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5G無線系統設計與國際標準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5506443
- 條形碼:9787115506443 ; 978-7-115-50644-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5G無線系統設計與國際標準 本書特色
1.5G標準協議在2018年6月剛剛凍結,本書在5G國際標準完成時呈現給讀者,是一本非常及時的書。2.本書由IMT-2020推進組多位組長,信通院、華為、中興、大唐、移動等3GPP國際標準技術負責人及專家聯合撰寫。3.推進組王志勤副組長為本書作序,華為、英特爾推薦!
5G無線系統設計與國際標準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介紹了5G系統設計中涉及的關鍵技術及相應的國際標準化內容,其中空口技術部分主要涉及初始接入設計、控制信道設計、大規模天線設計、信道編碼、NR與LTE共存幾個主要部分。高層設計及接入網架構方面將涵蓋NSA/SA、CU/DU分離、雙連接等內容。本書不僅對這些關鍵技術進行了介紹,還對這些技術的標準化過程及標準化方案進行了詳細分析。
5G無線系統設計與國際標準 目錄
第 1章 5G標準制定概述
1.1 ITU 5G需求的制定3
1.2 中國參與5G需求的研究制定5
1.3 5G標準的制定過程7
1.3.1 ITU關于IMT-2020(5G)標準的制定過程7
1.3.2 3GPP 5G國際標準制定11
第 2章 5G系統設計架構與標準體系
2.1 5G系統網絡架構16
2.2 無線接口19
2.2.1 物理層19
2.2.2 數據鏈路層22
2.2.3 RRC層24
2.3 物理層系統設計架構及關鍵技術26
2.3.1 物理層系統設計架構26
2.3.2 物理層關鍵技術29
2.4 NR標準體系架構介紹33
參考文獻38
第3章 5G NR基礎參數及接入設計
3.1 基礎參數及幀結構40
3.1.1 基礎參數40
3.1.2 幀結構42
3.2 接入設計50
3.2.1 概述50
3.2.2 小區搜索過程50
3.2.3 下行同步信道及信號53
3.2.4 隨機接入71
參考文獻75
第4章 5G NR信道編碼
4.1 Polar碼78
4.1.1 Polar碼的設計原理81
4.1.2 5G NR中的Polar碼標準化內容91
4.1.3 典型配置 示例99
4.2 LDPC碼107
4.2.1 LDPC碼設計原理108
4.2.2 5G NR中的LDPC碼標準化內容112
4.2.3 典型配置 示例128
4.3 其他編碼132
4.3.1 超小包編碼132
4.3.2 其他候選編碼136
參考文獻137
第5章 5G NR大規模天線設計
5.1 概述142
5.2 多天線傳輸的基本過程148
5.2.1 數據加擾148
5.2.2 數據調制149
5.2.3 層映射149
5.2.4 傳輸方案152
5.2.5 資源塊映射156
5.3 參考信號設計156
5.3.1 解調參考信號(DMRS)156
5.3.2 信道狀態信息參考信號(CSI-RS)161
5.3.3 相位跟蹤參考信號(PT-RS)165
5.3.4 信道探測參考信號(SRS)172
5.4 信道狀態信息反饋設計178
5.4.1 框架設計178
5.4.2 Massive MIMO碼本設計181
5.4.3 信道測量機制195
5.4.4 信道信息反饋機制198
5.4.5 信道互易性205
5.5 模擬波束管理207
5.5.1 波束管理過程208
5.5.2 波束測量和上報209
5.5.3 波束指示214
5.5.4 波束恢復過程217
5.6 上行多天線技術223
5.6.1 基于碼本的傳輸方案223
5.6.2 非碼本的傳輸方案231
5.6.3 上行多用戶MIMO233
5.7 準共站址(QCL)234
5.7.1 QCL定義234
5.7.2 參考信號間的QCL關系236
5.7.3 QCL指示方式238
5.8 小結242
參考文獻243
第6章 5G NR控制信道設計
6.1 控制信道設計248
6.1.1 下行控制信道設計248
