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原中国图书网):网上书店,尾货特色书店,30万种特价书低至2折!

歡迎光臨中圖網 請 | 注冊
> >
天文學與生活(原書第7版)

包郵 天文學與生活(原書第7版)

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時間:2019-01-01
開本: 其他 頁數: 484
本類榜單:科普讀物銷量榜
中 圖 價:¥124.8(7.9折) 定價  ¥158.0 登錄后可看到會員價
加入購物車 收藏
開年大促, 全場包郵
?新疆、西藏除外
本類五星書更多>
買過本商品的人還買了

天文學與生活(原書第7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121352751
  • 條形碼:9787121352751 ; 978-7-121-35275-1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天文學與生活(原書第7版)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本書可作為高校理工科專業學生普通天文學課程的選修教材,也可供其他需要了解天文學是什么的人士閱讀和參考。
1. 內容包括天體和天球及其坐標、時間與歷法、星空區劃和四季星空、天文觀測工具和手段、天體物理性質及其測定、太陽系、地月系、地球及其運動、恒星、星系、宇宙等。全書通過緊密聯系星空與地球的關系,說明了天文學對人類生活的影響,以及人類的未來。
2. 為新入學的學生或高中基礎以上的讀者提供了一本內容豐富的教材或參考書,從地球、行星到天體物理導論,覆蓋了所有的天文學發展階段,相比國內的天文學教材,更能激發學生學習天文的興趣和熱情。
3. 書中以簡單易懂的語言來描述天文學的各個領域,不涉及復雜的數學計算;某個概念相對比較復雜時,會使用讀者熟悉的物體或現象進行類比。

天文學與生活(原書第7版) 內容簡介

天文學是研究宇宙空間天體、宇宙的結構和發展的學科。本書通過對科學過程、宇宙大小和年齡,以及星系的演化,介紹了天文學的基本知識。內容包括天體和天球及其坐標、時間與歷法、星空區劃和四季星空、天文觀測工具和手段、天體物理性質及其測定、太陽系、地月系、地球及其運動、恒星、星系、宇宙等。全書通過緊密聯系星空與地球的關系,說明了天文學對人類生活的影響,以及人類的未來。

