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用植物品質生物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590671
- 條形碼:9787030590671 ; 978-7-03-059067-1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藥用植物品質生物學 本書特色
本書概述了藥用植物品質生物學與藥用植物品質的基本概念,以及遺傳因素、環境因子、栽培技術、農藥和重金屬對藥用植物品質形成的影響;闡述了萜類、苯丙烷類、醌類、皂苷類和生物堿活性成分及其生物合成途徑,轉錄因子、非編碼RNA和DNA甲基化及其對藥用植物品質形成的調控作用;介紹了藥用活性成分、基因組和轉錄組、植物miRNA、代謝組、DNA條形碼、藥用植物轉基因等方面的研究技術及其在藥用植物品質生物學研究中的應用。
藥用植物品質生物學 內容簡介
本書介紹了藥用植物品質與藥用植物品質生物學的基本概念, 遺傳因素、環境條件、栽培措施、采收加工、農藥和重金屬對藥用植物品質的影響 ; 闡述了萜類、苯丙烷類、醌類、皂苷類和生物堿類活性成分及其生物合成途徑, 轉錄因子、非編碼RNA和DNA甲基化對藥用植物品質形成的調控作用 ; 概述了藥用活性成分分析技術、基因組和轉錄組分析技術、植物微小RNA分析技術、代謝組分析技術、DNA條形碼技術、藥用植物轉基因技術及其在藥用植物品質生物學研究中的應用。
藥用植物品質生物學 目錄
**章 緒論
**節 藥用植物品質生物學
第二節 藥用植物品質
一、外部性狀和顯微特征
二、內在質量
第三節 藥效物質形成機制
一、內在質量影響藥效物質形成的因素
二、道地藥材及其形成的生物學本質
三、藥效物質形成的分子機制
第四節 提高藥用植物品質的途徑
第五節 藥用植物品質生物學研究展望
參考文獻
第二章 遺傳因素對藥用植物品質形成的影響
**節 藥用植物品質性狀的遺傳
一、品質性狀的可遺傳性
二、品質性狀的主效基因遺傳
三、品質性狀的數量遺傳
第二節 藥用植物品種選育進展
第三節 藥用植物品質育種途徑
一、藥用植物種質資源的收集、引種和評價
二、藥用植物品質性狀的選育方法
參考文獻
第三章 環境因子對藥用植物品質形成的影響
**節 地理因子的作用
一、緯度
二、海拔與地勢
第二節 氣候因子的作用
一、光照
二、溫度
三、降水
第三節 土壤因子的作用
一、土壤質地
二、土壤營養元素
三、土壤水分
四、土壤微生物多樣性
第四節 生物因子的作用
一、有益微生物
二、有害微生物
參考文獻
第四章 栽培技術對藥用植物品質形成的影響
**節 土壤與施肥
一、土壤
二、施肥
三、微肥對中藥有效成分的作用
四、稀土元素對中藥材的作用
第二節 繁殖方式
第三節 種植與密度
一、播種期
二、種植密度
第四節 光照與遮陰
第五節 水分與灌溉
第六節 植株調控
參考文獻
第五章 農藥對藥用植物品質形成的影響
**節 農藥基礎知識及登記情況簡介
一、農藥基礎知識
二、農藥登記情況簡介
第二節 農藥產品在藥用植物上的使用現狀
一、違規使用禁限用農藥時有報道
二、農藥亂用濫用現象嚴重
三、植物生長調節劑、除草劑等易被忽視農藥品種濫用誤用現象嚴重
第三節 農藥對中藥材品質的影響
一、農藥對中藥材生長發育的影響
二、農藥對中藥材有效成分的影響
三、農藥對中藥材成分影響機制研究淺析
四、農藥殘留對中藥材安全性的影響
參考文獻
第六章 重金屬對藥用植物品質形成的影響
**節 重金屬的特性及植物對重金屬的響應類別
一、重金屬的特性
二、植物對重金屬的響應類別
