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歷史的流星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508513
- 條形碼:9787520508513 ; 978-7-5205-0851-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歷史的流星 本書特色
《歷史的流星/縱橫精華第二輯·歷史的側影》整理收錄了一個在國際聯盟會議上用漢語講演的將作賓、東北“辛德勒”王替夫的傳奇人生、“紅色土司”安登榜、中國*后一家土司和一個土司的后代、開明紳士牛友蘭、“火鏢律師”吳邁之死、“特立獨行”的警界怪才黃光斗、東京法庭上的中國檢察官向哲浚、我曾參與審判日本戰犯等文章。
歷史的流星 內容簡介
《歷史的流星/縱橫精華第二輯·歷史的側影》是對自1985年以來《縱橫》所收文章進行碎片化整理,匯集了講述自清末到新中國前后,一些稱不上重大的歷史事件或人物,但是亦有其獨特性、可從側面印證歷史的精彩文章。《歷史的流星/縱橫精華第二輯·歷史的側影》主要收錄了那些并非軍政要人,但卻曾在歷史上留下過一閃而過的光輝的人們的故事。
歷史的流星 目錄
**個在國際聯盟會議上用漢語講演的蔣作賓/王臘成
東北“辛德勒”王替夫的傳奇人生/譚敦民
“紅色土司”安登榜/李靜 許峰
*終腳踏一條船——憶父親方克光土司/方鶴琴
中國*后一家土司和一個土司的后代/楊重野
開明紳士牛友蘭/牛蔭西 牛旭光
郭南浦險走銀川——寧夏和平解放側記/林一生
律師應仗人間義——施洋在*后的日子里/周慧芳
“火鏢律師”——愛國律師吳邁逸事/萬榮茂 吳威亞
“火鏢律師”吳邁之死/王劍龍
“特立獨行”的警界怪才黃光斗/周丹亞
東京法庭上的中國檢察官向哲浚/王俊彥
我曾參與審判日本戰犯/張國霖口述 南寶通 傅新春整理
沖破大學女禁的鄧春蘭/孟國芳
“以筆為劍”的反法西斯女戰士黃薇/涂光群
**個報道日本正式簽字投降的中國記者/王作化 王晉陽
臺宗大德南海高僧——覺光法師事跡紀實/朱哲
愛國詩僧黃宗仰/吳正明 周文曉
體壇怪杰——記1936年奧運會參加者程金冠/谷洪
曾教周恩來武功的武術大師韓慕俠/韓小俠
抗戰中的棋王謝俠遜/謝瑞淡
革新國藥的劉一峰/劉璟口述 趙國興整理
鐘惠瀾:讓瘟疫遠離人類/王鵬
中國無線廣播電臺創建人劉瀚/李興昌
一個為罪惡社會所吞噬的航空工程專家/陳倉
孫寒冰的悲壯人生/鄭蘭蓀
朱楔:不應被遺忘的“兩京”研究專家/金人
陳光堯與簡化漢字/陳靖
難忘的《漢語大詞典》編纂工作者/侯憲林
《裸體藝術論》出版的前前后后/陳醉
歷史的流星 節選
一代功名托至公 ——丁佛言生平事略 亦斌 丁佛言是我國近現代史上的著名社會活動家,他不論為官還是為仕,從不向邪惡勢力低頭,不出賣靈魂,不與貪官污吏同流合污;他愛國愛鄉,體恤民情;他重義輕利,甘于清苦,視錢財如糞土。在他身上,用得上“清正廉明”四個字。須知,在那個軍閥林立,刀兵紛爭,“要錢不要命”的時代,丁佛言能清廉如是,是難能可貴的。讀罷該文,我們或許能從中得到一些教益和啟迪。 丁佛言,原名世嶧,字佛言,號邁鈍,別號松游庵主、還倉室主,山東省龍口市人,清末民初著名書法家、古文字學家和社會活動家。他歷任山東諮議局議員、山東各界聯合會會長、國民參議會議員等公職,及《神州日報》《亞細亞報》《國民日報》《中華雜志》等報刊編輯和山東政法學堂教員、民國大學文字學教授,1916年出任過為期半年的黎元洪總統府秘書長。 