天文學與生活(原書第7版) 目錄

第1部分 基礎



第0章 天空巡禮:天文學基礎/2

0.1 如眼所見/3

0.1.1 我們在空間中的位置/3

0.1.2 天上的星座/3

0.1.3 天球/4

0.1.4 天球坐標系/6

0.2 地球的軌道運動/6

0.2.1 天體的周日視運動/6

0.2.2 季節變化/7

0.2.3 長期變化/9

0.3 月球的運動/10

0.3.1 月相/10

0.3.2 日食和月食/12

0.4 距離的測量/15

0.5 科學和科學方法/16

本章回顧/19

小結/19

復習題/20

概念自測:判斷題/多選題/20

計算題/20

活動/21



第1章 哥白尼革命:現代科學的產生/22

1.1 行星的運動/23

1.1.1 天空中的流浪者/23

1.1.2 地心說宇宙模型/23

1.1.3 太陽系的日心說模型/26

1.2 現代天文的產生/27

1.2.1 伽利略的歷史性觀測/28

1.2.2 哥白尼體系的優勢/29

1.3 行星運動定律/29

1.3.1 第谷的復雜數據/30

1.3.2 開普勒定律/30

1.3.3 太陽系的大小/32

1.4 牛頓定律/33

1.4.1 運動定律/33

1.4.2 引力/34

1.4.3 軌道運動/35

1.4.4 重新考慮開普勒定律/36

1.4.5 科學進步的循環/37

本章回顧/38

小結/38

復習題/38

概念自測:判斷題/多選題/38

計算題/39

活動/39



第2章 光和物質:宇宙的內部作用/40

2.1 來自空中的信息/41

2.1.1 光和輻射/41

2.1.2 波動/42

2.2 波是什么/43

2.2.1 帶電粒子間的相互作用/44

2.2.2 電磁學/44

2.3 電磁波譜/45

2.3.1 可見光成分/45

2.3.2 輻射的整個范圍/46

2.4 熱輻射/47

2.4.1 黑體光譜/47

2.4.2 輻射定律/48

2.4.3 天文應用/50

2.5 光譜儀/50

2.5.1 發射線/50

2.5.2 吸收線/52

2.5.3 天文應用/53

2.6 譜線的形成/54

2.6.1 原子結構/54

2.6.2 輻射粒子的本質/55

2.6.3 氫的光譜/55

2.6.4 基爾霍夫定律的解釋/56

2.6.5 更復雜的光譜/57

2.7 多普勒效應/58

2.8 譜線分析/59

本章回顧/60

小結/60

復習題/60

概念自測:判斷題/多選題/61

計算題/61

活動/61



第3章 望遠鏡:天文學的工具/62

3.1 光學望遠鏡/63

3.1.1 反射式和折射式望遠鏡/63

3.1.2 反射式望遠鏡的分類/65

3.1.3 探測器和圖像處理/68

3.2 望遠鏡大小/69

3.2.1 集光能力/69

3.2.2 分辨能力/71

3.3 高分辨率天文學/72

3.3.1 大氣模糊效應/72

3.3.2 新型望遠鏡設計/72

3.4 射電天文學/74

3.4.1 射電望遠鏡基礎/74

3.4.2 射電天文學的價值/75

3.4.3 干涉測量法/76

3.5 空基天文學/78

3.5.1 紅外和紫外天文學/78

3.5.2 高能天文學/80

3.5.3 全波段覆蓋/82

本章回顧/83

小結/83

復習題/84

概念自測:判斷題/多選題/84

計算題/84

活動/85



第2部分 我們的太陽系



第4章 太陽系:行星際物質和行星的誕生/88

4.1 太陽系簡介/89

4.1.1 行星的性質/89

4.1.2 類地行星和類木行星/91

4.1.3 太陽系碎片/92

4.2 行星際物質/92

4.2.1 小行星軌道/92

4.2.2 小行星的性質/94

4.2.3 彗星/96

4.2.4 彗星軌道/99

4.2.5 流星體/100

4.3 太陽系的形成/103

4.3.1 模型要求/104

4.3.2 星云收縮/105

4.3.3 行星形成/106

4.3.4 形成類木行星/108

4.3.5 太陽系的分異/109

4.3.6 小行星和彗星/110

4.3.7 太陽系的規則性和不規則性/111

4.4 系外行星/111

4.4.1 探測系外行星/111

4.4.2 系外行星的性質/113

