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西文物日歷2025年壁畫(特裝版)
-
>
老人與海
-
>
愛的教育
-
>
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名師課堂教學實錄
-
>
岳飛掛帥
-
>
陽光姐姐小書房.成長寫作系列(全6冊)
-
>
名家經典:水滸傳(上下冊)
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分類精講與訓練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9252915
- 條形碼:9787519252915 ; 978-7-5192-5291-5
- 裝幀:6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分類精講與訓練 本書特色
因印刷批次不同,圖書封面可能與實際展示有所區別,增值服務也可能會有所不同,以讀者收到實物為準。 《中公版·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分類精講與訓練》學習文言文是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方式。近年來的中考也更加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和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弘揚。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文言文的學習一直是難點。新的考試形勢要求考生順應發展趨勢,把握文言文閱讀理解和解題方法,以完成升學考試并提高文化素養。基于此,我們全力打造了這本《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分類精講與訓練》,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掌握文言文閱讀的基礎知識、閱讀技巧與解題思路。
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分類精講與訓練 內容簡介
本書嚴格按照中考語文課程標準編制。依考點將本書分為專項訓練、課內文言文閱讀以及課外文言文閱讀三個專題。再進一步根據主題內容將課外文言文選文進行分類,可分為名人故事、人物傳記等。讓考生有的放矢地進行練習,查缺補漏以提高文言文閱讀水平。
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分類精講與訓練 目錄
**講常用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2)
第二講典型例題引路(11)
文言實詞(18)
**講一詞多義(19)
第二講古今異義(41)
第三講詞類活用(47)
第四講通假字(49)
第五講典型例題引路(53)
特殊句式(56)
**講省略句(57)
第二講判斷句(60)
第三講疑問句(62)
第四講被動句(64)
第五講倒裝句(65)
第六講典型例題引路(67)
課標推薦文言文閱讀(70)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71)
魚我所欲也(73)
送東陽馬生序(節選)(74)
大道之行也(75)
桃花源記(節選)(75)
公輸(節選)(76)
河中石獸(78)
出師表(節選)(79)
岳陽樓記(80)
愛蓮說(81)
小石潭記(82)
答謝中書書(83)
陋室銘(84)
《論語》八則(85)
馬說(86)
課外文言文閱讀(87)
**講人物傳記(88)
李將軍列傳(88)
歐陽修傳(90)
柳宗元傳(91)
曾鞏傳(92)
陶淵明傳(94)
揚雄傳(95)
陳禾(96)
關羽傳(97)
陳幼學傳(98)
第二講名人軼事(100)
記王忠肅公翱三事(102)
張良奇遇(103)
范石湖使北(104)
張千載高誼(105)
蕭穎士風節(106)
羲之好鵝(107)
第三講山水游記(109)
容美紀游(節選)(110)
滇游日記(112)
浪游記快(節選)(113)
文言文比較閱讀(115)
孫權勸學&清代四名人家書(節選)(116)
記承天寺夜游&湖心亭看雪(119)
核舟記(節選)&口技(節選)(120)
雖有嘉肴&孟涂文集(節選)(122)
子昂碎琴&敬之識才(123
)三峽(節選)&徐霞客游記(節選)(124)
趙普&劉宣(125)隆中對&高帝求賢詔(127)
鄒忌諷齊王納諫&唐雎不辱使命(128)
陳涉世家&項羽本紀(130)
醉翁亭記&豐樂亭記(131)
五柳先生傳&劉酒傳(133)
曹劌論戰&周武王克殷(134)
狼&黠鼠賦(135)
愚公移山(節選)&賣蒜老叟(節選)(137)
誡子書&與子儼等疏(138)
古詩詞曲閱讀賞析(140)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141)
歸園田居(其三)(144)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145)
行路難(其一)(146)
春夜洛城聞笛(146)
過零丁洋(147)
觀滄海(147)
己亥雜詩(其五)(148)
贈從弟(其二)(148)
飲酒(其五)(149)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49)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150)
商山早行(150)望岳(151)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151)
渡荊門送別(152)
次北固山下(152)
游山西村(153)
目錄3
約客(153)
使至塞上(154)
錢塘湖春行(154)
秋詞(其一)(155)
竹里館(155)
登飛來峰(156)
黃鶴樓(156)
魯山山行(157)
盆池(157)
送萬巨(158)
金城北樓(158)
宴詞(159)
山坡羊·潼關懷古(159)
天凈沙·秋思(160)
采桑子(輕舟短棹西湖好)(160)
菩薩蠻(風柔日薄春猶早)(161)
漁家傲·秋思(161)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162)
漁家傲·記夢(162)
卜算子·詠梅(163)
江城子·密州出獵(163)
登幽州臺歌(164)
江雪&漁家(164)
赤壁&題烏江亭(165)
春望&登樓(166)
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分類精講與訓練 節選
