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兒行千里.沿著長江上高原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9261420
- 條形碼:9787549261420 ; 978-7-5492-6142-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兒行千里.沿著長江上高原 本書特色
《兒行千里(沿著長江上高原)》是高級記者范春歌對從長江入海口到青藏高原上的長江源頭沿途行走之所記。內容主題是生態文明,具體涉及長江沿途生活人的家族歷史、生活勞作、夢想得失,間接折射出長江流域的歷史文化、經濟變遷,并勾畫了未來生活。 《兒行千里(沿著長江上高原)》相當于一份長江考察報告。
兒行千里.沿著長江上高原 內容簡介
范春歌是《武漢晚報》高級記者, 曾獲得過中國新聞界*高榮譽“范長江新聞獎”, 在中國傳媒以獨身遠行采訪著稱。在2015年4月到2016年10月, 她與丈夫駕駛越野車, 從長江入海口的崇明島一路跋涉到長江源頭各拉丹冬附近的雁石坪, 沿途圍繞生態文明的主題, 選擇不同地區、不同民族、不同職業的長江人, 通過記錄他們的家族歷史、生活勞作、夢想得失, 寫出了這本《兒行千里》, 折射長江流域的歷史文化經濟變遷以及對未來生活的勾畫, 給萬里長江留下一張全景式反映長江人生活的“全家福”, 為當代中國留下一份真實、樸素、生動的長江考察報告。
兒行千里.沿著長江上高原 目錄
江海一色//從騎行崇明島的遠行客,見到當年的自己//曾經的
孤島和浪花搭橋的傳說//寫在海埂上的一封情書
第二章
南京路霓虹燈下的哨兵//在外白渡橋想起一個女孩兒//兩對白
玉花,一對留給自己,一對留給上海
第三章
日出東海//和早霞一起到來的趕海人//長江入海紀念碑//田
野里,我以為看見了童話中的城堡//聽不到漁家號子的呂四港
第四章
瀏河鎮,鄭和下西洋船隊從這里揚帆//送我重走鄭和路的守萍
姐//回到家鄉的物理學家吳健雄,她的乳名叫薇薇
第五章
西式鐘樓和清末的一位狀元//南通的沈繡與普京和奧巴馬//與
趙丹相遇十字街頭
第六章
三地爭搶沙家浜//七弦河和琴川河的琴聲呢?//去張家港的路
上曾惴惴不安
第七章
去江陰,拜會那位叫徐霞客的背包客//生也漂泊死也漂泊//冷
熱天下**村
第八章
一條價值7000萬的河豚//養殖場的眼鏡蛇跑掉了//白蓮巷29
號,人們問“陳懷民是誰”//西津渡不再渡//煙花三月下揚州
第九章
帶一幅母親的月下梅花圖,給南京的劉大康先生//他說美好的談
話要在音樂中進行//燕子礬,長江**礬
第十章
有明月的地方就有李白//曾記得蕪湖的那把傻子瓜子//江面傳來
令人心碎的汽笛聲//找回詩歌里的河流//老人快演不動儺戲了
第十一章
安慶,萬里長江此封喉//電視攝制組讓我倆客串鏡頭//在迎江
寺的茶樓,見到陳獨秀、嚴鳳英//行將消失的江上打魚人
第十二章
渡江戰役故地,偶遇當年兒童團長//雨水浸濕望江的128位無名烈
士墓//縣里來了省巡視組//玫瑰,獻給那些長眠在波濤中的人
第十三章
從湖口進入長江中上游//鄱陽湖說,誰殺烏誰犯罪//違紀的縣委
書記被逮走了//石鐘山有座清濁亭//九江,一條老街和一段網戀
第十四章
行走贛江//白貓黑貓坐橋頭//華屋的18棵松樹//漫步辛棄
