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亮甫臨證思辨與醫案集萃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7842201
- 條形碼:9787547842201 ; 978-7-5478-4220-1
- 裝幀:6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秦亮甫臨證思辨與醫案集萃 本書特色
秦亮甫從醫70余載,對于各種疑難雜病,針藥并施,內外結合,形成了獨特的學術思想和治療理念。秦氏認為針藥結合,既可以針刺導其先,以湯藥蕩其后,又可用針刺來彌補藥力之不及,還可根據臟腑經絡先后致病的病理途徑,制定切實可行的治療方案。本書總結了秦亮甫學術特色與臨證經驗,并精選其臨床治療的典型驗案,這些醫案充分體現了秦亮甫臨床辨證思路與處方用藥心得。
秦亮甫臨證思辨與醫案集萃 內容簡介
秦亮甫從醫70余載,對于各種疑難雜病,針藥并施,內外結合,形成了獨特的學術思想和治療理念。秦氏認為針藥結合,既可以針刺導其先,以湯藥蕩其后,又可用針刺來彌補藥力之不及,還可根據臟腑經絡先后致病的病理途徑,制定切實可行的治療方案。本書總結了秦亮甫學術特色與臨證經驗,并精選其臨床治療的典型驗案,這些醫案充分體現了秦亮甫臨床辨證思路與處方用藥心得。
秦亮甫臨證思辨與醫案集萃 目錄
學養篇
**章學術淵源003
一、 出身岐黃世家003
二、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003
三、 “東方神針”譽滿法國004
第二章治學精神006
一、 學與思并重006
二、 精誠求良效007
第三章醫風師德008
一、 以身作則,誨人不倦008
二、 心存天下,利濟蒼生009
第四章學術觀點010
一、 針藥結合,內病外治010
二、 病證結合,衷中參西010
三、 從脾論治代謝病,從腎論治老年病011
四、 主取督脈以治四肢疾病,主取督脈以治雜病011
第五章中醫養生觀013
一、 動靜結合,勞逸適度014
二、 恬淡虛無,制怒節欲015
三、 謹和五味,以安五臟015
醫論篇
第六章秦氏臨證要訣019
一、 診察手段,四診合參019
二、 臨證思辨,經絡與臟腑結合020
第七章秦氏針灸041
一、 秦氏針刺手法041
二、 秦氏針刺補瀉043
三、 秦氏艾灸046
四、 秦氏常用配穴049
第八章秦氏臨證用藥經驗063
一、 異病同治,一方多用063
二、 善用組藥,增進藥效064
三、 臨床用藥經驗舉隅070
第九章秦氏常見病常規方073
一、 中風073
二、 迎風流淚074
三、 水耳074
四、 咽炎075
五、 鼻淵075
六、 甲狀腺疾病076
七、 石疽、陰疽077
八、 肺部感染、肺炎077
九、 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性哮喘077
十、 肺癆078
十一、 心臟病078
十二、 胃脘痛079
十三、 膽囊炎080
十四、 膽石癥080
十五、 急性肝炎(甲型、乙型)080
十六、 肝硬化080
十七、 急性(慢性)黃疸肝萎縮081
十八、 肝硬化伴食管胃底靜脈出血081
十九、 脂肪肝081
二十、 肥胖癥082
二十一、 痛風082
二十二、 糖尿病082
二十三、 高血壓083
二十四、 便秘083
二十五、 腸梗阻(包括不完全性腸梗阻、麻痹性腸梗阻)084
二十六、 腸炎084
二十七、 闌尾炎085
第十章秦氏雜病治驗086
一、 主取督脈以治雜病,主取督脈以治四肢病086
二、 秦氏外治法——內服與外治結合093
三、 秦氏針灸法——針、藥與灸結合096
第十一章秦氏從腎論治老年病097
一、 腎中精氣,主宰人生097
二、 多臟虛損,腎衰為主098
三、 虛實錯雜,腎衰為根098
四、 補腎益精,延年祛病099
五、 扶正固本,慎施戕伐099
六、 健脾益氣,注重食療099
七、 注重養生,延緩衰老101
八、 臨證思辨舉隅103
第十二章秦氏從脾論治肥胖伴代謝性疾病109
一、 肥胖病的治療109
二、 早期糖尿病的治療110
第十三章秦氏膏方臨證思辨111
一、 臨床經驗112
二、 防治優勢113
三、 醫案精選114
四、 專病膏方116
第十四章秦氏外科病辨證施治118
一、 外科辨證118
二、 外科治療122
三、 外科常用藥130
四、 常見外科病治療137
醫案篇
第十五章呼吸系統疾病157
一、 哮喘157
二、 肺部感染166
三、 支氣管炎167
四、 支氣管擴張171
第十六章循環系統疾病173
一、 早搏173
二、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174
三、 高血壓病175
四、 風濕性心臟病176
五、 變異性心絞痛176
第十七章消化系統疾病178
一、 反流性食管炎、胃炎178
二、 慢性胃炎180
三、 慢性腸炎187
四、 腸粘連、腸脹氣191
五、 結腸多發性息肉192
六、 腸功能紊亂192
七、 直腸肛門疼痛癥194
八、 腹瀉195
九、 便秘197
十、 腹痛198
十一、 梅核氣200
十二、 食道憩室201
十三、 上消化道出血202
十四、 膽囊結石203
十五、 膈肌痙攣205
