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夜宿烏鎮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5076915
- 條形碼:9787535076915 ; 978-7-5350-7691-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夜宿烏鎮 本書特色
《夜宿烏鎮》是作者鐘桂松幾十年間工作之余所見、所聞、所思的一部分記錄,是從已經發表的上百篇散文隨筆中精選出來的。 全書分兩輯。**輯是國內去過的地方的文化隨筆,是作者以自己的視角寫下的所見、所聞、所思,其中有訪問臺灣過程中與臺灣老兵的偶遇,有關于新疆、甘肅、海南、湖南等地的游記散文等。第二輯是時間的記憶,主要是回憶、懷念一些前輩和師友。
夜宿烏鎮 內容簡介
《夜宿烏鎮》是一部作者鐘桂松三十多年來,在全國各地所見所聞的散文集。時間跨度前后三十多年,地域涉及天南海北,如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在臺灣,在新疆,在敦煌,在海南,在長白山以及浙江各地。這些點滴見聞,時間雖過去多年,但因作者認真的寫作態度和真實的筆墨記錄,在今天讀來依然讓人感到新鮮、親切。在第二輯里,主要選了作者二十多年來寫的十多篇懷人散文,由于這些散文都是作者親身經歷,所以寫得情真意切,字里行間充滿感情。因此,青少年讀這些散文,能夠體會到人間真情。
夜宿烏鎮 目錄
飛往臺灣
“天長地久”的記憶
風雨阿里山
臺中的自然科學博物館
高雄港暢游
感受臺北“故宮博物院”
天緣
天池瀑布
戈壁明珠——石河子
《新疆**犁》
碧水一潭是天池
神秘的莫高窟
昔日陽關今何在
天下雄關
興隆看云
通什黃昏
遙望五指山
漫步桃花源
太極洞游記
謁徐向前故居
楠溪江秋色
溫州梅雨潭
發現高遷
蒼南四季
難忘平山
茅盾故鄉行
古詩吟烏鎮
南天竹與白楊樹
烏鎮過年
烏鎮:茅盾的鄉愁
千年不改石門灣
紅了櫻桃,綠了芭蕉——緣緣堂的前世今生
說不盡的南潯
夜宿烏鎮
02 時間的記憶
半個多世紀的深情
憶念茅盾表弟陳瑜清
一封寫在心里的信——懷念張立國老師
憶陳學昭先生
世紀君勻——憶錢君匋先生
大師錢君匋的故鄉情
廣洽法師與石門緣緣堂
懷念岳石塵先生
懷念于夢全老師
懷念吳奔星先生
痛悼褚鈺泉
想念徐重慶
懷念陸文夫先生
映日荷花別樣紅
在秉承傳統中相承和平
西湖的新年暢想
后記
夜宿烏鎮 節選
《夜宿烏鎮》: 千年不改石門灣 一代藝術大師豐子愷先生故里石門灣的地名,已存續了2500多年。相傳這一帶原來是諸侯小國交戰的地方,常常鐵馬金戈,硝煙四起,百姓不堪其擾。后來,周敬王二十二年至周元王三年,即公元前498年至公元前473年,吳越爭霸,戰爭不斷,越王在這個地方“壘石為門”“以為界限”,作為吳越兩國的疆界,從此有了石門這個名。至今,石門鎮上還有“壘石弄”的弄堂名稱。清代的《桐鄉縣志》有“春秋時吳越爭霸,兩國以此接壤,越勾踐壘石為門,以為屏蔽,吳亦筑城于其地,以拒越兵,洵險要之地,因稱石門”。這就是石門地名的由來。后來,隋大業六年(610年),在江南開鑿大運河,規劃時,大運河要從嘉興經過石門、崇福、塘棲然后到達杭州。從杭州回來經過石門時,正好南來東去,從崇福北上石門,一個轉彎,浩浩蕩蕩,徑直東去,所以石門又稱石門灣。因為當年的大運河比今天的高鐵還讓人欣喜和愛用的緣故,百姓又想出許多美妙的詞句,如稱石門為玉灣等,但石門這個地名,歷經千年而不變。 石門灣的先人們1000多年來一直守護著石門灣這個古老而又有文化意味的地名,守護著這世世代代石門人的鄉愁。千年不改的石門灣,也千年不絕地傳誦著石門歷史上的故事。這些文化、鄉愁、故事在一代藝術大師豐子愷先生心里,同樣永遠是美麗溫馨的。