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鄉風囈語 版權信息
- ISBN:9787227069454
- 條形碼:9787227069454 ; 978-7-227-06945-4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鄉風囈語 本書特色
楊燁瓊著白麟主編的《鄉風囈語/陣地文叢》是一本散文集。共收錄作品67篇,分為二部分。**部風“鄉間拾語”,主要是以鄉間碑石、志記考釋為內容的歷史散文。第二部分“鄉間風語”是一些以鄉間記憶、趣人軼事為內容的散記。作品不論是對家鄉風物的探究考證還是對故土人事的深情記述,都飽含了對養育其成長的這片黃土地的深沉的愛。
鄉風囈語 內容簡介
《鄉風囈語/陣地文叢》是楊燁瓊以眉縣及其周邊市鎮村落遺失已久的歷史文化線索為切入點的系列散文,不只是簡單地以逸散在鄉間和時光角落的帶有歷史余溫牌匾、經幢、石碑、老地名或名人軼事為其文章架構的經絡,不只是文學化地回放自己嚴謹的考據和悉心尋訪的過程,不只是為日益忽略了自己來處與歸途的人們提供一些飯后茶余的談資,而是自己對自己靈魂的一個交代,自己對自己光陰的一次告白,自己對自己精神的一種撫慰,同時也在有意或無意間,為流落眉塢及其周邊坊間的文化因子與精神元神提供了一處盛世的庇護之所,并間接地吹響了縣域特色文化挖掘整理與地方文化繁榮與自信的集結號。
鄉風囈語 目錄
鄉風囈語 節選
《鄉風囈語/陣地文叢》: 提起蘇軾,可能沒有人不知道。他的“十年生死兩茫茫”,傷心悲戚之情難抑外溢,浸人心髓;他的“大江東去”如張飛執斧相撞,鏗鏘之聲破云穿霧,響徹神州;他的“左牽黃,右擎蒼”慷慨激昂,酌情如炬;他的《喜雨亭記》洋洋灑灑,天與地、官與民合和而樂,其樂融融……他的一生把上天賦予他的個體生命經營得如此豐滿多彩、特質無二! 可要說起這樣一位時代的巨人與太白山和太白神廟的一段史實故事,可能知道的人并不多。 北宋嘉祜六年(1061年)農歷八月二十五日,時年26歲的蘇軾通過宋仁宗崇政殿御試,被授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十一月初赴任,十二月十四日抵達鳳翔府,受到時任鳳翔知府宋選的熱情迎接。 蘇軾到任后,便遇到了當年長達近半年(1061年9月底到1062年的2月底)之久的關中旱災。 到嘉祜七年(1062年)農歷二月,時已初春,但由于嚴重干旱,地面干裂,麥禾幾近干枯。時簽判一郡且剛到任兩月余的蘇軾見狀心憂如焚。他聽聞府屬眉縣境內太白山神極佑百姓,祈雨甚靈。便與太守宋選商議,為了百姓種者有收、安居無憂,決定親自到太白山祈雨。 意氣風發、滿腹詩書的蘇東坡親自書寫了《鳳翔府太白山祈雨祝文》。他與太守宋選兩人于求雨前一天沐浴齋戒,焚香祈禱,以求此行能化解府民之憂。第二天,便前往眉縣太白山神廟(即今日之清湫太白廟)祈雨。焚香叩首后,蘇軾這位年輕的鳳翔府簽書判官,用他那華美的氣質之音高聲誦讀了那篇《鳳翔府太白山祈雨祝文》。他用他那華美的文辭和同樣華美的文人人格與太白山神交流、祈禱。 祈雨后回鳳翔府途經真興寺閣(鳳翔府駐地附近)時,忽然黑云涌動,微風驟起。蘇軾以為太白神靈應,天將欲雨,興奮之情難以抑制,隨賦詩《真興寺閣禱雨》一首。 回到鳳翔府后,于乙卯日在鳳翔城舉行了隆重的祈雨迎神水活動,迎接和供奉按照慣例在太白廟祭禮時從廟前神湫中取得的那瓶水,作為圣水供禱。活動舉行得莊重而又熱烈,官與民的心憂之情、期盼甘霖之意溢于活動始終。 儀式剛結束,只見濃云密布滿天暗,天雨欲滴水淋淋。當夜,鳳翔府屬各縣果真細雨蒙蒙,一夜滋潤。不幾日,又降滋潤。兩場雨使旱象稍解,但因雨量有限,民官同惜,以為不足。 蘇軾經過走訪后得知,唐天寶八年,朝廷詔封太白山神為神應公,到宋初改封濟民侯。蘇軾認為朝廷“封爵未充”導致太白神不悅,故降雨未沛。隨著手起草“乞封太白山神狀”。 說來奇怪,恰在此時的丁卯日,鳳翔府屬各縣突降大雨,連下三天,禾麥保收有望,民眾奔走相慶! 恰巧府衙北面新建的一亭子落成求名,蘇軾便“亭以雨名,志喜也。”命名此亭為“喜雨亭”,并作千古名篇《喜雨亭記》。 喜雨甘霖,護佑民生,蘇軾以為“乞封”之想與太白神相通,并感太白山神護佑、滋潤之恩,在太守宋選委托下向朝廷上《代宋選奏乞封太白山神狀》。 奏狀中奏請朝廷封賞太白山神,以彰其護佑生民之功。隨后,朝廷依鳳翔府奏,封太白山神為“明應公”。 朝廷準鳳翔府奏狀后,蘇軾以虔誠之心,感恩之腑親往眉縣清湫太白山神廟,親自書寫祝文《告封太白山明應公祝文》,并依舊用他那華美的氣質之音高聲誦讀,用他那華美的文辭報告山神“明應公”的封號,用他華美的文人的人格與太白山神神交。隨后,他還主持重修了太白山神廟。 時光如梭,歲月匆忙,轉眼間,時間已過去了950多年。“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那些碑文、那些意氣風發時的神來之筆留在了歷史中,更重要的是,它們如同歷史天空上的點點星光,閃閃爍爍,讓人們有一種看到的享受、愜意與思考和對祖先歷史的一種榮光感。這,就是文化之美。 ……
鄉風囈語 作者簡介
楊燁瓊,寶雞市作家協會會員,寶雞市職工作家協會會員。喜讀書,好寫作。作品散見于《寶雞日報》《蓮花山》《三秦都市報》等報刊及中國散文網等多種文學微信平臺。曾獲寶雞文學網第三屆(2017年)文學獎散文獎,獲中華散文網第三屆(2016年)中外詩歌散文邀請賽一等獎。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月亮虎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