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輝煌交通-中國交通運輸改革與探索40年 版權信息
- ISBN:9787010199535
- 條形碼:9787010199535 ; 978-7-01-019953-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輝煌交通-中國交通運輸改革與探索40年 內容簡介
經過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我國各種交通運輸方式均取得了長足發展,貨運更加高效、客運出行更加便利,產業發展競爭力和人民群眾對美好交通的獲得感均不斷增強;仡櫸覈煌ㄟ\輸行業發生的歷史巨變,既得益于40年經濟體制改革,更來自于交通運輸行業及時把握各個階段出現的不同運輸方式突破發展的戰略機遇,“要想富,先修路”既是這種發展模式的核心經驗,又是時代改革和交通領域改革先行的重要標志。在明確改革發展目標的前提下,通過銳意進取、不斷探索,由此形成了我國交通運輸在體制機制和建設發展上不斷創新突破的發展格局,在建設標準和速度上也形成了具有國際標桿意義的“中國速度”。 在40年的改革發展歷程中,交通運輸發展理論、戰略研究發揮了重要的支撐和引領作用。歐美國家現代化進程中,形成了一整套關于交通運輸發展的理論和方法,對不斷開放的40年我國交通運輸發展起到了重要借鑒作用。但我國改革開放下的交通運輸發展也并非一味簡單照搬照抄發達國家的發展經驗,而是在改革開放中積極尋求交通運輸能力短缺背景下經濟發展、產業布局與交通運輸伴生發展路徑,適時探索具有發展機遇的不同運輸方式加快發展機制,如收費還貸公路、收費經營高速公路,是在交通先行發展理論指導下以未來經濟產業發展預期收益換取公路基礎設施的超前發展,交通能力的提升又釋放了經濟發展動能,使得公路建設在強大需求增長潛力下獲得歷史性發展機遇;港口建設則抓住外向型經濟發展和產業布局機遇,實現了以產業換港口、以港口促產業、港產城聯動的良性發展循環;機場、高速鐵路等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也借鑒了這種釋放發展需求的模式,并探索符合自身組織特性的改革路徑。
輝煌交通-中國交通運輸改革與探索40年 目錄
**章 理論演進
**節 交通運輸理論探索
第二節 交通運輸主要理論概述
第三節 中國特色交通運輸理論的戰略實踐
第二章 改革突破
**節 體制改革發展模式與路徑
第二節 交通運輸改革歷程
第三節 體制改革成就
第三章 建設奮進
**節 交通建設歷史進程
第二節 交通建設輝煌成就
第三節 交通建設發展經驗
第四章 服務提升
**節 運輸服務發展歷程
第二節 運輸服務發展成就
第三節 運輸服務發展經驗
……
第二篇 踐行交通
第三篇 強國交通
參考文獻
輝煌交通-中國交通運輸改革與探索40年 節選
《輝煌交通:中國交通運輸改革與探索40年/改革開放40年:中國經濟發展系列叢書》: (一)開始思考交通投資拉動經濟增長 這一時期,我國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投資規模實現超常規的增長,“十五”期間,全社會累計完成的公路、水路等交通建設投資規模超過了新中國成立以來51年完成的投資總和,高速公路新增里程是“八五”和“九五”建成高速公路總和的1.5倍,“十一五”期間,我國鐵路基本建設投資是“十五”投資的6.3倍,鐵路營業里程增長了20.70/0。這一方面是由于經濟社會快速增長帶來的客貨運輸需求旺盛,需要大幅增加交通設施供給,改善交通運輸能力長期短缺的窘境;另一方面是1998年和2008年的兩次“輸入型”經濟危機,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擴大內需的重要手段,在投資建設上得到中央政府宏觀調控政策的大力支持。 政府運用積極的貨幣和財政政策,加大基礎設施投入,擴大社會總需求規模,刺激經濟增長和就業的做法,在理論上可以追溯到“凱恩斯主義”。這一理論認為,在競爭性私人體制中,三大規律(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資本邊際效率遞減和流動偏好)使有效需求往往低于社會總供給水平,從而導致就業水平總是處于非充分就業的均衡狀態。因此,要實現充分就業,政府就必須拋棄自由放任的傳統政策,轉而運用積極的財政與貨幣政策,以確保足夠水平的有效需求! ∪欢,隨著此后一個時期人們對經濟增長方式相對粗放、宏觀經濟“過熱”、部分地區交通基礎設施經濟效益較差、交通行業債務逐漸加重等若干問題討論的升溫,也使得人們對大規模的交通基礎設施投資建設進行了理論反思,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以公共經濟學為研究視角的理論分析。其主要觀點包括:**,在控制了經濟發展水平、金融深化改革以及其他因素之后,地方政府之間在“招商引資”上的標尺競爭和政府治理的轉型是解釋中國基礎設施投資決定的重要因素;第二,政治環境是解釋國家間關鍵基礎設施投資差異的重要決定因素,財政分權和政績考核的體制機制,使得地方政府有投資交通基礎設施的熱情甚至是沖動;第三,要把基礎設施的提供看作是對消費者需求做出反應的一個服務行業,并按照這樣的原則來經營,引入競爭機制,以更好地滿足基礎設施使用者或消費者的需求。此外,面對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是否過快、過多這一問題,“適度超前理論”做出了回應,這一理論的主要觀點是:**,遵循基礎設施先行規律,滿足運輸需求是交通運輸業發展的出發點,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結構和基本支撐,交通運輸業要先行發展、超前發展;第二,交通運輸發展要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實際情況,掌握好發展速度和節奏,盡力而為,量力而行!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自卑與超越
- >
我與地壇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回憶愛瑪儂
- >
山海經
- >
朝聞道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