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色彩-(第2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2513285
- 條形碼:9787302513285 ; 978-7-302-51328-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色彩-(第2版) 本書特色
本書突破傳統色彩的教學內容和方法,將色彩理論和廣告藝術設計專業的實際應用相結合,具體介紹:色彩基礎、色彩靜物、色彩風景、構圖造型、色彩表現形式、色彩創作及色彩在美術設計中應用等專業知識,并注重強化訓練提高實際應用能力。 本書既適用于高等院校本科及高職高專院校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也可以作為文化創意企業和廣告藝術設計公司從業者的職業教育與崗位培訓教材,對于廣大藝術設計、美術自學者也是一本**的色彩基礎訓練指導手冊。 下載課件、獲取課件密碼、各種資源包以及人工客服,請關注清華社官方微信服務號qhdxcbs_js,一站式幫您解決各種圖書問題。
色彩-(第2版) 內容簡介
本書突破傳統的教學內容和方法,將色彩理論和廣告藝術設計專業的實際應用相結合,具體介紹色彩的發展歷程、色彩的基礎知識、色彩靜物、色彩風景、色彩創作、色彩的表現形式等專業基本知識,并注重通過作品賞析及強化訓練提高應用能力。 本書結構合理、流程清晰、案例經典、通俗易懂、突出實用性,因此既適用于高等院校及高職高專院校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也可以作為文化創意企業和廣告藝術設計公司從業者的職業教育與崗位培訓教材,對于廣大藝術設計、美術自學者也是一本**的色彩基礎訓練指導手冊。
色彩-(第2版) 目錄
**章色彩的發展歷程001
002**節色彩與繪畫022第二節色彩與設計第二章色彩的基礎知識30
031**節光與色036第二節繪畫的主要種類044第三節繪畫材料與工具第三章色彩靜物059
060**節構圖070第二節造型077第三節調整078第四節色彩靜物技法第四章色彩風景084
086**節風景繪畫的表現形式093第二節風景繪畫的表現題材098第三節風景寫生步驟第五章色彩創作107
108**節創作的主題和題材112第二節創作素材120第三節色彩在創作中的運用
第六章色彩的表現形式131
133**節寫實性色彩138第二節裝飾性色彩145第三節表現性色彩154第四節當代藝術中的色彩特征第七章作品賞析168
170**節繪畫作品177第二節藝術設計186第三節裝飾創作
參考文獻190
色彩-(第2版) 節選
**章色彩的發展歷程學習要點及目標 1. 了解色彩的發展歷程; 2. 掌握中西方繪畫史不同階段對色彩的研究與應用; 3. 掌握色彩在藝術設計中的表現和作用。本章導讀 因為有了色彩,我們生活的大千世界才顯得格外豐富和美麗;因為有了色彩,使我們可以從藝術中感受到色彩的神奇功能;因為有了色彩,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感受到色彩無窮的魅力。人類從很早就開始研究和利用色彩,在人類發展歷史早期色彩主要被應用于繪畫和裝飾等以審美為主的領域。