隨著中考改革的逐步深入,對文言虛詞的考查更加注重理解和運用。縱觀近年來的中考,對文言虛詞的考查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虛詞在具體語境中的意義和用法;二是虛詞在朗讀中的作用;三是虛詞在文言句子翻譯中的作用。 掌握常用文言虛詞意義和用法的方式:一是要多朗讀,通過體會語氣進行判斷;二是要結合語句翻譯確定該虛詞的意義;三是根據文言虛詞在語句中的作用,巧妙地用現代漢語中的詞語來代替;重要的是通過平時的積累和記憶,掌握常用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文言虛詞是指在文言文中一般不作句子成分,不表示實在意義的詞。文言虛詞包括副詞、介詞、連詞、助詞、代詞、語氣詞等,主要作用是組合語言單位。根據虛詞的作用將初中階段常用的文言虛詞分為四類:**類是起連接作用的,“而”“則”“乃”等;第二類是起指代作用的,“之”“其”“何”等;第三類是起組合作用的,“以”“于”“為”等;第四類是起語氣助詞作用的,“也”“乎”“夫”“焉”等。 表1-1常用文言虛詞 序號虛詞詞性解釋例句 并列關系,一般不翻譯,有時可以譯為“又”。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核舟記》) 承接關系,可譯為“接著”“就”,或不譯。尉劍挺,廣起,奪而.殺尉。(《陳涉世家》) 1而連詞轉折關系,可以譯作“但是”“可是”“卻”。①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學而》)②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勸學》) 因果關系,譯為“因此”“所以”“因而”。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醉翁亭記》) 假設,相當于“如果”。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論語·為政》) 代詞人稱代詞,譯為“你(們)”“你(們)的”。某所,而.母立于茲。(《項脊軒志》) 序號虛詞詞性解釋例句 代詞指示代詞,表示近指,相當于“這”“這個”。①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岳陽樓記》)②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岳陽樓記》) 2夫(fú)用于句首,表示對某事進行判斷或以提示下文。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曹劌論戰》) 語氣詞用于句中,起緩沖語氣的作用。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望岳》) 用于句尾,表示感嘆。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論語·子罕》) 譯為“什么”。①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論語·顏淵》)②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五柳先生傳》) 疑問代詞譯為“怎么”“怎么樣”。徐公何.能及君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3何譯為“何故”“為什么”。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岳陽樓記》) 譯為“何處”“哪里”。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滕王閣詩》) 副詞譯為“多么”。水何.澹澹,山島竦峙。(《觀滄海》) 專題一文言虛詞3 序號虛詞詞性解釋例句 表示疑問或反問,相當于“嗎”或“呢”。①項王曰:“壯士!能復飲乎.?”(《鴻門宴》)②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學而》) 語氣詞表示贊美或感嘆,相當于“啊”或“呀”。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陳涉世家》) 4乎表示推測,相當于“吧”。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師說》) 表示呼告,相當于“啊”。參乎.!吾道一以貫之。(《論語·里仁》) 助詞用于句中表示停頓,不譯。于是乎.書。(《獄中雜記》) 介詞相當于“于”。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醉翁亭記》) 連詞表示順接,“于是”“便”。乃.重修岳陽樓。(《岳陽樓記》) 表示肯定,“就是”“原來是”。當立者乃.公子扶蘇。(《陳涉世家》) 5乃副詞表示情理上的順承或時間上的緊接,“才”“就”。①設九賓于廷,臣乃.敢上璧。(《廉頗藺相如列傳》)②度我至軍中,公乃.入。(《鴻門宴》) 表示兩事情理相悖或事出意外,“卻”“反而”“竟然”。①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師說》)②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桃花源記》) 代詞人稱代詞,“你”“你們”。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示兒》) 序號虛詞詞性解釋例句 人稱代詞,譯為“他(她、它)的”“他(她、它)們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論語·衛靈公》) 代詞指示代詞,“那”“那些”。①復前行,欲窮其.林。(《桃花源記》)②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中庸集注》) 指示代詞,表示“其中的”,后面多為數詞。其.一犬坐于前。(《狼》) 6其副詞加強祈使句的語氣,譯為“一定要”“還是”。安陵君其.許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加強揣測語氣,相當于“恐怕”“或許”“可能”。其.真不知馬也!(《馬說》) 加強反問句的語氣,譯為“難道”“怎么”。其.孰能譏之乎?(《游褒禪山記》) 連詞表示假設,譯為“如果”。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送東陽馬生序》) 表示選擇,相當于“或者”“還是”。將比今之諸侯而誅之乎?