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宇宙、量子和人類心靈
-
>
氣候文明史
-
>
南極100天
-
>
考研數學專題練1200題
-
>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發明與發現
-
>
神農架疊層石:10多億年前遠古海洋微生物建造的大堡礁
-
>
聲音簡史
地球科學數據共享的挑戰與實踐——以中國西部生態與環境科學數據中心為例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593320
- 條形碼:9787030593320 ; 978-7-03-059332-0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地球科學數據共享的挑戰與實踐——以中國西部生態與環境科學數據中心為例 內容簡介
本文以科學數據共享為核心, 在回顧科學數據共享的發展歷史基礎上, 從研究科學數據共享的概念、內容與技術為起點, 闡述科學數據共享的理念, 以科學數據共享平臺的設計與實現為工具, 結合科學數據的匯交與共享具體實踐, 以分析和評價科學數據共享的實際成效為終點。
地球科學數據共享的挑戰與實踐——以中國西部生態與環境科學數據中心為例地球科學數據共享的挑戰與實踐——以中國西部生態與環境科學數據中心為例 前言
科學數據已滲透到科學研究的方方面面,科學數據已進入“大數據”時代。科學數據共享現今具有重要的意義和迫切的實際需求。進行科學數據共享,可以支持科學研究的再現和驗證,也有助于研究者利用現有數據研究新的科學問題,更有助于提升科學研究和創新水平,促進科學的可持續發展。但由于科學數據共享的復雜性,尤其是在地球科學領域,科學數據的收集、匯交、發布、共享、激勵、評價等仍面臨諸多挑戰。
本書以地球科學數據共享為核心,在回顧科學數據共享發展歷史的基礎上,從研究科學數據共享的概念、內容與技術為起點,闡述科學數據共享的理念,以科學數據共享平臺的設計與實現為工具,結合科學數據的匯交與共享具體實踐,分析和評價科學數據共享的實際成效。
科學數據共享的本質就是科學數據的開放和共用,并使其在共享過程中發揮出更大的價值。為實現共享的本質目標,科學數據共享平臺包括三個核心部分,即數據匯交和整理、數據管理以及數據發現和獲取,分別針對數據提供者、科學數據中心以及數據用戶,科學數據共享平臺的核心任務就是滿足這三類用戶的實際需求。科學數據共享的動力主要有兩個方面,即推動科學的發展以及尋求科學研究的再現和驗證。而科學數據共享面臨的挑戰是多方面的,包括數據量的持續增長和數據存儲的挑戰、保證數據可持續共享的挑戰、科學數據匯交的挑戰、科學數據質量的挑戰等。國內在科學數據共享方面也存在對應的挑戰,同時存在其他問題,包括沒有明確的科學數據匯交政策、不完善的科學數據共享體系、對數據的產權還不夠重視等。
本書在分析科學數據共享需求的基礎上,探討了科學數據共享涉及的各利益相關者的實際利益需求,設計了一套用于實際業務的科學數據共享流程,包括數據共享流程、數據申請流程、離線申請管理流程以及數據發布流程,并定義了元數據評審和文獻支持兩種科學數據共享平臺需要的擴展功能。以元數據為核心,對內聯系科學數據實體,對外實現科學數據共享功能。以現有開源技術為基礎實現了一套功能可擴展的科學數據共享平臺,并在科學數據共享實踐過程中逐步優化、調整相應的功能,核心功能覆蓋了科學數據的發現、獲取、發布和服務等,并以此數據共享平臺為核心,擴展了科學數據共享的輔助功能,包括科學數據的知識挖掘功能以及科學數據庫的對外共享功能,以應對科學數據共享的諸多挑戰。
在進行科學數據共享實踐過程中,本書介紹了三個具體的共享實踐,即中國西部環境與生態科學數據中心的數據共享實踐、黑河綜合遙感聯合試驗的數據共享實踐以及黑河計劃數據管理中心的數據共享實踐。在中國西部環境與生態科學數據中心的實踐過程中,形成了一套適合科學數據共享的方法體系,包括保證科學數據的有效信息傳遞、保證科學數據共享中利益相關者的權益、保證科學數據共享的可持續發展等。在黑河綜合遙感聯合試驗數據共享實踐過程中,對共享系統進行了拓展,對科學數據及期刊文獻進行了對應管理,并采用元數據分析方法介紹了黑河綜合遙感聯合試驗的數據概貌。在黑河計劃數據管理中心數據共享實踐過程中,從制度和技術上實現了科學數據匯交支持,更加注重保護數據作者的權益,同時集成了黑河流域生態水文觀測數據庫,解決了黑河計劃數據共享的實際挑戰。
基于黑河綜合遙感聯合試驗數據共享服務的實際成效,本書對科學數據共享的服務成效進行了探討。在服務成效分析上,從用戶申請的數據結果分析了用戶申請數據的時間熱點、空間熱點以及主題熱點,從申請數據的用戶行為分析了用戶的時間、單位、項目及其與黑河綜合遙感聯合試驗項目組的關系。在文獻分析方面,對黑河綜合遙感聯合試驗數據產出的文獻進行了分類,認為其包括專題文獻、引證文獻以及數據作者推薦文獻三個類別,并從期刊來源、文獻作者、研究主題三個方面進行了分析。同時針對黑河綜合遙感聯合試驗專題分析了科學數據共享在提升文獻引用方面的積極作用。利用定量化的訪問、下載、引用數據,分析了黑河綜合遙感聯合試驗數據集在共享時這三類定量數據之間的關系,并分析了從訪問到下載、從下載到引用的統計規律。