由于志不得行,心情抑郁,他享年不永,賚恨而歿,令人惋惜。 丁佛言誕生于清末光緒四年(1878)農歷十一月二十八日,受家庭影響,幼年即聰穎好學,酷愛書藝,19歲為縣庠生員、補廩生,以后無意科舉,專修經史。他目睹清政腐敗,民生凋敝,心情十分焦慮,常將庚子事件、清廷割地賠款、訂立喪權辱圍條約的憤慨傾注詩文中。聽到戊戌變法失敗,康、梁流亡海外,他扼腕唏噓,不勝惋惜,及在書攤上購到《中國魂》《中國腦》諸書攜以歸家,閱后連連拍案叫好:“中國事尚可為也!” 自此,丁佛言思想趨向解放革新,自己剪了辮子,動員妻子放足。這些言行為思想保守的父親難以接受,被看成大逆不道,嚴加斥責,他負氣出走,到濟南師范學堂就讀,揚言“非臨終不相見”。 1905年,他以官費去日本東京法政學堂學習。留日期間,他與楊度、蔣觀云等以才學出眾、.擅長社會活動聞名于時,并經常與周健龍、王揆若等在一起切磋學問,縱談政治,一致認為:中國非推行聯邦制不能統一。 丁學成歸國,執教山東政法學堂,1910年當選為山東諮議局議員,開始步入政治舞臺。其實,他對這個“議員”并沒有多大興趣,仍在苦苦探索興邦救國道路。正如他在一首七絕中所剖露的: 莫將宦海問長年,平地風波萬頃煙。 若使胸中無把舵,終生一葉恁簸顛。 當時山東諮議局中分兩大派。人們將把持實權的62人稱為“六二黨”,另一部分稱之謂“清流黨”。丁佛言為清流黨的中心人物。 1911年10月,武昌起義爆發,各省紛紛響應。丁佛言早已厭惡清廷立憲欺世,萌發了覆清之志,適值同盟會徐鏡心、丁惟汾等謀促山東獨立,前來聯系,便共同擬訂了《獨立大綱》,積極活動起來。他還親到撫院找孫寶琦辯論,規勸他順應潮流民意。 11月5日,各界人士在諮議局聚會。因新舊潮流意見相左,相互沖擊,會場嘩然。丁佛言挺身而出,慷慨陳詞,予同盟會以聲援。他本來就擅長演講,開口之后全場頓時鴉雀無聲,聽眾無不動容,演講完畢,掌聲如雷,新舊兩派暗暗折服。同盟會乘機將八項要求公諸于眾,公推丁佛言等為代表向孫寶琦請愿,敦促他代奏清廷。 為使山東獨立順利實現,同盟會丁惟汾、徐鏡心又與丁佛言及士紳夏蓮居等協議,成立了山東各界聯合會。會上,夏蓮居被推為會長,丁佛言被推為秘書長。聯合會迫使孫寶琦在11月13日宣布了山東獨立。 山東易幟僅20天,孫寶琦便提出辭職、撤銷獨立。接任的袁世凱爪牙張廣建等大肆捕殺革命黨人,鎮壓革命。為穩定山東局勢,丁佛言與夏蓮居親去北京,想面見袁世凱,勸他收回成命,但沒能行通。 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成立,丁佛言當選國會議員。從這年起,他開始摹寫古籀。章太炎為改組共和黨進京與他洽談。二人一見如故,十分投機,遂結為文字交。6月,以丁佛言與王揆若為首組成了共和黨山東支部。這一年,他還兼任了《國民日報》《民吁報》編輯。 眾望所歸,1913年丁佛言被推選為**屆國會參議院議員,先任該院審查委員會委員,繼任委員長;后又被推選為憲法起草委員會委員長。共和黨改組,他擔任了進步黨黨務部長。參議院議長張溥泉辭職,黨中一致議推丁佛言出任,因他得悉袁世凱已屬意他人,堅辭不就。 ……
- >
巴金-再思錄
- >
唐代進士錄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我與地壇
- >
自卑與超越
- >
莉莉和章魚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