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天下系列天下.BIG 法官因何錯判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9728045
- 條形碼:9787519728045 ; 978-7-5197-2804-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天下系列天下.BIG 法官因何錯判 本書特色
假如法官判斷失誤,后果將會怎樣?影響一個人一生的誤判與冤案,背后究竟發生了什么?作者曾經作為一名法官直接參與諸多再審案件,在他筆下,法官日常生活與職業體系中存在的問題逐一暴露。站在法官與律師的立場,作者詳盡分析了日本司法制度存在的諸多弊端,明確指出法官必須如何面對審判才能真正捍衛正義,真正為本國人民服務。在很大程度上,這些來自近鄰日本的鮮活體認與反思當為我國當下正在進行的司法改革提供諸多有益的啟示與借鑒。
天下系列天下.BIG 法官因何錯判 內容簡介
假如法官判斷失誤,后果將會怎樣?影響一個人一生的誤判與冤案,背后究竟發生了什么?作者曾經作為一名法官直接參與諸多再審案件,在他筆下,法官日常生活與職業體系中存在的問題逐一暴露。站在法官與律師的立場,作者詳盡分析了日本司法制度存在的諸多弊端,明確指出法官必須如何面對審判才能真正捍衛正義,真正為本國人民服務。在很大程度上,這些來自近鄰日本的鮮活體認與反思當為我國當下正在進行的司法改革提供諸多有益的啟示與借鑒。
天下系列天下.BIG 法官因何錯判 目錄
一、法官與市民之間
二、法官的選任·培養系統與工作
三、作為“生活者”的法官
第二章 身為刑事案件的法官
一、法曹之志
二、任職期間——擁護人權、民主主義之志
三、刑事法官的立場與煩惱
四、作為律師參加的擁護人權活動
第三章 審理再審申請
——德島收音機商殺人事件
一、搜查的展開與起訴、判決
二、再審申請
三、富士茂子再審事件的啟示
第四章 證據的評價與法官
——袴田再審申請事件
一、“預判搜查”與媒體
二、公審過程中的疑點
三、*終判決與供述書的疑點
四、審理再審申請中的新證據
第五章 何為“犯罪事實的認定”
——長崎(癡漢冤案)事件
一、長崎事件
二、有罪判決的邏輯與問題點
三、為何發生“癡漢冤案”?
四、*近危險的審判傾向
第六章 法官因何錯判
一、何為“審判上應被證明的事實”
二、構造性的錯判與冤案
三、“罪疑唯輕原則”的探索
四、法院應該如何存在
五、面向民眾的司法能夠實現嗎?
六、職業法官十誡——我的些許建議
后 記
天下系列天下.BIG 法官因何錯判 相關資料
“冤案是在構造上產生的。如果在審判上沒有不斷自我注意與警戒,很有可能導致錯判,產生冤案。”本書正是作者基于自己先后長期從事法官和刑辯律師職業的經驗與反思對這種“構造”進行的深入分析。
—— 鄭戈(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教授)
這本小書濃縮了作者40年法律職業生涯的經驗與智慧,描繪了日本法官的生活樣態,理清了法官為何錯判的內在邏輯。用樸實的語言,講清了為何“定糾紛、決生死”的法官失去自省精神、淪為冤案制造者的聳人現實。
—— 支振鋒(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
這本書主要是在“講故事”,但更像是法律民族志的寫作。作者不僅做到了局內人和局外人的“視域融合”,同時又能對法官錯判背后的刑事司法體系、事實認定問題加以整體審視。因此,這是一本既有閱讀魅力又有學術品味的書。
—— 侯猛(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
冤案何以產生,又如何避免?這是中外刑事司法的共性話題。作者具有法官和律師的雙重職業背景,在他眼中,日本刑事司法的*問題,就是未能恪守超越合理懷疑程度的證明標準,由此冤案頻生。這一“將痛切體會之事直率成文”的感悟,又何嘗不適用于當下的中國司法!
—— 車浩(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
作者通過對自己親手辦理過的三個刑事案件的討論,深入描繪了法官在審判過程中的各種實體和程序性“陷阱”,并對預防和糾正錯案的制度性保障做了有益的學理性探討。對于中國正在進行的司法改革尤其是刑事程序改革而言,這是一塊他山之玉,值得國內的法學學生、學者和法律實務工作者廣泛關注。
—— 劉思達(多倫多大學社會學系、法學院助理教授,美國律師基金會研究員)
天下系列天下.BIG 法官因何錯判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日] 秋山賢三,1940年出生于日本香川縣,1965年畢業于東京大學法學部,1967年起,先后于橫濱、東京、德島地方法院以及東京高等法院擔任法官,1991年辭職后加入東京律師協會,成為一名律師,為許多冤案事件辯護,是日本知名冤案問題專家。著有《民眾司法與刑事法學》(1999年)、《法官因何錯判》(2002年)、《"癡漢"冤案的辯護》(2004年)、《續"癡漢"冤案的辯護》(2009年)等書。
譯者簡介:
曾玉婷,廈門大學嘉庚學院日語系講師,大連外國語學院日本語言文學學士,上海外國語大學日本語言文學碩士,日本語能力考試一級、日語專業八級、上海市日語高級口譯資格證書,主要研究興趣為中日法律文化比較研究、語法學。迄今,出版譯著3部:《復仇與法律》(中國法制出版社2013年版)、《法窗夜話》(法律出版社2015年版)以及《續法窗夜話》(法律出版社2017年版)。 作者簡介:[日] 秋山賢三,1940年出生于日本香川縣,1965年畢業于東京大學法學部,1967年起,先后于橫濱、東京、德島地方法院以及東京高等法院擔任法官,1991年辭職后加入東京律師協會,成為一名律師,為許多冤案事件辯護,是日本知名冤案問題專家。著有《民眾司法與刑事法學》(1999年)、《法官因何錯判》(2002年)、《"癡漢"冤案的辯護》(2004年)、《續"癡漢"冤案的辯護》(2009年)等書。
譯者簡介:曾玉婷,廈門大學嘉庚學院日語系講師,大連外國語學院日本語言文學學士,上海外國語大學日本語言文學碩士,日本語能力考試一級、日語專業八級、上海市日語高級口譯資格證書,主要研究興趣為中日法律文化比較研究、語法學。迄今,出版譯著3部:《復仇與法律》(中國法制出版社2013年版)、《法窗夜話》(法律出版社2015年版)以及《續法窗夜話》(法律出版社2017年版)。
魏磊杰,法學博士,廈門大學法學院副教授,荷蘭蒂爾堡大學(2009-2010年)、比利時根特大學(2015-2016年)訪問學者,研究興趣為轉型中國的法律與國家治理、比較法律文化。迄今為止,在法學、政治學刊物上發表論/譯文約45篇,出版專著1部,譯著14部,代表性作品5部:《轉型時期的法律變革與法律文化:后蘇聯國家法律移植的審視》(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比較法的認識論與方法論》(法律出版社2012年版)、《法律東方主義》(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法學的觀念與方法》(法律出版社2017年版)以及《新的歐洲法律文化》(中國法制出版社2018年版)。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姑媽的寶刀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