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臨淄齊墓-(第二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1058327
- 條形碼:9787501058327 ; 978-7-5010-5832-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臨淄齊墓-(第二集) 本書特色
《臨淄齊墓(第2集)》集中介紹了臨淄兩醇(孫家莊)墓地321座墓葬和1座殉馬坑的發掘資料。該墓地位于山東淄博市臨淄區大武鎮孫家莊村北,東北距臨淄齊國故城約12千米。1984年,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單位為配合中國齊魯石油化工總公司乙醇、丙醇(簡稱兩醇)工程建設進行了全面發掘。
墓地東西長約280余米,面積在32000平方米以上。發掘時將墓地自東而西劃分為四個發掘區,各區墓葬單獨編號。兩醇墓地墓葬均為中、小型,分布相對比較集中,大部分墓葬排列密集,個別地方因施工破壞或堆土出現空白。但從墓葬總體布局看,整個墓地存在打破關系比較少,同時代的墓基本不見打破關系,墓葬分布排列具有一定規律,屬于一般平民“邦墓”之地域。
在321座墓葬中有228座墓葬隨葬陶器,其中,變化規律明顯的主要有鬲、豆、罐、盂、鼎、蓋豆、壺、盤、匜、敦10大器類。根據這些陶器的特征、器形的變化以及器物組合演變規律,可將隨葬陶器的墓葬分為七期,由西周晚期一直延續到戰國晚期。西周晚期陶器組合基本為鬲、豆、罐、盂,并從春秋早期一直延續到春秋晚期。春秋末期器物組合開始發生變化,新出現了鼎、蓋豆、敦等器型。到戰國時期,完整的器物組合以鼎、豆、蓋豆、鬲、盂、壺、盤、匜為代表! 杜R淄齊墓(第2集)》集中介紹了臨淄兩醇(孫家莊)墓地321座墓葬和1座殉馬坑的發掘資料。該墓地位于山東淄博市臨淄區大武鎮孫家莊村北,東北距臨淄齊國故城約12千米。1984年,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單位為配合中國齊魯石油化工總公司乙醇、丙醇(簡稱兩醇)工程建設進行了全面發掘。
墓地東西長約280余米,面積在32000平方米以上。發掘時將墓地自東而西劃分為四個發掘區,各區墓葬單獨編號。兩醇墓地墓葬均為中、小型,分布相對比較集中,大部分墓葬排列密集,個別地方因施工破壞或堆土出現空白。但從墓葬總體布局看,整個墓地存在打破關系比較少,同時代的墓基本不見打破關系,墓葬分布排列具有一定規律,屬于一般平民“邦墓”之地域。
在321座墓葬中有228座墓葬隨葬陶器,其中,變化規律明顯的主要有鬲、豆、罐、盂、鼎、蓋豆、壺、盤、匜、敦10大器類。根據這些陶器的特征、器形的變化以及器物組合演變規律,可將隨葬陶器的墓葬分為七期,由西周晚期一直延續到戰國晚期。西周晚期陶器組合基本為鬲、豆、罐、盂,并從春秋早期一直延續到春秋晚期。春秋末期器物組合開始發生變化,新出現了鼎、蓋豆、敦等器型。到戰國時期,完整的器物組合以鼎、豆、蓋豆、鬲、盂、壺、盤、匜為代表。
墓地布局、器物組合和棺槨形制自春秋晚期開始發生明顯變化,尤其到戰國時期,陶禮器的普遍使用以及石槨墓的流行是一種禮制上的僭越。從隨葬品的數量對比來看,自春秋晚期開始,墓葬之間的差距在逐漸拉大,可能是貧富差距加大的反映,這與西周春秋時期的均衡發展形成鮮明對比。自春秋中、晚期普通墓葬中開始隨葬青銅兵器的現象,或說明國家武裝力量的擴大和武裝力量來源的增加,與同時期墓主性別比例的變化吻合,應是兼并征伐戰爭日趨激烈的結果。
