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千年農夫 中國、朝鮮和日本的永續農業
-
>
(精)中華古樹名木(全2冊)
-
>
線辣椒優質高產栽培
-
>
生命的藝術:動物解剖學的神秘歷史之旅
-
>
正確使用農藥知識問答
-
>
龍眼譜:外二種
-
>
迷你花園:打造你的玻璃生態瓶
大同市主要農作物優良品種及栽培技術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5521232
- 條形碼:9787565521232 ; 978-7-5655-2123-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大同市主要農作物優良品種及栽培技術 內容簡介
為了更好地實施山西省糧食綠色高產高效創建項目、加快有機旱作農業發展, 特編撰了本書。本書重點收錄了玉米、馬鈴薯、谷子、糜黍、蕎麥、大豆、綠豆、莜麥和高粱等九種大同市糧食生產中常見作物的優良品種及相關優質高產栽培技術。
大同市主要農作物優良品種及栽培技術 目錄
**節 優良品種介紹
一、先玉335
二、大豐30
三、誠信16
四、先玉508
五、泉玉10號
六、大民3307
七、中種8號
八、先玉987
九、吉東16號
十、龍生1號
十一、寧玉524
十二、吉單535
十三、紀元128
十四、吉東28號
十五、晉單78號
十六、先牌007
十七、強盛388
十八、并單17號
十九、晉單73號
二十、紀元1號
二十一、張玉8號
二十二、晉單61
二十三、登海618
二十四、晉玉18
二十五、潞玉39
二十六、誠信5號
二十七、福盛園59
二十八、豐田6號
二十九、吉東31號
三十、五谷702
三十一、種星618
三十二、金蘋618
三十三、晉單86號
三十四、錦繡206
三十五、并單669
三十六、龍生2號
三十七、吉東38號
三十八、宏育416
三十九、先正達408
四十、五谷704
四十一、威卡926
四十二、瑞豐168
四十三、太玉968
四十四、松科706
四十五、強盛389
四十六、優迪339
四十七、大德216
四十八、強盛377
四十九、章玉10號
五十、威卡979
五十一、龍生5號
五十二、賽博159
五十三、強盛288
五十四、利禾1
五十五、華美1號
五十六、利民33
五十七、正成018
五十八、福盛園57
五十九、龍生16
六十、賽德5號
六十一、利合228
六十二、晉陽5號
六十三、兆早1號
六十四、沃鋒88
六十五、德朗118
六十六、38P05
六十七、德美亞1號
……
第二章 馬鈴薯
第三章 谷子
第四章 糜黍
第五章 蕎麥
第六章 大豆
第七章 綠豆
第八章 蒞麥
第九章 高粱
參考文獻
大同市主要農作物優良品種及栽培技術 節選
《大同市主要農作物優良品種及栽培技術》: 2.確定播量和播深 播種量因種子大小、種子生活力、種植密度、種植方法和栽培目的而不同。凡是種子大、種子生活力低和種植密度大時,播種量應適當增大,反之應適當減少。一般點播每畝2~3千克;單粒播種每畝1.5千克左右。播種深度要適宜,深淺要一致。一般播種深度以5~6厘米為宜。如果土壤黏重,墑情好時,應適當淺些,可4~5厘米;土壤質地疏松、屬易于干燥的沙質土壤,應播種深一些,可增加到6~8厘米,但*深不宜超過10厘米。 3.合理密植 由于玉米籽粒產量是由穗數、穗粒數和籽粒重3個因素構成的,這些性狀均受種植密度的影響。種植密度大時,穗數指標增加了,但穗粒數和籽粒重2項指標卻要下降,反之亦然。因此,生產中應根據品種和栽培條件確定適宜種植密度,使群體與個體矛盾趨向統一,較好地協調穗數、穗粒數和粒重三者之間的關系,從而達到提高產量的目的。一般來說,株型緊湊和抗倒性好的品種宜密,株型平展和抗倒性差的品種宜稀;肥地宜密,瘦地宜稀;陽坡地和沙壤地宜密,低洼地和黏重地宜稀;日照時數長、晝夜溫差大的地區宜密,反之宜稀;精細管理的宜密,粗放管理的宜稀。 合理密植的技術主要有以下幾種:①采用合理的行距種植。研究表明,密度不變,行距由100厘米縮小到76厘米時,可增產5%~10%。緊湊型品種的行距以55厘米為好,而平展形以60~70厘米為好。有時為了便于管理可采用大、小行種植,大行距60~70厘米,小行距45~50厘米。②選用高質量的優良雜交種。③不適宜單粒種植的區域應增加播種量,播種粒數應掌握為計劃密度的2~3倍。④嚴格定苗,并多留5%左右的預備苗以備缺苗補栽時使用。 (三)加強玉米水肥管理 1.玉米的需肥規律與施肥技術要點 玉米是高產作物,也是需肥較多的作物,需要的營養元素種類也很多。