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西文物日歷2025年壁畫(特裝版)
-
>
老人與海
-
>
愛的教育
-
>
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名師課堂教學實錄
-
>
岳飛掛帥
-
>
陽光姐姐小書房.成長寫作系列(全6冊)
-
>
名家經典:水滸傳(上下冊)
納蘭詞傳(精裝)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8162176
- 條形碼:9787558162176 ; 978-7-5581-6217-6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納蘭詞傳(精裝) 本書特色
1.精選納蘭130余首詞,突顯經典的力量。
詞作涉及愛情、親情、友情、詠物等多個方面,充分展現其詞清麗婉約,哀感頑艷,格高韻遠的特色。
2.附納蘭小傳,深入解讀其思想與命運。
無論是納蘭的思想與命運,他的人生與際遇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意義,每個人都能從他的小傳中收獲屬于自己的感悟,獲得正面而積極的影響。
3.文字優美,引人回味。
流暢細膩的文筆,深刻動人的穎悟,在字字句句間迸濺出明慧的思想之光,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納蘭詞傳(精裝) 內容簡介
本書以納蘭性德的詞作作為線索,涉及愛情、親情、友情等多個方面,配合著流暢準確,生動優美的譯文與賞析,以及文末的納蘭小傳,全方位的展現出了這位多情才子斑斕而短暫的一生。貫穿于書中的精美插圖與唯美的文字交相輝映,為讀者帶來一場雙重的視覺盛宴,是一本兼具實用性和審美性、文學性和專業性的文學類書籍。
納蘭詞傳(精裝) 目錄
**章 當時只道是尋常
虞美人(綠陰簾外梧桐影)
虞美人 秋夕信步(愁痕滿地無人省)
虞美人(銀床淅瀝青梧老)
虞美人(春情只到梨花薄)
虞美人(曲闌深處重相見)
鵲橋仙 七夕(乞巧樓空)
青衫濕遍?悼亡(青衫濕遍)
青衫濕 悼亡(近來無限傷心事)
沁園春 代悼亡(夢冷蘅蕪)
沁園春(瞬息浮生)
東風齊著力(電急流光)
于中好 十月初四夜風雨,
其明日是亡婦生辰(塵滿疏簾素帶飄)
南鄉子 為亡婦題照(淚咽卻無聲)
金縷曲 亡婦忌日有感(此恨何時已)
蝶戀花(辛苦*憐天上月)
山花子(風絮飄殘已化萍)
山花子(欲話心情夢已闌)
山花子(林下荒苔道韞家)
清平樂(凄凄切切)
清平樂(青陵蝶夢)
采桑子(海天誰放冰輪滿)
采桑子(撥燈書盡紅箋也)
采桑子(土花曾染湘娥黛)
采桑子(謝家庭院殘更立)
畫堂春(一生一代一雙人)
眼兒媚 中元夜有感
(手寫香臺金字經)
浣溪沙(誰念西風獨自涼)
浣溪沙(鳳髻拋殘秋草生)
臨江仙?寒柳(飛絮飛花何處是)
如夢令(黃葉青苔歸路)
第二章?人生若只如初見
夢江南(昏鴉盡)
菩薩蠻(窗前桃蕊嬌如倦)
菩薩蠻(新寒中酒敲窗雨)
菩薩蠻(蕭蕭幾葉風兼雨)
菩薩蠻(催花未歇花奴鼓)
菩薩蠻(春云吹散湘簾雨)
菩薩蠻(隔花才歇廉纖雨)
菩薩蠻(烏絲畫作回紋紙)
菩薩蠻(闌風伏雨催寒食)
菩薩蠻(惜春春去驚新燠)
臨江仙(長記碧紗窗外語)
臨江仙(點滴芭蕉心欲碎)
臨江仙(昨夜個人曾有約)
鬢云松令(枕函香,花徑漏)
鵲橋仙(倦收緗帙)
百字令(人生能幾)
南鄉子(煙暖雨初收)
紅窗月(燕歸花謝)
天仙子(月落城烏啼未了)
蝶戀花(眼底風光留不住)
蝶戀花(又到綠楊曾折處)
蝶戀花(蕭瑟蘭成看老去)
蝶戀花(露下庭柯蟬響歇)
秋千索(藥闌攜手銷魂侶)
秋千索(游絲斷續東風弱)
好事近(簾外五更風)
好事近(何路向家園)