隨著藝術的發展和對光色的研究,色彩在繪畫和設計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 本章將從色彩與繪畫、色彩與設計的關系入手介紹色彩的發展歷程,使讀者從一個宏觀的角度了解色彩與繪畫、設計的關系。引導案例 古老的壁畫色彩色彩繪畫的產生與應用,*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原始人先用堅硬鋒利的石器在巖石上刻出輪廓,然后用黑色勾邊,再用紅色和黑色等顏料著色,內容多為簡略的動物圖形,或刻畫一些生活、狩獵的場景。例如,在西班牙的阿爾塔米拉山洞里發現的歐洲舊石器時代晚期(1.5萬—1.8萬年前)的阿爾塔米拉洞穴壁畫。0000 阿爾塔米拉洞穴遺址位于西班牙北部桑坦德西面約30km的地方。1879年,一個名叫索特烏拉的工程師到這里收集化石,他在工作時把4歲的女兒瑪麗婭帶在身邊。據說瑪麗婭因對父親的工作不感興趣而獨自爬進了一個小洞口,因為洞內黑暗,她點亮了一支蠟燭。這時候,她突然看見一頭公牛,眼睛直瞪瞪地望著她,頓時嚇得大哭起來。于是,聞名世界的阿爾塔米拉洞穴壁畫就這樣被發現了。 阿爾塔米拉洞穴長270m,大部分壁畫分布在長18m的側洞的頂和壁上,內容主要是涂有紅、黑、紫色的成群野牛,還有野豬、野馬和赤鹿等,總數達150多只。這些動物形象描畫得細膩生動,栩栩如生。采用寫實粗獷的重彩手法,色彩鮮艷單純,運用了潛縮法透視,使畫面具有一種幻覺感和質量感。其中一頭野牛受傷臥地,低頭怒視前方,壁畫把牛的野性表現得十分逼真,被公認為世界美術史上原始繪畫的代表作。阿爾塔米拉洞穴壁畫如圖1.1和圖1.2所示。 圖1.1阿爾塔米拉洞穴壁畫(一) 圖1.2阿爾塔米拉洞穴壁畫(二) **節色彩與繪畫 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中繪畫是濃墨重彩的一筆。文字出現之前,人們已經通過圖畫的方式表達生活和思想,而色彩是繪畫的重要藝術語言,也是一種重要的表現手段和必要的條件之一。 色彩可以增強作品的藝術效果,在繪畫中起著獨特的作用,無論什么形式的繪畫都離不開色彩。整個繪畫發展的歷史也是運用色彩的歷史,色彩作為造型藝術的繪畫語言,從*初依附于一定的形,到后來不僅與形結合,更可以突破形而成為獨立的繪畫語言存在。 一、 西方繪畫中的色彩 西方繪畫的色彩相對于東方繪畫來說有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在一代一代的藝術家不斷地推動和發展下,發展出多種繪畫風格與表現形式。縱觀西方繪畫中色彩觀念的變遷,可以把繪畫中色彩的認識和應用分為直覺表現色彩、再現模仿色彩和個性表現色彩三個階段。 (一) 色彩的直覺表現階段 從距今一萬多年前的歐洲原始壁畫來看,原始人類已經懂得使用簡單的顏色進行繪畫活動。西班牙阿爾塔米拉洞穴壁畫和法國拉斯科洞穴壁畫是已發現的人類早期的繪畫,這些原始繪畫所描畫的形象以動物為主,形態生動,繪畫技法簡練,并已懂得使用紅、赭石、黑等多種顏色,充分顯示了原始繪畫的粗獷和古拙。 1. 色彩直覺表現的起源 在古埃及時期,已經形成了一個多彩的繪畫體系,西方后來的色彩象征手法主要源于古埃及。那些巨大的金字塔、神廟和墓室壁畫顯現出西方古代藝術宏偉輝煌的程度。在黑、白、黃、綠、藍這些原始單純的色彩之外,古埃及的墓室壁畫中顯示出古代人精心運用青色、褐色和灰色的能力。 古埃及人認為白色是象征神圣太陽神的理想顏色,黑色則象征著冥府之色,這種觀念一直延續到古希臘時期。