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世界金融大變局下的中國選擇 版權信息
- ISBN:9787220110818
- 條形碼:9787220110818 ; 978-7-220-11081-8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世界金融大變局下的中國選擇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金融從業者、投資者、對金融感興趣的大眾讀者 ●金融危機"十年魔咒"破局之作:危機從未遠離,戰略型金融護身符。 ●實戰派作者高屋建瓴:中國人民銀行原副行長26年金融實戰積累,十大緯度解析世界金融變局與中國金融政策 ●解析互聯網金融走向:揭幕金融亂象 指導金融投資 ●著名經濟學家、金融重量級大咖吳曉靈、盛松成、黃益平、陳志武、彭文生聯名傾情推薦。
世界金融大變局下的中國選擇 內容簡介
金融危機"十年魔咒"? 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 2008年,優選金融危機 2018年,中美貿易摩擦升級 2019年,金融危機一觸即發? 中國如何應對? …… 中國企業與投資人將何去何從? 如何實現個人財富的避險增值? 二十六年金融業實戰,央行原副行長從貨幣金融史追本溯源,直指互聯網金融新物種和金融亂象,透析中美貿易戰下的金融謎題,預測靠前金融走勢和靠前政策,給企業家和個人投資者提供破局之法。 更多內容介紹: 歷史解讀:解讀貨幣金融本質和發展邏輯,梳理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貨幣金融高速發展的奇跡和當前面臨的挑戰,分析世界格局劇變,互聯網大發展推動金融大變局下的中國應對之策,探索中國金融現代化戰略布局。 破解迷津:在優選貿易摩擦升級、貨幣金融不斷創新的大環境下,透過現象追本溯源,了解貨幣金融發展脈絡,解讀當今金融現象及其成因和走勢。 未來預測:數字貨幣能否取代法定貨幣,互聯網金融將如何發展, 靠前貨幣體系將怎樣變革,與普通百姓有什么關系,等等。 投資向導:思維決定格局,格局影響決策。了解金融形勢,知曉經濟發展趨勢,具備宏觀思維,助力財富增值。
世界金融大變局下的中國選擇 節選
網絡加密貨幣探秘 比特幣的設計初衷,就是要擺脫現有的支付清算和相關的社會運行體系,依托各種相關技術打造一個全新的點對點直接交易和清算的體系,其中隱含的理念就是:由世界范圍內不同的計算機共同參與(打破國家邊界)運行,形成一個平等的、沒有中心(無政府)和中介(不同于現有支付清算體系)的“自組織”網絡世界;這個網絡世界不同于長期以來由主權獨立的國家和國家治理體系組成的現實世界,而形成幅員更加廣闊,甚至沒有邊界的大一統的網絡世界,因此,不會適用任何國家的法律或規則,而是會將法律或規則內置到網絡系統之中,由參與運行的計算機共同維護和修改,將網絡系統看作“上帝”,由上帝而非人或機構負責規則的執行,確保規則執行中的公正與公平;不再適用任何國家的法定(主權)貨幣,防止人為控制貨幣投放,而是模仿黃金,運用哈希計算和加密技術等,通過“挖礦”產生全新的網絡內生“數字貨幣”(而非像黃金那樣的自然物質),其總量設定和每個階段投放的數量等,完全由系統自動控制;在所有人都登錄比特幣網絡體系,每一筆比特幣的取得都會得到全網確認和分布式記錄的基礎上,其比特幣資產的轉移完全可以實現點對點直接進行,而無須再有任何中介參與。由此形成一個“去中心”(無政府)、去中介、民主公平,沒有人為操控和腐敗,沒有稅收和不當費用,難以造假和篡改,所有交易公開透明,能夠防止外部攻擊,維護網絡系統安全穩定的“美好世界”。 