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喀斯特適生性檢測原理和技術 本書特色
本書以喀斯特適生植物為對象,依據喀斯特適生植物的適生機制,探討了喀斯特適生性的檢測原理,開發出檢測植物的喀斯特適生性的系列技術,建立了一系列植物喀斯特適生性檢測技術規程。通過對逆境下植物碳酸酐酶響應特征的研究,闡明了碳酸酐酶對不同逆境響應變化規律,開發出基于碳酸酐酶作用機制的植物適生性檢測技術。通過定量測定植物利用重碳酸鹽能力,闡明了不同逆境下不同植物的碳酸氫根離子利用途徑對光合作用的貢獻,開發出通過測定植物利用重碳酸鹽能力評判植物的喀斯特適生性方法。通過研究干旱逆境下植物的水分信息、細胞的緊張度、葉綠素熒光信息以及根系分泌有機酸等的變化,開發出基于葉片緊張度、葉綠素熒光參數或根系分泌有機酸特征檢測植物適生性的方法。依據喀斯特適生植物的養分利用特征以及對低營養的生理響應,建立了基于生理響應和離子吸收動力學特征的植物耐低營養能力的檢測;同時還開發出基于植物利用硝酸鹽能力測定的喀斯特適生性檢測技術以及利用根系分泌有機酸特征檢測植物抗缺磷脅迫的能力。*后,依據植物對逆境的生理響應,綜合評價了室內培養植物和自然生境下植物的喀斯特適生性,建立了實用的技術規程。本書的研究方法和結果可為喀斯特石漠化地區生態修復的植被構建提供借鑒。
植物的喀斯特適生性檢測原理和技術 內容簡介
本書以喀斯特適生植物為研究對象, 依據其適生機制, 探討喀斯特適生性的檢測原理, 開發出檢測植物喀斯特適生性的系列技術, 建立一系列植物喀斯特適生性檢測技術規程。通過對逆境下植物碳酸酐酶響應特征的研究, 闡明碳酸酐酶對不同逆境的響應變化規律, 開發出基于碳酸酐酶作用機制的植物喀斯特適生性檢測技術。通過定量測定植物利用重碳酸鹽能力, 闡明不同逆境下不同植物的碳酸氫根離子利用對光合作用的貢獻, 開發出通過測定植物利用重碳酸鹽能力評判植物的喀斯特適生性方法。通過研究干旱逆境下植物的水分信息、細胞的緊張度、葉綠素熒光信息以及根系分泌有機酸等的變化, 開發出基于葉片緊張度、葉綠素熒光參數或根系分泌有機酸特征檢測植物喀斯特適生性的方法。依據喀斯特適生植物的養分利用特征以及對低營養的生理響應, 建立基于生理響應和離子吸收動力學特征的植物耐低營養能力的檢測技術 ; 同時還開發出基于植物利用硝酸鹽能力測定的喀斯特適生性檢測技術以及利用根系分泌有機酸特征檢測植物抗缺磷脅迫能力的方法。依據喀斯特適生植物的代謝多樣性機制, 定量評估不同逆境下植物光呼吸份額、糖酵解和磷酸戊糖途徑份額的變化, 通過定量測定光合生長力和1, 5-二磷酸核酮糖再生能力來判斷植物的喀斯特適生性。*后, 依據植物對逆境的生理響應, 綜合評價室內培養植物和自然生境下植物的喀斯特適生性。
植物的喀斯特適生性檢測原理和技術 目錄
第1章 喀斯特適生植物的適生機制
1.1 喀斯特典型土壤環境
1.1.1 碳酸鹽巖和石灰土
1.1.2 石灰土的形成及基本屬性
1.1.3 石灰土的酸堿特征
1.1.4 石灰土的持水特征
1.1.5 石灰土的養分特征
1.1.6 鈣鎂元素在碳酸鹽巖—石灰土—植物中的遷移特征
1.2 喀斯特適生植物的形態特征
1.2.1 葉片形態及解剖學特征
1.2.2 根、莖形態結構及株型
1.3 植物的喀斯特適生性生理生態機制
1.3.1 光合作用機制
1.3.2 無機營養機制
1.3.3 碳酸酐酶作用機制
1.3.4 生物多樣性作用機制
1.3.5 鈣調控作用及高鈣適應機制
1.3.6 根系分泌有機酸作用機制
1.4 植物的喀斯特適生性與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1.4.1 適生植物對生態系統中的水分的調節
1.4.2 適生植物對生態系統中的碳循環的調節
1.4.3 適生植物對生態系統中的營養循環的調節
1.4.4 適生植物對生態系統的穩定性的決定作用
1.5 植物的喀斯特適生性與喀斯特地區生態修復
1.5.1 適生植物的篩選配置與植被恢復
1.5.2 植物的喀斯特適生性與森林經營和管理
1.5.3 適生植物與喀斯特地區景觀構建
1.5.4 喀斯特適生植物與喀斯特地區的生態經濟
參考文獻
第2章 植物的碳酸酐酶與喀斯特適生性
2.1 植物碳酸酐酶的測定方法
2.1.1 碳酸酐酶的測定方法
2.1.2 利用銻微電極測定植物碳酸酐酶活力的電化學方法
2.1.3 植物碳酸酐酶活力測定的技術規程
2.2 喀斯特逆境下植物碳酸酐酶的響應
2.2.1 碳酸酐酶對脫水的響應
2.2.2 碳酸酐酶對模擬巖溶干旱的響應
2.2.3 碳酸酐酶對重碳酸鹽的響應
2.2.4 碳酸酐酶對低磷和低營養的響應
2.2.5 碳酸酐酶對鹽分逆境的響應
2.3 碳酸酐酶活力與喀斯特適生植物的鑒定
2.3.1 鑒定原理
2.3.2 技術規程
2.3.3 應用實例
參考文獻
第3章 植物碳酸氫根離子利用能力的檢測
