域污染控制與管理、海洋自然保護區建設、海洋應急管理與監測防治體系等方面提出了大亞灣生態系統保護與管理的對策建議。《大亞灣生態系統及其演變》的成果可為研究人類活動對海灣生態系統的影響及漁業資源可持續開發、利用和管理提供重要科學依據。
《大亞灣生態系統及其演變》可供從事漁業、海洋生物、海洋生態、海洋環境研究的工作者和海洋漁業生產、管理人員以及大專院校相關專業師生參閱。
大亞灣生態系統及其演變 內容簡介
本書是科技部科研院所社會公益研究專項(2005DIB3J020)、中央級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2007ZD08)、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2009B030600002)、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2006BAD09A14、2011BAD13B02)等多個項目的集成成果之一。本書利用大亞灣漁業生態環境和漁業資源同步、系統調查數據,并充分比對歷年調查研究成果,分析和闡述了大亞灣漁業生態環境和漁業資源的現狀及變化趨勢,調查評估了大亞灣海洋生態環境的現狀及歷史演變趨勢,分析了人類活動對大亞灣主要生物類群結構及生物多樣性的影響;構建了大亞灣生態系統ECOPATH模型,定量評估了大亞灣生態系統營養結構、能量流動效率、生態系統狀況,研究了大亞灣漁業生態系統食物網的基本結構和食物網關系,評估了漁業生態系統的結構與功能;將GIS技術融入壓力(Pressure)—狀態(State)—響應(Response)的生態系統模型,構建了海灣生態系統健康狀況評價指標體系和評估技術體系,并評價了大亞灣網箱養護區、污水排放區、人工魚礁資源養護區三種不同類型的生態系統健康狀態;從陸域和海域污染控制與管理、海洋自然保護區建設、海洋應急管理與監測防治體系等方面提出了大亞灣生態系統管理的對策建議。成果為研究人類活動對海灣生態系統的影響及漁業資源可持續開發、利用和管理的對策提供了重要科學依據。
大亞灣生態系統及其演變 目錄
前言
**章 調查與研究方法
**節 站位布設
一、2003-2005年大亞灣石化施工監測
二、2007-2008年大亞灣生態系統綜合調杏
三、2011-2012年大亞灣生態系統綜合調查
四、2014-2015年大亞灣環境質量調查
第二節 環境要素與生物資源調查方法
一、海水環境
二、表層沉積物
三、生物環境和漁業資源
四、計算公式
第三節 海岸線變遷資料獲取及數據處理
一、遙感資料獲取
二、數據處理
三、海岸線提取方法
第四節 大型藻類調查方法
一、材料與方法
二、算法比較與驗證
第五節 營養加富實驗方法
一、實驗設計
二、限制性元素的判定
第六節 微型浮游動物攝食壓力測定
一、站位布設與實驗
二、攝食壓力測定與計算
第二章 大亞灣自然環境及社會經濟概述
**節 氣候特征
一、氣溫
二、降水量
三、風
四、濕度與蒸發
第二節 水文特征
一、潮汐
二、潮流
三、余流
四、波浪
第三節 大亞灣周邊地區人口狀況
第四節 海洋產業
第三章 大亞灣周邊主要人類活動狀況
**節 主要人類活動類型
一、電站建設
二、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
……
第四章 大亞灣環境質量狀況及變化趨勢
第五章 大亞灣初級生產力特征及變化
第六章 大亞灣次級生產力特征及演變
第七章 大亞灣生態系統能流模型及服務價值評估
第八章 大亞灣生態系統健康評價及趨勢預測
第九章 大亞灣典型區域生態系統評價
第十章 大亞灣生態系統可持續發展對策
參考文獻
大亞灣生態系統及其演變 作者簡介
李純厚,男,1963年10月生。1986年畢業于中山大學生物系,現任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副所長,二級研究員。現兼任農業農村部南海漁業資源開發利用重點實驗室主任,上海海洋大學、大連海洋大學、浙江海洋大學和天津農學院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水產學會漁業資源與環境分會主任委員、全國水產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漁業資源分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水產學會理事、廣東海洋學會理事、廣東海洋湖沼學會理事、廣東水產學會理事、廣東省自然保護區評審委員會委員、廣東省瀕危水生野生動植物種科學委員會委員。主要從事漁業生態保護研究,先后發表學術論文150余篇,主編和合作出版專著14部,出版專業圖集13卷,獲得各類科技成果獎勵24項(次)。
李純厚,男,1963年10月生。1986年畢業于中山大學生物系,現任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副所長,二級研究員。現兼任農業農村部南海漁業資源開發利用重點實驗室主任,上海海洋大學、大連海洋大學、浙江海洋大學和天津農學院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水產學會漁業資源與環境分會主任委員、全國水產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漁業資源分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水產學會理事、廣東海洋學會理事、廣東海洋湖沼學會理事、廣東水產學會理事、廣東省自然保護區評審委員會委員、廣東省瀕危水生野生動植物種科學委員會委員。主要從事漁業生態保護研究,先后發表學術論文150余篇,主編和合作出版專著14部,出版專業圖集13卷,獲得各類科技成果獎勵24項(次)。
杜飛雁,女,1974年1月生。漁業生態學博士,博士后,研究員,上海海洋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現任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漁業環境研究室副主任、廣東省漁業生態環境重點實驗窒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為海洋浮游動物和底棲生物生態學,漁業生態環境監測、評價與保護,基于生態系統的海洋綜合管理。近年來在南海連續發現并公開報道海洋生物新物種21個、新記錄3個。近五年來,主持各級各類課題30余項.在國內外核心學術期刊和專業學術會議正式發表學術論文58篇,參與出版專著2部,獲各類科研成果獎勵12項(次)。先后榮獲南海與珠江流域水生生物資源養護工作先進個人、廣東省直機關“三八紅旗手”、廣東省“三八紅旗手”、廣東省杰出女科技工作者等榮譽稱號,入選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百名科技英才培育計劃”。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