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王士菁紀念集 版權信息
- ISBN:9787020145898
- 條形碼:9787020145898 ; 978-7-02-014589-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王士菁紀念集 本書特色
本書是王士菁誕辰百年紀念集,由北京魯迅博物館編。 王士菁,(1918—2016),江蘇沭陽人。1943年畢業于國立西南聯大中文系。1946年參加革命。歷任人民文學出版社副總編輯,廣西大學中文系主任,中國社科院文學所魯研室副主任,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文學系主任、博士生導師,北京魯迅博物館館長。1988年離休。 畢生致力于魯迅研究,1945年創作中國d一部《魯迅傳》。參與、主持了兩版《魯迅全集》和《魯迅大辭典》的出版工作,著有《魯迅創作道路初探》等作品;長期潛心古典文學研究,著有《杜詩今注》、《中國文學史》等作品;創作多部詩集、小說、傳記,如《瞿秋白傳》等。出版和發表作品約六百萬字。
王士菁紀念集 內容簡介
本書是紀念王士菁的文集。作者為學界同仁及家人友好。王士菁, 著名魯迅研究專家, 曾任魯迅著作編刊社編輯, 人民文學出版社魯迅著作編輯室主任、副總編輯, 魯迅博物館館長。著有專著《魯迅傳》、《瞿秋白傳》、《魯迅早期五篇論文注譯》、《唐代文學史略》、《杜詩今注》, 長篇歷史小說《雨霖鈴》、《小天堂的毀滅》等。參與編輯注釋《魯迅全集》 (十卷本) 、《魯迅譯文集》 (十卷本) 、《瞿秋白文集》。
王士菁紀念集 目錄
目 錄
永遠的紀念
馬識途:為好友王士菁送行
張小鼎:一位著作等身誨人不倦的淹博學者——漫憶王士菁先生
金 濤:永難忘懷的良師益友
楊 義:懷念王士菁師
張夢陽:溫和·敦厚·勤勉——追憶王士菁先生
潘德延:悼念親敬的王士菁館長
陳漱渝:一位前輩,一個好人——憶王士菁先生
鄒 青:深切懷念士菁同志
葉淑穗:魯迅研究的開拓者 魯迅事業的建設者——紀念王士菁先生光輝的一生
姚錫佩:嚴謹而又深情的王士菁先生
李允經:平易近人 剛毅堅卓
裘 沙:回憶王士菁先生
王錫榮:忠厚長者,魯研大家——懷念王士菁先生
裘士雄:敬悼王士菁先生
黃侯興:王士菁先生印象記
楊均照:一息尚存,感念不已——紀念王士菁先生
陳福康:深切懷念王士菁先生
徐斯年:謙和寬厚的長者——懷念王士菁先生
楊鶴高:懷念王士
黃 葵:王士菁——魯迅研究大師
李城外:“前事不忘,后事之師”——訪原北京魯迅博物館館長王士菁
楊立平:士菁,西行路上,請慢走!——悼念老伴王士菁同志
王士菁子女:百年歲月 無盡思念
葛 念:懷念舅舅
來往書信選編
許廣平女士來信(8封)
周作人先生來信(2封)
和馮雪峰先生的往來書信(9封)
給葉淑穗女士的書信(4封)
溫濟澤先生來信(5封)
王世家:王士菁先生書信簡注
給張小鼎先生的書信(3封)
給黃源先生的書信(4封)
裘士雄、謝德銑二位先生來信(1封)
給傅世悌先生的書信(1封)
許力以先生來信(1封)
生平、年表、著譯作品目錄
王士菁同志生平簡介:
王士菁生平年表簡編:
王士菁著作目錄
在王士菁追悼會上的追悼詞:
王士菁追悼會敬獻花圈及挽聯:
王士菁紀念集 節選
為好友王士菁送行 “王士菁叔叔走了。” 2016年10月,我的女兒翠蘭從北京打電話來,說是王士菁的女兒王寧告訴她的,后來,又用快遞將王士菁的生平及追悼辭發了來。翠蘭告訴我這個噩耗時,小心翼翼的,生怕我這個102歲的老人聞訊傷悼。其實,這幾年,我這個近瞎漸聾疾病在身的老人所歷傷逝多矣。 對于士菁的辭世,也早有預感。幾年前,我到北京,去他家看望他,這個我們過去相見一直高談闊論文學的友人忽然變得沉默寡言,有些呆呆地又是微笑地看著我,好像想說什么又難以啟齒。那時我就明白,這個老朋友大概要告別而去了。所以我現在聽到他的噩耗,并不驚詫。士菁離我們而去了,他高齡近百,壽終正寢,無所愧怍。我安心地送他遠行,只是我和士菁相交幾十年,往事歷歷,不免涌上心頭。 我是在上個世紀1941年在昆明西南聯合大學和士菁初識的。那時,他叫葛秉曙,和我一樣,曾讀外文系后轉中文系畢業,只是他高我兩級。我還記得,當時日本飛機來轟炸,我們都逃到后山林中。我看見一個看來歲數比較大的同學,在日機轟炸聲中,卻還專心致志地在那里看書。我當時也是二十七歲的大齡學生,也帶有書在那里讀。這樣,我們兩個便自然有種親和力。我們坐在一起,互相自我介紹,但沒有說太多的話,都專心讀自己的書了。后來在校園里,我們見面,也只是點頭之交。 有一次,我看到他正在讀魯迅的書,我自己也是很喜讀魯迅的雜文的,于是不免談起魯迅來。他說研究魯迅的文章不少,可是至今未見到一本完整的魯迅傳,深為遺憾。他還告訴我說他很想就那些研究魯迅的各種著作和他研究的成果,為魯迅立傳。我當然表示贊同,鼓勵他大膽地來寫,不要怕自己是無名小卒,也可以胸懷大志。沒料想我才這么說,他卻從他的書包里掏出一摞稿紙,遞給我看,說是他嘗試寫出的部分魯迅傳的初稿。