疾和文天祥走過的贛州//圍屋,一個人的節日//太平橋古訓猶
在,藏了百年的善款失蹤
第十五章
黃梅,雞嗚三省的地方//擺渡兩省間的三代船家何去何從//一
去二三里,村村都有戲//有棉花有油菜花也有詩歌
第十六章
炸山開礦中,永遠逝去的江景//楚江鎖鑰半壁山//留下一口老
井就留下了一處承載鄉愁的地方
第十七章
蘄春,老城只是個傳說了//如果李時珍和徐霞客相遇//種滿
草藥的體育館//胡風老先生站在胡風小學
第十八章
七里坪有條長勝街//從這里,我帶回一盞馬燈//往返麻城舉水
河和四川的“麻鄉約”
第十九章
大冶,毛澤東說騎著毛驢也要去看看//從敬畏一棵樹開始//人
類有了**爐冶煉的火光,也有了困擾千年的難題//銅草花開了
第二十章
生于武漢//多年以后,才知道我家住在宋慶齡故居//這座城
市多水,救人和被救的故事層出不窮//一諾千金
第二十一章
金口,中山艦打撈出水//我在現場,看見艦上的老水兵向它抬
手敬禮//*后一位中山艦幸存者去世
第二十二章
赤壁,千堆雪是蘇東坡心中的波濤//那個叫常雨琴的大姐沒有
再來電話//提著牛皮紙包裹的茶磚,走在繁華散盡的羊樓洞
第二十三章
東方之星仍停泊在茫茫江面//愿長眠在水中的人們安息//在
公安縣回憶1998年分洪前的大撤退//記憶比紀念碑更長久
第二十四章
城陵礬沒有礬//告別白暨豚//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的年輕
人舉起手機自拍桿
第二十五章
在荊州古城墻下吃早酒//誰記得“活力28,沙市日化”//江
邊的花崗巖“人鏈”紀念碑//巧遇和雷鋒同睡一條大炕的戰友
第二十六章
枝江,深夜的一聲巨響//從望江樓到合江樓//三峽大壩柳條
輕拂//過了宜昌,就過了長江中下游分界線//行者和行者的
道別
第二十七章
西陵峽的臍橙還未紅//清太坪鎮,有條讓人兩腿發軟的掛壁天
河//花還在,人走了//大巴山里,兩個饅頭的中秋節
第二十八章
江底睡著老縣城//好看當數巫山云//杜大姐說,那時候人走
著走著就倒了//黃桷樹仍在,古鎮不是那個古鎮
第二十九章
小楊和他的鄉村淘寶店//夔門到了//奉節,還有一位老船長
第三十章
故陵鎮,*后的老郵政所//萬里長江**梯//三峽庫區*昂
貴的移民“張飛”//廣場領舞的是位穿露臍裝的女孩
第三十一章
忠縣那些個配得上忠字的人//他在風雪中,等待那個丟失一箱
羽絨服的雇主//薄暮時分,我也在長湖邊搗衣
第三十二章
畫著世界地圖的榨菜廣場//村民郭師傅聽說看他種榨菜,覺得
有點好笑//在涪陵和水下的白鶴梁對望
第三十三章
黃桷坪,父親和母親在四川美院邂逅//要看朝天門碼頭,得去
白沙的朝天嘴//老碼頭,帆影連云的年代過去了//沒有回
城的知青錢大姐做了新鄉賢
第三十四章
從合江入川//尋找“還我山河”石刻//美酒河與紅軍渡//
酒鎮的賓館也擺滿大酒缸
第三十五章
當長江遇到沱江//下榻的酒店叫28度//瀘州人唱“不求富
來不求有,但愿長江化作酒”//有種石頭叫長江紅
第三十六章
三江在宜賓合流//長江改稱金沙江了//好人好面//古街和
洋人街//橫斷山等在前方
第三十七章
去金沙江峽谷的四方村,尋找一個叫龔建翠的女孩//汶川地震
她沒錢捐款,把心愛的辮子賣了//小學畢業后她已出嫁,祝她
幸福
第三十八章
往來于金沙江300米高空的溜索人//蜿蜒在峭壁之上的山道動
