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社版)玫瑰色的森林
-
>
(社版)金色的雨(精裝繪本)
-
>
(社版)海藍色的小水桶(精裝繪本)
-
>
(社版)白色的禮物(精裝繪本)
-
>
它們:水怪時代
-
>
家門口的大自然系列:奶奶的花園 奶奶的菜園(全2冊)
-
>
創意立體紙魔坊玩具書——賽車 作業車
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叢書:仁的系列故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1451434
- 條形碼:9787561451434 ; 978-7-5614-5143-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叢書:仁的系列故事 內容簡介
仁,作為儒家乃至中華民族文化中倫理道德的首要內容,歷經幾千年來的發展,在整個中華民族的文化長河中,對人格的養育,心志的養成,待人待己、興邦治世,起到了極為重要的規范、約束和導引作用。古往今來,眾多名垂青史的偉岸人物,皆為大仁大義之士。歷史如此,未來也應是如此。仁,作為人們的道德規范,春秋時就受到社會的普遍重視,到了孔子創立儒學學派時,又將“仁”發展提高到社會“全德之稱”的地位,“仁”成為社會道德的總和和道德的*高境界。孔子在《論語》中多處講到仁。歸納起來有以下幾種含義:首先,“仁”是一種品德或道德常識。其次,這種道德意識的主要內容是愛人,忠恕之道和克已復禮。第三,“仁”是社會道德的總和及人的*高道德境界。孟子繼承了孔子仁者愛人的思想政治。“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同時,孟子還發展了孔子的思想。首先,孟子提出人行仁德就是道,這是以仁德為人道所具有的本質,在認識上對儒家倫理學起著很大的影響。其次,孟子提出仁義道德和仁政的政治主張。這樣,仁義便成為人類生活的*高準則。孟子的仁政思想是從“愛人”之心到“不忍人之心”發展而來的。韓愈、朱熹、柳宗元、王安石、程顥、程頤等歷代大賢認為,“仁”是修身立家治國的根本,五常之中,“仁”為*貴,無所不統。“蓋仁也者,天地所以生物之心,而人物之所得以為心者也。惟其得夫天地生物之心以為心,是以未發之前四德具焉,仁義禮智,而仁無所不統。”愛仁者,人愛之。在今天,大力提倡“仁者愛人”、“仁政愛民”,既是人的善良本性使然,更是時代的強烈呼喚。對提升中華民族全民素質,尤其是對培育和養成青少年健康的人格、高雅的志趣、博大的胸懷,將會起到不可或缺的功效。
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叢書:仁的系列故事 目錄
- >
隨園食單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推拿
- >
回憶愛瑪儂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自卑與超越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