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中國皇帝全傳(第3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9014035
- 條形碼:9787509014035 ; 978-7-5090-1403-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皇帝全傳(第3版) 本書特色
《中國皇帝全傳(第3版)》按朝代先后順序編排,正史所承認且建元的歷代皇帝基本囊括其中。對于一些著名的、在歷史上有重大影響的皇帝,如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努爾哈赤等,記敘較為詳盡;對于那些昏庸荒淫但史事頗多、惡跡昭彰的昏君也敘述較詳,供人們引以為鑒;對于那些短時在位、無所可陳的皇帝,則以簡筆勾勒或舍棄不錄。以此突出重點,精簡篇幅。
中國皇帝全傳(第3版) 內容簡介
《中國皇帝全傳(第3版)》所選材料基本上來自正史,也兼采別史的記載,每個皇帝獨立成傳,包括即位原由、在位時間、政務作為、后宮生活、性格嗜好、趣聞軼事以及死亡原因等,均基于史實。讀者可以史為鏡,溫故知新,思考人生意義,關心國家命運。
中國皇帝全傳(第3版) 目錄
千古**帝——秦始皇贏政
指鹿為馬——秦二世胡亥
史上**位平民皇帝——漢高祖劉邦
仁弱的兒皇帝——漢惠帝劉盈
仁孝而節儉——漢文帝劉恒
承前啟后的守成之主——漢景帝劉啟
大漢雄風的開創者——漢武帝劉徹
聰明睿智,惜其早逝——漢昭帝劉弗陵
自幼蹲監獄的皇帝——漢宣帝劉詢
柔仁好儒,由盛而衰——漢元帝劉爽
死于溫柔鄉——漢成帝劉驁
斷袖皇帝——漢哀帝劉欣
遭王莽毒殺——漢平帝劉衎
托古改制不合時宜——新帝王莽
漢朝中興之主——漢光武帝劉秀
小有作為的皇帝——漢明帝劉莊
心比天高,命比紙薄——漢和帝劉肇
外戚和宦官手中的傀儡——漢安帝劉祜
被宦官扶上皇位——漢順帝劉保
公開賣官鬻爵的皇帝——漢桓帝劉志
酷愛做買賣的皇帝——漢靈帝劉宏
生不逢時的傀儡皇帝——漢獻帝劉協
三國兩晉
政壇、文壇雙峰并峙——魏文帝曹丕
諸葛亮的*大對手——魏明帝曹叡
被司馬家廢黜——魏齊王曹芳
不甘當傀儡而被弒的皇帝——魏高貴鄉公曹髦
得享天年的末代皇帝——魏元帝曹奐
英雄起布衣,勢成三分國——蜀漢昭烈帝劉備
樂不思蜀的亡國之君——蜀漢后主劉禪
三分天下,肇基江東——吳大帝孫權
主少國疑,大臣未附——吳會稽王孫亮
智除權臣——吳景帝孫休
嗜殺亡國的暴君——吳末帝孫皓
善始不能善終——西晉武帝司馬炎
白癡皇帝——西晉惠帝司馬衷
被胡人活捉——西晉懷帝司馬熾
如今兒孫著青裳——西晉愍帝司馬鄴
王與馬,共天下——東晉元帝司馬睿
英年早逝——東晉明帝司馬紹
外戚庾氏當道——東晉康帝司馬岳
西滅成漢、北進洛陽——東晉穆帝司馬聃
煉金丹,求長生——東晉哀帝司馬丕
被權臣桓溫暗算——東晉廢帝司馬奕
桓溫的政治傀儡——東晉筒文帝司馬昱
因為一句玩笑話而慘死——東晉孝武帝司馬曜
冷熱不知,呆如木雞——東晉安帝司馬德宗
