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2018-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報告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4199956
- 條形碼:9787514199956 ; 978-7-5141-9995-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2018-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報告 本書特色
《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報告:2018》承續往年發展報告的風格和體例,所選的研究主題集中于當前中國宏觀經濟政策當局所關注的重要方面和區域經濟發展的熱點話題。全書將十五個研究主題劃分為四個板塊:開放與自由貿易區、公共服務、金融以及農業與鄉村振興。課題板塊與研究主題切合當前經濟發展的實際狀況,緊跟經濟發展的新熱點。
2018-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報告 內容簡介
《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報告:2018》將所有十六個專題分為“開放與自由貿易區”、“公共服務”、“金融”、“農業與鄉村振興”等四大板塊。報告的背景源自于近兩年來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建設的積極推進和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的設立運作,以及金磚國家領導人于福建省廈門市召開的第九次會晤,這些重大經濟、政治事件賦予了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以新的時代內容和良好的發展機遇。“文章合為時而著”,本年度報告在選題和體例上的變化正是對一帶一路發展所面臨的新時代要求的呼應。
2018-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報告 目錄
專題一 建設自由貿易港區的基本思路
——以廈門市為例
一、建設自由貿易港區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二、廈門經濟特區和自由貿易試驗區發展情況
三、廈門自由貿易港區的總體設計
四、創新金融服務
五、打造兩岸融合發展先行區
專題二 海峽西岸建設自由貿易港區的現狀及前瞻
一、引言
二、自由貿易港簡介
三、海峽西岸自由貿易港區建設現狀
四、上海、廣東建設自由貿易港區的設想與舉措
五、海峽西岸建設自由貿易港區前瞻
專題三 廈門自貿區金融改革與自由港政策銜接問題研究
一、廈門自貿區與國內其他自貿區及國際領先自由港的對比研究
二、從路徑依賴的角度出發,識別廈門自貿區金融改革面臨的制度
瓶頸和政策障礙
三、從金融創新與風險防范的角度出發,探討實現自貿區向自由港
轉型的政策銜接方案
四、從金融開放的角度出發,探索實現自貿區金融改革與“一帶
一路”倡議的銜接方案
專題四 福建省對外直接投資區位選擇研究
一、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的區位選擇及其特征
二、福建省對外直接投資的區位分析
三、福建省對外直接投資區位特點
四、推動福建省對外直接投資的對策建議
板塊二 公共服務
專題五 廈門市完善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機制研究
一、廈門市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實踐進展與成效
二、廈門市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現存問題與原因
三、完善廈門市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機制的政策建議
專題六 福建省可持續發展的影響因素研究
一、問題的提出
二、可持續發展思想的演進
三、環境影響因素的理論基礎
四、福建省可持續發展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
五、結論
專題七 廈門市分級診療“三師共管”模式的績效評估
一、引言
二、文獻回顧
三、廈門市分級診療的改革思路:基于博弈論的分析
四、廈門市“三師共管”模式的績效評估:基于Logit方法和OLS方法
五、結論
專題八 抓住地鐵時代機遇加快廈門跨島發展步伐的研究
一、地鐵建設的意義
二、廈門地鐵發展規劃及現狀
三、上海與東京地鐵建設的經驗與啟示
四、廈門地鐵的機遇與挑戰、優勢與劣勢
板塊三 金融
專題九廈門自由貿易港建設的金融支持
一、自由貿易區與自由貿易港
二、廈門片區的金融創新實踐
三、廈門市建設自由貿易港可借鑒的國際經驗
四、對廈門市建設自由貿易港的政策建議
專題十 福建省科技金融發展問題研究
一、科技金融內涵
二、福建省科技和金融的結合效率分析
三、國內外科技金融模式借鑒
四、加快福建省科技金融發展的政策建議