我不免有點詫異,等我翻看一部分,卻是大為驚奇。這個后生小子,竟還真有這樣的膽量。全國那么多魯迅的友人、崇拜者、文化人,都無人嘗試為魯迅寫傳,認為茲事體大,不敢開筆,可我眼前這個中文系的名叫葛秉曙的學生,竟寫出這么一摞《魯迅傳》的稿子,還敢于拿出來給他人看,就這一點,叫我敬佩不已。 士菁的“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感動了我,我也在中文系的習作中寫了幾篇小說。我比照果戈里《欽差大臣》,依樣畫葫蘆地把我親見的事寫成題為《視察委員來了》的小說,我沒有膽量拿出來給同學們看,卻給了士菁看。士菁看后,大為稱贊,認為我才從鄂北抗戰前線歸來,有許多見聞,鼓勵我把這些見聞也寫成小說。于是我真的寫了一部有二十萬字名叫《**年》的小說,是寫抗戰頭一年,一個普通農民在抗戰中由初始畏懼到英勇戰斗的成長過程。我寫后沒有拿給別的同學看,因為士菁能把他的《魯迅傳》初稿拿給我看,我也就有勇氣把我的《**年》的初稿拿給他看。士菁拿著我的稿子,看得非常認真,在稿紙邊上還注寫了許多好的改進意見。只是可惜的是,我在大學畢業后被黨組織調離昆明時,出于黨的地下秘密工作的紀律,不得不將原有的帶有文字的全部物件都焚毀,那些我在西南聯大的一切文字習作也全部焚盡,《**年》這篇稿子自然也未能留下。不過,這個故事卻一直留在我的腦中。 士菁在西南聯大高我兩個年級,自然比我先兩年畢業。他畢業后,我們再沒有來往,我不知道他后來去了哪里,做什么去了,直到他在上海出版了由魯迅夫人許廣平為之寫“序”,魯迅胞弟周建人為之寫“后記”的《魯迅傳》,我才知道,他一直沒有放棄對魯迅的研究。我讀了士菁寫的這本《魯迅傳》,大為興奮,這其中他給我來過信沒有,現在記不起來了,只是聽說馮雪峰欣賞他,調他到上海魯迅著作編刊社,專門從事魯迅研究。1952年編刊社隨馮雪峰調到北京,編入人民文學出版社,從事魯迅研究和出版《魯迅全集》這樣的大工程。 記得他到北京后,一次我到北京開會,曾到他在東城一個舊式小院里去看望過他。我們久別重逢,歡欣不已。我見他學有專長,術有專攻,又遇知遇之人,專心一致地做出了當時許多尊重魯迅的學者名人都沒能為魯迅立傳的大家所期盼的功德無量的事,為學界矚目,很是為他高興。回視自己,和他一樣曾在西南聯大中文系畢業,卻因畢業后東奔西走,后又從事行政工作,將學業完全荒疏了。在他的面前,我是既慚愧又妒嫉。 從此以后,我們隔行,只是有信件往來,他也來過成都和我相會,我每到北京都會去看望他。*叫我難以忘懷的是《魯迅全集》一出版,他就給我寄來一套精裝的《魯迅全集》,我通讀一遍,包括他和幾位專家那嘔心瀝血費十年之功完成的注釋。這其實是研究魯迅的豐碩成果。這一套書伴我終身,現在還在我的書架上。 后來他擔任許多學術研究職務,出版了許多部書,甚至還有一本故事新編式的小說作品。這些我不必細說。使我*吃驚的是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的某一天,我忽然在報上看到他名列黑名單,說他是十七年文藝黑線的追隨者和實行者,為那條“四條漢子”的注釋,幾乎“罪大惡極”,于是受到長期的關押和批斗。我那時也因為涉足文壇,陷牢獄之災,對他只有懸念,卻毫不知情。他平反我也平反后,我一到北京便到他家里去看望他,相見少言,唏噓不已。 其后士菁有專著立刻寄我,我有作品出版也會立刻寄給他。我每次到北京必定會去他家看望他。他還是溫文爾雅的樣子,和我相會時開懷笑說往事,總不離談及有關魯迅的事。他還曾帶我去過他擔任館長的魯迅博物館參觀。 士菁的一生是和魯迅分不開的,我不只說他的研究成果,更要說他一生被魯迅精神浸透,可以不夸張地說,中國研究魯迅的泰斗人物中是少不了王士菁其人的。 士菁以九十八歲高齡離開了這個世界,明年,將是他誕辰一百周年,魯迅博物館和他家里的人準備編一本紀念文集,向我約稿,這自然是義不容辭的,所以就有了這篇悼文。 百〇三歲老友 馬識途 2017年9月20日 (作者系著名作家、原四川省文聯主席、作協主席)
王士菁紀念集 作者簡介
王士菁,(1918—2016),江蘇沭陽人。1943年畢業于國立西南聯大中文系。1946年參加革命。歷任人民文學出版社副總編輯,廣西大學中文系主任,中國社科院文學所魯研室副主任,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文學系主任、博士生導師,北京魯迅博物館館長。1988年離休。 畢生致力于魯迅研究,1945年創作中國d一部《魯迅傳》。參與、主持了兩版《魯迅全集》和《魯迅大辭典》的出版工作,著有《魯迅創作道路初探》等作品;長期潛心古典文學研究,著有《杜詩今注》、《中國文學史》等作品;創作多部詩集、小說、傳記,如《瞿秋白傳》等。出版和發表作品約六百萬字。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姑媽的寶刀
- >
回憶愛瑪儂
- >
月亮虎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