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宇宙、量子和人類心靈
-
>
氣候文明史
-
>
南極100天
-
>
考研數(shù)學專題練1200題
-
>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發(fā)明與發(fā)現(xiàn)
-
>
神農(nóng)架疊層石:10多億年前遠古海洋微生物建造的大堡礁
-
>
聲音簡史
海洋哺乳動物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002072
- 條形碼:9787521002072 ; 978-7-5210-0207-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海洋哺乳動物 本書特色
本書是一部科學譯著(原著出版于2015年),系統(tǒng)地介紹了海洋哺乳動物的進化、解剖生理學、行為學、生態(tài)學和保護。書中匯集了國際上研究成果并提出許多原創(chuàng)性見解,為讀者展現(xiàn)出海洋哺乳動物學全景知識體系。作者闡述了海洋哺乳動物的多樣性是如何產(chǎn)生的,探究了人類對海洋哺乳動物的影響,并彰顯了海洋哺乳動物對全球生態(tài)系統(tǒng)和人類科學事業(yè)的意義。本書視野廣闊、論述深刻,既適合作為高校生物學專業(yè)參考用書,也可為海洋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學依據(jù)。同時,本書用語簡明、行文流暢,講述了很多有趣知識,因此也可作為高端科普讀物。書中附錄了大量參考資料,提供了豐富的彩色插圖,是廣大讀者了解海洋哺乳動物學這一新興領域的窗口。
海洋哺乳動物 內(nèi)容簡介
該著作作為一部原始資料集,為從事研究、教育、管理和法律/政策制定的海洋哺乳動物科學家提供參考。該版著作在較早版本的基礎上,對知識內(nèi)容進行了更新和完善,全面地整合了世界各國數(shù)十年來在海洋哺乳動物研究領域取得的重要科學成果和進展,以盡量簡明的語言講述,具有較強綜合性、前沿性和趣味性,兼具科普價值和科學文獻積累價值。此書使用比較和系統(tǒng)發(fā)育方法,寫作目的是“提供很新的海洋哺乳動物學全景知識體系”。全書共 15 章,分為 3 部分:(1)進化史;(2)進化生物學、生態(tài)學和行為學;(3)利用、資源養(yǎng)護和管理,重點關注海洋哺乳動物三大類群——鯨和海豚、鰭腳類(海獅、海豹、海象)和海牛類。書后附有海洋哺乳動物分類表、豐富的彩圖。該著作的引進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有助于我國海洋哺乳動物學科的發(fā)展。
海洋哺乳動物 目錄
第 1 章 導言 (1)
1.1 海洋哺乳動物——它們是什么生物 (1)
1.2 對水中生活的適應 (1)
1.3 本書的適用范圍和使用說明 (3)
1.4 時間尺度 (3)
1.5 對海洋哺乳動物的早期觀察 (4)
1.6 海洋哺乳動物科學的興起 (10)
1.7 延伸閱讀與資源 (14)
參考文獻 (14)
第 1 部分 進化史
第 2 章 系統(tǒng)發(fā)育、分類學和分類系統(tǒng) (25)
2.1 導言:研究進化史 (25)
2.2 一些基本術語和概念 (27)
2.3 如何建立系統(tǒng)發(fā)育樹 (32)
2.4 檢驗系統(tǒng)發(fā)育假說 (34)
2.5 系統(tǒng)發(fā)育的應用:解釋進化模式和生態(tài)模式 (38)
2.6 分類學和分類系統(tǒng) (41)
2.7 總結和結論 (43)
2.8 延伸閱讀與資源 (43)
參考文獻 (44)
第3章 鰭腳類動物的進化與系統(tǒng)分類學 (48)
3.1 導言 (48)
3.2 起源和進化 (49)
3.3 總結和結論 (77)
3.4 延伸閱讀與資源 (78)
第4章 鯨目動物的進化與系統(tǒng)分類學 (85)
4.1 導言 (85)
4.2 起源和進化 (85)
4.3 總結和結論 (126)
4.4 延伸閱讀與資源 (127)
第5章 海牛目動物及其他海洋哺乳動物:進化與系統(tǒng)分類學(143)
5.1 導言 (143)
5.2 海牛目動物的起源和進化 (144)
5.3 已滅絕的海牛目近親———鏈齒獸目 (156)
5.4 已滅絕的海生似熊食肉目動物———獺犬熊 (160)
5.5 已滅絕的水生樹懶———海懶獸 (162)
5.6 海獺類動物 (163)
5.7 北極熊 (168)
5.8 總結和結論 (171)
5.9 延伸閱讀與資源 (171)
參考文獻 (172)
第6章 進化和地理學 (181)
6.1 導言 (181)
6.2 物種屬性 (181)
6.3 物種形成 (182)
