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晚清最后十八年-1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7549669
- 條形碼:9787507549669 ; 978-7-5075-4966-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晚清最后十八年-1 本書特色
★前兩天我剛剛讀完了黃治軍的《晚清*后十八年》,寫的極好。你讀完以后就知道,袁世凱、李鴻章、慈禧太后、光緒的本來面目是怎樣的。這種東西表面上是無用的,但由此生成的歷史大局觀和真實性會給你帶來極大的震撼,你就不會再隨便相信任何一本教科書給你講的內容了。 ——俞敏洪 ★政治的殘酷邏輯。 ——《羅輯思維》羅振宇 ★世界從來不是鮮花和掌聲構成的,但也從來沒有黑暗的讓人絕望。《晚清*后十八年》的作者黃治軍借嚴復之口給康有為八個字評價:“庸醫殺人,書生誤國!”也讓熟讀歷史的人大呼痛快! ——Kindle ★歷史是一面鏡子,讀罷掩卷不禁淚流,無大愛豈能有大作?不經歷生死怎知人性深刻! ——新浪微博用戶以不足勝有余 ★作者寫高深的軍事安排和政治斗爭,深含草根精神與人文關懷,喜歡這種好看又有營養的書籍。 ——書友陳先生 ★文筆樸實冷靜,謎題不落窠臼也不炫技,布局謀篇層層推進,從容不迫。 ——書友無昵稱用戶
晚清最后十八年-1 內容簡介
▲本書為同名系列圖書首冊,從1894年中日甲午海戰爆發前夕的袁世凱事跡開始,寫到1898年10月戊戌變法失敗,慈禧奪權,中國走到了歷史的十字路口。 ▲甲午慘敗,洋務派李鴻章失勢,變法派康有為上位,然而變法圖強*終以宮廷政變收場,學習西方的初衷不知不覺淪為了野心家的工具——改革是共識,是晚清*大的利益蛋糕,更是派別政治的決斗場。無論是慈禧太后、袁世凱、李鴻章、保皇黨、滿清權貴,還是親西方勢力、變法派,所有人都被裹挾其中,輪番登場。而無論是洋務派還是變法派,保守派還是改革派,立憲派還是革命派,只要踏入權力中心,都將毫無例外地轉變成一種勢力——既得利益集團。自救變法*終為各方勢力、各個利益集團生死搏斗、*終同歸于盡的晚清變局埋下伏筆。
晚清最后十八年-1 目錄
第二章袁世凱與李鴻章的**次會面
第三章明治維新,日本崛起
第四章清日兩國戰前軍力對比
第五章牙山灣海戰,清軍強艦不戰而逃
第六章李鴻章:以一人敵一國
第七章海戰爆發:世界第六大艦隊屢犯低級錯誤
第八章獨升帥旗,鄧世昌以孤艦對抗日本海軍
第九章強大的北洋艦隊何以一敗涂地?
第十章安東淪陷,日軍史上首次跨過鴨綠江
第十一章摩天嶺阻擊戰,清軍唯一一次勝仗
第十二章旅順失守,大清*強防御體系被輕松突破
第十三章全軍覆沒:北洋艦隊*后一絲希望被黨爭掐滅
第十四章戰敗的根源:為什么大清不能打一場持久戰?
第十五章《馬關條約》:賠得遠比紙面上多
第十六章*強抵抗!臺灣孤島抗日
第十七章日本間諜的結論:大清全民腐敗!