3.1 植物利用無機碳的途徑
3.1.1 植物的二氧化碳同化過程
3.1.2 植物對碳酸氫根離子的利用
3.1.3 喀斯特逆境下植物的無機碳利用策略 3.2 二氧化碳穩定碳同位素組成日平均值的測定
3.2.1 原理
3.2.2 技術規程
3.2.3 應用實例
3.3 野外生境下植物的碳酸氫根離子利用能力的檢測和評判
3.3.1 原理
3.3.2 技術規程
3.3.3 應用實例
3.4 控制實驗下植物的碳酸氫根離子利用能力及總光合同化能力的檢測和評判
3.4.1 原理
3.4.2 技術規程
3.4.3 應用實例
3.5 高效利用碳酸氫根離子植物的快速篩選
3.5.1 原理
3.5.2 技術規程
3.5.3 應用實例
參考文獻
第4章 植物抗干旱能力的檢測
4.1 喀斯特適生植物水分利用特征
4.1.1 植物的水分代謝過程
4.1.2 植物對代謝水的利用
4.1.3 喀斯特逆境下植物的水分利用策略
4.2 植物的需水量與抗干旱能力
4.2.1 植物需水量的確定
4.2.2 干旱逆境下的植物需水量
4.2.3 利用指示植物的需水信息確定新型作物需水量
4.3 葉片緊張度與植物的水分狀況
4.3.1 葉片生理電容與葉片水勢
4.3.2 葉片緊張度
4.3.3 葉片緊張度測定方法
4.3.4 利用葉片緊張度反映植物水分狀況
4.4 利用電生理信息快速定量植物固有抗干旱能力的方法
4.4.1 原理
4.4.2 技術規程
4.4.3 應用實例
4.5 利用葉綠素熒光信息快速定量植物固有抗干旱能力的方法
4.5.1 原理
4.5.2 技術規程
4.5.3 應用實例
4.6 利用根系分泌的蘋果酸特征評估植物抗干旱脅迫能力
4.6.1 原理
4.6.2 技術規程
4.6.3 應用實例
參考文獻
第5章 植物耐低營養能力的檢測
5.1 喀斯特適生植物的養分利用特征
5.1.1 植物對氮素的利用
5.1.2 植物對無機磷的利用
5.1.3 植物對微量元素的吸收利用
5.2 植物氮利用能力的檢測 5.2.1 植物耐低銨能力的檢測
5.2.2 植物利用硝酸鹽能力的測定
5.3 植物耐低磷能力的測定
5.3.1 基于離子吸收動力學特征的植物耐低磷能力的檢測
5.3.2 利用根系分泌有機酸特征檢測植物抗缺磷脅迫的能力
5.3.3 植物固有抗低磷脅迫能力的檢測
5.3.4 利用不同磷水平下鐵含量變化特征判定植物的喀斯特適應性
參考文獻
第6章 植物光呼吸及1,5-二磷酸核酮糖再生能力的檢測
6.1 1,5-二磷酸核酮糖的來龍去脈
6.1.1 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的羧化作用
6.1.2 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的氧化作用
6.1.3 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對環境的響應和調控
6.1.4 喀斯特適生植物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特征
6.2 基于光/二氧化碳響應曲線的植物光呼吸份額的檢測
6.2.1 原理
6.2.2 技術規程
6.2.3 應用實例
6.3 植物糖代謝中的糖酵解和磷酸戊糖途徑份額的檢測
6.3.1 原理
6.3.2 技術規程
6.3.3 應用實例
6.4 植物光合生長力的檢測
6.4.1 原理
6.4.2 技術規程
6.4.3 應用實例
6.5 植物1,5-二磷酸核酮糖再生能力的檢測
6.5.1 原理
6.5.2 技術規程
6.5.3 應用實例
參考文獻
第7章 室內培養植物的喀斯特適生性評價
7.1 模擬喀斯特逆境下植物的生長及生理響應
7.1.1 模擬喀斯特逆境條件的選擇
7.1.2 植物生長和抗逆境能力的在線測定
7.1.3 生理指標的選擇和測定
7.1.4 不同植物生長及生理對不同逆境的響應差異
7.2 植物對模擬喀斯特逆境的生理響應與喀斯特適生性評價
7.2.1 構樹和桑樹對不同喀斯特逆境的響應
7.2.2 牽牛花、金銀花和爬山虎對不同喀斯特逆境的響應
7.2.3 麻瘋樹和楓楊對不同喀斯特逆境的響應
7.2.4 綜合評價
參考文獻
第8章 自然生境下植物的喀斯特適生性評價
8.1 喬木樹種喀斯特適生性評價
8.1.1 形態及生態特征
8.1.2 光合特征
8.1.3 葉綠素熒光特征
8.1.4 碳酸酐酶變化特征
8.1.5 無機碳利用特征和水分利用特征 8.1.6 綜合評價
8.2 灌木樹種喀斯特適生性評價
8.2.1 形態及生態特征
8.2.2 光合特征
8.2.3 葉綠素熒光特征
8.2.4 碳酸酐酶變化特征
8.2.5 無機碳利用特征和水分利用特征
8.2.6 綜合評價
參考文獻
展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