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詩史之間——石云濤學術隨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4799310
- 條形碼:9787534799310 ; 978-7-5347-9931-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詩史之間——石云濤學術隨筆 本書特色
《詩史之間:石云濤學術隨筆》收入作者有關中國古代詩歌和歷史的學術隨筆五十余篇。作者石云濤教授是漢唐歷史與文學、絲綢之路與中外文化交流史領域名家,長期從事漢語言文學專業和中國古代史專業的教學和研究,長于從詩史互證角度進行文學鑒賞和歷史考證。內容主要集中在中國古典詩歌、兩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史、絲綢之路和中外文化交流史、中外文化比較、中國傳統文化幾個方面。有對中國古典詩歌的鑒賞和分析,也有對歷史問題的考證和討論,還有對傳統文化的深刻見解。篇幅短小,文筆輕松,見解獨到,通俗生動,有一定的可讀性。適合廣大文史愛好者閱讀。
詩史之間——石云濤學術隨筆 內容簡介
本書收入作者有關中國古代文史、傳統文化方面的學術隨筆、雜論100多篇, 內容主要集中在中國古典詩歌、兩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史、絲綢之路和中外文化交流史、中外文化比較、中國傳統文化幾個方面。內容包括: 古代詩人詠枳 ; 漢代詩賦中的胡人形象 ; 兵役之苦辛 —— 左延年《從軍行》賞析等。
詩史之間——石云濤學術隨筆 目錄
古代詩人詠枳
漢代詩賦中的胡人形象
兵役之苦辛——左延年《從軍行》賞析
直露大膽的情感表白——北朝民歌《地驅歌樂辭》二首賞析
戰亂中的民心向背——《慕容垂歌辭》三首賞析
幽怨纏綿的心曲訴說——南朝樂府民歌《西洲曲》
蘭閨艷妾動春情——唐太宗長孫皇后詩賞析
唐代詠元宵節*好的詩
武則天兩首風格迥異的詩
唐詩中的“端正樹”在哪里
楊貴妃的詩寫得好不好
李白詩中的抑揚相形法
明月慰孤魂——讀李白《月下獨酌》詩
紅豆*相思
杜甫懷念唐玄宗的詩——杜甫《洞房》詩賞析
把遺憾轉化為審美——讀崔護《題都城南莊》詩
慈恩寺舊游成追憶
白居易《長安道》詩的及時行樂思想
敦煌五十九首佚名氏詩中的“退渾國”——兼談五十九首佚名詩寫作年代
張祜佛寺題詠詩的藝術特點
落拓不羈的晚唐才子溫庭筠
唐代舞馬與詩
唐代詩人不喜歡縣尉之職
母親——唐詩遺忘的角落
瓷器上的唐詩
應馱白練到安西——張籍《涼州詞》詩的理解
一個公務員的厭倦心態——黃庭堅《登快閣》詩欣賞
喪子之痛——徐積《誰何哭》賞析
思念與囑托——羅與之《寄衣曲》三首
民族大義與故鄉親情之間——夏完淳《別云間》賞析
歷史雜談
張騫出使西域的歷史意義
玉門關故址和漢武帝“使使遮玉門”
真實的東方朔
萬里移植安石榴
漢代合葬異陵與曹操墓
古代*豪華的廁所
王導之功業
塞上長城空自許——檀道濟的悲劇
段榮在北齊建國過程中的地位
一個有血性的亡國之君
蘭陵王墓見證的歷史
好大喜功的隋煬帝
懷柔天下的大國姿態——泱泱大唐的文化心態(一)
玄奘西游:從學習到超越——泱泱大唐的文化心態(二)
鑒真東渡:慷慨大度的施與——泱泱大唐的文化心態(三)
虛者虛之空城計
實者虛之空城計
唐太宗深以為恥的兩件事
集貪官、奸臣、酷吏于一身——漫話唐代酷吏來俊
唐玄宗為什么不提防安祿山
安史之亂為張九齡恢復名譽
楊貴妃的哈巴狗從哪兒來的
雄才未展的郭子儀——唐代中興諸將之一
功大而枉死的來瑱——唐代中興諸將之二
令名不全的李光弼——唐代中興諸將之三
身敗名裂的仆固懷恩——唐代中興諸將之四
唐朝時的一次沙塵暴
阿拉伯人的“鷸蚌相爭”故事
黨參為什么敵不過高麗參
詩史之間——石云濤學術隨筆 節選
《詩史之間:石云濤學術隨筆》: 直露大膽的情感表白——北朝民歌《地驅歌樂辭》二首賞析 側側力力,念君無極。枕郎左臂,隨郎轉側。 摩捋郎須,看郎顏色。郎不念女,不可與力。 以上北朝民歌《地驅歌樂辭》二首,見于宋人郭茂倩編《樂府詩集》,屬《梁鼓角橫吹曲》。《梁鼓角橫吹曲》實為十六國及北朝時期的地方樂歌。《橫吹曲》原來是一種在馬上演奏的軍樂,樂器有鼓和號角,故稱《鼓角橫吹曲》。北朝民歌大多是北魏以后的作品,隨著南北方文化的融合,北方歌曲傳到南方,齊、梁以后常常用于宮中娛樂。并由梁代的樂府機關保留下來,故稱《梁鼓角橫吹曲》。《地驅歌樂辭》共四首,這里所選是第三首和第四首,都是情歌,以一位女子自述的語氣寫初戀時的心情。詩表達感情的方式與文人詩大不相同,和同時期南朝民歌中的情歌亦迥異其趣,顯示出典型的北朝民歌的風格。 **首寫女子和情人離別時殷切的盼望思念之情。