可見,比特幣網絡體系的建立,并非只是簡單地運用先進技術解決現實世界的問題,而是具有強烈的“反社會”思想傾向(對現實世界不滿,致力于擺脫現有社會體制機制)和追求理想世界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甚至形成一種宗教信仰和組織體系,進而通過越來越多的人的加入(參與“挖礦”和運行),特別是越來越多法定貨幣用于兌換這種數字幣,甚至推動ICO等資本運作方式,不斷推高數字幣的價格,創造炒幣暴富的神話(比特幣等數字幣成為*重要的激勵工具),進一步加強人們對比特幣等網絡世界和價值體系的迷信和崇拜,很多參與炒幣的人都堅定地相信或極力鼓吹:區塊鏈將重新打造人類社會的生產關系、組織形式和運行模式,比特幣將顛覆和取代現有法定貨幣體系以及復式記賬法,區塊鏈將創造美好世界。這在目前有關鼓吹比特幣和區塊鏈的宣傳中有越來越明顯的體現,有人公開講:“區塊鏈的底層架構是數學邏輯,中間層思想是哲學思考,*高層是神學信仰。”這可能也是比特幣的發明者不愿公開自己真實身份,而采用化名“中本聰”的重要原因。 但實際上,正因為比特幣體系過于追求完美和“去中心”,致力于擺脫現有世界運行體系,反而使其陷入脫離現實、自我封閉的“烏托邦”思維,特別是通過“挖礦”方式產生完全脫離現實的網絡內生(鏈生)加密數字貨幣,完全不同于現實世界的法定貨幣,就使得比特幣區塊鏈完全成為一個聚焦于比特幣產生和體系內轉讓的自我封閉的資金匯劃轉賬清算體系。這一體系如果不能與法定貨幣的匯劃清算連接,比特幣就難以實現其價值,就會成為一種不折不扣的“網絡游戲”。只有與法定貨幣的匯劃清算相連接,允許法定貨幣與比特幣自由兌換,使比特幣體系成為法定貨幣匯劃清算的中介環節,才能產生實際的效果。但這樣卻又使得法定貨幣匯劃清算整個過程中增加了新的中介,而不是減少或消除中介。同時,如果增加的比特幣體系這樣一個中介環節是完全規避監管的、高度匿名化的,那又會使得法定貨幣的匯劃清算失去有效監管,難以充分滿足反洗錢、反恐怖輸送等方面的要求,勢必產生極其嚴重的問題,這已被現實所證明。 從思維邏輯上看,越是追求完美和封閉式獨立運行,就越難以解決現實世界的實際問題,就難有多少實際的價值,更別說能夠改變世界、顛覆法定貨幣體系。 單純從比特幣區塊鏈封閉的體系來看,它確實在其體系(“社區”)內實現了去中心、去信任、去中介,可以點對點自由轉讓比特幣資產等,似乎形成了充分民主法治、平等自由,難以造假篡改、沒有稅收和不當費用,沒有貪污腐敗等的美好社會,形成了所謂的“信任的互聯網、價值的互聯網、秩序的互聯網”。但關鍵的問題是,這種“美好的”比特幣區塊鏈體系,完全脫離現實世界。比特幣如果不能與現實世界的法定貨幣兌換,就難以實現其價值,其在比特幣社區內成員間實現交易應用的空間是非常有限的。 而要實現比特幣區塊鏈的“價值”,就必須與現實世界相連接,使比特幣區塊鏈體系成為以法定貨幣代表的社會財富轉移的一個中介環節或過渡階段。這又需要解決其與現實世界連接的問題,現在唯一的出口就是將比特幣兌換成法定貨幣。所以,比特幣等數字幣的網絡交易平臺成為其重要的基礎設施(外掛系統)和關鍵環節。 在比特幣必須與法定貨幣兌換,必須加入網絡交易平臺等輔助環節才能發揮更大功能的情況下,比特幣區塊鏈區去中心、去中介等特性很可能產生嚴重問題。因此,很多有關比特幣、區塊鏈巨大意義的說法實際上都難以成立。 1.比特幣區塊鏈所謂的“去中心”,指的是在比特幣區塊鏈網絡體系上,不再有特定的人或機構,更不會是政府作為網絡系統的控制或管理的主體。但不代表這一體系真的完全沒有主體、沒有規則,而是將規則的制定,特別是規則執行的管理權交給了無形的“網絡系統”,并視同交給了公平公正的“上帝”。網絡系統的背后,仍需要有系統維護的核心團隊,絕對去中心,完全充分自由的世界是不存在的。 2.比特幣區塊鏈體系設想的是建立一個所有參與者平等民主的世界,但實際上卻出現了編碼維護的核心團隊與參與“挖礦”和運行的主要力量發揮更大影響力這樣一個不是那么平等民主的局面。