歐洲的宗教繪畫一直保持著以白色為主的單純顏色,后來,起源于巴勒斯坦的基督教給歐洲帶去以紅色為主的多彩世界,漸漸形成了基督教中按照色彩來安排等級制度的象征性色彩表現手法。 2. 色彩直覺表現的形式特征 色彩直覺表現主要是利用色彩的象征性來進行表達,色彩象征是古代西方各民族運用色彩的*主要方式。 1) 古代的繪畫色彩 古埃及人以綠色象征生命的輪回,崇尚綠色的傳統一直流傳至今;另外,象征神圣天界的藍色也和綠色一樣,成了古埃及人敬畏的色彩。 古希臘是西方文明的發源地,在這片氣候宜人的家園上島嶼星羅棋布。這里雖然盛產橄欖、葡萄、大麥,但是大部分土地卻是光禿禿的石頭。自然環境的色彩構成了當地人獨特的色彩喜好,古希臘藝術的色彩大多以白色、紅色和藍色構成簡單樸素的色彩。 古羅馬時期的繪畫色彩仍然以象征性為主,但當時的藝術家開始不滿足于色彩的符號性的表達,逐漸出現了關注事物的固有色的趨勢。龐貝古城里發掘出來的壁畫是古羅馬繪畫對古希臘繪畫的一次偉大的超越。畫面內容的宗教氛圍有可能仍有符號意味,但人和物的表現已經具有了寫實的趨向。人物有了各種朝向畫面的角度,肢體動作也呈現多樣化;五官細節被描繪得很清晰,能看到人物的表情;復雜的重疊關系被很恰當地表現出來;更重要的是,可以看到當時的藝術家開始嘗試用光來塑造空間。 在西方藝術中,古希臘人喜歡用色彩斑斕的裝飾圖案,古羅馬人擅長用鑲嵌來表現強烈的色彩對比效果。在古羅馬式建筑和早期哥特式建筑內的玻璃彩畫中,可以看到當時的藝術家們在壁畫的圖案中,以象征性的手法表現色彩,追求一種簡單而明朗的視覺效果。 古埃及壁畫的起源與色彩應用【案例說明】古埃及人的宗教觀是相信人死后靈魂只是離開軀體漂泊于宇宙間,如果回歸肉體人可以復活。因此,古埃及人就把尸體制成木乃伊妥善保存,并十分重視棺材制作和陵墓建造,以祈求復活。 這就是舉世聞名的埃及金字塔和木乃伊的由來,由于擔心尸體腐爛之后不能復活,他們就想到用石頭雕刻國王、王妃的肖像,以便其形象永久地保存下來。死去的國王仍然是帝王,仍然需要享受在人世時的一切特權,所以當時的工匠們把人間的各種事物都畫在墓壁上。在這樣的背景下就產生并且發展了古埃及的雕刻和繪畫藝術。 【案例點評】古埃及繪畫在色彩應用上有著固定的程式: 男子皮膚為褐色,女子為淺褐或淡黃;人物的頭發為藍黑,眼圈為黑色。古埃及壁畫還有一個重要的特征就是“正面律”,比如當人物的頭部呈現側面的角度時,眼睛卻畫成完全正面的形狀;或者人體的上半身畫成側面的,而從腹部向下的兩腿卻畫成正面的,這在透視學上是不合理的,但是古埃及畫家處理空間的方法類似于我們現在的兒童畫,所有的東西都必須從它*有特色的角度表現出來,正是這些獨特的表現手法形成了古埃及繪畫優雅神秘的藝術特色,如圖1.3和圖1.4所示。 圖1.3古埃及壁畫(一) 圖1.4古埃及壁畫(二) 羅馬龐貝古城壁畫《摘花的仙女》羅馬龐貝古城的壁畫《摘花的仙女》,是反映古羅馬時期高超藝術水準的代表作品。該作品造型準確,形態生動,讓人仿佛感受到了春天的氣息。畫面主要采用固有色平涂和明暗結合的手法,生動地表現出了色彩的微妙變化。藍色背景與人物的膚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使得畫面具有了裝飾效果。 在這幅作品中值得注意的是,當時的藝術家已經開始使用明暗結合的手法表現色彩的變化。背景的深色和女子衣裳的明亮形成了四圖1.5摘花的仙女 周收縮中間膨脹的視覺效果,盡管在這幅畫中沒有線性的透視和光的運用,色彩自身的膨脹與收縮感就已經塑造出了空間的感受,如圖1.5所示。2) 中世紀的繪畫色彩 歐洲中世紀時的基督教神學觀對人和現實生活采取絕對否定的態度,為基督教服務是歐洲中世紀藝術的重要特征。