“側側力力”,嘆息聲,和《木蘭詩》開頭“唧唧復唧唧”同為象聲詞。《梁鼓角橫吹曲·折楊柳枝歌》四首其三:“敕敕何力力,女子臨窗織。不聞機杼聲,只聞女嘆息。”首句也是嘆息聲。詩以連聲嘆息開篇,起到了先聲奪人的作用,令人感受到女主人公內心強烈的愁苦之情。接下來第二句交代其愁苦的原因。這位姑娘大概和男子剛締結婚約不久,而男子就因故離她而去。這位姑娘一直思念著他,她感到這種愁苦的思緒簡直無窮無盡。“念君無極”四個字把女子的相思之情和盤托出。后兩句轉換一個角度來寫,寫女子的癡情想象。她在思念無極時設想起將來與情郎歡會的情景,那時她枕著情郎的胳膊,緊抱著他隨他輾轉反側。她認為真情相戀的人就應該這樣,她把這看成是一種幸福。這種想象一方面表現了她對幸福愛情的熱烈向往。同時也反襯了她此時離別的孤獨感受。 第二首寫她與情郎歡會的情景。“摩捋”就是撫摸、撫弄;“顏色”即臉色、神情。“摩捋郎須,看郎顏色”都是十分傳神而含義豐富的細節。這兩句使讀者想象到一對情人歡會的情景,感受到女子初戀時微妙的心理。長久思念的情人終于見面了,當然他們離別也許并不太久,但癡情的姑娘卻感到已經很久了,“一日不見,如三秋兮”正是情人特有的心理。你看他們多么親熱啊!兩個人緊靠在一起,姑娘撫弄著情郎的胡須,她也許感到那正是情郎男子漢的標志,也許情郎的胡須確實好看,所以她格外喜歡撫弄他的胡須。《陌上桑》中羅敷夸夫,不是也曾炫耀丈夫“鬃鬃頗有須”嗎?女子初戀的心情真是難以捉摸,歡樂之際,她忽然產生了一個念頭:我這樣一片癡情,他究竟對我又如何呢?我投之以桃,他能報之以李嗎?想到這里,她不禁觀察起情郎的神情臉色。后兩句寫這位女子的情感變化。當她仔細觀察時,這位男子或許是故作冷淡,或許是另有心事,總之,所表現出來的熱情與姑娘所希望的程度相距甚遠。“郎不念女,不可與力”,意思是你心里沒有我,那不可勉強。這里流露出的有一種愿望未遂的遺憾,有癡心愛著對方卻猛然發現這原來不過是一廂情愿的失望。但這位姑娘畢竟有著北方游牧民族女子那種剛烈倔強的性格,她并不因此去乞求對方,她立即想到問題的另一方面,自己的愛也有條件,那就是對方也必須愛自己,而且是發自內心、出于情愿,而不能靠乞求去維持感情。但仔細體會一下,這種倔強的態度又包含著一絲怨情。韓愈有“昵昵兒女語,恩怨相爾汝”的詩句,這首詩*后兩句所表達的正是這種情侶之間的恩怨之情。 《地驅歌樂辭》是北朝樂府民歌,和文人言情之作多講究藝術表現、文字技巧不同,它顯得十分質直,不用華麗的辭藻去修飾,通篇不用比興。唯其語質,更顯情真,因而也更動人。北朝是一個多民族聚居混合的時代,北方草原民族進入中原地區,帶來游牧民族的粗獷豪放之風,較少禮教的約束,男女交往的空氣比南朝自由得多。南朝姑娘浸染禮教的熏陶,思想行為拘謹得很。她們感情的表達格外纏綿,內心里的感情像火一樣燃燒,但歌唱起來卻不敢直噴而出,好像害怕灼傷了人似的,語言上運用各種修辭手法把真實的內心層層包裹。北朝女子就不同了,她們坦率得很,一點兒也不掩飾自己的感情,甚至也不掩飾內心的隱秘,想什么就說什么。你看這兩首詩的女主人公那“枕郎左臂,隨郎轉側”的想象,“摩捋郎須’’的動作,恐怕很不合禮教的戒律,叫南朝姑娘聽起來會感到粗俗不雅的。從這里可以看出南北朝樂府民歌的不同來。 ……
詩史之間——石云濤學術隨筆 作者簡介
石云濤,男,1957年2月生,河南省太康縣人。1982年獲河南師范大學(開封)文學學士學位;1992年畢業于武漢大學中文系,獲文學碩士學位;1995年畢業于武漢大學歷史系,獲歷史學博士學位。現為北京外國語大學中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從事漢唐歷史與文學、絲綢之路與中外文化交流史教學與研究,主要著作有《唐代幕府制度研究》、《早期中西交通與交流史稿》、《安史之亂》、《三至六世紀絲綢之路的變遷》、《絲綢之路的起源》、《文明的互動》等,發表學術論文130多篇,完成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唐詩之中的絲綢之路文化意蘊”(12WYB019)、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漢代外來文明研究”(14FZS003)等。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自卑與超越
- >
回憶愛瑪儂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推拿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朝聞道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