一般土壤中硫、鈣、鎂以及各種微量元素并不十分缺乏,而氮、磷、鉀因需要量大,土壤中的自然供給量往往不能滿足玉米生長的需要,因此,玉米的產量與氮、磷、鉀的吸收關系很大。一般來講,隨著產量的提高,玉米對氮、磷、鉀的吸收量也相應地增加,其吸收總量隨著土壤肥力、品種特性、播種季節的不同而有差異。在多數情況下,玉米吸收的養分,以氮*多,鉀次之、磷較少。據測算,每生產100千克玉米籽粒,吸收氮素2.55千克,五氧化二磷0.98千克,氧化鉀2.49千克,氮:磷:鉀=2.6:1:2.5。玉米平均每生產100千克籽粒,吸收氮、磷、鉀的數量和比例.可作為計劃產量推算需肥量的依據,并按當地生產條件和產量水平適當調整,以制定施肥方案。 生產實踐證明,玉米由低產變高產,走高投入、高產出、高效益的路子是行之有效的。當然,這并不意味著施肥越多越好。玉米合理的施肥量,應當根據玉米吸肥規律、產量水平、土壤供肥能力、肥料養分含量和利用率等多種因素全面考慮。 就整株玉米來說,從播種出苗直至*后成熟,各個生育階段吸收養分的數量和強度是不一樣的。從出苗到蠟熟期,隨著生育期的推遲和植株干重的增加,氮、磷、鉀含量均是逐漸增加的。氮、磷、鉀在小喇叭口期以前增長速度均較慢,而后均加快。其中,氮素增加速度*快,幾乎呈直線上升;磷增長的速度比較平穩;鉀在拔節期至抽雄期急劇增長,抽雄期到籽粒形成期增長速度緩慢,籽粒形成至蠟熟期又迅速增加而達頂點,蠟熟至完熟期又緩慢下降,氮和磷吸收量雖有所增加,但速度緩慢。玉米抽雄期以后吸收的氮、磷、鉀的數量占總量的40%~50%,特別是氮、磷更是如此,生產上除重施穗肥外,還要重視粒肥的作用。 充分利用玉米的需肥規律,就可做到平衡施肥。玉米基肥一般施有機肥1000~2000千克/畝,種肥一般施尿素2~3千克/畝,并做到種、肥隔離,以免燒種。氮素化肥追施的原則是前期要適當早追和多追,中期和后期要適量配合、分期施用。一般有3種追肥方案可供選擇使用。高產田的地力基礎好,追肥數量多,*好采用輕追苗肥、重施穗肥和補追粒肥的三攻追肥法,即苗肥用量約占總追肥的30%,穗肥約占50%,粒肥約占20%。中產田的地力基礎較好,追肥數量較多,宜采用施足苗肥和重施穗肥的二次施肥法,即苗肥約占40%,穗肥約占60%。低產田的地力基礎差,追肥數量較少,采用重施苗肥、輕追穗肥的效果好,即苗肥約占60%,穗肥約占40%。氮素化肥必須深施入土,才能充分發揮肥效,提高氮肥利用率。 2.應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 合理施肥是實現農作物高產優質的一項重要措施。測土配方施肥是國際上普遍采用的科學施肥技術之一,是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增加農民收入的現實需要;是培肥土壤,改善土壤理化性狀,培植農業潛在生產能力,恢復發展糧食生產的關鍵技術;也是減少化肥流失,減輕水環境和地下水污染,提高農產品安全性,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措施。 測土配方施肥是依照配方施肥技術原理,通過開展土壤測試和肥料田間試驗,摸清土壤供肥能力、作物需肥規律和肥料效應狀況,獲得、校正配方施肥參數,建立不同作物、不同土壤類型的配方施肥模型。采取“測土一配方一配肥一供肥一施肥技術指導”一體化的綜合服務技術路線,根據土壤測試結果和相關條件,應用配方施肥模型,結合專家經驗,提出配方施肥推薦方案,由配肥站按照配方生產配方肥,直接供應農民施用,并提供施肥技術指導。同時通過肥料質量檢測手段,保證各種肥料的質量。 測土配方施肥主要有劃定施肥分區,取土化驗、制定底肥方案,開展植株營養診斷、調控追肥用量和矯正施肥等幾個技術環節。 ……
大同市主要農作物優良品種及栽培技術 作者簡介
李波,籍貫山西省大同市,1966年10月出生,中共黨員,漢族,大同市種子管理站副站長,山西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委員,高級農藝師。 張春,籍貫山西省大同市,1972年3月出生,中共黨員,漢族,大學畢業,大同市農業技術推廣站站長,高級農藝師。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二體千字文
- >
回憶愛瑪儂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史學評論
- >
山海經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