魄驚心//看見僅次于三峽工程的白鶴灘,宛若闖入科幻大片
第三十九章
會理的晨鐘暮鼓//紅軍沒有攻下老城樓,歷史不止有凱旋//餐館里的“紅色主題菜單”
第四十章
和攀枝花的久別重逢//在中國*大的三線博物館遇“三線人”//被巨石卡住的他臨終前囑咐戰友,記得帶走埋住的1臺風槍和5根鉆桿//80年前,領著馬幫來到這里的地質學家常隆慶先生
第四十一章
百年金龍橋,當地人說它才是長江上的**橋//亂世力阻炸
橋,他們將殮衣都準備好了//楊大爺的嗩吶終究沒有吹響
第四十二章
納西族老農和姚明偶遇金沙江//革囊渡大橋旁的擺渡人家//瘋
狂淘金,曾讓金沙江歷經劫難//有人,泥石流也不搬走
第四十三章
虎跳峽,金沙江*后的怒吼//用性命去走中虎跳//老規矩
了,村民要收買路錢//有群長漂的男人過去了30年
第四十四章
萬里長江**彎//一位會詩文的老馬鍋頭和他的夜半歌聲//他不止一次見到同行連人帶馬跌入深淵//石鼓的裂開與彌合
第四十五章
美麗的沙壩奔子欄//會跳鍋莊的阿桑//住在老藏居里的法國女人//不僅僅有牧歌
第四十六章
能拍攝金沙江大拐彎的地方筑起了高墻//去德欽的路曾經風雪漫天//騎行者老田說,他被騎著一輛價值2萬元的山地車的伙伴甩了//風雪之夜的梅里酒店
第四十七章
因都壩,放牧的人改種葡萄//藏朱家沒有人繼承爺爺打銅器的手藝,但出了一個畫師//他說走金沙江走到了我家,有緣
第四十八章
巴塘,半夜地震了//八十漢家和衰落的關帝廟//守了一輩子高原水文站的老站長//西藏就在對岸
第四十九章
芒康,那個遠行的小戰士//年輕的喇嘛要加我手機微信//白玉江灘上沖來觸目驚心的高原垃圾
第五十章
德格,和朝圣者相遇//我向你走來,帶著一路風塵//還會在路上遇見你嗎,小卓瑪
第五十一章
小石山寫著大大的“西藏”//一個村莊蓋房用的木頭就是一片
倒下的森林//矮拉山不矮,海拔4000多米
第五十二章
類烏齊的重慶印象//**次在草原扎營//央秋節,知道了什
么是通宵達旦
第五十三章
藍天、白云、雪山//青藏高原的每一次峰回路轉都給人驚喜//
從金沙江來到通天河//放兩片金黃的樹葉順流而下
第五十四章
在治多“重逢”索南達杰//他手握一副望遠鏡,目光仍在遠眺
廣袤的可可西里//藏羚羊是大自然的孩子也是自由的孩子
第五十五章
看不到一棵樹的曲麻萊//長江源頭喊渴//藏羚羊越來越多,
也不懼怕人類了//不凍泉,和寒梅大姐失之交臂
第五十六章
夜色里的唐古拉山鎮//長江1號//來自甘肅的女民工小楊,
風吹著她憂傷的藍頭巾//我有了劇烈的高原反應//長江源紀念碑
第五十七章
雁石坪,大雪//長江行結束了
尾聲
兒行千里.沿著長江上高原 節選
《兒行千里(沿著長江上高原)》: 從南通過長江,對岸就是著名的水鄉常熟,因氣候溫和,風調雨順,年年豐收而得名。 京劇《沙家浜》講述的故事,相傳就發生在這里。沙家浜鎮,名氣也大過常熟了。而據當地老人回憶,沙家浜鎮*早叫橫涇,數常熟*僻遠的鄉鎮,也是*晚才通公路的地方。后來受上海滬劇《蘆蕩火種》的影響,改名為蘆蕩鄉,20世紀90年代初又改為沙家浜。據說當時陽澄湖周邊有兩座都曾經是新四軍抗日游擊根據地的鄉鎮,也在搶注這個名字,但*后讓有先天優勢的蘆蕩鄉搶了先。 有意思的還有,當地還出了一則發現刻有“春來“二字的大茶壺的新聞,證明此地有過劇中主人公阿慶嫂的春來茶館。雖然其他兩地不服,但沙家浜鎮已經風風火火地開發蘆葦蕩紅紅火火地開張。 