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利用非耕地發展經濟林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3897726
- 條形碼:9787503897726 ; 978-7-5038-9772-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利用非耕地發展經濟林 內容簡介
本書站在全球的高度闡述了利用非耕地發展木本糧油果樹經濟林的重要意義 ; 分析了目前我國治理荒漠化土地中存在的問題和成績。書中內容順應我國“東糧西果”的產業走勢, 優化我國糧、果生產的布局與區劃, 提出了在荒漠化非耕地上實施“肥培土壤、開源節流、物化陽光、選用良種、旱作果樹、機械化管理、加工增值、合作經營”33字的技術路線, 大力營造木本糧油經濟林。書中采用國內知名專家、教授的相關研究成果, 引證了“三北”人民在荒漠化地區發展木本糧油果業的成功范例, 結合筆者多年來在“三北”地區考察和生產實踐, 從技術層面上, 分別詳細闡述技術路線中八個環節可操作的實用技術措施或研究成果以及筆者的設想與建議。
利用非耕地發展經濟林 目錄
序二
讀后感
前言
**章 引言
第二章 利用非耕地發展經濟林的意義
**節 有利于增加糧油食物
一、世界人口暴長,加大了糧食危機
二、我國人口增長,糧食供應不足
三、我國油料與食用油供不應求
四、我國木本糧油供不應求
第二節 有利于現有耕地的減負、休閑
一、我國耕地長年超負荷生產
二、我國現有優等耕地不足
三、現有耕地大多存在面源污染
四、我國耕地渴望休閑康復
第三節 有利于建設生物質能源生產基地
一、世界性能源危機
二、多樣化能源中的生物能源
三、我國生物能源研究與開發現狀
第四節 有利于減緩氣候變暖、改善生態環境
一、國外科學家對氣候變化的研究
二、我國氣象學專家對生態變化的評估
第五節 有利于西部經濟發展
一、西部以往的林木與目前的綠洲經濟
二、我國非耕地資源
三、我國現有非耕地資源主要分布在西部
第三章 我國非耕地治理中存在的問題
**節 西部非耕地治理與土地沙化現狀
一、我國土地荒漠化的成因
二、西部非耕地治理現狀
三、西部土地沙漠化的速度
第二節 西部土地持續沙化現狀
一、不合理的社會經濟活動是主要因素
二、治理速度趕不上破壞的速度
第四章 可以借鑒的他山之石
**節 埃及墾荒成功的方法
一、蘇聯援建的阿斯旺大壩
二、尼羅河上的和平渠
三、新河谷運河水利工程展望
四、保水劑的發明與應用
第二節 沙特阿拉伯治理荒漠的成果
一、沙特的自然環境
二、沙漠農業創世界紀錄
三、淡化海水解決了工農業爭水問題
第三節 以色列墾荒成功的經驗
一、以色列的自然環境
二、水資源的科學利用
三、令人羨慕的沙漠出口創匯農業
第四節 國外利用非耕地發展經濟林一覽
一、以色列非耕地上的巴旦木種植園
二、土耳其的多種經濟林果園
三、南非非耕地上的夏威夷果種植園
四、伊朗沙漠中的開心果種植園與工廠
第五章 我國非耕地利用技術研究與應用
**節 我國非耕地治理與利用技術領先于世界
一、草方格固沙技術
二、機械鋪蓋人工植被治沙技術
第二節 生物治沙技術的研究與應用
一、封沙禁牧自然生草
二、種植鹽生植物改良鹽堿地
三、檉柳林接種肉蓯蓉可持續治沙技術
第三節 我國利用非耕地發展經濟林的成功實例
一、北京市平谷區的桃產業
二、“三北”地區的杏樹產業帶
三、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治沙業績
第四節 南疆少數民族以經濟林致富的業績
一、民豐縣積極探索林果產業合作社
二、于田縣以“沙漠玫瑰”項目扶貧
三、阿合奇縣以“黃金果”讓農民致富
四、庫車縣特色林果業是農民增收的“半壁江山”
五、阿克蘇地區林果業收入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40%以上
六、環塔里木盆地發展特色林果產業讓農民致富
第六章 專家對我國林業工作的關心與建議
利用非耕地發展經濟林 作者簡介
張加延,1939年生,中共黨員。1963年畢業于遼寧省熊岳農業專科學校,是遼寧省果樹科學研究所的研究員,曾任所長。從1976至2000年,他先后主持并完成國家及省部級重大(攻關)科技項目28項,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部級一等獎3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4項,獲中國社會科學院特等獎1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1項,沈陽農業大學譚其猛遺傳學二等獎,中國農學會遺傳資源分會作物種質資源事業突出貢獻獎等。榮獲遼寧省勞動模范證書與獎章,享受國務院有突出貢獻專家特殊津貼。 發表論文近180余篇,主編和著有《杏樹栽培技術》《李樹栽培技術》《中國果樹志·李卷》《中國果樹志·杏卷》《中國李杏資源及開發利用研究》《杏李飄香——資源與產業發展的40年歷程》《中國果樹科學與實踐杏》《中國果樹科學與實踐李》《利用非耕地發展經濟林》及5部論文集等共15部,參編著作8部。 是國家李杏種質資源圃、中國園藝學會李杏分會、中國園藝學會干果分會、遼寧省果樹技術培訓中心的創始人之一;曾擔任農業部科技進步獎和豐收獎多年評審專家,2005年國家科學技術獎評審專家;中國科協會員,中國園藝學會理事、李杏分會理事長、干果分會副理事長、梅花蠟梅分會常務理事,中國農學會高級會員,中國國土經濟學會沙產業分會特邀顧問,中國農業技術推廣協會果樹專業委員會理事、商務部中國進出口商會樹堅果分會果樹專家等社會兼職。2007年曾被遼寧省人民政府推薦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候選人。
- >
巴金-再思錄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我與地壇
- >
史學評論
- >
朝聞道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隨園食單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