4.4.3 系外行星的組成/115

4.4.4 太陽系不同尋常嗎/115

4.4.5 尋找地球類行星/116

本章回顧/117

小結/117

復習題/118

概念自測:判斷題/多選題/118

計算題/119

活動/119



第5章 地球及其衛星:我們的宇宙后院/120

5.1 地球和月球/121

5.1.1 物理性質/121

5.1.2 整體結構/122

5.2 潮汐/122

5.2.1 重力變形/122

5.2.2 潮汐鎖定/124

5.3 大氣層/125

5.3.1 地球的大氣/125

5.3.2 溫室效應/127

5.3.3 月球空氣/128

5.4 地球和月球的內部結構/130

5.4.1 地震學/130

5.4.2 地球內部建模/130

5.4.3 分異/132

5.4.4 月球內部/132

5.5 地球的表面活動/133

5.5.1 大陸漂移說/133

5.5.2 是什么驅動板塊運動/134

5.5.3 月球上的板塊構造/136

5.6 月球的表面/136

5.6.1 大尺度特征/136

5.6.2 隕擊/137

5.6.3 月球侵蝕作用/139

5.7 磁層/139

5.7.1 地球的磁層/139

5.7.2 月球的磁場/141

5.8 地月系統的歷史/141

5.8.1 月球的形成/141

5.8.2 月球的演化/142

本章回顧/143

小結/143

復習題/144

概念自測:判斷題/多選題/144

計算題/145

活動/145



第6章 類地行星:對比研究/146

6.1 軌道和物理性質/147

6.2 自轉速率/148

6.2.1 水星奇特的自轉/148

6.2.2 金星和火星/149

6.3 大氣層/150

6.3.1 水星/151

6.3.2 金星/151

6.3.3 火星/152

6.4 水星表面/152

6.5 金星表面/154

6.5.1 大比例尺地形圖/154

6.5.2 火山作用和隕擊/155

6.6 火星表面/157

6.6.1 大比例尺地形圖/158

6.6.2 火星上的火山活動/160

6.6.3 火星上過去有水的證據/160

6.6.4 今天水在火星上的何處/162

6.6.5 火星著陸器的探索/164

6.7 內部結構和地質歷史/167

6.7.1 水星/167

6.7.2 金星/168

6.7.3 火星/168

6.8 地球、金星和火星上的大氣演化/169

6.8.1 金星上失控的溫室效應/169

6.8.2 火星大氣層的演化/170

本章回顧/171

小結/171

復習題/171

概念自測:判斷題/多選題/172

計算題/172

活動/172



第7章 類木行星:太陽系中的巨型天體/173

7.1 木星和土星的觀測/174

7.1.1 地球視角/174

7.1.2 空間探測器探索/175

7.2 天王星和海王星的發現/176

7.3 類木行星的體特性/178

7.3.1 物理性質/179

7.3.2 自轉速率/180

7.4 木星的大氣/181

7.4.1 整體外觀和組成/181

7.4.2 大氣結構/182

7.4.3 木星上的天氣/183

7.5 外層類木行星的大氣/184

7.5.1 土星大氣的組成/184

7.5.2 土星上的天氣/185

7.5.3 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大氣成分/186

7.5.4 天王星和海王星上的天氣/186

7.6 類木行星的內部/187

7.6.1 內部結構/188

7.6.2 磁層/189

7.6.3 內部加熱/190

本章回顧/192

小結/192

復習題/192

概念自測:判斷題/多選題/192

計算題/193

活動/193



第8章 衛星、環和類冥矮行星:巨人之間的小世界/194

8.1 木星的伽利略衛星/195

8.1.1 “小太陽系”/195

8.1.2 木衛一:*活躍的衛星/197

8.1.3 木衛二:鎖定在冰中的液態水/198

8.1.4 木衛三和木衛四:異卵雙生/199

8.2 土星和海王星的大衛星/200

8.2.1 土衛六:帶有大氣的衛星/201

8.2.2 海衛一:從柯伊伯帶中俘獲/204

8.3 中型類木衛星/204

8.4 行星環/207

