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我和戰友黃繼光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1135603
- 條形碼:9787551135603 ; 978-7-5511-3560-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我和戰友黃繼光 本書特色
《我和戰友黃繼光》以紀實文學的形式,描述了朝鮮戰爭中的戰斗英雄黃繼光、“不讓須眉的白衣戰士”林范洪;解放戰爭中的解放軍老戰士徐欽林、胡清河等人的英勇事跡。作者有令峻通過走訪在世老戰士,再現了上甘嶺戰役等戰爭細節,回顧歷史,展現了革命者的光榮事跡與英勇精神。
我和戰友黃繼光 內容簡介
《我和戰友黃繼光》包括五篇采訪我軍老戰士而創作的紀實文學。《我和戰友黃繼光》是核心篇章,記述了抗美援朝戰爭中和黃繼光結下深厚友誼的老戰士李繼德的事跡;通過李繼德老人的視角,真實、生動地再現了黃繼光的日常風范和在上甘嶺戰役中驚天動地的英雄壯舉。其他篇章分別記述了16歲參加志愿軍的女衛生員木南、“不讓須眉的白衣戰士”林范洪的事跡,以及解放軍老戰士徐欽林、胡清河等人的傳奇經歷。 《我和戰友黃繼光》具有珍貴的史料價值,展現了我軍老戰士們對黨、對祖國、對人民軍隊堅如磐石的忠誠與熱愛,特別是為黃繼光的英雄事跡提供了有說服力的見證,是一部對青少年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教材。
我和戰友黃繼光 目錄
16歲,我當志愿軍衛生員
被毛澤東稱為“不讓須眉的白衣戰士”林范洪
九死一生
——記金門戰斗幸存的解放軍老戰士徐欽林
永遠閃光的軍功章
——記金門戰斗幸存的解放軍老戰士胡清河
后記:向老兵敬禮
附錄一 上甘嶺戰役相關資料
附錄二 短評五則
我和戰友黃繼光 節選
《我和戰友黃繼光》: 我和戰友黃繼光 我是2016年8月準備去煙臺采訪我的一位老領導、16歲參加志愿軍的女軍醫,在網上查抗美援朝戰爭的資料時,發現了關于黃繼光的戰友李繼德老人的報道。而且,這位老人就在我們山東省高青縣木李鎮三圣村。高青離濟南只有150公里,從1985年我在《山東工人報》當記者時去了**次,之后又去過三次。說起來是不陌生的。 我就想去采訪一下這位老戰士。 2017年春節后的正月十八(2月14日),我拉上行李箱,先到了濟南長途汽車站,還不到7點。一問售票員,去高青的車要9點30分開。一想要在這里等兩個多小時,有點兒著急,就立即去了濟南火車站,乘上了8點22分的火車,9點到達淄博站。本以為去高青有直達的長途汽車,但出租車司機說,去淄博下屬各縣城的車,都是公交車。去高青,要一個半小時。我打電話給淄博的詩人朋友劉躍軍,他果斷地說,老兄我送你去! 劉躍軍開上車,一路向北,邊開邊問路,來到了木李鎮,時已11點40分。劉躍軍把車停在了鎮政府的大院內,我倆去對面的飯店吃了一盆燉雞、一大碗豆腐燉白菜。因剛過了春節,偌大的飯店里吃飯的只我們兩個人。 飯后又問著路,向北再向西,駛上了黃河外大壩的公路。開了有五六里路,下了壩,問正在收集樹葉的一對父子,三圣村在哪兒。老人說你們跑過了。于是又返回去,下了大壩再往北,到了一個村前邊再往東,進了一個村子,來到了村中的一條街上。街中心有一些男女村民在聊天。還有兩個坐在馬扎上下棋的,有三四個人在旁邊觀戰。 劉躍軍停下車,問,李繼德老人的家在哪兒?一個五十多歲的村民一指背朝我們正在下棋的一位老人,說這不就是!老人彎著腰站了起來,我一看,正是照片上的老人。老人一把握住我的手,問你們從哪兒來的?我知老人耳朵有些背,就俯在他耳邊大聲說,濟南來的。濟南來的?好!好!回家!老人緊緊地抓著我的手,邊走邊說,太好了!