十六、 肝昏迷207
十七、 脂肪肝208
十八、 發熱(肝癌)209
十九、 發熱(寄生蟲)210
第十八章泌尿系統疾病212
一、 慢性尿路感染212
二、 乳糜尿213
三、 尿血213
四、 膀胱功能失調218
五、 前列腺肥大219
第十九章血液和造血系統疾病221
過敏性紫癜221
第二十章內分泌及代謝疾病223
一、 甲狀腺功能亢進癥223
二、 甲狀腺多發性囊腺瘤224
三、 高血脂癥225
四、 尿崩癥226
五、 痛風227
六、 肥胖癥、代謝綜合征227
第二十一章結締組織病231
一、 干燥綜合征231
二、 成人still病231
三、 系統性紅斑狼瘡232
四、 風濕熱233
五、 類風濕關節炎234
第二十二章神經系統疾病237
一、 眩暈237
二、 頭痛238
三、 失眠238
四、 發熱(顱內血腫)240
五、 腦炎240
六、 腦震蕩后遺癥242
七、 老年性震顫243
八、 中風后遺癥245
九、 帕金森病245
十、 癲癇246
十一、 多發性顱神經損害248
十二、 多發性硬化癥249
十三、 三叉神經痛251
十四、 面神經麻痹256
十五、 面肌痙攣258
十六、 肌張力障礙260
十七、 神經源性肌萎縮262
十八、 紅斑性肢痛病263
十九、 運動神經元病264
二十、 一氧化碳中毒后遺癥265
第二十三章傳染病267
一、 結核病267
二、 乙型肝炎273
第二十四章運動系統疾病276
一、 顳頜關節功能紊亂276
二、 頸椎病277
三、 斜頸280
四、 肩關節周圍炎280
五、 肱骨外上髁炎281
六、 腰椎退行性病變、腰椎間盤突出癥282
七、 股骨頭壞死284
八、 膝骨性關節炎286
九、 跖趾關節炎286
十、 旋后肌管綜合征287
十一、 腓腸肌條索狀硬結288
第二十五章婦科疾病290
一、 月經不調290
二、 痛經292
三、 盆腔炎292
四、 子宮肌瘤(盆腔腫瘤)294
五、 不孕296
六、 更年期綜合征299
第二十六章皮膚疾病301
一、 丹毒301
二、 瘺管302
三、 膿腫303
四、 脫發305
五、 痤瘡307
六、 濕疹309
七、 皮炎312
八、 黃褐斑315
九、 色素斑315
十、 蕁麻疹316
十一、 白癜風318
十二、 銀屑病320
十三、 魚鱗病320
十四、 瘢痕疙瘩321
十五、 帶狀皰疹322
十六、 大皰性皮膚病323
十七、 毛細血管閉塞324
第二十七章五官科疾病327
一、 鼻炎327
二、 口唇皮炎329
三、 口腔潰瘍330
四、 舌病332
五、 齒齦出血333
六、 慢性咽喉炎334
七、 耳鳴、耳聾334
八、 眼底黃斑病變336
九、 青睫綜合征337
第二十八章其他疾病339
一、 發熱339
二、 汗病339
三、 神經官能癥341
四、 淋巴結炎343
五、 乳房疾病344
六、 男性疾病346
七、 闌尾炎348
八、 混合痔349
九、 腫塊350
十、 術后病351
傳承篇
第二十九章臨床研究與實驗研究355
一、 溫針配合中藥治療三叉神經痛355
二、 中藥經絡穴位敷貼治療支氣管哮喘356
三、 慢性萎縮性胃炎的治療357
四、 慢性泄瀉治療四法358
五、 多發性硬化的治療360
六、 濕疹的治療361
七、 外治法治療鵝掌風361
八、 針藥結合治療小兒遺尿癥362
九、 單純性肥胖癥的治療363
十、 從脾論治針刺治療中心型肥胖伴高脂血癥的臨床研究365
十一、 中藥透皮治療對哮喘豚鼠肺組織受體調控作用的實驗研究367
十二、 中藥外敷對支氣管哮喘β受體及T淋巴細胞的影響研究368
十三、 “秦氏頭八針”的臨床應用368
附: 秦氏師承系表
展開全部
秦亮甫臨證思辨與醫案集萃 作者簡介
秦亮甫,仁濟醫院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第一、二、三、四屆全國繼承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指導教師,上海市繼承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指導老師。曾任仁濟醫院中醫科主任、中醫教研室主任,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審委員會委員兼中醫學科組組長,上海市高教局高等學校教師高級職務評審委員會中醫學科組組長,中國針灸學會理事,上海針灸學會常務理事,《上海針灸雜志》常務編委,上海中醫藥學會理事,上海市中醫研究院專家委員會名譽委員。曾9次赴法講學,任法國路易斯巴士德大學醫學院客座教授,獲對教育貢獻卓著的“依堡卡特”獎章。2次赴澳洲講學,聘為澳大利亞維多利亞澳洲全國中國醫藥針灸聯合會高級顧問及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中醫系高級顧問。80多歲高齡時赴哈薩克斯坦國立醫科大學和外國語大學講學。2006年12月獲“首屆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藥傳承特別貢獻獎”。2007年10月被評為“全國第三批繼承工作優秀指導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