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語名著無障礙閱讀叢書:消失的地平線(英漢對照)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00155867
- 條形碼:9787500155867 ; 978-7-5001-5586-7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雙語名著無障礙閱讀叢書:消失的地平線(英漢對照) 本書特色
·烏托邦小說經(jīng)典作品·探尋“香格里拉”秘境的傳奇·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和美國前總統(tǒng)羅斯福傾心之作 “雙語名著無障礙閱讀叢書”·雙語對照一舉兩得·全本無刪原汁原味·生詞注解掃清障礙·課標(biāo)名著一網(wǎng)打盡·暢銷6年口碑首選
雙語名著無障礙閱讀叢書:消失的地平線(英漢對照) 內(nèi)容簡介
《消失的地平線》為希爾頓1933年出版的作品。故事講述了1931年5月,由于英屬印度局勢惡化,英國傳教士布林克洛小姐、美國人巴納德、英國領(lǐng)事康韋和副領(lǐng)事查爾斯·馬林森上尉四人,一同乘坐飛機撤離當(dāng)?shù)亍M局酗w機被劫持,轉(zhuǎn)而飛往西藏,并墜毀在群山之中,飛行員不幸身亡。四人按照飛行員臨終的交代,艱難來到附近名叫“香格里拉”的喇嘛寺,發(fā)現(xiàn)這里是一片寧靜祥和的世外桃源……希爾頓在本書中創(chuàng)造的“香格里拉”秘境,成為西方世界中世外桃源的代名詞,引發(fā)了一股向往中國的熱潮。
雙語名著無障礙閱讀叢書:消失的地平線(英漢對照)雙語名著無障礙閱讀叢書:消失的地平線(英漢對照) 前言
出版前言
多年以來,中譯出版社有限公司(原中國對外翻譯出版有限公司)憑借國內(nèi)一流的翻譯和出版實力及資源,精心策劃、出版了大批雙語讀物,在海內(nèi)外讀者中和業(yè)界內(nèi)產(chǎn)生了良好、深遠的影響,形成了自己鮮明的出版特色。
二十世紀(jì)八九十年代出版的英漢(漢英)對照“一百叢書”,聲名遠揚,成為一套*權(quán)威、*有特色且又實用的雙語讀物,影響了一代又一代英語學(xué)習(xí)者和中華傳統(tǒng)文化研究者、愛好者;還有“英若誠名劇譯叢”“中華傳統(tǒng)文化精粹叢書”“美麗英文書系”,這些優(yōu)秀的雙語讀物,有的暢銷,有的常銷不衰反復(fù)再版,有的被選為大學(xué)英語閱讀教材,受到廣大讀者的喜愛,獲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jīng)濟效益。
“雙語名著無障礙閱讀叢書”是中譯專門為中學(xué)生和英語學(xué)習(xí)者精心打造的又一品牌,是一個新的雙語讀物系列,具有以下特點:
選題創(chuàng)新——該系列圖書是國內(nèi)**套為中小學(xué)生量身打造的雙語名著讀物,所選篇目均為教育部頒布的語文新課標(biāo)必讀書目,或為中學(xué)生以及同等文化水平的社會讀者喜聞樂見的世界名著,重新編譯為英漢(漢英)對照的雙語讀本。這些書既給青少年讀者提供了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又讓他們領(lǐng)略到原著的精髓和魅力,對他們更好地學(xué)習(xí)英文大有裨益;同時,叢書中入選的《論語》《茶館》《家》等漢英對照讀物,亦是熱愛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中外讀者所共知的經(jīng)典名篇,能使讀者充分享受閱讀經(jīng)典的無限樂趣。
無障礙閱讀——中學(xué)生閱讀世界文學(xué)名著的原著會遇到很多生詞和文化難點。針對這一情況,我們給每一本讀物原文中的較難詞匯和不易理解之處都加上了注釋,在內(nèi)文的版式設(shè)計上也采取英漢(或漢英)對照方式,掃清了學(xué)生閱讀時的障礙。
優(yōu)良品質(zhì)——中譯雙語讀物多年來在讀者中享有良好口碑,這得益于作者和出版者對于圖書質(zhì)量的不懈追求。“雙語名著無障礙閱讀叢書”繼承了中譯雙語讀物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精選的篇目、優(yōu)秀的譯文、方便實用的注解,秉承著對每一個讀者負(fù)責(zé)的精神,竭力打造精品圖書。
愿這套叢書成為廣大讀者的良師益友,愿讀者在英語學(xué)習(xí)和傳統(tǒng)文化學(xué)習(xí)兩方面都取得新的突破。
雙語名著無障礙閱讀叢書:消失的地平線(英漢對照) 目錄
Prologue
引子 003
Chapter 1
**章 037
Chapter 2
第二章 065
Chapter 3
第三章 095
Chapter 4
第四章 117
Chapter 5
第五章 147
Chapter 6
第六章 175
Chapter 7
第七章 217
Chapter 8
第八章 249
Chapter 9
第九章 269
Chapter 10
第十章 295
Chapter 11
第十一章 335
Epilogue
尾聲 365
雙語名著無障礙閱讀叢書:消失的地平線(英漢對照) 節(jié)選