又由于基督教教堂是歐洲中世紀人民生活的中心,因而教堂建筑是這個時期藝術發展的重要載體,雕塑、繪畫、工藝美術大多隸屬于教堂建筑,是教堂建筑的附屬品。這時流行的繪畫,主要是壁畫、鑲嵌畫和彩色玻璃窗畫。 中世紀的藝術風格是非寫實的,重在表現,不注重真實的空間描繪,不注重真實的色彩關系,強調色彩的象征性,喜歡運用寓意象征的手法。畫家在色彩運用上有著固定的象征性模式,著力體現宗教意志與宗教精神。 案例1.2 鑲嵌畫《皇后西奧多拉及其侍從》【案例說明】西奧多拉出身低微,曾是一名馬戲團演員,后因博得查士丁尼青睞而一步登天,成了拜占庭帝國的皇后。畫家描繪了她與宮廷女官以及侍衛向基督獻祭的場面。該畫對繪畫主題的選擇、構圖的布置、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藝術手法的運用方面,與其在教堂墻壁對面的《查士丁尼皇帝與廷臣》大同小異,這兩幅作品的風格是配套的,但在風格與氣氛方面這幅作品略顯自由生動,如圖1.6所示。 圖1.6《皇后西奧多拉及其侍從》(意大利)圣維塔列教堂,公元548年 【案例點評】該畫*出色的地方是色彩的配置與裝飾的運用。拜占庭鑲嵌畫的設色一般不以模仿自然為標準,而根據宗教題材的不同有一定的用色規范,但同時畫家也很注意整幅畫面色調的對比與統一。一方面大量運用補色對比以產生金碧輝煌、絢爛多彩的效果,另一方面又相當重視色調的和諧統一。 這幅作品的創作者運用大量的金色作為背景,甚至在半透明的彩色馬賽克之下先貼一層金箔以獲取金光燦爛的華麗效果,同時金色調也有助于強化畫面超凡入圣的非自然氣息,從而創造一個匪夷所思的崇高圣潔的靈性世界。畫面中宮女們的衣飾色彩異常華美艷麗,大塊的白色、灰紫色、黃褐色、絳紅色、蔚藍色、翠綠色與閃閃發光的金色交相輝映、相得益彰。 根據資料http://q.sohu.com/forum/10/topic/3336814改寫。 (二) 再現模仿色彩表現階段 色彩模仿是人類原始本能之一,自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提出“模仿說”之后,模仿現實成為西方藝術的主要表現形式。那些色彩感覺敏銳的藝術家之所以具有源源不斷的色彩創作靈感,大多來源于他們童年時代就具備的超強的色彩模仿力。 色彩模仿力*重要的表現形式是繪畫,從中世紀以后的文藝復興到19世紀的印象主義,畫家們始終不懈地在繪畫中模仿自然,再現自然。 1. 美術起源與“模仿說” 人們關于人類歷史早期和藝術方面的知識所知甚少,盡管如此,歷史上的許多學者還是在這一領域進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努力,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各種關于藝術起源的學說。這些學說從不同的角度揭示了人類藝術產生的某些條件和根據,對學習藝術和進行藝術教育有著重要的價值。 “模仿說”始于古希臘哲學家,是一種關于藝術起源問題的古老的理論。這種學說認為: 模仿是人類固有的天性和本能,藝術起源于人類對自然的模仿。在古希臘哲學家看來,所有藝術都是模仿的產物,造型藝術尤其如此。文藝復興時期的達·芬奇、法國啟蒙思想家狄德羅、俄國作家車爾尼雪夫斯基等人都不同程度地繼承和發展了這一學說,這種理論直到19世紀末仍然具有極大的影響。 2. 文藝復興時期的寫實色彩 公元13世紀初至14世紀中期,西方色彩由宗教精神的集體性轉向藝術家個體對現實色彩的真實再現。