8.4.1 土星的壯觀環系統/207

8.4.2 洛希極限/208

8.4.3 土星環的精細結構/209

8.4.4 木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的環/211

8.4.5 行星環的形成/212

8.5 海王星之外/213

8.5.1 冥王星的發現/213

8.5.2 冥王星-冥衛一系統/213

8.5.3 類冥矮行星和柯伊伯帶天體/215

本章回顧/216

小結/216

復習題/217

概念自測:判斷題/多選題/217

計算題/217

活動/218



第3部分 恒星



第9章太陽:我們的母恒星/222

9.1 太陽/223

9.1.1 整體結構/223

9.1.2 光度/224

9.2 太陽內部/224

9.2.1 太陽結構建模/225

9.2.2 能量輸送/226

9.2.3 太陽對流的證據/228

9.3 太陽的大氣層/228

9.3.1 色球層/229

9.3.2 過渡區和日冕/230

9.3.3 太陽風/231

9.4 活躍的太陽/231

9.4.1 太陽黑子/231

9.4.2 太陽的磁場/232

9.4.3 太陽的活動周期/233

9.4.4 活躍區域/235

9.4.5 X/射線下的太陽/236

9.4.6 變化的日冕/237

9.5 太陽的中心/237

9.5.1 核聚變/237

9.5.2 質子-質子鏈/238

9.5.3 太陽中微子的觀測/240

本章回顧/241

小結/241

復習題/242

概念自測:判斷題/多選題/242

計算題/243

活動/243



第10章 恒星測量:巨星、矮星和主序星/244

10.1 太陽鄰域/245

10.1.1 恒星視差/245

10.1.2 離太陽*近的恒星/246

10.1.3 恒星的運動/247

10.2 光度和視亮度/248

10.2.1 另一個平方反比定律/248

10.2.2 星等標度/249

10.3 恒星的溫度/250

10.3.1 顏色和黑體曲線/250

10.3.2 恒星光譜/252

10.3.3 光譜分類/252

10.4 恒星的大小/253

10.4.1 直接測量和間接測量/253

10.4.2 巨星與矮星/254

10.5 赫羅圖/255

10.5.1 主序/255

10.5.2 白矮星和紅巨星區域/256

10.6 宇宙距離標度的延伸/257

10.6.1 分光視差/258

10.6.2 光度分類/259

10.7 恒星的質量/260

10.7.1 雙星系統/260

10.7.2 質量的測定/261

10.7.3 質量和恒星的其他性質/261

本章回顧/263

小結/263

復習題/264

概念自測:判斷題/多選題/264

計算題/265

活動/265



第11章 星際物質:銀河系中恒星的形成/266

11.1 星際物質/267

11.1.1 氣體和塵埃/267

11.1.2 星際物質的密度和組成/269

11.2 恒星形成區域/270

11.3 暗黑塵埃云/273

11.3.1 可見光的遮擋/274

11.3.2 21厘米輻射/275

11.3.3 分子氣體/276

11.4 類日恒星的形成/277

11.4.1 引力和加熱/277

11.4.2 階段1――星云/278

11.4.3 階段2 和階段3――持續收縮的星云碎片/278

11.4.4 階段4――原恒星/279

11.4.5 階段5――星前演化/280

11.4.6 階段6 和階段7――新生恒星/282

11.5 其他質量的恒星/282

11.5.1 零齡主序/282

11.5.2 “失敗”的恒星/283

11.6 星團/284

11.6.1 星團和星協/284

11.6.2 星團和星云/286

本章回顧/287

小結/287

復習題/288

概念自測:判斷題/多選題/288

計算題/288

活動/289



第12章 恒星演化:恒星的誕生與死亡/290

12.1 離開主序/291

12.1.1 恒星和科學方法/291

12.1.2 結構變化/291

12.2 類日恒星的演化/292

12.2.1 階段8 和階段9――亞巨星到紅巨星/293

12.2.2 階段10――氦燃燒/294

