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我國適度普惠型社會福利制度的建構:理論基礎與路徑選擇 版權信息
- ISBN:9787010198057
- 條形碼:9787010198057 ; 978-7-01-019805-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我國適度普惠型社會福利制度的建構:理論基礎與路徑選擇 本書特色
本書基于 “廣義福利”概念,以福利文化與福利制度互動為基礎,回顧了我國社會福利制度的歷史發展,初步構建了中國社會福利制度的歷史發展新框架,從“福利需求”和“福利文化”視角出發,針對我國現行福利制度存在的福利觀念落后、水平偏低、供給不足、供給結構失衡、供給顯失公平、內容重經濟輕服務、責任定位不清,社會組織發展滯后、社會和市場福利有限、預防性福利建設不足和福利需求表達自下而上渠道不暢等八大問題,分析了我國古代、近代、現代社會福利思想,結合西方現代社會福利理論與當代中國學者對社會福利的研究,闡述我國適度普惠型社會福利制度目標選擇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實踐基礎已經具備,構建了我國適度普惠型社會福利制度的四維目標定位,以及我國適度普惠型社會福利制度的模式構建的基本原則和基本模式,提出了我國適度普惠型社會福利制度的三步走發展戰略和相關的對策建議。本書在研究視角、研究方法和研究內容上都有所創新,是我國適度普惠型社會福利制度研究的基礎性理論和應用性構建相結合的研究。
我國適度普惠型社會福利制度的建構:理論基礎與路徑選擇 內容簡介
本書基于 “廣義福利”概念,以福利文化與福利制度互動為基礎,回顧了我國社會福利制度的歷史發展,初步構建了中國社會福利制度的歷史發展新框架,從“福利需求”和“福利文化”視角出發,針對我國現行福利制度存在的福利觀念落后、水平偏低、供給不足、供給結構失衡、供給顯失公平、內容重經濟輕服務、責任定位不清,社會組織發展滯后、社會和市場福利有限、預防性福利建設不足和福利需求表達自下而上渠道不暢等八大問題,分析了我國古代、近代、現代社會福利思想,結合西方現代社會福利理論與當代中國學者對社會福利的研究,闡述我國適度普惠型社會福利制度目標選擇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實踐基礎已經具備,構建了我國適度普惠型社會福利制度的四維目標定位,以及我國適度普惠型社會福利制度的模式構建的基本原則和基本模式,提出了我國適度普惠型社會福利制度的三步走發展戰略和相關的對策建議。本書在研究視角、研究方法和研究內容上都有所創新,是我國適度普惠型社會福利制度研究的基礎性理論和應用性構建相結合的研究。
我國適度普惠型社會福利制度的建構:理論基礎與路徑選擇 目錄
我國適度普惠型社會福利制度的建構:理論基礎與路徑選擇 作者簡介
張軍,四川師范大學教育學碩士、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博士。現任重慶理工大學管理學院勞動與社會保障系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社會學會社會福利研究專業委員會理事,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會員,亞洲開發銀行社會保險項目專家。主要研究領域為社會保障與社會福利,先后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重慶市科委軟科學項目等項目,作為負責人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招標項目子課題“中華民族傳統國家福利制度”;出版《社會保障制度的福利文化解析》《統籌城鄉社會救助制度建設研究》等著作,主編或參編《現代社會福利思想(第二版)》《社會保障學教程》等教材,在《社會保障研究(北京)》《中國社會保障》《探索》《經濟問題探索》等CSSCI核心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30多篇。
- >
自卑與超越
- >
唐代進士錄
- >
推拿
- >
隨園食單
- >
回憶愛瑪儂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