山花子(昨夜濃香分外宜)
清平樂(風鬟雨鬢)
清平樂(畫屏無睡)
滿宮花(盼天涯)
唐多令 雨夜(絲雨織紅茵)
秋水 聽雨(誰道破愁須仗酒)
如夢令(正是轆轤金井)
如夢令(纖月黃昏庭院)
采桑子(彤霞久絕飛瓊字)
采桑子(誰翻樂府凄涼曲)
采桑子(白衣裳憑朱闌立)
采桑子(而今才道當時錯)
河瀆神(涼月轉雕闌)
浣溪沙(旋拂輕容寫洛神)
減字木蘭花(花叢冷眼)
少年游(算來好景只如斯)
第三章 西風多少恨,吹不散眉彎
虞美人(彩云易向秋空散)
南鄉子 搗衣(鴛瓦已新霜)
踏莎美人 清明(拾翠歸遲)
秋千索(錦帷初卷蟬云繞)
采桑子(桃花羞作無情死)
浣溪沙(記綰長條欲別難)
浣溪沙(腸斷斑騅去未還)
浣溪沙(錦樣年華水樣流)
浣溪沙(肯把離情容易看)
減字木蘭花(相逢不語)
木蘭花令 擬古決絕詞
(人生若只如初見)
玉連環影(何處)
采桑子(明月多情應笑我)
瑞鶴仙 丙辰生日自壽,
起用《彈指詞》句,并呈見陽(馬齒加長矣)
菩薩蠻 過張見陽山居,賦贈
(車塵馬跡紛如織)
菩薩蠻 為陳其年題照
(烏絲曲倩紅兒譜)
虞美人 為梁汾賦(憑君料理花間課)
金縷曲 贈梁汾(德也狂生耳)
于中好 送梁汾南還,為題小影
(握手西風淚不干)
點絳唇 寄南海梁藥亭(一帽征塵)
瀟湘雨 送西溟歸慈溪(長安一夜雨)
水龍吟 再送蓀友南還(人生南北真如夢)
臨江仙 寄嚴蓀友(別后閑情何所寄)
浣溪沙 西郊馮氏園看海棠,
因憶《香嚴詞》有感(誰道飄零不可憐)
臨江仙?塞上得家報云秋海棠開矣,
賦此(六曲闌干三夜雨)
臨江仙 永平道中(獨客單衾誰念我)
浣溪沙 大覺寺(燕壘空梁畫壁寒)
長相思(山一程)
如夢令(萬帳穹廬人醉)
菩薩蠻(問君何事輕離別)
月上海棠 中元塞外
(原頭野火燒殘碣)
點絳唇 詠風蘭(別樣幽芬)
疏影 芭蕉(湘簾卷處)
眼兒媚 詠紅姑娘(騷屑西風弄晚寒)
眼兒媚 詠梅(莫把瓊花比淡妝)
淡黃柳 詠柳(三眠未歇)
憶秦娥(長飄泊)
太常引 自題小照(西風乍起峭寒生)
鳳凰臺上憶吹簫?守歲(錦瑟何年)
詞人小傳 一生恰如三月花
承平少年,錦衣公子
郎騎竹馬,妾弄青梅
侯門深海,情已惘然
阿梨一去,再無音信
寒疾突發,心若死灰
大病初愈,初綻頭角
琴瑟在御,莫不靜好
鮮衣怒馬,金榜題名
他眼前那匆忙一現的曇花
白衣摯友,江湖至交
隨駕出行,情起相思
天人永隔,凡心已死
五月,盧氏芳魂消逝
十年蹤跡,十年初心
琴川才女,情牽一線
扈從江南,執手定情
天南地北,金風玉露
一世多情,一聲長嘆
納蘭詞傳(精裝) 節選
減字木蘭花
相逢不語,一朵芙蓉著秋雨。小暈紅潮①,斜溜鬟心只鳳翹。
待將低喚,直為凝情②恐人見。欲訴幽懷,轉過回闌叩玉釵。
注釋】
①小暈紅潮:指臉色微微泛出紅暈。
②凝情:深藏的濃烈情感。
譯文】
相遇時不置一詞,你如荷花在秋雨中微低著頭。臉頰泛起紅暈,鳳釵斜斜地插在發髻上。想要低聲呼喚他的名字,卻又害怕這份深藏的感情被他人知曉,想要訴說衷腸,卻見他已經轉過了闌干,只能輕輕扣著玉釵。
賞析】
這是一首敘事的小令,詞中寥寥數筆便描繪出一個多情迷人的少女形象。從相遇到擦身而過,再到回頭張望,一系列的神態動作的描繪,將人物刻畫得惟妙惟肖。相逢,彼此沒有說話,而是一個比喻,如同秋天的荷花受著秋雨的洗禮,秋天的荷花比起夏天的更加粉紅,在雨中往往低垂著身姿。擦肩時,臉上泛起嬌羞的紅暈,側過頭,頭上的鳳釵都歪著。眼看要錯過了,情不自禁想要開口喊出他的名字,又怕被人發覺自己愛慕的心思,因而生生咽了回去。心中滿腹繾綣想要傾訴,慢慢回過神來,卻見他已經走遠,只能拔下自己的玉釵,若有若無地敲著。
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
木蘭花令
