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現的鏡子:林賢治自選集 版權信息
- ISBN:9787221149510
- 條形碼:9787221149510 ; 978-7-221-14951-0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重現的鏡子:林賢治自選集 本書特色
林賢治回顧個人半個世紀以來的寫作生涯,從中仔細擇取自己于不同人生階段創作的散文、隨筆、史論、詩歌等作品,合編為“林賢治自選集”(4卷)。
本書為“林賢治自選集”系列(4卷)中的第四卷。收錄了《革命尋思錄》《潮打危城diyi撥》《五四之魂》《魯迅的*后十年》等著名評論作品的節選內容,論域涉及革命、社會運動、知識分子與文化、文學與藝術等,帶有精神史、思想史的性質。
重現的鏡子:林賢治自選集 目錄
人民主體 / 1
權力的僭妄 / 14
革命發生學 / 21
潮打危城**波(節選)
小引:紀念何為? / 44
從“自強”運動說起 / 49
戊戌維新:一場流產政改 / 53
新政改革:帝國的絕唱 / 59
真共和與假共和 / 64
五四之魂(節選)
重新發現歷史 / 70
五四:知識分子的自治運動 / 74
“若要官,殺人放火受招安” / 90
價值領域中的諸神斗爭 / 107
80—90年代:一個倒影 / 126
知識分子與精神 / 143
魯迅的*后十年(節選)
引 言 / 148
國民黨“一黨專政” / 153
自由與人權 / 172
九十年:中國文學一瞥 / 193
文學創造與精神(節選)
存在與精神 / 197
精神與文學 / 201
精神性與文學創造 / 207
中國散文五十年(節選)/211
中國新詩五十年(節選)
導論:詩與詩人 / 239
效應史:匱乏、喪失與綿延 / 256
中國新詩向何處去 / 268
重現的鏡子:林賢治自選集 節選
知識分子與精神 五四的一代做了些什么? 我們的一代做了些什么? 而此刻,我們站在哪里看待這一切? 如果我們把五四的一代看作是一群可惡的離經叛道分子、復仇主義者、青年暴徒、夢游癥患者、白癡、自大狂、西洋文化丐幫、口號制造商、縱火犯、教唆專家;如果我們讓他們放下手中的唐吉訶德長矛,改執盾牌;讓他們從星散的各地集中到指揮刀下,所有的動作,都服從于同一支號角;甚至讓他們沒入更浩大的群隊里,猶如海洋有水,卻不見河流和涓滴,沒有獨立的奔流;如果不承認知識分子的主體價值,把激進主義除掉——那么五四將成為空白。如果我們認同他們的價值觀念,狂飆式風格,認同他們的破壞和建設,五四就是一個年輕的建筑群。然而那么多矗立的群體,今天也只余一片瓦礫場了。 五四死了。五四早已整個地陷落。我們看到的是包圍在外部的十字軍,火光熊熊,殺聲震天,原來墻垣之內早已喑啞。自由的確總是處于守勢,處于危險之中。正如雅斯貝斯所說:“自由不會主動落在我們身上,也不會自動地保存;只有當它上升為意識并且為此承擔責任,才能保存它。”可是,知識分子內心怯弱,他們缺乏足夠的精神后援,結果五四為他們自己所扼死。 俄羅斯知識分子不愧為世界上*優秀的知識族群。作為一個精神性團體,他們形成了一個獨立于政治霸權之外的傳統。就像別爾嘉耶夫說的,“俄羅斯知識分子*終在分裂中形成了,他們將永遠稱自己為‘我們’,稱國家、政府為‘他們’”。在知識分子內部,雖然也分裂為西歐派和斯拉夫派,彼此間有著激烈的交鋒,然而,他們都一樣深愛著俄羅斯大地,一樣地熱愛思考。