其.教之不改而后誅之乎?(《孟子·萬章下》) 表示并列,相當于“又”。河水清且.漣猗。(《詩經·魏風·伐檀》) 7且連詞表示遞進,“而且”“況且”。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陳涉世家》) 表示讓步,相當于“尚且”。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鴻門宴》) 副詞將要,將近。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專題一文言虛詞5 序號虛詞詞性解釋例句 指示代詞這樣,那樣。移其粟于河內,河東兇亦然.。(《寡人之于國也》) 8然連詞表示轉折,“可是、卻”。然.侍衛之臣不懈于內。(《出師表》) 用在詞尾用于形容詞、副詞之后,表示狀態,“的樣子”。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醉翁亭記》)②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岳陽樓記》) 表示假設或讓步。①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曹劌論戰》)②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送東陽馬生序》) 9雖連詞條件關系,表示大限度的一種假設,相當于現代漢語中的“即使”。①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三峽》)②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口技》) “雖”常與“然”連用,文言文中的“雖然”相當于現代漢語中的“雖然如此”。其中“然”是指示代詞,譯為“如此、這樣”。 讀wèi,表示代替,“替”“給”。為.人謀而不忠乎?(《論語·學而》) 讀wèi,表示對象,譯為“向”“對”。不足為.外人道也。(《桃花源記》) 介詞讀wèi,表示目的,“為了”“為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魚我所欲也》) 10為讀wéi,表示被動,譯為“被”。僅有“敵船”為.火所焚,隨波而逝。(《觀潮》) 助詞“之為”連用,用作賓語前置的標志。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孟子·告子上》) 用于句尾,表示疑問語氣。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鴻門宴》) 序號虛詞詞性解釋例句 介紹動作行為產生的原因,可譯為“因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陽樓記》) 介詞介紹動作行為所憑借的條件,相當于“依照”“按照”。①策之不以.其道(《馬說》)②以.殘年余力(《愚公移山》) 11以表示動作行為的方式,譯為“把”“用”“拿”。①屠懼,投以.骨。(《狼》)②遂許先帝以.驅馳(《出師表》) 連詞表示目的,“來”。①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狼》)②以.光先帝遺德(《出師表》) 表示結果,“因而”“以至”。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出師表》) 表示承接關系,相當于“而”。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黔之驢》) 表示動作發生的時間、地點,譯為“在”“從”“到”。公與之乘,戰于.長勺。(《曹劌論戰》) 12于介詞表示動作的對象,相當于“向”“對”“給”“同”。①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孟子〉二章》)②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愚公移山》) 表示比較,一般用在形容詞之后,譯為“比”。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說》) 表示原因,譯為“由于”“因為”。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孟子〉二章》) 專題一文言虛詞7 序號虛詞詞性解釋例句 用在句末,表示判斷和肯定。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13也語氣用在疑問句尾加強疑問語氣。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論語·公冶長》) 詞用在因果句尾表示解釋。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師說》) 用在句中,表示語氣的停頓。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師說》) 代詞指示代詞,相當于“之”,譯為“此”“是”。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傷仲永》) 疑問代詞,相當于“哪里”“怎么”。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14焉兼詞相當于“于是”“于此”。①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里仁》)②積土成山,風雨興焉.。(《荀子·勸學》) 語氣詞不譯。或師焉.,或否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師說》) 承接關系,相當于“就”“那么”“便”。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莊子·逍遙游》) 加強對比,常“則則”并用。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論語·述而》) 連詞表示轉折關系,相當于“然而”“反倒”。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論語·子路》)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自卑與超越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我與地壇
- >
月亮虎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