在文藝復興前期,喬托等偉大畫家以創造性的繪畫色彩生動地表現出他們與過去時代的繪畫觀念的告別。從文藝復興巨匠喬托開始,繪畫進入了再現性色彩的新境界。文藝復興前后大批歐洲畫家對色彩有了新認識,一改過去沉悶、單調的宗教繪畫的制約,轉而在現實生活中尋找鮮活的人物。 1) 文藝復興前期 文藝復興前期,揚·凡·愛克以革命性的發現創造出油畫繪畫材料,使繪畫色彩能夠更充分地得以展現。油畫繪畫材料為藝術家在畫面上實現色彩的豐富效果創造了充分的表現力,藝術家用透明度高的顏色罩在另一層作為基礎的底色上,光線通過透明層透射到底層的顏料上又反射到表層,形成微妙的色彩變化。 繪畫通過色彩的多次罩染,透明層經過某些特殊的色光反射呈現的色彩神秘性是直接畫法所不易實現的。在喬托、凡·愛克、馬薩喬等先驅的帶動下,藝術家表現出更自覺的色彩個性。 《維納斯的誕生》桑德羅·波提切利(1445—1510年)是15世紀八九十年代佛羅倫薩*出名的藝術家。他是意大利肖像畫的先驅者,喜愛以古典神話為題材,其作品風格典雅、秀美、細膩動人。特別是他大量采用教會反對的異教題材,大膽地畫全裸的人物,對后來繪畫藝術的影響很大。《維納斯的誕生》和《春》是*能體現其繪畫風格的代表性作品。 《維納斯的誕生》中情節和形象的塑造是依據美第奇宮廷御用詩人波利齊阿諾的長詩。詩中描述維納斯從愛琴海中誕生,風神把她吹送到幽靜冷落的岸邊,而春神芙羅娜用繁星織成的錦衣在岸邊迎接她,身后是無垠的碧海藍天,維納斯憂郁惆悵地站立在象征她誕生之源的貝殼上,體態顯得嬌弱無力,對迎接她的時辰女神和這個世界毫無激情,不屑一顧。 這個形象告訴觀賞者,女神是懷著惆悵來到這充滿苦難的人間的。這種精神狀態正是畫家自己對現實態度的寫照。《維納斯的誕生》還有另一層含義。當時在佛羅倫薩流行一種新柏拉圖主義的哲學思潮,認為美不可能逐步完善或從非美中產生,美只能是自我完成,它是無可比擬的,實際上說的就是:美是不生不滅的永恒。 畫家用維納斯的形象來解釋這種美學觀念,因為維納斯一生下來就是十全十美的少女,既無童年也不會衰老,永葆美麗青春。維納斯的造型很明顯是受古希臘雕刻中維納斯形象的影響,從體態和手勢都有模仿卡庇托利維納斯的痕跡,但是缺少古典雕像的健美與嫻雅。這種造型和人物情態實際上成了波提切利獨特的藝術風格,如圖1.7所示。 根據資料http://www.027art.com/art/yhzp/84800.html改寫。 圖1.7波提切利《維納斯的誕生》 2) 文藝復興“藝術三杰” 16世紀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繪畫藝術臻于成熟,其代表畫家被譽為“藝術三杰”,他們分別是列奧納多·達·芬奇、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 達·芬奇是學者型的藝術家,其作品《*后的晚餐》是世界*著名的宗教繪畫,《蒙娜麗莎》則為世界上*著名、*偉大的肖像畫,這兩件譽滿全球的作品使達·芬奇的名字永垂青史。達·芬奇獨創的藝術語言是運用明暗法創造平面形象的立體感。 《蒙娜麗莎》的微笑《蒙娜麗莎》又名《永恒的微笑》,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畫家列奧納多·達·芬奇*為著名的一幅作品,現藏法國盧浮圖1.8達·芬奇 《蒙娜麗莎》 宮美術館。 達·芬奇自1503年開始著手創作這幅作品,歷經了四個春秋終于完成了不朽的畫作《蒙娜麗莎》。