抗戰時期,豐子愷率全家老小逃難到廣西、四川、重慶等地,一路上跋山涉水歷盡艱辛,但唯一想起來就感到溫馨的是故鄉“石門灣”這個名字,做的*溫馨的夜夢,就是在故鄉石門灣的生活。1939年9月6日,豐子愷寫就了一篇長文《辭緣緣堂》,其中一句“走了五省,經過大小百數十個碼頭,才知道我的故鄉石門灣,真是一個好地方”,感動了無數鄉親的同時,他還擔心外省人看不懂這句話的意思,特地介紹了這個“石門灣”的來歷:“它位于浙江北部的大平原中,杭州和嘉興的中間,離開滬杭鐵路三十里。這三十里有小輪船可通。每天早晨從石門灣搭輪船,溯運河走兩小時,便到了滬杭鐵路上的長安車站。由此搭車,南行一小時到杭州;北行一小時到嘉興,三小時到上海。到嘉興或杭州的人,倘有余閑與逸興,可摒除這些近代式的交通工具,而雇客船走運河,這條運河南達杭州,北通嘉興、上海、蘇州、南京,直到河北,經過我們石門灣的時候,轉一個大彎。石門灣由此得名。”豐子愷先生輕松描繪了家鄉石門灣的方位及優勢,字里行間飽含著濃濃的鄉情,尤其是在遠離家鄉的廣西思恩這個偏遠地方思念恩澤過自己的石門灣,顯得格外深情。所以,“石門灣”三個字在外省人看來稀松平常,但在藝術大師豐子愷先生那里,卻是溫馨而敏感,是他所有感官神經中*為敏感的焦點,他說過,抗戰逃難“流亡以后,我每逢在報紙上看了關于石門灣的消息,晚上就夢見故國平居時的舊事,而夢的背景,大都是這百年老屋”。豐先生看到“石門灣”的消息就做夢,夢見石門灣老屋悖德堂,就夢見故鄉、故土、故人,“夢見孩提時的光景”“夢見父親中鄉試時的光景”,這是對名為石門灣的故鄉何等的情懷?有時逃難途中住在酷熱少雨的地方,豐子愷先生便立刻懷念起朝思暮想的石門灣來,說:“石門灣到處有河水調劑,即使天熱,也熱得緩和而氣爽,不致悶人。”恨不得立刻奔到運河邊的石門灣,享受石門灣的溫潤和清涼。 故鄉石門灣不僅歷史悠久,而且又是涵養豐子愷先生藝術的地方。他的漫畫以故鄉石門灣的社會、世情為題材的比比皆是,比如《高柜臺》《*后的吻》《向導》《人造搖線機》《五娘娘》《鑼鼓響》《巷口》《云霓》《歸寧》《話桑麻》《三眠》《南畝》等,流傳甚廣,耳熟能詳;還有豐子愷先生回憶石門灣往事的大量散文隨筆,如《歪鱸婆阿三》《四軒柱》《阿慶》《小學同級生》《S姑娘》《樂生》《元帥菩薩》《過年》《清明》《五囡囡》《菊林》《五爹爹》《癩六伯》等,充滿鄉愁和回憶,算得上豐先生為故鄉石門灣作的一部鄉親人物傳。文中那些人物共同的印記,就是千年不改的石門灣。因為他們都生活在石門灣這個地方,講著石門灣的土話,言行舉止留有太多石門灣元素。因此,無論是漫畫還是散文,林林總總,構成一部有滋有味的石門灣豐子愷版藝術交響曲。石門灣不僅是個有歷史有文化的地名,而且是養育一代藝術大師、滋養大師藝術成就的地方。豐子愷先生的生命里、漫畫里、散文里,都散發著石門灣的藝術韻味,在藝術大師豐子愷先生的作品里,石門灣是個無處不在的存在,是魚水乃至血肉一般的關系。千年不改的石門灣,在以后的千年里,這個帶著歷史、帶著藝術的地名估計也不會改。因為地名是歷史形成、祖宗傳下來的文化,后人應該敬畏才是。 (2016年) ……
夜宿烏鎮 作者簡介
鐘桂松,浙江桐鄉人。曾任浙江電視臺臺長、浙江省新聞出版局黨組書記、局長,浙江省省委巡視組組長,浙江省十一屆政協常委、省政協文化衛生體育委員會主任,中國茅盾研究會副會長等。現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高級編輯。業余時間長期致力于現代文學研究,已出版《茅盾傳》、《茅盾評傳》、《沈澤民傳》以及豐子愷、錢君匋、陳學昭、徐肖冰等研究著作30余部。主編《茅盾全集》、《茅盾文集》等。
- >
自卑與超越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經典常談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