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動畫劇本創作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2499114
- 條形碼:9787302499114 ; 978-7-302-49911-4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動畫劇本創作 本書特色
《動畫劇本創作》從如何動手創作動畫劇本的角度,有針對性地對劇本的構思、結構、情節、人物的塑造、劇本的語言、劇本的改編等問題進行了闡述。
動畫劇本創作 內容簡介
本書從如何動手創作動畫劇本的角度,有針對性地對劇本的構思、結構、情節、人物的塑造、劇本的語言、劇本的改編等問題進行了闡述,幫助讀者掌握動畫編劇的方法,為動畫創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寫出好的動畫劇本。全書結構清晰,內容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簡明扼要、詳略得當,案例豐富,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實用性,符合學生學習特點和認知規律,方便教師教學與學生閱讀。本書不僅可作為本科院校動畫專業、高職院校動漫專業等師生的參考用書,還可作為動畫設計、動漫設計、影視動畫、影視廣告設計等專業人員和動漫愛好者的自學用書。
動畫劇本創作 目錄
1.1動畫劇本概述
1.2動畫劇本的特性及內容
1.2.1假定性
1.2.2造型性
1.2.3幻想性
1.3動畫劇本的類型
1.3.1電影動畫劇本
1.3.2電視動畫劇本
1.3.3動畫短片劇本
1.3.4動畫廣告、游戲動畫、手機動畫等
新動畫形式劇本
1.4動畫劇本的5大要素
1.4.1觀看劇本的對象
1.4.2根據準確的市場定位撰寫
1.4.3用簡單的故事描述復雜的劇情
1.4.4劇本的市場價值
1.4.5劇本的黃金比例
小結
實訓練習
第2章動畫劇本的構思
2.1動畫劇本的素材
2.1.1素材的來源
2.1.2素材的加工
2.2動畫劇本的題材
2.2.1題材的定義與分類
2.2.2題材的選擇
2.3動畫劇本的主題
2.3.1主題的分類
2.3.2主題的體現
2.3.3主題的升華
2.4動畫劇本的構思
2.4.1動畫劇本構思的內容
2.4.2動畫劇本中角色的構思
2.4.3動畫劇本的構思
小結
實訓練習
第3章動畫劇本的情節
3.1動畫劇本情節概述
3.2動畫劇本的情節設計
3.2.1情節與沖突
3.2.2沖突設置的技巧
3.2.3情節模式
3.3動畫劇本情節的組織
3.3.1情節點
3.3.2情節線
3.4動畫劇本情節設置技巧
3.4.1細節的精心設計
3.4.2笑點的設置
3.4.3巧設誤會
3.4.4懸念
3.4.5節奏
3.4.6突轉
小結
實訓練習
第4章動畫劇本的故事結構
4.1動畫劇本的故事結構
4.1.1戲劇式結構
4.1.2非戲劇式結構
4.2動畫劇本結構過程
4.2.1故事的開端
4.2.2故事的發展
4.2.3故事的高潮
4.2.4故事的結局
小結
實訓練習
第5章動畫劇本人物的塑造
5.1動畫劇本塑造人物的重要性
5.1.1人物的設定
5.1.2人物設定遵循的原則
5.2動畫劇本人物關系的梳理
5.2.1類型化人物和個性化人物
5.2.2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
5.2.3人物設置
5.3動畫劇本人物塑造
5.3.1人物性格的塑造
5.3.2人物性格的表現
5.4場景透露人物信息
小結
實訓練習
第6章動畫劇本的語言
6.1文字到圖像的語言系統
6.2動畫劇本的敘述性語言
6.3動畫劇本的人物語言
6.3.1對白
6.3.2旁白
6.3.3獨白
