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我們終將遇孤獨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5275398
- 條形碼:9787555275398 ; 978-7-5552-7539-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我們終將遇孤獨 本書特色
季羨林先生的作品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我們終將遇孤獨》選入他的多篇著名散文,讀者可從中一窺季羨林先生散文創作的風格及真髓。 學貫中西的季羨林先生也是散文大家,他的散文,淳樸、雋永、平易、深邃,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他的散文一直有穩定的讀者群。 無論是詠物、憶舊,還是敘事、寫景,季羨林的散文都表現出他觀察事物、認識世事的獨特眼光和深刻思想,抒發了真情實感,給人以深刻啟迪。
我們終將遇孤獨 內容簡介
《我們終將遇孤獨》收錄國學大師博古論今的短文以及追憶友人的文章,通過季羨林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而高屋建瓴的論點以及與那些亦師亦友的民國名流之間的交往,從而讓廣大讀者體味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的風骨、氣度與學識。
我們終將遇孤獨 目錄
我記憶中的老舍先生
回憶梁實秋先生
悼念沈從文先生
悼巴老
哭馮至先生
悼組緗
西諦先生
悼念鄧廣銘先生
追憶李長之
悼念曹老
壽壽彝
憶念鄭毅生先生
記張岱年先生
寅恪先生二三事
懷念喬木
記周培源先生
也談葉公超先生二三事
我的朋友臧克家
痛悼鐘敬文先生
悼許國璋先生
對陳寅恪先生的一點新認識
晚節善終大節不虧——悼念馮芝生(友蘭)先生
他實現了生命的價值——悼念朱光潛先生
第二輯 博古論今
我*喜愛的書
漫談皇帝
漫談倫理道德
我和東坡詞
一個真正的中國人,一個真正的中國知識分子
一個老知識分子的心聲
我們要奉行“送去主義”
龍抄本《中國古典小說》序
《中國飛天藝術》序
《趙元任全集》序
《京劇與中國文化》序
《文韜武略寶典——(論語)與(孫子兵法)》序
推薦《林徽因文集·文學卷》
佛教與儒家和道教的關系
我和佛教研究
關于玄奘
關于《大唐西域記》
登蓬萊閣
虎門炮臺
訪紹興魯迅故居
在敦煌
法門寺
野火
觀秦兵馬俑
上海菜市場
我和北大
我看北大
我們終將遇孤獨 節選
《我們終將遇孤獨》: 但是,我認識老舍先生卻完全出于一個偶然的機會。三十年代初,我離開了高中,到清華大學來念書。當時老舍先生正在濟南齊魯大學教書。濟南是我的老家,每年暑假我都回去。李長之是濟南人,他是我的唯一的一個小學、中學、大學三連貫的同學。有一年暑假,他告訴我,他要在家里請老舍先生吃飯,要我作陪。在舊社會,大學教授架子一般都非常大,他們與大學生之間宛然是兩個階級。要我陪大學教授吃飯,我真有點兒受寵若驚。及至見到老舍先生,他卻全然不是我心目中的那種大學教授。他談吐自然,藹然可親,一點兒架子也沒有,特別是他那一口地道的京腔,鏗鏘有致,聽他說話,簡直就像是聽音樂,是一種享受。從那以后,我們就算是認識了。 以后是激烈動蕩的幾十年。我在大學畢業以后,在濟南高中教了一年國文,就到歐洲去了,一住就是十一年。中國勝利了,我才回來.在南京住了一個暑假。夜里睡在“國立編譯館”館長之的辦公桌上;白天沒有地方待,就到處云游,什么臺城、玄武湖、莫愁湖等等,我游了一個遍。老舍先生好像同“國立編譯館”有什么聯系,我常從長之口中聽到他的名字,但是沒有見過面。到了秋天,我也就離開了南京,乘海船繞道秦皇島,來到北平。 以后又是更為激烈震蕩的三年。用美式裝備武裝到牙齒的國民黨反動軍隊,被徹底消滅。蔣介石一小撮逃到臺灣去了。中國人民苦斗了’一百多年,終于迎來了解放的春天。我們這一群知識分子都親身感受到,我們確實已經站起來了。就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在當時所謂故都又會見了老舍先生,上距**次見面已經有二十多年了。 我現在已經記不清楚我們重逢時的情景。但是我卻清晰地記得起五十年代初期召開的一次漢語規范化會議時的情景。當時語言學界的知名人士,以及曲藝界的名人,都被邀請參加,其中有侯寶林、馬增芬姊妹等等。老舍先生、葉圣陶先生、羅常培先生、呂叔湘先生、黎錦熙先生等等都參加了。這是解放后語言學界的**次盛會。當時還沒有達到會議成災的程度,因此大家的興致都很高,會上的氣氛也十分親切融洽。 有一天中午,老舍先生忽然建議,要請大家吃一頓地道的北京飯。大家都知道,老舍先生是地道的北京人,他講的地道的北京飯一定會是非常地道的,都欣然答應。老舍先生對北京人民生活之熟悉,是眾所周知的。有人戲稱他為北京土地爺。他結交的朋友,三教九流都有。他能一個人坐在大酒缸旁,同洋車夫、舊警察等舊社會的下等人,開懷暢飲,親密無間,宛如親朋舊友,誰也感覺不到他是大作家、名教授、留洋的學士。能做到這一步的,并世作家中沒有第二人。這樣一位老北京想請大家吃北京飯,大家的興致哪能不高漲起來呢?商議的結果是到西四砂鍋居去吃白煮肉,當然是老舍先生做東。他同飯館的經理一直到小伙計都是好朋友,因此飯菜極佳,服務周到。大家盡興地飽餐了一頓。雖然是一頓簡單的飯,然而卻令人畢生難忘。當時參加宴會今天還健在的葉老、呂先生大概還都記得這一頓飯吧。 還有一件小事,也必須在這里提一提。忘記了是哪一年了,反正我還住在城里翠花胡同沒有搬出城外。有一天,我到東安市場北門對門的一家著名的理發館里去理發,猛然瞥見老舍先生也在那里,正躺在椅子上,下巴上白糊糊的一團肥皂泡沫,正讓理發師刮臉。這不是談話的好時機,只寒暄了幾句,就什么也不說了。等我坐在椅子上時,從鏡子里看到他跟我打招呼,告別,看到他的身影走出門去。我理完發要付錢時,理發師說:老舍先生已經替我付過了。 ……
我們終將遇孤獨 作者簡介
季羨林(1911-2009),字希逋,又字齊奘,山東臨清人,語言學家、東方文化研究專家、散文家,被稱為“學界泰斗”。1934年畢業于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翌年作為交換研究生赴德國哥廷根大學學習梵文、巴利文、吐火羅文等,1941年獲哲學博士學位。1946年歸國,任北京大學東方語言文學系主任,開拓中國東方學學術園地。曾任北大副校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南亞研究所所長等職。
- >
唐代進士錄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回憶愛瑪儂
- >
我與地壇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史學評論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