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水青山的國家戰略、生態技術及經濟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3799520
- 條形碼:9787553799520 ; 978-7-5537-9952-0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綠水青山的國家戰略、生態技術及經濟學 本書特色
本書是王浩、李文華、嚴晉躍、侯立安、呂永龍、俞孔堅、李百煉、傅伯杰、伍業鋼九位海內外院士專家學者數年來科學研究探索的智慧結晶,從水生態治理技術、生態保育與生態發展、未來能源系統、水安全保障技術的創新發展、美麗鄉村建設的發展模式、綠色發展和生態城市建設路徑、“生態中國與美麗中國”建設、生態技術與商業模式、可持續發展、生態系統的服務價值與功能、綠水青山的經濟學等方面,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國家戰略如何指導中國的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做了詳細闡述和論證,并結合他們多年研究與探索的成果和經驗,提出了許多建議。本書的出版,正逢其時,必將使廣大讀者從中受益。
綠水青山的國家戰略、生態技術及經濟學 內容簡介
本書是九位海內外院士、專家、學者從水生態治理技術、生態保育與生態發展、未來能源系統、水安全保障技術的創新發展、美麗鄉村建設的發展模式、綠水青山的經濟學等方面, 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國家戰略如何指導中國的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做了詳細闡述和論證, 并提出了許多建議。
綠水青山的國家戰略、生態技術及經濟學 目錄
1 綠水青山的國家戰略與水生態治理技術 001
1.1 綠水青山的國家戰略 002
1.2 綠水青山的水生態治理技術 005
1.3 政府和科學家對“綠水青山”的責任 015
1.4 對浙江省“五水共治”的認識與建議 016
2 論綠水青山的生態保育與生態發展戰略 021
2.1 全球生態環境的問題 022
2.2 生態科學發展的里程及生態問題的反思 024
2.3 中國生態治理的措施及戰略 027
2.4 進一步發揮生態系統服務功能 030
3 綠水青山的國家戰略與未來能源系統的關系 037
3.1 能源系統的轉型 038
3.2 未來清潔能源系統 047
3.3 未來能源系統的展望 054
4 “綠水青山”理念引領水安全保障技術的創新發展 057
4.1 政策背景 058
4.2 我國水安全概況 058
4.3 我國水安全面臨的挑戰 062
4.4 “綠水青山”理念引領水安全保障技術創新發展 067
4.5 聚焦前沿,創新水安全保障技術 074
5 美麗鄉村建設 079
5.1 美麗鄉村概念 080
5.2 美麗鄉村發展理念 081
5.3 美麗鄉村是一個復合生態系統 082
5.4 美麗鄉村建設的生態技術與商業模式 093
6 綠水青山與綠色發展和生態城市建設路徑 099
6.1 為什么我們要選擇綠色發展和生態文明之路? 100
6.2 發展路徑的選擇問題 102
6.3 城鄉的融合與生態現代化 107
6.4 資源城市轉型 111
7 綠水青山與“生態中國和美麗中國”建設 113
7.1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114
7.2 “美麗中國建設”與“生態建設” 114
7.3 策略一:“反規劃”建立生態基礎設施,即海綿城市的基礎設施,綜合解決問題
116
7.4 策略二:新美學,大腳美學,大自然美學,景觀生態系統美學 117
7.5 結語 126
8 建設綠水青山的生態技術 127
8.1 為什么是以水動力為基礎、以水質(地表Ⅲ類水)為目標 128
8.2 水生態治理工程技術措施 130
8.3 綠水青山先行示范小鎮:湖北荊門愛飛客生態小鎮綠水青山生態工程設計 138
8.4 綠水青山先行示范區:眉山市東坡區圣壽片區傳統民居聚落片區改造 144
9 論綠水青山與可持續發展 149
9.1 人類面臨的問題 150
9.2 基于生態系統彈性(Ecosystem Resilience)的生態環境認知 156
9.3 “綠水青山”的可持續發展理念 158
9.4 “綠水青山”可持續發展的實踐 161
10 綠水青山的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與功能 165
10.1 生態系統服務 166
10.2 生態文明 169
10.3 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面臨挑戰 171
10.4 城鎮生態系統特征與變化 180
10.5 構建生態系統服務和生態安全格局 185
11 打造綠水青山的商業模式 187
11.1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是經濟發展的理念 188
11.2 “綠水青山”提升城市的土地價值 188
11.3 “綠水青山”提升城市的品質 195
11.4 “綠水青山”打造與城市建設的融合 196
11.5 “綠水青山”的生態可持續性與經濟可持續性 202
11.6 結語 206
12 綠水青山的經濟學 207
12.1 為什么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208
12.2 綠水青山的經濟學原理 210
12.3 綠水青山如何成為金山銀山? 212
12.4 綠水青山與綠色發展 216
13 “綠水青山”與“五水共治”的實踐經驗 219
13.1 浙江省“綠水青山”的實踐經驗 220
13.2 浙江省“五水共治”的工作情況 228
14 湖州建設“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先行區 237
14.1 湖州的生態文明建設 239
14.2 湖州生態文明建設的做法和成效 241
14.3 湖州生態文明建設的下一步安排 245
綠水青山的國家戰略、生態技術及經濟學 作者簡介
王浩:教授級高工,中國工程院院士,流域水循環模擬與調控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資源研究所名譽所長;兼任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會理事長;全球水伙伴中國委員會副主席;中國自然資源學會副理事長。 李文華: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自然與文化遺產研究中心主任。 李百煉: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生態學終身教授,國際生態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2015獲普利高津金獎 (Prigogine Gold Medal, 該獎每年只表彰一位對世界生態學做出卓越貢獻的科學家), “生態復雜性”這門新生態學分支學科的奠基人,《 生態復雜性(Ecological Complexity)》(Elsevier)創刊主編,美國人類生態研究院院士 (IHE Fellow),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科學促進會會士(AAAS Fellow), 2014年德稻生態學大師, 世界生態高峰理事會主席。 呂永龍: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太平洋科學協會主席、國際環境問題科學委員會(SCOPE)前主席、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國際專家組(IRP)成員、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科學顧問、中國生態學學會副理事長。 伍業鋼:北京博大生態城市規劃設計院院長、國際生態城市建設理事會秘書長、美國伊科集團執行董事執行總裁、中國科協全委會委員、海智專家、國際生態技術產業聯盟執行主任、聯合國“未來地球計劃”中國委員會委員、國際期刊《Ecological Processes》創刊執行主編(2011-2016)。 嚴晉躍:歐洲科學與藝術學院院士,瑞典皇家理工學院和梅拉達倫大學教授、未來能源中心主任,國際應用能源創新研究院院長,國家千人計劃特聘專家、長江學者。 侯立安:環境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工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火箭軍后勤科學技術研究所所長,兼任中央聯系專家,教育部高等學校環境科學與工程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全國分離膜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建筑裝飾協會副會長,中國膜工業協會名譽理事長,中國環境科學學會顧問。 俞孔堅: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美國哈佛大學設計學博士,意大利羅馬大學名譽博士,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千人計劃專家,北京大學景觀設計學研究院院長,土人設計(Turenscape)首席設計師。 傅伯杰: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英國愛丁堡皇家學會外籍院士,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學術委員會主任。兼任中國科學院地學部主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地球科學部主任。
- >
莉莉和章魚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二體千字文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唐代進士錄
- >
推拿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