6.4動畫劇本人物語言的設計
小結
實訓練習
第7章動畫劇本的改編
7.1動畫劇本改編的優勢
7.2動畫劇本改編的體裁選擇
7.2.1體裁的概念
7.2.2動畫劇本改編體裁的選擇上的要求
7.2.3改編動畫劇本體裁選擇
7.3動畫劇本改編的技巧
7.3.1加入新角色豐富情節
7.3.2確定故事的中心主線
7.3.3合理融入幻想和夸張
7.3.4更換原著故事的時間背景
7.4動畫劇本改編的方法
7.4.1常見的改編方法
7.4.2動畫劇本改編的情況
7.5典型實例分析
7.5.1《花木蘭》的美國式改編
7.5.2《三個和尚》
小結
實訓練習
第8章動畫編劇的電影思維
8.1動畫發展簡史
8.2視聽語言
8.2.1視聽語言概念
8.2.2視聽語言的影像因素
8.2.3視聽語言的聽覺因素
8.3鏡頭技巧與組接方式
8.3.1鏡頭技巧
8.3.2鏡頭的一般規律和方法
8.4畫面處理技巧
8.5電影蒙太奇
8.5.1蒙太奇概述
8.5.2蒙太奇分類
8.5.3蒙太奇組接
小結
實訓練習
附錄
附錄A動畫劇本創作的過程與格式
A.1動畫劇本創作的過程
A.2動畫劇本的格式
附錄B《大鬧天宮》劇本欣賞
參考文獻
動畫劇本創作 節選
第3章動畫劇本的情節 動畫劇本的主題顯而易見是首要的,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但是它必須依附于某種特定的形式才能得到*好的表現。因此劇本的情節和結構也是動畫劇本創作極為重要的構成因素。為了塑造鮮明的藝術形象,體現深刻的主題思想,動畫劇本必須對所掌握的創作素材進行精細的組織和安排。 3.1動畫劇本情節概述 情節對于敘事性故事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元素,俄國的高爾基就說過: “情節,即人物之間的聯系、矛盾、同情、反感和一般的相互關系——某種性格、典型的成長和構成的歷史。”從理論上講,情節是劇本的根本和支柱,是表現人物性格與人物關系的事件與過程,是其中一切起承轉合必須遵循的可能和必然的原則,從中反映事件發展的因果關系。 情節往往容易與故事混為一談,從一般的電影常識來看,實際上這兩個詞所表達的內涵基本相同,但嚴格地說,這兩者又絕不是一碼事。故事是劇本的*原始形態,它雖然可以構成劇本創作的基礎,但這種原始形態無法構成情節。為了踏入劇本構成的**階段,首先故事必須要有一個形成情節的結構。例如,母親帶著孩子到花園里玩耍,孩子不小心摔了一跤,磕破了腦袋,這一事件可以成為一個故事,但僅此構不成情節,也構不成劇本的基礎,因為這里缺乏結構。 福斯特曾說: “它(故事)是按照時間順序來敘述事件的。情節同樣要敘述事件,只不過特別強調因果關系罷了。如‘國王死了,不久王后也死去’便是故事; 而‘國王死了,不久王后也因傷心而死’則是情節。雖然情節也有時間順序,但卻被因果關系所掩蓋。又如,‘王后死了,原因不詳,后來才發現她是因國王去世而悲傷過度致死的’這也是情節,不過帶點兒神秘色彩而已。這種形式還可以再加以發展。這句話不僅沒涉及時間順序,而且盡量讓不同故事連在一起。對于王后已死這件事,如果我們再問‘以后呢?’便是故事,要是問‘什么原因?’則是情節。”(《小說面面觀》) 情節*基本的表現就是沖突。沖突的構成就是站在某件事物對立雙方的個人。如果這些人寡然無味,觀眾就不會在乎沖突是什么。*好在塑造主角的時候牢牢抓住觀眾的注意力,這樣觀眾就會為了主角的成功或者失敗同喜同悲。同樣的道理,如果沖突不夠激烈,角色之間的互動不夠理想,觀眾就會覺得白白地浪費了自己的時間。沖突必須在觀眾看來相當的嚴峻,才會顯得合情合理。 3.2動畫劇本的情節設計 《海底總動員》中如果沒有小丑魚一家幸福生活被打破的經歷,就不會有魚爸爸馬林的變化,也就不會有兒子尼莫與父親馬林的爭執,就沒有兒子尼莫被抓,也不會有父親尋找兒子的艱難歷程。