通過對兩醇墓地系統整理與研究,可以看出墓葬從西周晚期一直延續到戰國末,隨葬陶器及組合具有明顯的特色和一定的發展規律,包括腰坑、壁龕、石槨、積石、洞室墓以及殉狗等葬制、葬俗的演變,逐漸表現出典型的齊文化特色,是研究齊國葬制、葬俗的重要資料。
臨淄齊墓-(第二集) 內容簡介
《臨淄齊墓(第2集)》集中介紹了臨淄兩醇(孫家莊)墓地321座墓葬和1座殉馬坑的發掘資料。該墓地位于山東淄博市臨淄區大武鎮孫家莊村北,東北距臨淄齊國故城約12千米。1984年,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單位為配合中國齊魯石油化工總公司乙醇、丙醇(簡稱兩醇)工程建設進行了全面發掘。 墓地東西長約280余米,面積在32000平方米以上。發掘時將墓地自東而西劃分為四個發掘區,各區墓葬單獨編號。兩醇墓地墓葬均為中、小型,分布相對比較集中,大部分墓葬排列密集,個別地方因施工破壞或堆土出現空白。但從墓葬總體布局看,整個墓地存在打破關系比較少,同時代的墓基本不見打破關系,墓葬分布排列具有一定規律,屬于一般平民“邦墓”之地域。 在321座墓葬中有228座墓葬隨葬陶器,其中,變化規律明顯的主要有鬲、豆、罐、盂、鼎、蓋豆、壺、盤、匜、敦10大器類。根據這些陶器的特征、器形的變化以及器物組合演變規律,可將隨葬陶器的墓葬分為七期,由西周晚期一直延續到戰國晚期。西周晚期陶器組合基本為鬲、豆、罐、盂,并從春秋早期一直延續到春秋晚期。春秋末期器物組合開始發生變化,新出現了鼎、蓋豆、敦等器型。到戰國時期,完整的器物組合以鼎、豆、蓋豆、鬲、盂、壺、盤、匜為代表! ∧沟夭季、器物組合和棺槨形制自春秋晚期開始發生明顯變化,尤其到戰國時期,陶禮器的普遍使用以及石槨墓的流行是一種禮制上的僭越。從隨葬品的數量對比來看,自春秋晚期開始,墓葬之間的差距在逐漸拉大,可能是貧富差距加大的反映,這與西周春秋時期的均衡發展形成鮮明對比。自春秋中、晚期普通墓葬中開始隨葬青銅兵器的現象,或說明國家武裝力量的擴大和武裝力量來源的增加,與同時期墓主性別比例的變化吻合,應是兼并征伐戰爭日趨激烈的結果! ⊥ㄟ^對兩醇墓地系統整理與研究,可以看出墓葬從西周晚期一直延續到戰國末,隨葬陶器及組合具有明顯的特色和一定的發展規律,包括腰坑、壁龕、石槨、積石、洞室墓以及殉狗等葬制、葬俗的演變,逐漸表現出典型的齊文化特色,是研究齊國葬制、葬俗的重要資料。
臨淄齊墓-(第二集) 目錄
**節 地理環境與歷史沿革
一 地理環境
二 歷史沿革
第二節 工作概況
一 發掘經過
二 資料整理
三 報告編寫
第二章 墓葬綜述
**節 墓地概況
一 墓地范圍
二 墓葬分布
三 墓葬關系
四 墓葬類型
第二節 土坑豎穴墓
一 墓葬形制
二 葬具
三 葬式
第三節 洞室墓
一 墓葬形制
二 葬具
三 葬式
第三章 隨葬器物
**節 綜述
第二節 分述
一 陶器
二 青銅器
三 鐵器
四 石器
五 水晶、瑪瑙器
六 骨蚌器
第四章 墓葬分述
**節 **發掘區
一 M1001
二 M1002
三 M1003
四 M1004
五 M1005
六 M1006
七 M1007
八 M1008
九 M1009
一〇 M1010
一一 M1O11
一二 M1012
……
第五章 分期與年代
第六章 結語
附表 兩醇墓葬登記總表
后記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月亮虎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自卑與超越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