第二節 重金屬對植物的毒害機制
一、離子毒害
二、氧化脅迫
三、遺傳毒性
第三節 植物對重金屬脅迫的耐性機制
一、抗氧化系統對重金屬氧化脅迫的反饋調節
二、配位體對重金屬的絡合作用
第四節 植物吸收、轉運、積累重金屬的分子機制
一、根系對重金屬離子的吸收
二、重金屬離子在根系中的橫向運輸及向木質部導管的裝載
三、重金屬向地上部的長距離運輸
四、地上部重金屬離子的分配
第五節 重金屬對藥用植物品質的影響與調控
一、藥用植物重金屬污染的來源
二、重金屬對藥用植物品質的影響
三、重金屬對藥用植物次生代謝物合成的調控
參考文獻
第七章 萜類活性成分及其生物合成
**節 萜類的分類及其生物活性
一、單萜和倍半萜
二、二萜
三、三萜
第二節 萜類的生物合成
一、萜類生物合成的三個階段
二、萜類化合物生物合成中的關鍵酶及其編碼基因
第三節 萜類合成的調控
一、基因型的決定作用
二、內部因子對萜類合成的調控
三、外部因子對萜類合成的影響
第四節 藥用植物萜類活性成分研究的前景
參考文獻
第八章 苯丙烷類活性成分及其生物合成
**節 苯丙烷類化合物的結構及功能
一、黃酮類
二、木質素單體及其衍生物
三、酚酸類
四、香豆素類
五、芪類
第二節 苯丙烷類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徑與關鍵酶
一、苯丙烷代謝總途徑
二、黃酮生物合成途徑
三、木質素單體生物合成途徑
四、酚酸類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徑
五、香豆素類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徑
六、芪類生物合成途徑
第三節 苯丙烷類化合物研究展望
參考文獻
第九章 醌類活性成分及其生物合成
**節 醌類化合物概述
一、醌類化合物的結構與分類
二、醌類化合物在植物中的分布
三、常見的天然醌類化合物
第二節 醌類化合物的生物合成
一、質體醌和泛醌概述
二、質體醌和泛醌的生物合成途徑
三、質體醌和泛醌生物合成途徑中的關鍵酶基因
第三節 醌類活性成分的代謝工程
第四節 醌類化合物的生理功能
一、參與電子傳遞
二、參與其他化合物的合成與代謝
三、調節細胞信號轉導與基因表達
四、提高植物抗脅迫能力
五、對人類健康的作用
參考文獻
第十章 皂苷類活性成分及其生物合成
**節 皂苷類化合物的結構和活性
一、人參屬植物的三萜皂苷
二、柴胡皂苷
三、薯蕷皂苷
四、其他形式的皂苷
第二節 皂苷類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徑
一、人參屬植物皂苷的生物合成途徑
二、柴胡皂苷的生物合成途徑
三、薯蕷皂苷的生物合成途徑
四、其他皂苷的生物合成途徑
第三節 皂苷類化合物的異源合成及調控
一、基因工程合成皂苷類化合物
二、細胞工程合成皂苷類化合物
三、皂苷類化合物的生物轉化與合成生物學
參考文獻
第十一章 生物堿活性成分及其生物合成
**節 生物堿的分類及其生物活性
一、來源于鳥氨酸
二、來源于賴氨酸
三、來源于苯丙氨酸-酪氨酸
四、來源于色氨酸
五、來源于煙酸
六、來源于鄰氨基苯甲酸
七、來源于組氨酸
八、來源于氨基化反應
九、來源于萜類
十、來源于甾體
十一、嘌呤及黃嘌呤類生物堿
第二節 生物堿的生物合成
一、萜類吲哚生物堿的生物合成
二、異喹啉類生物堿的生物合成
第三節 生物堿合成的調控
第四節 藥用植物生物堿合成途徑研究的前景
參考文獻
第十二章 轉錄因子及其對藥用植物品質形成的調控
**節 轉錄因子的結構
一、DNA結合區
二、轉錄調控區