受計算機運算能力的影響,比特幣的“挖礦”和獲得,并不是像宣傳的那樣人人都有平等的機會,競爭的結果,使得“挖礦”獲得比特幣的機會越來越集中到少數算力強大的礦池或節點上,而更多的節點盡管也參與“挖礦”,消耗了資源,卻不一定能夠獲得比特幣。這使比特幣作為資產或財富,更多地被少數人所占有(有人認為,“比特大陸”一家的礦池算力已超過比特幣全網的40%),并相應增強其對網絡規則調整的話語權或影響力。 3.所謂比特幣區塊鏈可以實現“去信任”的點對點交易(即交易雙方無須提供身份信息并得到足夠權威的印證,即可進行直接的交易。比特幣不是像銀行以往的習慣做法,每個用戶擁有一個賬戶及其相關的信息體系,以便于核對驗證,而是可以每筆交易都隨之更換賬戶,即每發生一筆交易,原有賬戶都可以清戶,將余額轉入重新開立的新賬戶),形成所謂的“信任的互聯網、價值的互聯網、秩序的互聯網”,這都隱含了一個重要前提,就是所有的人都參與到同一個比特幣區塊鏈網絡平臺,平臺上運行的只能是與比特幣產生和轉讓相關的活動,而沒有比特幣以外的其他資產或價值的產生和運行。 由于比特幣完全是網絡系統內生的“資產”(鏈生資產),從其產生的源頭上就受到網絡體系非常嚴密的驗證和分布式記錄,難以造假或篡改賬戶記錄,因此,比特幣的轉讓,根本無須知道其持有人的真實身份,只需確保出讓人賬戶內確實擁有足夠的比特幣即可。也正是在這種基礎上,才無須任何中介參與,無須知道賬戶背后的戶主是誰,完全由網絡系統進行點對點的直接轉賬。 實際上,在當今社會,即使沒有區塊鏈支持,只要交易雙方都在同一個銀行或第三方支付機構開立賬戶,其相互之間的匯款,利用現有的網絡通信技術,銀行或第三方支付機構同樣可以實現點對點的適時轉賬清算,而且,在實施中心化運行的情況下,由于不存在像比特幣一樣的全網廣播、多層驗證、分布式記賬等復雜的過程,反而速度或效率遠遠高于比特幣體系,目前比特幣體系內轉賬,每秒只能處理七八筆業務,與銀行每秒處理上萬筆甚至數十萬筆相比,效率難以達到要求。當然,銀行或第三方支付機構需要索取客戶的賬戶和交易信息并收取一定的費用。 4.不能兌換成法定貨幣,比特幣的價值難以實現。作為一種全新的純粹的網絡“數字幣”,要被線下世界所接受,特別是要能夠像法定貨幣那樣用于商品和勞務的交易計價和清算,不僅需要有一個被接受的過程,還需要配套的基礎設施的支持,甚至會遭到法定貨幣當局的抵制,因此,*現實的選擇,就是先把比特幣說成是一種特殊的“虛擬商品”或“虛擬資產”,將其轉讓兌換成法定貨幣,通過法定貨幣實現其價值。而要實現比特幣與法定貨幣的兌換,又需要配套的設施支持,如需要有交換平臺和相應系統以及與比特幣體系的連接、兌換的規則和交易處理等。現在所謂的比特幣可以直接用于購物或在ATM上取現,實際上都需要實現聯機兌換成法定貨幣后進行轉賬或提取法幣現金。 ......
世界金融大變局下的中國選擇 作者簡介
王永利,經濟學博士。曾任中國銀行副行長、執行董事,先后領導中國銀行應對次貸危機和全球金融危機,中國銀行IT藍圖實施、財務及資產負債規劃和流動性管理等。后任SWIFT首任中國大陸董事,樂視控股高級副總裁、樂視金融CEO,中國國際期貨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等。對貨幣金融、財務會計、風險管理、外匯儲備、人民幣國際化、期貨及衍生品、金融監管體系、互聯網金融、數字幣與區塊鏈等具有較高的理論造詣和豐富的實踐經驗。著有《金融危機全景透視》《金融新思維銀行新發展》《穿越危機:世界劇變的中國選擇》等。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唐代進士錄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山海經
- >
朝聞道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