專題十一 福建省綠色金融發展的對策分析
一、綠色金融概述
二、國內31個省區市綠色金融發展狀況
三、福建省綠色金融發展存在的問題
四、福建省綠色金融體系建設政策與戰略建議
專題十二 海峽兩岸暨香港金融市場聯動研究
——基于六元非對稱VAR—BEKK—MVGARCH模型
一、引言
二、理論文獻回顧
三、海峽兩岸暨香港金融市場動態相關性研究
四、擴展性研究:動態相關性的影響因素分析
五、結論與政策啟示
板塊四 農業與鄉村振興
專題十三 福建省鄉村振興的思路與對策
一、文獻綜述
二、福建省鄉村振興存在的問題
三、促進福建省鄉村振興的思路和對策
專題十四 福建省農業多功能性理論與實證研究
一、文獻綜述
二、農業多功能發展水平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三、福建省農業多功能性綜合評價分析
四、政策建議
專題十五 福建省鄉村振興的文化支持
一、福建鄉村的基本概況
二、福建鄉村振興現存的問題
三、振興福建鄉村的若干文化舉措
四、結語
后記
2018-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報告 節選
《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報告:2018》: 通過廈門自貿區與上海自貿區外匯管理政策差異的對比,提出以下幾點福建自貿區廈門片區外匯管理創新發展方向及推進的意見。 1.“區與區對接模式”,突出對臺特色 對于臺灣,廈門具有地理、血緣、文化等區位優勢,由此,福建自貿區廈門片區的建設要與廈門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建設的戰略目標聯動,通過爭取面向臺灣的貿易、投融資匯兌便利化的政策,推動廈門片區與臺灣自由經濟示范區的對接和合作;在兩岸經濟制度化合作受阻的背景下,為建立兩岸統一大市場提供新的推進平臺。 2.借鑒成功經驗,分階段落實自貿區建設 **階段,借鑒上海,突出對臺。廈門自貿片區可在上海自貿區的已有框架內,對已經放開的外匯管理政策,包括簡化經常項目收結匯及購付匯單證審核、資本金意愿結匯等進行復制實施;同時結合廈門實際,探索個人自主開展境外投資額度的測算方法,提前做好匯兌及支付環節的政策儲備。同時,結合廈門的發展戰略和對臺區位優勢,積極向上爭取跨境電子商務外匯支付業務試點和個人對臺貿易外匯管理試點。 第二階段,協調本外幣管理政策。可探索開展自貿區內企業和銀行借用外債的“比例自律”管理,結合廈門實際,完善企業借用外債結匯“負面清單”管理,允許區內中資企業借用外債在“負面清單”范圍以外結匯;爭取跨國公司外匯資金集中運營試點業務改為事后備案制,推動事前管理向事后監管轉變;開展“分類別、有管理”的資本項目可兌換試點,在國家發改委、商務部等上游監管部門對個人境外投資的政策落地后,結合**階段對個人自主境外投資額度的測算,試行個人資本賬戶開立,試行區內符合條件的個人在一定額度內可自主開展直接投資、債券工具、金融類投資。同時,在**階段試點的基礎上,對區內符合條件的機構自主開展境外投資的額度進一步放寬,提升投資便利化水平。 第三階段,區內政策更加開放,并逐步向區外擴散。要進一步優化區內企業和銀行借用外債的“比例自律”管理方式,嘗試引入資產負債比例、杠桿率等市場主體借用外債參考指標;對外匯資本金結匯、中資企業借用外債結匯“負面清單”進行壓縮;試行將跨國公司外匯資金集中運營企業分幣種的國際、國內外匯資金主賬戶,分別統一為一個賬戶進行管理,簡化自由貿易賬戶體系,降低賬戶管理成本;試行個人對外貸款和個人對外借款業務;對前期自貿區內試點的外匯管理政策開展成熟度評估和向區外推廣的風險壓力測試。 3.構建廈門框架,逐步建立外匯管理新模式 **階段,充分利用外匯局現有的監測分析系統開展非現場及現場檢查、核查,并配合開發實時監測系統。要針對自貿區內企業物流模式較為復雜、貿易方式較為特殊、物流與資金流往往不一致的特點,主動研究適合自貿區內企業業務特點的非現場監測方法;以銀行為抓手,探索對銀行經常項目外匯業務、資本項目外匯業務的主體監管和分類管理;針對目前“展業三原則”存在的問題,盡快設計銀行原則性監管指引,并結合風險提示函、約談、培訓等方式,督促銀行按照“展業三原則”履行好代位監管的職責;在將更多業務辦理權限下放至銀行的背景下,核對定期抽取的部分銀行所報送的數據,督促銀行提升數據質量。 第二階段,實現從定時監測到實時監測的轉變,著手建立外匯業務評價體系。要對前期已落地政策的實施情況開展風險評估,以便及早發現風險,制定風險應對措施;改變以往運用外匯局監測分析系統定時監測的模式,運用實時監測系統,對市場主體的經濟活動、外匯業務開展全流程無縫監控,探索實時監測系統模式下的主體監管,建立宏觀審慎管理框架下的外債管理體系;嘗試將中央銀行個人征信系統的數據,會計師事務所、倉儲公司等第三方商業機構審計和管理系統的數據納入實時監測系統,并對日常監管中發現的企業關聯主體的信息進行收集和整理,納入實時監測系統中,以提升非現場監測分析的效率;結合實時監測結果,探索建立市場主體的外匯業務評價體系及評價數據庫。 ……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史學評論
- >
朝聞道
- >
推拿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回憶愛瑪儂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