擬古決絕①詞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②。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心人
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零鈴終不怨。何如薄幸錦衣郎,比翼連枝當
日愿。
注釋】
①決絕:指斷絕關系,不再往來。古有《白頭吟》“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
②秋風悲畫扇:指漢代班婕妤《怨歌行》的典故,《怨歌行》將男女之間的感情比作是團扇,盛夏時節隨身相伴,可是秋風起的時候又將團扇拋棄在一旁。
譯文】
此生要是始終如初見時候一般毫無嫌隙,傾心相愛該有多好,那么就不必體味因離心而被拋棄的悲傷。熟悉的人兒真心是如此容易改變,只怕是他的心原本就是善變的吧!唐明皇與楊貴妃在驪山行宮相依偎著訴說衷腸,即便是生死相隔淚眼迷蒙都絲毫不怨恨對方。你連那負心薄幸的唐明皇都比不上啊,還說什么要比翼雙飛、共結連理的誓言!
賞析】
這首詞的副題為“擬古”,而決絕詞是古詞中的一種。詞人模仿女子的口吻,寫下《決絕詞》,飽含著對以往戀情的不舍,對負心薄幸之人的怨恨。起句便是一個“若”字,初見總是*美的,一見鐘情,單純而美好。只可惜人生不可能只是一瞬,日久天長,漸漸離心,女子也被拋棄。這種拋棄就好比是對一把團扇,需要時左右不離,不需要的時候便不聞不問。以往的決絕詞,往往是男子因某種原因變了心,而本詞中卻不然,一句“卻道故心人易變”表明,哪里是因為什么原因才變了心,分明就是他善變無情!這樣徹底的控訴將決絕之意表露得堅定無比,已然是看穿了情郎的本質。下闋將情郎與唐明皇作對比。人們常認為唐明皇是負心薄幸的人,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將心愛的人殺掉。但同時,他也是多情的,聽見雨聲鈴聲,都忍不住眼淚紛紛,在夢中都念念不忘“比翼連枝”的誓言,更是上天入地地尋找愛人的芳魂。反觀自己的情郎,他的心中哪里還記得當初的誓言!詞中的女子看得透徹,她絲毫不被過去的歡愛蒙住雙眼,一點也不否認當初的相愛,更是大方地承認自己的障目,將對方的無情揭露出來,比起同情憐憫,更多地讓人感受到一顆敢愛敢恨的心。
承平少年,錦衣公子
歷史是不會停歇的滾滾長河,古人常說光陰似箭,時間將世間萬物細細雕琢,宇宙萬物不斷地繁衍,又在時間的消磨下化作無盡的塵埃。在這層層疊疊的灰燼之中,有的如同塵土層疊湮沒無人問津,有的卻如同佳釀,被時間釀成了一壇回味悠長的醇酒。
遍讀唐詩,便覺得自唐之后無好詩;再讀宋詞,又驚覺佳詞難再有;又如元曲雜調,感慨著一代自有一代的造化,自己好比是那個晉人,執斧進山,在幽暗密林中失了方向,忽然看見有人下著精妙的圍棋,一番欣賞,已是數百年光陰。
數百年間,世上有千千萬萬的人出現又消失,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有人會留下一星半點的痕跡,有人卻如輕風拂過不見蹤影。數百年后,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見”,穿透歷史的輕輕拍打在每個人的心上。是啊,三百年光陰里,還有一個人:承平少年,錦衣公子。
他生于海晏河清、修文偃武之時,誕于鐘鳴鼎食、顯赫富貴之家;自幼聰穎好學、博聞強識,且又精于騎射武功。鮮衣怒馬少年郎,胸懷吞鯨之志,自此登上了歷史的舞臺。數百年后,有人翻開他的集子,吟哦一番,便驚為天人,字里行間情真意切,不覺讓人淚流滿面。他就是納蘭性德。