6.1.2 上行控制信道設計262
6.2 調度和資源分配291
6.2.1 下行資源分配292
6.2.2 上行資源分配296
6.2.3 VRB到PRB的映射301
6.3 HARQ機制302
6.3.1 HARQ進程和調度303
6.3.2 HARQ-ACK信息上報304
6.3.3 UE上下行數據處理時延305
6.3.4 HARQ-ACK碼本308
6.3.5 基于編碼塊組的傳輸316
6.4 多業務復用319
6.4.1 多業務復用背景簡介319
6.4.2 下行搶占信令設計322
6.4.3 基于編碼塊組的下行搶占327
參考文獻327
第7章 5G NR功率控制及上下行解耦
7.1 5G NR功率控制330
7.1.1 上行功率控制330
7.1.2 下行功率控制340
7.2 上下行解耦340
7.2.1 上下行解耦基本概念341
7.2.2 SUL小區模型和初始接入機制348
7.2.3 SUL小區數據與控制傳輸機制351
7.2.4 上行功率控制359
7.2.5 SUL典型頻段組合362
參考文獻364
第8章 5G高層設計及接入網架構
8.1 網絡架構和術語368
8.2 系統架構和工作原理371
8.2.1 Option2:獨立工作NR架構373
8.2.2 Option3:連接到EPC的非獨立工作架構423
8.2.3 Option7:連接到5GC的非獨立工作架構445
8.2.4 Option4:基于Option2的雙連接架構446
8.2.5 Option5:連接到5GC的eLTE447
8.3 gNB的內部架構和工作原理450
8.3.1 CU-DU分割和F1接口450
8.3.2 CP-UP分割和E1接口453
8.3.3 用戶面控制機制454
參考文獻455
5G無線系統設計與國際標準 節選
1.1 ITU 5G需求的制定 國際電信聯盟(ITU)是聯合國的15個專門機構之一,但在法律上不是聯合國附屬機構,它的決議和活動不需聯合國批準,但每年要向聯合國提交工作報告。 ITU主管信息通信技術事務,由無線電通信(ITU-R)、電信標準化(ITU-T)和電信發展(ITU-D)三大核心部門組成。每個部門下設多個研究組,5G的相關標準化工作主要是在ITU-R WP5D工作組下進行。 從2012年開始ITU組織全球業界開展5G標準化前期研究工作,持續推動全球5G共識形成。2015年6月,ITU正式確定IMT-2020為5G系統的官方命名,并明確了5G業務趨勢、應用場景和流量趨勢,提出5G系統的8大關鍵能力指標,以及未來移動通信技術發展趨勢。 ITU確認將“IMT-2020”作為唯一的5G候選名稱。從3G開始,ITU以IMT(國際移動電信)為前綴為每一代移動通信定義一個官方名稱,3G官方名稱為IMT-2000,4G官方名稱為IMT-Advanced。考慮到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將在2020年左右實現商用,以及ITU對移動通信的命名慣例,我國主推采用“IMT-2020”為5G官方名稱,受到絕大多數國家支持。 ITU明確了IMT-2020的業務趨勢、應用場景和流量趨勢。在業務方面,5G將在大幅提升“以人為中心”的移動互聯網業務體驗的同時,全面支持“以物為中心”的物聯網業務,實現人與人、人與物和物與物的智能互聯。在應用場景方面,5G將支持增強移動寬帶(eMBB)、海量機器類通信(mMTC)和超高可靠低時延通信(URLLC)三大類應用場景,在5G系統設計時需要充分考慮不同場景和業務的差異化需求。在流量方面,視頻流量增長,用戶設備增長和新型應用普及將成為未來移動通信流量增長的主要驅動力,2020年至2030年全球移動通信流量將增長幾十倍至一百倍,并體現兩大趨勢:一是大城市及熱點區域流量快速增長;二是上下行業務不對稱性進一步深化,尤其體現在不同區域和每日各時間段。 ……
5G無線系統設計與國際標準 作者簡介
本書由IMT-2020推進組多位組長,信通院、華為、中興、大唐、移動等3GPP國際標準技術負責人及專家劉曉峰、孫韶輝、杜忠達、沈祖康、徐曉東和宋興華聯合撰寫。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山海經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