Prologue Cigars had burned low, and we were beginning to sample the disillusionment① that usually afflicts② old school friends who have met again as men and found themselves with less in common than they had believed they had. Rutherford wrote novels; Wyland was one of the Embassy secretaries; he had just given us dinner at Tempelhof — not very cheerfully, I fancied③, but with the equanimity④ which a diplomat must always keep on tap for such occasions. It seemed likely that nothing but the fact of being three celibate⑤ Englishmen in a foreign capital could have brought us together, and I had already reached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slight touch of priggishness⑥ which I remembered in Wyland Tertius had not diminished⑦ with years and an M.V.O. Rutherford I liked more; he had ripened⑧ well out of the skinny, precocious⑨ infant whom I had once alternately bullied⑩ and patronized?. The probability? that he was making much more money and having a more interesting life than either of us gave Wyland and me our one mutual? emotion — a touch of envy. ① disillusionment [disi'lu:??nm?nt] n. 幻滅 ② affl ict [?'fl ikt] v. 困擾;折磨 ③ fancy ['f?nsi] v. 設(shè)想;認(rèn)為 ④ equanimity ['i:kw?'nimiti] n. 平靜;鎮(zhèn)定 ⑤ celibate ['selibit] a. 獨身的 ⑥ priggishness ['priɡi?n?s] n. 一本正經(jīng);傲慢 ⑦ diminish [di'mini?] v. 減少;縮小 ⑧ ripen ['raip?n] v. 成熟 ⑨ precocious [pri'k?u??s] a. 早熟的 ⑩ bully ['buli] v. 欺負(fù) ? patronize ['p?tr?,naiz] v. 保護;屈尊對待 ? probability [,pr?b?'biliti] n. 概率;可能性 ? mutual ['mju:t?u?l] a. 相互的 引子 成年后的昔日同窗好友重逢時會發(fā)現(xiàn),彼此間少了他們先前相信有的心氣相通的感覺,因此,他們通常會焦躁煩惱,深感失望。手上的雪茄煙即將燃盡時,我們的心里也開始有了那種失望的感覺。拉瑟福德成了作家。懷蘭當(dāng)了大使館的秘書。后者剛在滕佩爾霍夫酒店設(shè)宴招待了我們——我心里覺得,他情緒并不是很高昂,倒是自始至終保持著外交官在此類場合應(yīng)該有的鎮(zhèn)定自若。看起來,我們?nèi)齻英國人之所以聚集在一起,似乎沒有別的原因,只是因為我們煢煢孑立,客居于一座異國他鄉(xiāng)的首都城市。我記得,懷蘭·特蒂厄斯身上有種略顯自命不凡的氣質(zhì)。我已經(jīng)認(rèn)定,盡管多年過去了,他也成了皇家維多利亞勛章的獲得者,但他的那種氣質(zhì)并沒有因此而有所減弱。相比之下,我更加喜歡拉瑟福德。他成熟了,變成了堂堂男子漢,沒有了昔日那個瘦骨嶙峋大男孩的身影。想當(dāng)初,我對他剛?cè)嵯酀质瞧哿栌质潜幼o。我們?nèi)齻人中,拉瑟福德可能是*財大氣粗的,而且生活也過得*有滋有味。對此,我和懷蘭滋生了一種共有的情感——一絲妒意。
雙語名著無障礙閱讀叢書:消失的地平線(英漢對照) 作者簡介
詹姆斯·希爾頓(1900—1954),英國小說家、劇作家。他生于英格蘭,父親是一位學(xué)校校長。希爾頓青年時代就讀于劍橋大學(xué),后成為一名記者,并為《每日郵報》撰寫小說評論。1938年,他移居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并于1948年加入美國國籍。希爾頓因《忠勇之家》一片,獲1942年奧斯卡Z佳改編劇本獎。
- >
經(jīng)典常談
- >
新文學(xué)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xué)術(shù)叢書(紅燭學(xué)術(shù)叢書)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xué)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山海經(jīng)
- >
推拿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