順治十一年(1655)臘月,凜凜寒風中的納蘭府一片手忙腳亂,所有人都在焦急地等待著一個小生命的誕生。那個平日里滿面笑容,慈善和氣的一家之主正在廳里喝著茶,茶葉在碗中靜靜散發著香氣,主人的神色有一絲的緊張。不久之后,仆人匆匆來報,面上帶著歡欣的喜氣,端著茶碗的手終于是踏實了——納蘭家的長子出世了。納蘭,是個動人的復姓,舌尖在上顎輕盈地觸碰,婉轉多情卻并非漢族之姓。在更為久遠的年代之前,他的祖先曾是北方草原上策馬奔馳、逐水草而居,*初他們的姓氏為默特,在草原部落的血性戰斗中,奪取了納蘭部的領土,從此默特一族在納蘭部的領土上繁衍生息,改姓為納蘭。正當元朝的政權被農民起義的烽火所毀滅,遠居塞外的納蘭氏漸漸歸附了后金。數百年后,他們隨清軍入關,以正黃旗的身份,幫助滿族人建立了歷史上*后一個封建王朝。
納蘭性德的父親——才華橫溢的納蘭明珠是當朝的太傅,太子的老師;他的母親乃是努爾哈赤的孫女,親王愛女,一品誥命夫人,而他又是這個鐘鳴鼎食之家的長子。這些都注定了,從他出生的那一刻起,他的名字就注定會出現在史書之中,哪怕寥寥一筆。然而這個納蘭帶給歷史的,又何止是寥寥一筆。
《周易》里:“君子以成德為行。”他被寄予厚望地取名為“成德”。他幾乎與這個王朝的盛世一同降臨。納蘭7歲,康熙皇帝登基,納蘭13歲,康熙皇帝親政。這是一個開啟盛世的時代,明主圣君,懷柔天下;這是一個建功立業的時代,國家初定,戰火未熄。之后皇子保成被立為太子,納蘭為了避諱,將名字改為性德。取字容若,小字成哥,號楞伽山人。楞伽山,傳說中佛陀曾在此山宣講楞伽經,山中有無量花園,園中有香樹一株,微風拂過,枝葉之中流布百千妙香,傳揚百千妙音。他便是許愿能做這精妙之中的山人,隱居于佛陀的熏風之中參悟此身。未來的許多歲月里,他都這樣與佛相伴,追尋一絲內心的澄靜。與他家世年紀相仿的子弟中,有不少游手好閑、庸庸紈绔之輩,先祖打下的江山,在這些衣食無憂的少年身上看不到守業的擔當。他們沉醉于溫柔鄉中,忘記了父輩們的浴血征戰,忘記了保守家業的諄諄教誨。但是年少的納蘭顯得如此與眾不同,他文治武功,莫不精通。作為名門望族的長子,納蘭從小就被家人寄予厚望,學識淵博的父親給他發蒙,識文斷字是每日必做的功課。練習騎馬射箭,先祖馬背上的生涯他依然承續著。京城里人人都知道納蘭家的少年過目不忘,天資聰穎。垂髫年紀,既能朗誦詩詞,又能彎弓射箭。不像尋常孩童那樣能歡樂游戲,他在嚴肅的氛圍中慢慢成長,錦衣玉食他不缺,似錦前程他注定會有。
他的心里裝著雄圖大業,他渴望在戰場上廝殺,渴望與現實枯燥生活所不同的熱血生涯;他渴望著成長,希望能早日建功立業,策馬凱旋。他還讀著江南的詩詞,向往著如水的南方,想在吳儂軟語里尋找與北方的凜冽全然不同的溫婉細膩。當然還有愛情,懵懂的少年向往著情,在這座看似熱鬧的豪門宅邸之中,每個人都想要親近他,卻又都和他保持著距離。孤獨是一直以來的心病,若是有愛,人生必然會溫暖起來吧?少年的納蘭心里塞滿了種種惆悵與期望,渴望振翅高飛,體驗截然不同的生活、愛與溫暖的懷抱。這時候的他還沒有想到,在他的生命之中,命運會像他期盼的那樣把他所渴望的東西一一帶到他的面前,當他沉浸在夢想變成現實的喜悅中時,命運又將所有饋贈一點點抽走。
納蘭詞傳(精裝) 作者簡介
劉增妍,譯者、經濟師、教師,現居青島。長期從事教育實踐及理論研究工作,參與了多部外文書籍的翻譯工作,參編、參著作品多部。現任職青島黃海學院。長期從事教育實踐及理論研究工作,參與了多部外文書籍的翻譯工作,參與編寫了21世紀高職高專規劃教材《基礎會計》、全國高職高專教育精品規劃教材《管理學基礎》。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山海經
- >
煙與鏡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我與地壇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朝聞道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