三、核定位信號區
四、寡聚化位點
第二節 轉錄因子的研究方法
一、生物信息學分析
二、瞬時轉化分析
三、突變體表型分析
四、調控網絡和組學分析
第三節 轉錄因子的生物學功能
一、參與植物生長發育與形態建成
二、轉錄因子在植物對生物及非生物脅迫響應過程中的調控作用
三、轉錄因子在植物次生代謝產物合成中的調控作用
第四節 轉錄因子調控藥用植物品質形成
一、轉錄因子調控藥用植物的生長發育
二、轉錄因子參與藥用植物的脅迫響應
三、轉錄因子調控藥用活性成分生物合成
參考文獻
第十三章 非編碼RNA及其對藥用植物品質形成的調控
**節 非編碼RNA的種類
一、miRNA
二、siRNA
三、長非編碼RNA
第二節 miRNA的發現歷史和產生途徑
一、miRNA的發現歷史
二、miRNA的產生途徑
第三節 siRNA的發現歷史和產生途徑
一、siRNA的發現歷史
二、siRNA的產生途徑
第四節 非編碼RNA的生物學功能
一、植物小RNA的生物學功能
二、植物長非編碼RNA的生物學功能
第五節 非編碼RNA與藥用植物品質形成
一、藥用植物非編碼RNA的鑒定
二、非編碼RNA調控藥用植物品質形成
三、應用非編碼RNA技術提高藥用植物品質
參考文獻
第十四章 DNA甲基化及其對藥用植物品質形成的調控
**節 植物DNA甲基化特征
第二節 DNA甲基化的調控
一、DNA甲基化的建立
二、DNA甲基化的維持
三、DNA甲基化的去除
第三節 DNA甲基化的分析技術
一、特定位點的甲基化檢測技術
二、基因組范圍的甲基化檢測技術
第四節 DNA甲基化的生物學功能
第五節 DNA甲基化與藥用植物品質形成
一、藥用植物DNA甲基化的研究
二、應用DNA甲基化調控藥用植物品質
參考文獻
第十五章 藥用活性成分分析技術及其在藥用植物品質生物學研究中的應用
**節 色譜法的基本原理及其聯用技術
一、色譜法的基本原理和分類
二、色譜聯用技術
第二節 氣相色譜法、氣相色譜-質譜聯用技術及其在藥用植物品質生物學研究中的應用
一、氣相色譜法
二、氣相色譜-質譜聯用技術
第三節 高效液相色譜法、液相色譜-質譜聯用技術及其在藥用植物品質生物學研究中的應用
一、高效液相色譜法
二、液相色譜-質譜聯用技術
第四節 毛細管電泳、毛細管電泳-質譜聯用技術及其在藥用植物品質生物學研究中的應用
一、毛細管電泳
二、毛細管電泳-質譜聯用技術
三、藥用活性成分分析技術在藥用植物品質生物學研究中的應用現狀及發展趨勢
參考文獻
第十六章 基因組和轉錄組分析技術及其在藥用植物品質生物學研究中的應用
**節 DNA測序技術的進展
一、測序技術的發展歷程
二、**代測序技術
三、第二代測序技術
四、第三代測序技術
第二節 基因組de novo測序技術及其應用
一、基因組de novo測序技術
二、物種選擇
三、建庫與測序
四、組裝與注釋
第三節 轉錄組測序技術及其應用
一、轉錄組測序技術
二、樣本選取
三、建庫準備
四、轉錄組重建和差異表達分析
五、生物信息學分析及其在藥用植物品質生物學研究中的應用
六、差異表達基因驗證
七、基因功能驗證
第四節 藥用植物DNA和RNA的提取純化
一、藥用植物DNA提取純化
二、藥用植物RNA提取純化
參考文獻
第十七章 植物miRNA分析技術及其在藥用植物品質生物學研究中的應用前景
**節 小RNA分離和序列測定
一、小RNA分離與純化
二、小RNA克隆與測序
第二節 小RNA種類鑒定
第三節 miRNA表達和定位分析
一、miRNA Northern雜交技術
二、miRNA實時定量PCR技術
三、miRNA microarray和小RNA-seq技術
四、miRNA組織定位技術