在找兒子的途中歷經艱險,馬林的內心在放棄與堅持中掙扎,但*終在藍唐王魚(Regal Blue Tang)多莉(Dory)的幫助下,他漸漸明白了如何用勇氣與愛戰勝自己內心的恐懼,也懂得了一生中有一些事情的確是值得自己去冒險、去努力的道理。馬林終于克服萬難與兒子團聚,并安全地回到了自己的家鄉。全劇是由一個情節鏈組成的,環環相扣,人物的性格在情節的發展中得到完美的體現,情節在人物行為之間的沖突推動中前進。黑格爾認為情節應為“表現為動作、反動作和矛盾的解決的一種本身完整的運動”。故事是靠一個又一個的情節相互連接推動展開的,人物的性格則是靠一個個情節塑造的。情節不僅是因果邏輯組織起來的一系列事件,而且要求在事件的發展中表現出人物行為的矛盾沖突,由此揭示人物命運的變化過程。因此,可以說沖突是情節的基礎。 3.2.1情節與沖突 劇本寫的有沒有“戲”,有沒有“意思”,是動畫作品好不好看,吸不吸引觀眾的關鍵。在好萊塢,沖突法則被看作是一條審美原理,“它就是故事的靈魂”,因而在故事中,人們選取的是產生對抗、發生沖突的時刻,日常生活的細枝末節往往被揚棄。在故事情節的安排中,沖突要提前鋪墊。雖然不一定要把所有沖突逐一詳細地加以解釋,但是至少要給觀眾一種感覺——主角即將遭遇挫折。如果故事進行了一半,觀眾才稍微感覺到主角面臨了很多挑戰,會產生不耐煩的情緒。但是在塑造角色的時候,也不能把沖突寫得超越凡俗,因為太離奇的故事容易讓人們一頭霧水。 沖突的安排也要盡量貼近生活。普通人日常生活中面對的沖突不外乎家庭、朋友,諸如此類。這些沖突對觀眾來說是有意義的。把沖突寫得越貼近生活,觀眾產生的共鳴就越強烈。人山人海、氣勢恢宏的戰斗場景對于一部動畫片來說沒有什么不好,但是真正成功的沖突卻必須具有情感支撐。 美國戲劇理論家勞遜說: “戲劇的基本特征是社會性沖突——人與人之間,人與集體之間,集體與集體之間,個人或集體與社會或自然力量之間的沖突; 在沖突中自覺意志被運用來實現某些特征的、可以理解的目標,它所具有的強度應足以導致沖突達到危機的頂點。”在勞遜的沖突觀中,沖突包含著以下幾個方面。 (1) 人與人之間(包括個人與集體之間、集體與集體之間)的沖突; (2) 人與環境(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的沖突; (3) 其中還隱含著人的內心沖突——“自覺意志”,它應具有一定的動力強度以便危機到達頂點。 劇作者面對的是具體的人際關系,往往并不能將社會沖突直接表現為戲劇沖突,而是需要通過具體的、有個性特征的性格沖突來體現社會沖突。在具體的作品中,情節和沖突是互為支撐的,沖突包含在情節中,情節又體現著矛盾沖突。有些動畫片中,矛盾沖突一目了然,沖突產生和發展的快慢緩急十分明顯,如《貓和老鼠》《喜羊羊與灰太狼》。 3.2.2沖突設置的技巧 1. 制造人物沖突 綜合起來,劇本故事的三種沖突就是: 人與人,人與自己,人與環境。人與人的沖突,也許是三種沖突中*普遍的,像朋友之間、親人之間、敵我之間的沖突。在動畫片《獅子王》中就是辛巴的父親與其兄長之間的王權相爭,繼而造成辛巴父親的橫死、辛巴的流落,這是推動情節發展的重要的一環。在人與人的沖突中,個性對比越是強烈,越是鮮明,故事就越動人。在《喜羊羊與灰太狼》動畫片中,以羊和狼兩大族群間妙趣橫生的爭斗為主線,以“抓與被抓”“吃與被吃”為故事敘事模式,以羊族的勝利與狼族的失敗而形成抗衡的力量; 在《變形金剛》中霸天虎和汽車人之間的矛盾,一邪一正,形成了相互的沖突和制衡。這是制造沖突的一種常見方法,在動畫片中運用非常廣泛。 建立難解難分的人物關系。人物之間存在沖突,由于某種原因把他們聯系在一起。如《聰明的一休》(圖3.1)中,一休與蜷川新佑衛門之間的關系,蜷川新佑衛門本是足利義滿將軍的侍從,由于將軍嫉妒一休的聰明才智,所以作為侍從的他經常和一休發生沖突。劇中的人物便在朋友與對手之間糾結,難解難分。 圖3.1《聰明的一休》 人物處在亦進亦退的兩難境地。如《獅子王》中辛巴在失去榮耀國的一切后開始了流亡的生活,一方面由于自己的懦弱而不想回去面對殺死父親的叔叔; 另一方面內心又在掙扎,希望自己可以承擔一切。