第十八章從貴人到太后:26歲慈禧掌控大清
第十九章戊戌變法:光緒和慈禧的權力博弈
第二十章自救變法在百日內無疾而終
本部主要參考文獻
晚清最后十八年-1 節選
謀士可以夸夸其談,將領需要的卻是抽刀一戰。在仗打起來之前,好的謀士可以滿嘴跑火車,嘴上輕言生死,真正打起來卻很可能跑得比誰都快,而好的將領卻不是這樣的。 好的將領可能臨戰而懼,卻在戰時無比勇猛,更有破釜沉舟、放手一搏的勇氣。 自從火器成為人類戰爭的武器之后,人們常常會問:戰場上還需要那種英勇嗎?其實無論武器如何先進,*后決定戰爭勝負的還是人,這一點和以往任何戰爭都沒有區別。 ——摘自本書第91頁 多年以來,清日兩國進行軍備競賽,買艦的買艦,買炮的買炮,是因為知道,一場命中注定的海戰不可避免。 這是丁汝昌的命運,也是伊東佑亨的命運;是李鴻章的命運,也是樺山資紀的命運;是清國人民的命運,也是日本人的命運。 而當這一刻真正到來,武器就是*好的代言,鐵拳就是*終的手段。 以命相搏,這是一條不歸路。唯一的選擇就是披掛盔甲,握緊武器,亮出獠牙,沖向戰場!什么兵力對比,什么權威理論,什么陣形布局,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那個用實力說話的*后的結果。 開炮!轟他娘的! ——摘自本書第91頁 時節已經進入冬季,天氣嚴寒,在東北作戰的**軍和第二軍下一步該怎么走?大本營產生了兩種意見,一派主張乘勢立即攻入北京,盡快與清軍主力決戰,直搗京師;而另一派主張冬季暫時屯兵,待到春夏時節再出擊。 對于這兩派意見,伊藤博文都提出了尖銳的批評。他的觀點是,戰爭一旦開始,*大的難題就是怎樣結束戰爭。這就像戀愛一旦開始,*大的難題就是結束戀愛期(結婚)一樣——不以結婚為目的的戀愛都是耍流氓。 從奉天攻入北京固然痛快,但可言而不可行,代價巨大。因為東北天寒地凍,行軍艱難,很容易陷入對日軍極為不利的持久之戰;即使憑著日本將士們的英勇,軍隊能克服千難萬險一路打到北京,但作為一個戰略家,不能只考慮打下北京,更應該考慮——北京打下來了,以后怎么辦? 伊藤博文認為:很顯然,北京失陷將給清國帶來亡國性的打擊,難免暴民四起,清國朝廷土崩瓦解。以日本現在的國力,無法吞下一個無政府的清國,到那時,日本便要失去和談的對手,白給西方列強以漁人之利!所以,清國朝廷雖然很可恨,但對于日本又是如此重要,必須保證這個朝廷不滅亡。 而與此同時,又要給予清國朝廷以切膚之痛的打擊,只有這樣,清國朝廷才能與日本簽訂條件苛刻的和約。什么能讓清國朝廷感到切膚之痛呢? 只有北洋艦隊的滅亡。 ——摘自本書第180—181頁 對于朝廷的實際*高統治者慈禧來說,淮軍已經灰飛煙滅了,這支軍隊是李鴻章的,同時也是她的權力基礎,淮軍是屬于后黨的。這仗再打下去,只能由帝黨的人物來繼續指揮,很顯然,誰指揮戰爭,軍權就會落到誰的手上。如果帝黨掌握軍權,這是慈禧和她的后黨集團不愿意看到的。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從戰爭一開始,李鴻章雖然明知這場戰爭絕無勝算,屬于朝廷帝黨一派的清流言官們又不斷攻擊,背后搞小動作,但李鴻章還是要硬著頭皮打下去。只有清日之戰是由后黨集團的人負責組織和指揮,才能確保朝政大權繼續留在慈禧和后黨集團的手中。而當戰爭進行到有可能使國內的權力分配重新洗牌,影響到當權者權力的時候,這場戰爭就必須結束。 ——摘自本書第216—217頁 “法是要變,不過幾千年的祖宗之法不是一下子就能變過來的吧?”榮祿問道。 實事求是地說,榮祿這句話說的是實情,是一種從實際情況出發的憂患考慮。榮祿先生的這句話并不是要反對變法,而是詢問他老康有什么辦法,希望康有為能給出一個建設性的意見。 康有為知道真正厲害的問題來了,這個問題如果回答不好,那些“頑固派”們就會見不到變法派堅定的意志和決心,必須拿出一點雷霆萬鈞的手段讓他們瞧瞧! 于是,康有為大手一揮,用慷慨激昂的語氣說道:“這有何難?殺幾個一品大員法不就變了?” 四周一片安靜,康有為突然察覺有什么不對,但具體哪里不對他也不知道。 ——摘自本書第304—305頁
晚清最后十八年-1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黃治軍,男,漢族,1981年生于湖南,現居北京。傳媒行業從業16年,26歲即成為央級媒體主編。個人出版多部作品,《晚清最后十八年》和《晚清大變革》為其力作。 酷愛歷史,自小熟讀兵法、經史子集,曾通讀二十四史和《資治通鑒》,后專注于晚清史。為了尋根探源地解答內心對于清亡的疑問,自2011年開始逐一翻閱清史原始資料并實地考證,專注撰寫晚清史。《晚清最后十八年》首次出版后,即受到業內專家、政府官員、企業家等眾多歷史愛好者的一致好評。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姑媽的寶刀
- >
巴金-再思錄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二體千字文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月亮虎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