12.2.3 階段11――再次成為紅巨星/295

12.3 低質量恒星的死亡/296

12.3.1 階段12――行星狀星云/297

12.3.2 致密物質/298

12.3.3 階段13――白矮星/298

12.3.4 新星/300

12.4 質量大于太陽的恒星的演化/301

12.4.1 重元素的形成/301

12.4.2 超巨星的觀測/302

12.4.3 演化結束/303

12.5 超新星爆發/304

12.5.1 新星和超新星/304

12.5.2 I/型和II/型超新星的解釋/305

12.5.3 超新星遺跡/306

12.5.4 重元素的形成/307

12.6 星團中恒星演化的觀測/308

12.7 恒星演化的周期/312

本章回顧/314

小結/314

復習題/315

概念自測:判斷題/多選題/315

計算題/315

活動/316



第13章 中子星和黑洞:物質的奇異狀態/317

13.1 中子星/318

13.2 脈沖星/319

13.2.1 脈沖星模型/319

13.2.2 中子星和脈沖星/321

13.3 中子星雙星/322

13.3.1 X射線源/322

13.3.2 毫秒脈沖星/323

13.3.3 脈沖星行星/324

13.4 γ射線暴/325

13.4.1 距離和光度/325

13.4.2 爆發的原因/327

13.5 黑洞/329

13.5.1 恒星演化的*后階段/329

13.5.2 逃逸速度/329

13.5.3 視界/330

13.6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330

13.6.1 狹義相對論/331

13.6.2 廣義相對論/333

13.6.3 空間彎曲和黑洞/334

13.7 黑洞附近的太空旅行/336

13.7.1 潮汐力/336

13.7.2 靠近視界/336

13.7.3 黑洞深處/338

13.8 黑洞的觀測證據/338

13.8.1 雙星系統中的黑洞/338

13.8.2 星系中的黑洞/339

13.8.3 黑洞確實存在嗎/340

本章回顧/341

小結/341

復習題/341

概念自測:判斷題/多選題/341

計算題/342

活動/342



第4部分 星系與宇宙



第14章 銀河系:太空中的旋渦星系/346

14.1 銀河系/347

14.2 測量銀河系/349

14.2.1 恒星計數/349

14.2.2 變星的觀測/349

14.2.3 一種新標尺/350

14.2.4 銀河系的大小與形狀/351

14.3 星系結構/352

14.3.1 銀河系成圖/353

14.3.2 星族/354

14.3.3 軌道運動/354

14.4 銀河系的形成/355

14.5 銀河系旋臂/357

14.6 銀河系的質量/361

14.6.1 暗物質/361

14.6.2 恒星暗物質的搜索/362

14.7 銀河系中心/363

14.7.1 銀河系中的活動/363

14.7.2 中心黑洞/365

本章回顧/367

小結/367

復習題/367

概念自測:判斷題/多選題/367

計算題/368

活動/368



第15章 正常星系和活動星系:宇宙的基石/369

15.1 哈勃的星系分類/370

15.1.1 旋渦星系/371

15.1.2 橢圓星系/372

15.1.3 不規則星系/373

15.1.4 哈勃序列/375

15.2 星系在空間中的分布/375

15.2.1 擴展距離尺度/376

15.2.2 星系團/377

15.3 哈勃定律/378

15.3.1 宇宙退行/378

15.3.2 哈勃常數/380

15.3.3 距離階梯的頂端/380

15.4 活動星系核/381

15.4.1 星系輻射/381

15.4.2 賽弗特星系/382

15.4.3 射電星系/383

15.4.4 類星體/386

15.5 活動星系的中央引擎/388

15.5.1 能量產生/388

15.5.2 能量發射/390

本章回顧/391

小結/391

復習題/392

概念自測:判斷題/多選題/392

計算題/393

活動/393



第16章 星系和暗物質:宇宙的大尺度結構/394

16.1 宇宙中的暗物質/395