雖然對“蘆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的陽澄湖心馳神往已久,我們還是把鏡頭聚焦在了常熟市區。 自古以來,這座江南小城就崇文尊教,才俊輩出。且不說從唐至清,出過兩朝帝師翁同龢等9名宰相、8名狀元、483名進士,僅1949年以來,就產生了包括王淦昌在內的24位中國科學院院士與中國工程院院士,在全國縣級行政區中位居榜首。 您說,流經城內的7條小河的名字能不雅嗎17條穿城而過的小河被古人喻為古琴弦,將它們分別取名為一弦河、二弦河、三弦河及至七弦河,而匯集7條小河的主河道,又取了同樣詩情畫意的名字——琴川河。古詩“軟紅塵里小蓬萊,畫閣文疏對岸開”,形容的都是它們的美。 一進常熟城,就迫不及待地去找已經琴弦似撥動我的琴川河。 城不大,沒費周折就遇見了在白墻黛瓦的老街上緩緩流淌的它。站在青石板古橋上,俯視河水的我難以置信,這就是像古琴一樣彈奏著樂曲的那條小河嗎?這就是古詩中那條“七水流香穿郭過,半山飛綠進城來”的河流? 眼前的琴川河,河水濃黑如墨,黏稠的水面時有黑色的絮狀物飄過。風一吹,怪味撲鼻。齊偉連連嘆道:可惜,可惜了一個多么美的名字! 有幾位過橋的行人停下來,指著黑臭的河水痛心地說:我們小的時候,可是清澈見底的,橋邊蹲著洗菜浣衣的人。誰家做飯時想吃魚蝦了,從窗口伸出一只綁了竹竿的網兜伸進河里,一會兒就是一網。現在這水涮馬桶都嫌臟。 有些老居民也圍上來講,平心而論,當地政府花巨資也整治過多次了。可就是效果不明顯。這條河像人病得太重,沒救了。 大家正議論著,忽聽河邊潑刺一聲,但見臨河的老房子有住戶將炒菜鍋伸出窗外,直接就把污水殘渣倒進河里。我不由連連搖頭:自家門口的河流,也當愛惜才是啊!一位中年男子生氣地說,是外來的租戶,不心疼這條河。再說,水已壞掉,也沒人在乎了。 入夜,琴川河在兩岸璀璨的霓虹映照下顯得色彩斑斕,美不勝收,讓人完全不會和白天的那條黑水河聯在一起。可是太陽升起來,再斑斕的霓虹也終將消失。 古詩云“七溪流水接通海”,說明它們*終都流向了長江匯人大海。如果七弦河是一臺古琴,在流向長江的途中,彈奏的一定是深深的憂傷。 或許因為琴川河對美麗的想象的粉碎,去張家港市的路上,我也一直忐忑不安。 1995年我曾來這里采訪過。 當時,江蘇省這座瀕臨長江的小縣城,美麗整潔、世風良好,被樹為全國的精神文明典型,也被譽為“中國的新加坡”。 見過太多一哄而上的形象工程,在時間長河里有的化為殘垣斷壁,有的片瓦不剩。很擔心張家港也不再是我記憶中的模樣了。 記得初見張家港,掛著外地車牌滿載參觀者的大客車絡繹不絕,不亞于當年參觀大寨的氣勢和陣容,城中心的沙洲中路當時還真的叫大寨路,是全國縣級城市中**條商業步行街,街上到處是一隊隊左顧右盼的來自天南地北的參觀人群。 可能是在媒體干久了,我對大張旗鼓宣傳的典型總有一種天生的警惕,便離開人群*集中的步行街,徑自走街串巷去“串門”。 ……
兒行千里.沿著長江上高原 作者簡介
范春歌,高級記者,“范長江新聞獎”獲得者。著有《天歌難再》《獨守蒼茫》等多部散文集。中國國家博物館曾為其舉辦個人攝影展。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經典常談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