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千年農夫 中國、朝鮮和日本的永續農業
-
>
(精)中華古樹名木(全2冊)
-
>
線辣椒優質高產栽培
-
>
生命的藝術:動物解剖學的神秘歷史之旅
-
>
正確使用農藥知識問答
-
>
龍眼譜:外二種
-
>
迷你花園:打造你的玻璃生態瓶
稻魚綜合種養技術模式與案例-(平原型)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9244269
- 條形碼:9787109244269 ; 978-7-109-24426-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稻魚綜合種養技術模式與案例-(平原型) 本書特色
《稻魚綜合種養技術模式與案例(平原型)/稻漁綜合種養新模式新技術系列叢書》內容主要包括稻漁綜合種養概述,稻魚綜合種養技術,典型案例分析,效益分析,資源條件及前景分析,存在的問題與發展建議六個部分。《稻魚綜合種養技術模式與案例(平原型)/稻漁綜合種養新模式新技術系列叢書》可作為科技工作者、農技推廣人員和廣大農民的學習培訓材料,也可作為農業院校及有關部門的參考書。
稻魚綜合種養技術模式與案例-(平原型) 內容簡介
《稻魚綜合種養技術模式與案例(平原型)/稻漁綜合種養新模式新技術系列叢書》由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與中國農業出版社共同策劃,組織稻漁綜合種養技術領域一線專家執筆,依據2018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稻漁綜合種養技術規范通則》撰寫,精選全國各地技術模式與典型案例,內容專業,實用性強,圖文并茂,通俗易懂。
稻魚綜合種養技術模式與案例-(平原型) 目錄
前言
**章 稻漁綜合種養概述
一、稻漁綜合種養的概念
二、發展歷史
三、發展現狀
四、特點趨勢
第二章 稻漁綜合種養技術
**節 稻魚綜合種養工程設施與農作制設計
一、農作制設計
二、稻田的選擇與設計
三、田間工程
第二節 稻魚綜合種養的水稻栽培與管理
一、水稻栽培與管理模式設計
二、品種與搭配
三、育秧與移栽
四、大田移栽
五、大田肥水管理
六、病蟲防治
第三節 鯉及其他魚類的飼養與管理
一、飼養與管理優化設計
二、品種與搭配
三、孵化與育苗
四、飼養管理
五、病害防治
第三章 典型案例分析
**節 典型案例(一)
一、基本信息
二、技術要點
三、經濟效益分析
四、發展經驗
第二節 典型案例(二)
一、基本信息
二、技術要點
三、經濟效益分析
四、發展經驗
第三節 典型案例(三)
一、基本信息
二、技術要點
三、經濟效益分析
四、發展經驗
第四章 、效益分析
一、經濟效益
二、社會效益
三、生態效益
第五章 資源條件及前景分析
一、我國資源條件情況
二、我國稻魚綜合種養前景分析
第六章 存在的問題與發展建議
一、存在的問題
二、發展建議
參考文獻
稻魚綜合種養技術模式與案例-(平原型) 節選
2.曬田 曬田目的是通過排水加速水稻根系發育,控制無效分蘗,提高水稻產量。稻田養魚曬田,應做到曬田不曬魚、不傷魚。曬前先清理疏通魚溝、魚溜,然后緩慢排出田面水,并在魚溝、魚溜處投放精料,將魚引入魚溝、魚溜內。曬田時魚溝內水深應保持在20~30厘米,曬田后要及時恢復至原來水位。 3.田水管理 稻田養魚水位變化主要根據水稻的需水量來定。總體上,除曬田階段外,田間水位是由淺到深,與魚對水的要求基本一致。稻田養魚應保持魚溝、魚溜以及坑凼中有微流水,水流以早、晚魚不浮頭為準。平時大田水位按常規種稻管理,水深5厘米左右。在水稻生長中后期,每隔幾天提高一次水位,直到15厘米高,讓魚吃掉老稻葉和無效分蘗。 4.處理好曬田與養魚的關系 對排水不良,土壤過肥的低產稻田,禾苗貪青徒長。傳統作法是排水曬田,促進水稻根系生長、禾苗長粗,減少病蟲害,抑制無效分蘗。曬田前先疏通魚溝、魚溜,再將田面水緩慢排出,讓魚全部進入魚溝、魚溜或坑凼中,溝內水深保持13~17厘米。*好每天將魚溜、魚凼中的水更換一部分,以防魚密度過大時缺氧浮頭。曬田時間過長時可將魚捕出或引放暫養在其他水體中。曬田程度以田邊表土不裂縫、水稻浮根發白、田中間不陷腳為好。 稻田養魚是否必須曬田呢?湖北省崇陽縣農業科學研究所和湖南省桃源縣農業科學研究所試驗表明,稻田養魚后不曬田對稻谷產量沒有影響,因低洼田種早稻養魚,加深水位反而能抑制無效分蘗。另外可通過培育多蘗大苗壯秧的方法,使曬田時間縮短甚至不曬田。 5.投餌 稻田養魚分不投餌和適當投餌兩類。不投餌即純粹利用稻田天然餌料,魚種放養少,魚產量較低;適當投餌即在魚溜和固定某段魚溝中投餌,魚種放養密度較大,產量較高。 所謂適當投餌,即根據放養的魚種種類、食性及其數量,按“四定”(定時、定質、定量、定位)投餌法,投喂精料或草料。一般精料占魚總體重(可根據魚體大小估算)的5%左右,草料占草食性魚類總體重的20%~30%,并根據天氣、魚的吃食情況增減,以免不足或過多浪費而影響水質。 稻田養魚因田中天然餌料數量有限,每667米2。僅能產魚10~15千克。要獲得更高的魚產量,必須人工投餌。1994年四川省南充市順慶區試驗表明,每667米。稻田放魚種20千克,52天后投餌的田魚個體重365克,不投餌的僅221克。 精飼料日投餌量為魚體重量的2%~3%,青飼料以2小時內吃完為宜。放養大規格草魚種并蓄再生稻時,必須投足餌料,否則草魚將取食水稻分蘗芽,使再生稻顆粒無收。稻田養魚投餌遵循“四定”“三看”(定時、定質、定量、定位,看魚、看水、看天)原則,并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掌握。一般生長旺季日投兩次,分別在08:00~09:00和16:00一17:00投喂,量以1~2小時內吃完為度,精飼料投放量為魚種體重的5%~10%,青飼料投入量為魚體重的30%~40%。根據天氣、魚類活動和水質決定投餌量,并在魚溜、魚凼處搭食臺和草料框。為了充分利用天然餌料和防治水稻蟲害,當發現水稻有害蟲時,可用竹竿在田中驅趕,使害蟲落入水中被魚吃掉。 ……
- >
隨園食單
- >
我與地壇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月亮虎
- >
巴金-再思錄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經典常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