16.1.1 星系質量/395

16.1.2 可見物質和暗暈/396

16.1.3 星系團內氣體/397

16.2 星系碰撞/398

16.3 星系形成和演化/400

16.3.1 并合與兼并/400

16.3.2 演化和相互作用/401

16.3.3 建立哈勃序列/404

16.4 星系中的黑洞/404

16.4.1 黑洞質量/404

16.4.2 類星體時期/405

16.4.3 活動星系和正常星系/407

16.4.4 活動星系和科學方法/408

16.5 超大尺度上的宇宙/409

16.5.1 星系團族/409

16.5.2 紅移巡天/410

16.5.3 類星體吸收線/411

16.5.4 類星體“幻影”/413

16.5.5 暗物質成圖/415

本章回顧/416

小結/416

復習題/417

概念自測:判斷題/多選題/417

計算題/418

活動/418



第17章 宇宙學:大爆炸和宇宙的命運/419

17.1 *大尺度上的宇宙/420

17.2 膨脹宇宙/421

17.2.1 奧伯斯佯謬/421

17.2.2 宇宙的誕生/422

17.2.3 大爆炸的位置/422

17.2.4 宇宙學紅移/423

17.3 宇宙動力學和空間幾何/423

17.3.1 兩種未來/423

17.3.2 宇宙的形狀/425

17.4 宇宙的命運/425

17.4.1 宇宙的密度/426

17.4.2 宇宙加速/426

17.4.3 暗能量/427

17.4.4 宇宙的組成/429

17.4.5 宇宙的年齡/429

17.5 早期的宇宙/430

17.5.1 宇宙微波背景/431

17.5.2 宇宙中的輻射/432

17.6 原子核和原子的形成/432

17.6.1 氦的形成/433

17.6.2 核合成和宇宙的組成/433

17.6.3 原子的形成/434

17.7 宇宙膨脹/434

17.7.1 視界和平直性問題/434

17.7.2 暴脹時期/435

17.7.3 暴脹對宇宙的影響/436

17.8 宇宙中大尺度結構的形成/437

本章回顧/440

小結/440

復習題/440

概念自測:判斷題/多選題/441

計算題/441

活動/442



第18章 宇宙中的生命:我們是否孤單/443

18.1 宇宙的演化/444

18.1.1 宇宙中的生命/444

18.1.2 地球上的生命/445

18.1.3 星際起源/446

18.1.4 多樣性和文化/447

18.2 太陽系中的生命/448

18.2.1 我們所知的生命/448

18.2.2 極端環境中的生命/449

18.3 銀河系中的智慧生命/450

18.3.1 德雷克方程/450

18.3.2 銀河系壽命期間恒星形成的平均速率/451

18.3.3 具有行星系統的恒星的比例/451

18.3.4 行星系統中宜居行星的平均數量/451

18.3.5 出現生命的宜居行星的比例/453

18.3.6 出現智慧生命的宜居行星的比例/453

18.3.7 出現開發和利用技術的智慧生命的行星的比例/453

18.3.8 技術文明的平均壽命/454

18.4 尋找外星人/454

18.4.1 認識我們的鄰居/454

18.4.2 射電搜索/455

18.4.3 水洞/456

本章回顧/457

小結/457

復習題/457

概念自測:判斷題/多選題/457

計算題/458

活動/458

附錄A 科學記數法/460

附錄B 天文測量/461

附錄C 常用數據表/463

詞匯表/466
展開全部

天文學與生活(原書第7版) 作者簡介

Eric Chaisson: 哈佛大學天體物理學博士,曾任太空望遠鏡科學研究所高級科技人員,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和塔夫茨大學教授。現任教于哈佛大學,并在哈佛大學史密斯天體物理中心從事研究工作。出版關于天文學的書籍12本,兩次獲美國文學獎,兩次獲美國物理研究獎,一次獲哈佛大學Smith-Weld獎。發表論文200余篇,其中一些原創性論文為其贏得了哈佛大學天體物理B. J. Bok獎。孫艷春: 北京師范大學副教授, 長期從事天文學教學與研究工作, 發表論文多篇, 出版專著1部, 譯著多部, 曾多次獲教學獎, 研究項目10多項.