第四節 miRNA靶基因預測與實驗驗證
一、miRNA靶基因預測
二、改進的5′RLM-RACE法驗證靶基因
三、降解組高通量測序法驗證靶基因
第五節 miRNA轉基因研究技術
一、miRNA功能獲得
二、miRNA功能喪失
第六節 植物miRNA分析技術在藥用植物品質生物學研究中的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第十八章 代謝組分析技術及其在藥用植物品質生物學研究中的應用
**節 代謝組學簡介
一、代謝組與代謝組學
二、藥用植物代謝組學
第二節 代謝組學分析技術
一、樣品前處理技術
二、色譜分離技術
三、質譜及其聯用技術
四、核磁共振技術
五、化學計量學
六、代謝途徑和代謝網絡分析
七、代謝流組學和質譜成像組學分析技術
第三節 代謝組學分析策略
一、多種不同功能特點儀器聯用
二、基于保留時間與結構關系建立的未知化合物定性策略
三、基于多級特征質譜碎片建立的未知化合物發現與定性策略
四、無對照品的多目標化合物定量策略
五、輪廓表征策略
六、代謝組學分析方法的驗證和數據質量保證
第四節 代謝組學在藥用植物品質生物學研究中的應用
一、應用代謝組學技術研究遺傳因素對藥用植物品質形成的影響
二、應用代謝組學技術研究環境條件對藥用植物品質形成的影響
三、應用代謝組學技術研究栽培和采收加工對藥用植物品質形成的影響
四、應用代謝組學技術研究農藥對藥用植物品質的影響
參考文獻
第十九章 DNA條形碼技術及其在藥用植物品質生物學研究中的應用
**節 DNA條形碼技術
第二節 DNA條形碼在藥用植物及中藥材鑒定中的應用
一、DNA條形碼在種子/種苗鑒定中的應用
二、DNA條形碼在藥用植物鑒定中的應用
三、DNA條形碼在中藥材鑒定中的應用
四、DNA條形碼在粉末鑒定中的應用
五、葉綠體超級條形碼
第三節 DNA條形碼在中成藥鑒定中的應用
一、Meta-barcode在中藥材和中成藥鑒定中的應用
二、分子身份證及其在中成藥鑒定中的應用
第四節 基于SNP的快速檢測方法在中藥材和中成藥鑒定中的應用
一、管蓋芯片
二、納米金法
三、試紙條法
第五節 DNA條形碼溯源技術及其在中藥材流通中的應用
一、溯源技術研究方法及進展
二、中藥材流通過程的關鍵信息
三、溯源技術在中藥材中的應用現狀及發展趨勢
第六節 DNA條形碼技術在藥用植物品質生物學研究中的優缺點
參考文獻
第二十章 藥用植物轉基因技術
**節 轉基因載體的構建
一、目的基因的分離
二、目的基因與載體的連接
第二節 以獲得轉基因植株為目標的遺傳轉化
一、根癌農桿菌介導法
二、基因槍轉化法
第三節 以獲得轉基因毛狀根為目標的遺傳轉化
第四節 定點修飾的基因編輯技術
參考文獻
名詞索引
展開全部
藥用植物品質生物學 作者簡介
盧善發,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協和學者”特聘教授。北京農業大學(現中國農業大學)學士、碩士,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博士曾在日本大阪大學、美國密歇根理工大學、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學習和工作近10年主要從事藥用植物活性成分生物合成、植物小RNA和長非編碼RNA等方面的研究,在Plant Cell、PNAS、Nucleic Acids Research、Plant Journal等期刊上發表淪文80余篇,獲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