*后,基于科學數據共享的實踐結果,我們嘗試總結科學數據共享的成效并評價科學數據共享過程。利用科學數據中心的成效分析數據,發現科學數據中心也存在馬太效應和長尾效應。利用網絡信息計量學方法和網站訪問記錄方法,評價了西部數據中心的共享成效。在這兩個科學數據共享評價的實例基礎上,我們參照期刊文獻評價方法提出了一種面向數據的科學數據共享評價框架,定義了單一科學數據評價模型以及科學數據集合評價模型,并以西部數據中心的數據集和黑河綜合遙感聯合試驗數據集為例探討了科學數據共享評價實例。
感謝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中國西部生態環境科學數據中心(90502010)與面向黑河流域生態-水文過程集成研究的數據整理與服務(91025001)、中國科學院西部行動計劃黑河流域生態水文遙感試驗項目(KZCX2-XB2-09、KZCX2-XB3-15)在研究過程中給予的支持,感謝科技部重點研發項目(2016YFC0502726)和上海市高峰高原學科在經費上的資助。也感謝共同參與相關項目研究的各位課題組成員。
地球科學數據共享的挑戰與實踐——以中國西部生態與環境科學數據中心為例 目錄
前言
第1章 地球科學數據共享現狀
1.1 地球科學數據
1.2 國內外研究現狀
1.2.1 國際數據共享研究現狀
1.2.2 國內數據共享研究現狀
1.3 本書章節安排
1.3.1 本書主要內容
1.3.2 本書結構
第2章 科學數據共享的理念、挑戰與關鍵技術
2.1 科學數據共享的研究內容
2.1.1 什么是科學數據共享
2.1.2 為什么要共享科學數據
2.1.3 科學數據共享的挑戰
2.1.4 我國科學數據共享面臨的主要挑戰
2.1.5 科學數據共享流程
2.1.6 科學數據共享的研究趨勢
2.2 科學數據共享的主要技術
2.2.1 元數據技術
2.2.2 數據標識與引用
2.2.3 數據訪問與獲取
2.3 本章小結
第3章 科學數據共享平臺的設計與實現
3.1 科學數據共享的流程設計
3.1.1 科學數據共享涉及的各利益相關者
3.1.2 科學數據共享的核心需求
3.1.3 科學數據共享的核心業務流程設計
3.1.4 科學數據共享的擴展功能設計
3.2 科學數據共享平臺的實現
3.2.1 整體框架
3.2.2 基于用戶群的功能實現
3.2.3 關鍵問題
3.3 科學數據共享平臺的擴展功能實現
3.3.1 元數據發布與評審
3.3.2 科學數據的知識挖掘
3.3.3 關系型數據庫的共享
3.4 本章小結
第4章 科學數據中心的建立與共享實踐
4.1 實踐1:中國西部環境與生態科學數據中心
4.1.1 西部數據中心的數據分析
4.1.2 西部數據中心的組織架構
4.1.3 西部數據中心的數據服務
4.1.4 西部數據中心的共享平臺
4.1.5 問題與討論
4.2 實踐2:黑河綜合遙感聯合試驗數據的共享
4.2.1 試驗介紹
4.2.2 數據整理及共享政策
4.2.3 數據共亭系統
4.2.4 元數據分析
4.2.5 問題與討論
4.3 實踐3:黑河計劃數據管理中心
4.3.1 數據政策
4.3.2 匯交與共享系統
4.3.3 與黑河流域生態水文觀測數據庫的共享集成
4.3.4 元數據分析
4.3.5 問題與討論
4.4 本章小結
第5章 科學數據共享的成效分析:以WATER數據共享為例
5.1 WATER數據的服務分析
5.1.1 用戶申請的數據分析
5.1.2 申請數據的用戶行為分析
5.2 WATER數據的文獻分析
5.2.1 文獻分析
5.2.2 文獻與數據
5.3 WATER數據共享的定量化分析
5.3.1 WATER數據的查看統計
5.3.2 WATER數據的下載統計
5.3.3 WATER數據的引用統計
5.3.4 從查看到下載的追蹤分析
5.3.5 從下載到引用的追蹤分析
5.4 本章小結
第6章 科學數據共享的評價探討
6.1 科學數據共享的認知
6.1.1 馬太效應
6.1.2 長尾效應
6.2 西部數據中心的共享評價
6.2.1 西部數據中心的網絡影響力評價
6.2.2 基于網站訪問日志的數據影響力評價
6.3 面向數據的科學數據共享評價框架
6.3.1 科學數據共享評價的可用數據
6.3.2 單一科學數據共享評價
6.3.3 科學數據集合共享評價
6.3.4 科學數據共享評價方法斌驗
6.3.5 問題和討論
6.4 本章小結
第7章 結論與展望
7.1 結論
7.1.1 以元數據為核心的科學數據共享平臺
7.1.2 科學數據匯交實踐
7.1.3 科學數據共享實踐
7.1.4 科學數據共享評價
7.1.5 本書創新之處
7.2 問題與展望
7.2.1 提升用戶的共享參與度
7.2.2 重視科學數據資源的長期建設
7.2.3 進一步提升知識挖掘能力
7.2.4 面向機器的科學數據共享服務
7.2.5 持續推動科學數據的出版與引用
參考文獻
縮略詞表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自卑與超越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推拿
- >
二體千字文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