他們忘我地迷戀于社會理想,無論如何的形而上學,仍然緊連著那大地之上的廣大苦難的人們的命運,而被賦予一種深沉的道德力量。同時,他們是行動者,實踐家,勇于犧牲自己。“瘋僧”,是世界上*富有俄羅斯特點的俗世中的圣徒形象。俄羅斯的民族性,在知識分子身上表現得特別明顯,那是一種超民族主義,一種獨特的精神現象。有著如此浩瀚的精神環繞著他們,哺育著他們,于是他們的靈魂變得無比強壯;而他們,也在不斷創造著增加著這精神。所以,無論在沙俄時代還是斯大林時代,無論西伯利亞的流刑還是古拉格的苦役,無論是自由的寫作還是禁止出版,他們依舊那么高傲——甚至被流放到國外如赫爾岑、蒲寧、布羅茨基……那么多的知識者,他們是那么出色,唯以特有的精神氣質,迥異于周圍的人們,如同打在褪色的衣服上的鮮艷的新布補丁! 這就是魯迅——五四時代曾被稱為青年叛徒的首領——多次懷著戰斗的敬意說到的,為中國所沒有的俄國式的知識分子。 精神是重要的,尤其對于知識分子。赫伯特·費格爾報告說,愛因斯坦曾經對他說過:“要是沒有這種內部的光輝,宇宙不過是一堆垃圾而已。”在俄國哲學家看來,人不是世界可以忽略的渺小部分,恰恰相反,世界才是人的一部分,人大于人本身。別爾嘉耶夫在《自由精神哲學》中,說人是由三部分構成的,是三維的人,是“精神-靈魂-肉體的有機體”。而精神,自然居于*高的位置。對知識分子來說,精神意味著什么呢?精神就是獨立、自主,是一種操守的堅持。精神有一種徹底性,它隱含著一種對外部的有原則的對抗,固守也是對抗。這種否定的積極性來源于自我,因此,它不可能懼憚任何壓力。正由于知識分子是*富于精神氣質的人,所以,法國思想家鮑德里亞在談到知識分子時,特別指出:“對抗是知識分子*感舒適的一種姿態,這是毫無疑義的。”“處在邊緣是知識分子的本真狀態。”“知識分子不可能促成肯定性。認為自己能夠促成或創造肯定性價值的知識分子,往往是保守的。”所以,米爾斯在論及“發達資本主義社會”時,也指出說,*有可能繼續進行反對現行體制斗爭的社會集團是知識分子。他把知識分子稱作“一種可能的、直接的、激進的變革力量”。所以,對知識和知識分子深有研究的曼海姆,在他代表性的著作《意識形態與烏托邦》中指出:知識分子很難生活在一種“與現實完全一致、沒有任何或以烏托邦或以意識形態出現的超念因素的環境中”。由于精神的存在,知識分子多出了一個世界。關于這個世界,一位俄裔流亡思想家弗蘭克曾經這樣描寫道:“不要在地上尋找自己的路標,這是一片無邊的汪洋,這里進行著無意義的波浪運動和各種潮流的撞擊——應當在精神的天空中尋找指路明星,并向著它前進,不要管任何潮流,也許還要逆流而上。” 在中國,知識分子的精神資源十分貧乏。它從古代的士階級演化而來,而士階級的臍帶所牽系的母體——農業社會結構尚未產生根本性的改變;在市場沒有得到充分拓展的情況下,依然是權力中心,知識分子的組織依附性繼續存在。也就是說,還是“皮”和“毛”的關系。作為現代意識,人道主義和個人主義傳統并沒有形成,因此,很難獲得一種源自精神本身的獨立性,隨著經濟改革的進行,知識的商品化和制度化,并不曾阻止幾千年古老傳統的幽靈對我們的纏繞。五四時候,魯迅和他的戰斗伙伴有過一段關于“鐵屋子”的對話。黑暗的“鐵屋子”,自然無法產生俄羅斯的那種精神漫游者。我們不像西方那種宗教國家,我們的宗教是儒教,尤其是經過歷代統治者以及漢儒和宋儒的大規模改造,它對知識分子長期的精神浸淫是致命的。于是,慣于傾聽宮廷的鐘鼓和鳴,而對風雨之聲充耳不聞,尤其是陌生于內心的人的聲音。茫漠之中,沒有對生命的關注,沒有對生存與命運的沉思。沒有精神饑渴,沒有靈魂冒險,沒有對真理的尋索,沒有創造的欲望。