畫中的蒙娜麗莎坐在安樂椅上,雙手交疊放在胸前,臉上露出含蓄的微笑,這微笑刻畫得異常微妙生動,既像是笑容剛開始的一瞬間,也像是微笑結束的一瞬間。 為什么藝術家能夠畫出如此神秘含蓄的微笑,引得世人津津樂道地猜測與研究了好幾百年。畫中人的眼睛刻畫得也極具神采,目光既敏銳而又脈脈含情。薄如蟬翼的透明面紗,籠罩在蒙娜麗莎的頭部與雙肩,它把披肩上的兩綹長發和肩部外衣的曲小的褶皺梳理成為統一、流暢的輪廓。袒露的胸部顯示了青春的女性美,如圖1.8所示。 達·芬奇在這幅畫中表現出來的精彩絕倫的技巧,無疑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畫上的一切都是清晰而準確的,連同衣服的微小皺紋,圍繞雪白胸膛的黑色花邊,都畫得可以亂真。同時,達·芬奇在蒙娜麗莎的臉部、胸部和手部,運用了他所特有的明暗轉移法,用他喜歡的薄薄的光,使蒙娜麗莎臉上和手上仿佛籠罩著一層黃昏時的光影,顯示出柔和而富于詩意的豐富調子。 在背景處理上,達·芬奇用左右兩邊隱約可見的圓柱和石欄,把近景和遠景區分開來。他還使用空氣透視法將遠景推向無限深遠之處。那些古老的巖石,天藍色的鐘乳石般的山峰,以及在巖石中間蜿蜒流淌著的河流,這一切都仿佛籠罩在模糊的薄霧里,然后消失在無限深遠的青色云海中。這個背景把蒙娜麗莎的形體從觀者的位置拉向遙遠的地方,從而使畫中人物更富有審美的魅力。 達·芬奇認為人是*神圣的,是自然界中*美的形象。他曾說過: “誰不尊重生命,誰就不配享有生命。”《蒙娜麗莎》正是他以一個真實的女性的微笑歌頌著人自身的美麗,呼喚著人性的覺醒,頌揚著生命的可愛。 根據資料http://baike.baidu.com/view/27894.htm改寫。米開朗基羅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畫家、雕塑家和建筑師,其作品《摩西》《被縛的奴隸》和《垂死的奴隸》等均為文藝復興時期雕塑藝術*高峰的代表作。他創作了著名的《大衛》(雕塑)和《圣家族》(壁畫),又為教皇在梵蒂岡的西斯廷教堂創作壁畫,用了四年時間僅憑一人之力在五百多平方米的穹頂上畫了343個人物。 拉斐爾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畫家、建筑師。其作品具有優雅、秀美的風格。他善于把“神”畫成具有“人”的形象,他畫的圣母就是生活中神態優美、心地善良的普通母親的形象。其代表作是壁畫《西斯廷圣母》。這幅作品體現了拉斐爾獨特的畫風和人文主義思想。 3) 西方油畫之父——提香 提香是文藝復興晚期威尼斯畫派的著名畫家,也是**個特別注重油畫色彩表現力的畫家。他在暗底子上作畫,并常用明度接近、色相略有差異的明亮色彩構成富麗堂皇的金黃色調。在他的油畫中喜歡用透明顏料進行多次復疊,加上忽厚忽薄的筆法,使得色彩與形體有機融合,造就出特殊的質感效果。 提香對色彩的功能及其相互關系有著深刻的認識和理解,他用色大膽,色調豐富明快、微妙準確。他的筆觸熱情奔放,流暢自如,不拘陳規;畫面響亮而又和諧,洋溢著生命的活力和雄渾華貴之美,他被譽為西方油畫之父。《圣愛與俗愛》《花神》《抹大拉》等均為他的留世佳作,如圖1.9和圖1.10所示。 圖1.9提香《圣愛與俗愛》 ……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二體千字文
- >
推拿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