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草原起妙音:圖說烏蘭牧騎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4153626
- 條形碼:9787204153626 ; 978-7-204-15362-6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草原起妙音:圖說烏蘭牧騎 本書特色
我出生于1965 年,當時正是烏蘭牧騎紅遍祖國大江南北的時期。童年的記憶便是烏蘭 牧騎演出的《草原英雄小姐妹》、頂碗舞、筷子舞以及樣板戲等。烏蘭牧騎以其短小精悍、 演員一專多能、能拉會唱、會放幻燈片等,深受廣大人民群眾喜愛。 那個難忘的年代,國家正處于困難時期,人民的生活相對艱苦,文化藝術比較貧乏, 若能看到烏蘭牧騎演出,便是一件很好幸福的事情。沒有電燈,便用汽燈、馬燈;沒有音響, 便用話筒。演員既要演出,又要訪貧問苦,為群眾送醫送藥,救助災區受災群眾、孤寡老人、 殘疾人等,所以群眾稱他們為“貼心人”。 時光如梭,烏蘭牧騎伴我從童年、少年、青年步入中年。20 世紀90 年代初,在我的 收藏生涯中,便有了刻骨銘心的烏蘭牧騎藏品。 《草原起妙音——圖說烏蘭牧騎》的出版,要感謝內蒙古人民出版社的大力支持,感 謝王占義先生為此書欣然作序,感謝王繼雄大哥,感謝全國各地藏友的支持,感謝西渠壹 社(北京)廣告設計公司楊志武、蘇麗娜夫婦,感謝我的好兄弟趙強,感謝一直幫助、支 持我的朋友們! 烏蘭牧騎,我的摯愛!這朵草原紅花,歷經六十余年的風風雨雨,情系草原,永開不敗。 向烏蘭牧騎致敬! 曹志高 2017 年5 月于北京潘家園豐安齋
草原起妙音:圖說烏蘭牧騎 內容簡介
烏蘭牧騎,是活躍在中靠前蒙古自治區的一種小型文藝演出隊。“烏蘭牧騎”中,“烏蘭”在蒙古語中意為紅色,“牧騎”是樹枝上的嫩芽,直譯為漢語,就是紅色的嫩芽,意思是指一支年輕的、小型的紅色文化工作隊,所以后來翻譯為漢語即為“紅色文化工作隊”。烏蘭牧騎始終堅持不懈地全心全意為農牧民服務,被農牧民親切地稱為“瑪奈(我們的)烏蘭牧騎”,烏蘭牧騎隊員則被喚作“瑪奈呼和德(我們的孩子)”。本書是有名收藏家曹志高先生收藏的上世紀50~90年代與烏蘭牧騎有關的的演出節目單、劇照、老照片、老報紙、老年畫、繪畫、書刊以及《烏蘭牧騎演唱》等藏品,展示了烏蘭牧騎的成長歷程、演藝風采,以及全心全意為草原人民服務的光輝形象。
草原起妙音:圖說烏蘭牧騎 目錄
黨和國家領導人題詞 1
烏蘭牧騎照片 11
烏蘭牧騎繪畫 69
烏蘭牧騎演出節目單 85
烏蘭牧騎宣傳畫 137
刊載烏蘭牧騎的報刊資料 157
后記
草原起妙音:圖說烏蘭牧騎 作者簡介
曹志高,號豐安齋主,祖籍山西省應縣,1965年出生于內蒙古烏拉特前旗。現任中國收藏家協會紅色收藏委員會副秘書長,國家藝術品鑒定師,國家紅色藝術品鑒定師,綏遠、內蒙古歷史文獻史料收藏家及研究學者。從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文物文獻收藏,20余年來共收集綏遠、內蒙古清代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的歷史文獻史料萬余件,涉及綏蒙地區區劃、政治、經濟、軍事、文化、藝術、農業、水利、民族、宗教、民俗等各方面的文物、文獻,以及計劃經濟時期的票證。新華網、《內蒙古日報》等國內外媒體都曾做過相關報道。其作品《內蒙古票證50年》為內蒙古自治區成立60周年賀禮,并被法國東方藝術博物館收藏。2014年6月至9月,在內蒙古包頭博物館成功舉辦了“綏蒙·包頭——抹不掉的印跡與記憶(曹志高歷史文獻收藏展)”。2017年7月至12月,其收藏品參加“慶祝內蒙古自治區成立70周年老照片、老年畫、老畫報暨美術作品展”呼和浩特、鄂爾多斯、包頭、赤峰等7市巡展。已出版《老包頭印跡》《綏遠抗戰》《蒙商遺珍》《河套印跡》等書籍。
- >
經典常談
- >
自卑與超越
- >
山海經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巴金-再思錄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