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大學軍事理論教程(本科教材)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9232389
- 條形碼:9787109232389 ; 978-7-109-23238-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大學軍事理論教程(本科教材) 內容簡介
在《大學軍事理論教程/全國高等農林院校“十三五”規劃教材》中,作者根據大綱要求,重點闡述了中國國防、軍事思想、國際戰略環境、我國海洋安全、軍事高技術和信息化戰爭等內容,力求簡明扼要、通俗易懂,既向讀者傳授軍事基本理論和知識體系,又注重引導讀者對軍事技能要點的理解和掌握,使讀者樹立正確的國家安全觀念、國家主權意識,了解風云變幻的國際局勢對我國構成的威脅和挑戰,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該書既可作為本科院校軍事課程通用教材,又適用于專科院校軍事課程教學。
大學軍事理論教程(本科教材) 目錄
**章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中國國防
**節 文武之用各隨其時——國防概述
第二節 宜隱郊祀以崇國防——國防歷史
第二節 安不忘危存不忘亡——國防現代化建設
第四節 師出以律失律則兇——國防法規
第五節 軍民融合平戰結合——國防動員
第六節 不教民戰是謂棄之——空襲與人民防空
第二章 用兵之要先謀為本:軍事思想
**節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軍事思想概述
第二節 上兵伐謀安國全軍——中國古代軍事思想
第二節 建軍之魂制勝之道——毛澤東軍事思想
第四節 強軍之本治軍之要——新時期黨的軍事指導理論創新發展
第三章 九地之變屈伸之利:國際戰略環境
**節 衢地合交圍地則謀——戰略環境概述
第二節 形格勢禁無寧暫緩——國際戰略格局
第三節 闔而捭之以求其利——中國周邊安全環境
第四章 五洲立國海陸兼控:我國海洋安全
**節 棄海從陸終古為雌——我國海洋安全形勢
第二節 擅海權者未有不強——海權與大國崛起
第三節 經略海上區畫周密——維護我國海洋安全的主要措施
第五章 兵有大論先論其器:軍事高技術
**節 不能致器不能利適——軍事高技術概述
第二節 凡軍欲擊必索知之——偵察監視技術
第三節 瞞天過海形人無形——偽裝與隱形技術
第四節 穿楊射柳彈無虛發——精確制導技術
第五節 兵馬未動電子先行——電子對抗技術
第六節 天做棋盤風云際會——軍用航天技術
第七節 凡領三軍金鼓之節——指揮信息系統
第八節 備具無常無方應也——新概念武器
第九節 兵不完利與空手同——其他軍事高技術
第六章 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信息化戰爭
**節 軍爭之難后發先至——信息化戰爭概述
第二節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信息化條件下典型戰例剖析
第三節 上下同欲以虞取勝——信息化戰爭與國防建設
參考文獻
大學軍事理論教程(本科教材) 節選
《大學軍事理論教程/全國高等農林院校“十三五”規劃教材》: 創造性地進行了發展,形成了軍事理論創新為先導、軍事實踐創新為主題、軍隊教育訓練創新為基礎、軍事制度創新為保證、國防科技和工業創新為支撐的軍事創新體系。其軍事創新體系建設思想,在新時期黨的軍事指導理論中占有重要地位。 江澤民指出:“創新也是軍隊進步的靈魂”。軍事領域是對抗和競爭*為激烈的領域,因而也必然是創造多于模仿、創新*為迅速的領域。江澤民強調,我軍建設面臨的主要矛盾,是現代化水平與現代戰爭的要求不相適應,解決這一矛盾,只能采取超越戰略,實現跨越式發展。“我軍要實現跨越式發展,必須大膽創新。” 胡錦濤主席不但在十七大報告中提出了“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體系”的重大戰略問題,還在許多場合特別強調“要把改革創新作為軍隊建設的根本動力,大力推進軍事理論創新、軍事技術創新、軍事組織創新、軍事管理創新”。關于軍事理論創新問題,胡錦濤指出,要密切關注世界安全形勢和世界軍事發展趨勢,立足我國的國情和軍情,著眼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拓寬戰略視野,更新發展觀念,深化科研改革,努力構建具有我軍特色、體現時代特征、充滿發展活力的軍事科學體系,充分發揮軍事理論指導軍事實踐、引領軍事變革的重要作用。 習近平強調.把創新擺在我軍建設發展全局的重要位置,靠改革創新推動國防和軍隊建設實現新跨越,是決定我軍前途命運的一個關鍵,必須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戰斗力標準,下大氣力抓理論創新、抓科技創新、抓科學管理、抓人才集聚、抓實踐創新,以重點突破帶動和推進全面創新,不斷開創強軍興軍新局面;要確定正確的跟進和突破策略,選準主攻方向和突破口,超前布局、超前謀劃;要更新管理理念、完善管理體系、優化管理流程,提高專業化、精細化、科學化水平,推動我軍向質量效能型轉變;要積極創新人才培養、引進、保留、使用的體制機制和政策制度,以更加開放的視野引進和集聚人才,努力培養造就宏大的高素質創新型軍事人才隊伍。 從上述黨的軍事創新理論可以看出,軍事創新體系是以國家創新體系為基礎的,具體包括軍事理論創新、軍事技術創新、軍事組織創新、軍事管理創新等幾大創新體系。 (十三)培養和造就大批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 人才興則軍隊興。注重培養新型軍事人才,是新時期黨的軍事指導理論的重要戰略思想。 鄧小平指出,認真選好接班人,這是一個戰略問題,是關系到我們黨和國家長遠利益的大問題,軍隊建設必須有一支能堅決貫徹執行黨的理論和路線的高素質的宏大干部隊伍,要按照“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的方針和德才兼備的標準,全面加強干部隊伍建設,培養和選拔接班人;培養造就合格軍人,就必須堅持把軍隊辦成一個大學校,全面提高官兵素質,培養大批合格人才;把全體官兵培養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新一代“四有”革命軍人。 江澤民指出,必須下大氣力抓好人才戰略工程,重點抓好指揮軍官隊伍、參謀隊伍、科學家隊伍、技術專家隊伍和士官隊伍建設。我軍培養的人才,必須具備良好的、全面的素質,在思想政治、科學文化、軍事專業和身體心理等方面全面發展,全面過硬;必須具有復合的知識結構和綜合能力,做到既精通某一專業又具有廣博知識并一專多能;必須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提高創造性思維水平,能夠敏銳地發現問題、正確地分析問題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胡錦濤強調,要以指揮軍官隊伍、參謀隊伍、科學家隊伍、技術專家隊伍、士官隊伍這“五支隊伍”建設為重點,加大實施人才戰略工程力度,加強在職學習,加強院校培訓,加強實踐鍛煉,努力造就大批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要根據軍事人才成長規律和各類崗位需求,強化院校和部隊合力育人,加大開放式培養力度,建立完善以提高能力為核心、培訓與使用緊密結合的人才全程培養機制,努力形成院校教育與部隊訓練銜接、軍事教育與依托國民教育并舉、國內培養與國外培訓結合的官兵素質培養格局,使軍隊人力資源得到有效開發利用;要培養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領導干部政治意識、大局‘意識和戰略意識。 習近平強調,加強高素質干部隊伍建設,大規模培養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是實現強軍目標的戰略性要求;要把干部隊伍建設這件關系軍隊建設全局、關系未來戰爭勝負的大事抓好;要把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目標要求,貫徹體現到干部工作的方方面面,作為衡量和選用干部的標準,轉化為干部工作的制度安排,為實現強軍目標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和人才支撐;要切實在端正選人用人風氣上下更大功夫,堅持從政治上考察和使用干部,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堅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賢,樹立注重基層的導向、注重實干的導向、注重官兵公認的導向,增強選人用人的科學性、準確性、公信度。 (十四)加快武器裝備現代化 武器裝備現代化是軍隊現代化的物質基礎和重要標志,加速武器裝備的現代化,是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的重中之重,是新時期黨的軍事指導理論非常關注的重要領域。 鄧小平十分重視軍隊的武器裝備現代化建設。“裝備的改進,使人民戰爭更有力量”。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武器裝備的先進程度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一支軍隊的戰斗力。軍隊武器裝備質量上的優勢能彌補其數量上的不足,而數量上的優勢卻不可能彌補其質量上的巨大差距。我軍在制定武器裝備現代化的發展規劃和科研、生產計劃時必須從戰略的角度來看,分清先后緩急。武器要更新,方針是少而精。少是數量,精是一代代提高。量不要求大,要有嚇人的力量。武器裝備發展離不開經濟基礎和科學技術發展,我軍必須量力而行,努力實現武器裝備現代化,只有這樣才能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贏得可能發生的戰爭。 江澤民指出,把武器裝備建設搞上去,是做好軍事斗爭準備的當務之急,是關系國家長治久安的重大戰略任務。全軍裝備戰線的同志要進一步增強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以只爭朝夕的精神,堅持自力更生、白主創新,千方百計地加快我軍武器裝備的建設;要牢固樹立立足現有裝備打勝仗的思想,堅持把現有裝備“兩成兩力”(部隊裝備成建制、成系統形成作戰能力和保障能力的簡稱)建設擺在部隊全面建設的重要位置來抓,推動部隊整體作戰能力的提高和軍事斗爭準備的落實。 ……
- >
回憶愛瑪儂
- >
史學評論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唐代進士錄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