太好了! 老人說話聲音很洪亮。 走了不多遠,來到村子*南邊的兩個大門前。門上貼著大紅的對聯。門前邊還有兩棵又粗又高的大楊樹。老人大聲喊道:“來親戚了!來親戚了!” 老人的二兒子、二兒媳忙跑了過來。老人的老伴也拄著拐杖回家來了。 我們進了老人家中,說明了來意。老人很是高興,問我,從哪兒說呢?我說,從頭說吧。 老人聽不見,他的孩子俯在他的耳邊說,讓你從頭說。 從頭說?那好。俺這個村啊,原先叫小溝里旺,在黃河大壩外邊,只有七八戶,后來遷到了大壩里面。大伙覺得叫小溝里旺不大好聽,就商議著改個名。因為姓李的、姓張的、姓王的*多,叫李家村,張家不愿意;叫張家村,李家、王家又不愿意,于是就叫了三姓村。后來,村中的長輩覺得叫三姓村土了點兒,用如今的話說檔次低了點兒,思來想去,叫了個三圣村。三個圣人的村,哈哈!這下子厲害了。 從俺這村,往北也就一公里就是惠青黃河大橋。橋北邊是濱州的惠民縣。解放前,黃河上的橋是木板橋,走上去搖搖晃晃的。這座公路大橋,已修了十幾年了。 俺這個村,現在有一百多戶,四百多口子人。在解放初的工夫,也就五六十戶,三百來口子人。俺家老輩里是從哪里遷來的,也知不道(山東人愛把“不知道”說成“知不道”)。反正都是窮人。 我爺爺是個種地的,我父親年輕的工夫也種地,也上黃河上當船工。他當船工,也撐船,也扛石頭運石頭。他干活的那個船,主要是從濟南洛口那里裝上石頭,再運到下游的一些碼頭,卸下來,一直運到墾利的黃河人海口。那些石頭主要是護堤用,防洪用。新中國成立前,船是舊政府的。新中國成立后,船是國家河務局的,是公家的了。當船工可以掙幾個錢。在農村種地,只養活一家人都很難。我父親水性很厲害,1958年時他都快50歲了,還能橫渡黃河。 我是1935年8月13日出生的,在家里是老大。我六歲時,母親又生了個女孩。但一次意外的事情,母親去世了。我那個才六七個月的妹妹也夭折了。之后,父親又給我娶了個繼母,繼母生了六個孩子,其中三個男的、三個女的。也就是我下面有三個弟弟、三個妹妹。 我在村里上了三年小學,大概在1943年到1945年。你問我見沒見過日本鬼子?見過!黃河渡口那里,鬼子就建了個據點,住了十幾個鬼子,還有二三十個漢奸。我六七歲的時候和幾個小伙伴見過鬼子在那里出操。因我們村處的這個地方挺偏僻,村東邊也只有一條小路通外邊,很不好走,鬼子也沒上俺們村來過。 但全鄉每個村都有個偽村長、偽保長給鬼子當情報員。情報員每隔幾天就得去黃河渡口那里報告有沒有八路軍,村里有沒有人私通八路。各村的年輕人一怕被抓了,去當偽軍漢奸隊;二怕被說成是八路給抓了去,都跑了,躲起來了。有一年的正月十六,鬼子們去了東邊的一個北杜家村,搶糧食,殺了那村二十多口子人,還燒房子,強奸婦女,非常殘忍。還有一次,日本鬼子在沙郭洋村包圍了八路軍的一支武工隊,打死了二十多個八路軍戰士。那時候,這一帶活動著八路軍的一支清河武工隊。 ……
我和戰友黃繼光 作者簡介
有令峻,1951年生。山東省作家協會創作室原副主任、一級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1968年3月入伍,1975年3月退役后,先后在齊魯石化公司橡膠廠、山東省總工會宣傳部、山東工人報社、時代文學雜志社工作。出版長篇小說“當代都市三部曲”《夜風》《夜雨》《夜霧》等28部、800余萬字,作品曾榮獲各種獎項百余次。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推拿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史學評論
- >
回憶愛瑪儂
- >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