商品評論(0條)
暫無評論……
書友推薦
本類暢銷
編輯推薦
返回頂部
中圖網
在線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微型气泵-真空-蠕动-水泵-厂家-深圳市品亚科技有限公司 | Duoguan 夺冠集团| 油罐车_加油机_加油卷盘_加油机卷盘_罐车人孔盖_各类球阀_海底阀等车用配件厂家-湖北华特专用设备有限公司 | 塑料检查井_双扣聚氯乙烯增强管_双壁波纹管-河南中盈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 BAUER减速机|ROSSI-MERSEN熔断器-APTECH调压阀-上海爱泽工业设备有限公司 | 贵阳用友软件,贵州财务软件,贵阳ERP软件_贵州优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浇注料-高铝砖耐火砖-郑州凯瑞得窑炉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 储气罐,真空罐,缓冲罐,隔膜气压罐厂家批发价格,空压机储气罐规格型号-上海申容压力容器集团有限公司 | 钣金加工厂家-钣金加工-佛山钣金厂-月汇好 | 轴流风机-鼓风机-离心风机-散热风扇-罩极电机,生产厂家-首肯电子 | 甲级防雷检测仪-乙级防雷检测仪厂家-上海胜绪电气有限公司 | 超声波电磁流量计-液位计-孔板流量计-料位计-江苏信仪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 | 元拓建材集团官方网站| 泡沫消防车_水罐消防车_湖北江南专用特种汽车有限公司 | 铝板冲孔网,不锈钢冲孔网,圆孔冲孔网板,鳄鱼嘴-鱼眼防滑板,盾构走道板-江拓数控冲孔网厂-河北江拓丝网有限公司 | 压滤机滤板_厢式_隔膜_板框压滤机滤板厂家价格型号材质-大凯环保 | 订做不锈钢_不锈钢定做加工厂_不锈钢非标定制-重庆侨峰金属加工厂 | 热风机_工业热风机生产厂家上海冠顶公司提供专业热风机图片价格实惠 | 山东集装箱活动房|济南集装箱活动房-济南利森集装箱有限公司 | hc22_hc22价格_hc22哈氏合金—东锜特殊钢 | 骨密度仪-骨密度测定仪-超声骨密度仪-骨龄测定仪-天津开发区圣鸿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苗木价格-苗木批发-沭阳苗木基地-沭阳花木-长之鸿园林苗木场 | 「钾冰晶石」氟铝酸钾_冰晶石_氟铝酸钠「价格用途」-亚铝氟化物厂家 | PC构件-PC预制构件-构件设计-建筑预制构件-PC构件厂-锦萧新材料科技(浙江)股份有限公司 | 密度电子天平-内校-外校电子天平-沈阳龙腾电子有限公司 | 123悬赏网_发布悬赏任务_广告任务平台 | 注浆压力变送器-高温熔体传感器-矿用压力传感器|ZHYQ朝辉 | 膜结构车棚|上海膜结构车棚|上海车棚厂家|上海膜结构公司 | 存包柜厂家_电子存包柜_超市存包柜_超市电子存包柜_自动存包柜-洛阳中星 | 等离子空气净化器_医用空气消毒机_空气净化消毒机_中央家用新风系统厂家_利安达官网 | 冷凝水循环试验箱-冷凝水试验箱-可编程高低温试验箱厂家-上海巨为(www.juweigroup.com) | IIS7站长之家-站长工具-爱网站请使用IIS7站长综合查询工具,中国站长【WWW.IIS7.COM】 | 沥青灌缝机_路面灌缝机_道路灌缝机_沥青灌缝机厂家_济宁萨奥机械有限公司 | 武汉天安盾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 安盾安检,武汉安检门,武汉安检机,武汉金属探测器,武汉测温安检门,武汉X光行李安检机,武汉防爆罐,武汉车底安全检查,武汉液体探测仪,武汉安检防爆设备 | 福尔卡(北京)新型材料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云南外加剂,云南速凝剂,云南外加剂代加工-普洱澜湄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耐酸碱胶管_耐腐蚀软管总成_化学品输送软管_漯河利通液压科技耐油耐磨喷砂软管|耐腐蚀化学软管 | 棉柔巾代加工_洗脸巾oem_一次性毛巾_浴巾生产厂家-杭州禾壹卫品科技有限公司 | 振动时效_振动时效仪_超声波冲击设备-济南驰奥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北京宣传片拍摄_产品宣传片拍摄_宣传片制作公司-现像传媒 | 商秀—企业短视频代运营_抖音企业号托管 | 斗式提升机_链式斗提机_带式斗提机厂家无锡市鸿诚输送机械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