6.4 影響海洋哺乳動物分布的生態(tài)因子 (187)
6.5 當前的分布模式 (197)
6.6 重建生物地理模式 (200)
6.7 歷史上的分布模式 (203)
6.8 總結和結論 (217)
6.9 延伸閱讀與資源 (219)
參考文獻 (220)
第2部分 進化生物學、生態(tài)學和行為學
第7章 皮膚系統(tǒng)和感覺系統(tǒng) (233)
7.1 導言 (233)
7.2 皮膚系統(tǒng) (233)
7.3 神經(jīng)與感覺器官 (259)
7.4 總結和結論 (274)
7.5 延伸閱讀與資源 (275)
參考文獻 (275)
第8章 肌肉骨骼系統(tǒng)與運動 (292)
8.1 導言 (292)
8.2 鰭腳類動物 (292)
8.3 鯨目動物 (310)
8.4 海牛目動物 (336)
8.5 海獺 (343)
8.6 北極熊 (347)
8.7 總結和結論 (349)
8.8 延伸閱讀與資源 (350)
參考文獻 (352)
第9章 能量學 (369)
9.1 導言 (369)
9.2 代謝率 (370)
9.3 體溫調(diào)節(jié) (375)
9.4 運動能量學 (385)
9.5 滲透調(diào)節(jié) (394)
9.6 總結和結論 (397)
9.7 延伸閱讀與資源 (398)
參考文獻 (398)
第10章 呼吸與潛水生理學 (408)
10 1 導言 (408)
10.2 肺呼吸動物大深度、長時間潛水面臨的挑戰(zhàn) (409)
10.3 肺和循環(huán)系統(tǒng)對潛水的適應 (413)
10.4 潛水反應 (433)
10.5 潛水行為學與系統(tǒng)發(fā)育模式 (438)
10.6 總結和結論 (453)
10.7 延伸閱讀與資源 (455)
參考文獻 (455)
第11章 發(fā)聲系統(tǒng):用于交流、回聲定位和捕獵 (472)
11.1 導言 (472)
11.2 聲音在空氣和水中的傳播 (472)
11.3 發(fā)聲和聲接收系統(tǒng)的解剖學和生理學 (475)
11.4 主動發(fā)聲的功能 (494)
11.5 海洋氣候聲學測溫和低頻軍用聲吶 (520)
11.6 總結和結論 (522)
11 7 延伸閱讀與資源 (523)
參考文獻 (524)
第 12 章 食譜、覓食結構和策略 (541)
12 1 導言 (541)
12.2 獵物豐度的季節(jié)和地理模式 (542)
12.3 鰭腳類動物的覓食適應能力 (544)
12.4 鯨目動物的攝食特化作用 (561)
12.5 海牛目動物的攝食特化作用 (594)
12.6 其他海洋哺乳動物的攝食特化作用 (602)
12.7 總結和結論 (608)
12.8 延伸閱讀與資源 (610)
參考文獻 (610)
第 13 章 生殖結構、策略和模式 (634)
13.1 導言 (634)
13.2 生殖系統(tǒng)的解剖學和生理學 (636)
13.3 交配系統(tǒng) (658)
13.4 哺乳期策略 (686)
13.5 繁殖模式 (698)
13.6 總結和結論 (705)
13.7 延伸閱讀與資源 (707)
參考文獻 (708)
第 14 章 種群結構和種群動力學 (732)
14.1 導言 (732)
14.2 海洋哺乳動物的豐度及其測定 (734)
14.3 種群監(jiān)測技術 (738)
14.4 種群結構和種群動力學 (763)
14.5 總結和結論 (791)
14.6 延伸閱讀與資源 (791)
參考文獻 (792)
第 3 部分 利用、資源養(yǎng)護和管理
第 15 章 利用和資源養(yǎng)護 (827)
15.1 導言 (827)
15.2 海洋哺乳動物的利用 (828)
15.3 海洋哺乳動物的資源養(yǎng)護和保護 (862)
15.4 進步與未來 (878)
15.5 總結和結論 (880)
15.6 延伸閱讀與資源 (881)
參考文獻 (882)
附錄 海洋哺乳動物的分類系統(tǒng) (906)
附錄參考文獻 (938)
彩色插圖 (947)
詞匯表 (967)
海洋哺乳動物 作者簡介
劉偉,男,天津人,生物科學專業(yè),現(xiàn)任國家海洋技術中心編輯,主要從事海洋科學翻譯、期刊編輯和相關工作。持有國家一級翻譯資格證書和出版職業(yè)資格證書,為中國外文局高端翻譯人才庫成員,曾發(fā)表《海水淡化文獻翻譯探析》、《海洋哺乳動物學術語翻譯探析》、《淺析化境論對科技翻譯的借鑒——以海洋哺乳動物學為例》等期刊論文十余篇。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名家?guī)阕x魯迅:故事新編
- >
隨園食單
- >
月亮虎
- >
名家?guī)阕x魯迅:朝花夕拾
- >
姑媽的寶刀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