當陷溺于苦難的時候,不知道拯救,只有老莊——儒教的一種補充——式的無為與逍遙。從來不期待復活,只有堅苦的忍受,我們怎樣才能懂得為自己和人類憂傷?我們的眼前沒有高山,沒有崇仰之物;我們的胸襟沒有平原,沒有坦蕩與遼闊;我們的內心沒有河流,沒有愛,沒有容受力,沒有自由不羈的涌動。五四知識分子在與傳統社會的決裂——現代痛苦的分娩——中形成了自己,隊伍那么弱小,然而他們以決死的意志反抗這一切;那種震撼力,80年后,依然使他們的后輩為此感到鼓舞和驚悸! 他們在中國歷史上**次走到前臺,背棄傳統,扮演“現代”的角色。在斗爭中,他們創立了“社會高于政治”的俄國式命題。他們在精神人格上,完全不同于他們的先輩。他們汲取人類*優秀的精神強壯自己,發展自己,開拓中國的未來之路。然而,*終還是被傳統壓倒了! 五四一代的出現,畢竟點燃了國民精神的燈火。只要說起他們,我們就獲得了信心、勇氣、騷動的力量。“墳”不是*終的。所以,魯迅寫了“野草”。那是一種強韌的生之信息。當此又一個新世紀的黎明即將升起之際,而《國際歌》“*后的斗爭”的旋律愈來愈響,冰河的涌動愈來愈迅速有力,草葉的芳香在想象中變得愈來愈濃烈,中國知識分子,我們將如何可能像五四的先驅者那樣,獨立承擔自己的使命? ——魂兮歸來! 1999年3月—4月,于廣州 ……
重現的鏡子:林賢治自選集 相關資料
林賢治便是揭穿了真相而使人掃興的一個批評家。他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堂吉訶德。
林賢治其人其文,具有一種理想主義和英雄主義的精神氣質,與我們這個犬儒主義大行其道的時代的知識者的精神狀態,形成了極為鮮明的對照。
——王培元
林賢治的文字既有盧梭式的憤激與直白,又有培根式的犀利與明澈。
——摩羅
與那些逃避現實的閑適寫作者不同的是,他的寫作是介入的,灼熱的,充滿痛感的;而自由精神是貫穿其中的一條主線。
林賢治的書寫源于閱讀,他習慣于在閱讀中與那些因思想而受難的偉大靈魂對話。作品始終貫穿對人性尊嚴的召喚,對自由精神的追尋與捍衛,并在對人類精神苦難史的書寫體驗中,完成對當下現實的關照與批判。
—— “在場主義散文獎”授獎辭
(林賢治)一如一位當事者,時刻在以反抗的姿態發出峻切、急迫和呼號的聲音,這種聲音在專業化、物質主義的二十世紀末,聽起來很有點唐吉訶德的味道。
——《南方人物周刊》
重現的鏡子:林賢治自選集 作者簡介
林賢治,詩人,學者。廣東陽江人。著有詩集《駱駝和星》《夢想或憂傷》;散文隨筆集《平民的信使》《曠代的憂傷》《孤獨的異邦人》《火與廢墟》;評論集《胡風集團案:20世紀中國的政治事件和精神事件》《守夜者札記》《自制的海圖》《五四之魂》《時代與文學的肖像》《一個人的愛與死》《午夜的幽光》《紙上的聲音》;文學史著作《中國新詩五十年》《中國散文五十年》;政治學著作《革命尋思錄》;自選集《娜拉:出走或歸來》《沉思與反抗》;傳記《人間魯迅》《魯迅的最后十年》《漂泊者蕭紅》;訪談錄《呼喊與耳語之間》等。主編叢書叢刊數十種。
- 主題:
本書收錄了《革命尋思錄》《潮打危城diyi撥》《五四之魂》《魯迅的*后十年》等著名評論作品的節選內容,論域涉及革命、社會運動、知識分子與文化、文學與藝術等,帶有精神史、思想史的性質。
- >
推拿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煙與鏡
- >
巴金-再思錄
- >
自卑與超越
- >
莉莉和章魚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