這樣人物的內心沖突就產生了,人物的性格也隨之豐滿起來。 2. 人物與環境之間的沖突 在這三種沖突中,唯有人物與環境之間的沖突,人類是一再落敗的。大自然是不可知、不可戰勝的。人與環境的沖突經常被安排在主角的低潮部分,因為人與環境的沖突多半傾向于自然的一邊,它會讓主角變得謙恭,內心則會在與自然環境的抗衡中愈來愈強大。這種沖突表現出來的危機能把故事的情節豐富起來,一連串的危機展開后,能推動情節的發展,繼而形成故事中的高潮。在《千與千尋》(圖3.2)中,以千尋父母為代表的貪婪人類與受湯婆婆統治的魔法世界之間形成沖突。千尋為了解救父母,戰勝一切困難,辛勤勞動,*終父母獲救并幫助小白龍哈庫找回了自己的名字。這個故事告誡人們必須勞動,人類的貪婪和不勞而獲*終要受到懲罰,變成動物,如果忘記自己的名字就會永遠地忘記過去,無法回到人類。把人物放在這種特殊的環境中成長,千尋由一個任性的小女孩成長為一個勇敢堅強的人。 圖3.2《千與千尋》 對于一般的故事性動畫的情節發展來說,往往一條線貫穿到底,而且越是簡單就越是有吸引力,像動畫片《名偵探柯南》《蠟筆小新》等都是這樣。但是相對動畫影片和連續劇來說,僅一個情節作為線索是遠遠不夠的,動畫劇本會在劇本中設置兩三條情節線索,與主線一起進展。如《哈爾的移動城堡》中的女主角的故事情節是一條主線索,其他角色也都安排了不同的故事走向,雖然看起來像是不同的線條擴散出去,但是*終還是回到了女主角這條故事發展的主線上。這種多情節的劇本故事,角色們的發展都不是靜止的,所以在控制每一條線索上,要把握好節奏。 3. 人物與自己的沖突 在動畫片中,有些時候往往主角*大的敵人就是他自己。克服自己的弱點,無論是面對失敗、恐懼,還是潛伏在內心中的惡魔般的自我,主角不得不與自己做斗爭。在漫畫改編成電影的《蜘蛛俠》中,有一幕是蜘蛛俠在與章魚博士的對戰中,被壓在了一臺碩大的機器下面,而他想要的血清就在離他20英尺的地方,*終他正是克服了種種不安、恐懼的心理,挪動了機器,拿回了血清取得了勝利。人與自己的沖突是*難描述的,因為必須交代主角的弱點,往往想把故事情節打造得一波三折,卻很可能會使觀眾失去同情。所以這些沖突要安排得合情合理,不要故意夸大。 3.2.3情節模式 “模式”是對原有作品的分析和總結,是對敘事作品中敘事元素規律的概括,體現著一個求索的過程。這個過程就是一個事件打破一個人物生活的平衡,讓他變好或者變壞,在他的內心激起一個自覺或不自覺的欲望,意欲恢復平衡,于是這個事件將他送上了一條追尋欲望對象的求索之路。在這條路上,他必須與自身、外界相抗衡,他的欲望能實現或不能實現就構成了故事的過程。說到底,故事的情節模式其實就是在“平衡—不平衡—平衡”中循環往復,追求平衡的過程就是故事的情節。下面介紹在影視劇本寫作中常見的“36種情節模式”和“三段式情節模式”。 1. 36種情節模式 故事經過長期的流傳后,人們歸納出了常見的一些基本情節模式。18世紀末期,意大利戲劇家卡洛·柯齊查閱了大量古代戲劇作品,這樣總結到: 世界上的一切戲劇劇情,都可以歸納為36種模式。20世紀初期,法國戲劇家喬治·普羅第又做了一次有益的嘗試,他研究了一千二百余部古今戲劇作品,找到并列出了36種戲劇情節結構模式。 這有名的36種模式一直傳誦至今,依然是人們研究劇作情節的工具,對我們的學習有借鑒意義,現介紹如下。 模式1——求告。如《淘金記》(1925)、《關山飛渡》(1939)、《星球大戰》(1977)。 模式2——援救。如《黨同伐異》之“母與法”(1916)。 ……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巴金-再思錄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我與地壇
- >
自卑與超越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