逆來順受——東晉恭帝司馬德文
五胡十六國
借尸還魂“偷”天下——漢光文帝劉淵
冊封皇后*多的皇帝——漢昭武帝劉聰
螳螂捕蟬,黃雀在后——漢靈帝劉粲
其興也勃,其亡也忽——前趙國主劉曜
開國雄主——成漢武帝李雄
稱帝之前先占卜——成漢昭文帝李壽
投降桓溫的歸義侯——成漢后主李勢
奉晉朝正朔的一國之主——前涼昭公張寰
兄終弟及——前涼成王張茂
神童國主——前涼文公張駿
力抗五胡亂華——前涼桓公張重華
悍然稱帝——前涼威公張祚
逃亡到東晉——歸義侯張天錫
戎馬一生——后趙高祖石勒
蛇蝎暴君——后趙武帝石虎
因食言遭擒殺——后趙彭城王石遵
反抗胡人暴政的英雄——冉魏武悼天王冉閔
前燕開國雄主——前燕文明帝慕容魷
霸業未成身先逝——前燕景昭帝慕容俊
臥薪嘗膽的末世帝王——前燕幽帝慕容啤
拓跋鮮卑的開國者——代昭成帝拓跋什翼犍
前秦帝國的奠基人——前秦惠武帝苻洪
入據長安的前秦開國者——前秦高祖苻健
以殺人為樂的暴虐帝王——前秦厲王苻生
北國一代雄主——前秦世祖宣昭帝苻堅
被東晉斬殺的前秦皇帝——前秦哀平帝苻丕
末世英雄——前秦高帝苻登
羌人中的佼佼者——后秦武昭帝姚萇
十六國少有的仁德之君——后秦文桓帝姚興
被斬殺于鬧市的國主——后秦后主姚泓
從叛國奸賊到復國梟雄——后燕成武帝慕容垂
從狼口逃入虎口——后燕惠愍帝慕容寶
弒岳父報父仇——后燕昭武帝慕容盛
荒唐的癡情皇帝——后燕昭文帝慕容熙
無功而登大位——后燕惠懿帝慕容云
胡化漢人稱王——北燕文成帝馮跋
兇殘的叔父——北燕昭成帝馮弘
西燕的奠基者——西燕濟北王烈文帝慕容泓
做過孌童的皇帝——西燕威帝慕容沖
遠親登基,無奈亡國——西燕河東王慕容永
隴西鮮卑的佼佼者——西秦宣烈王乞伏國仁
失國又復國——西秦武元王乞伏乾歸
英略明決,過于其父——西秦文昭王乞伏熾磐
螳螂捕蟬,黃雀在后——后涼靈帝呂纂
借刀殺人登大位——北涼武宣王沮渠蒙遜
偷情滅國——北涼哀王沮渠牧犍
葬于多處的皇帝——南燕獻武帝慕容德
英武俊男——南燕末主慕容超
文武經史皆通——西涼武昭王李暠
一意孤行自取滅亡——西涼后主李歆
殺岳父起家的皇帝——大夏武烈帝赫連勃勃
難忘亡國之恨——大夏廢主赫連昌
南北朝
不忘本的皇帝——南朝宋武帝劉裕
紈绔少年——南朝宋少帝劉義符
請吃憶苦飯的皇帝——南朝宋文帝劉義隆
與生母亂倫的皇帝——南朝宋孝武帝劉駿
先下手為強——南朝宋明帝劉或
殺人魔王——南朝宋后廢帝劉昱
儉樸善文——南朝齊高帝蕭道成
節儉愛民——南朝齊武帝蕭賾
濫殺宗室固帝位——南朝齊明帝蕭鸞
荒唐皇帝——南朝齊東昏侯蕭寶卷
做和尚的皇帝——南朝梁武帝蕭衍
性命控于權臣——南朝梁簡文帝蕭綱
自給自足的皇帝——南朝梁豫章王蕭棟
長于寫詩的皇帝——南朝梁元帝蕭繹
著書立說的皇帝——南朝后梁明帝蕭巋
賢明君主——南朝陳武帝陳霸先
寵男皇帝——南朝陳文帝陳蒨
與民休息,恢復生產——南朝陳宣帝陳項
兵臨城下,藏身胭脂井——南朝陳后主陳叔寶
雄才大略,勵精圖治——北魏道武帝拓跋珪
承先啟后強北魏——北魏明元帝拓跋嗣
騎兵統帥——北魏太武帝拓跋燾
血雨腥風全不懼——北魏文成帝拓跋溶
死于情殺——北魏獻文帝拓跋弘
民族融合的促進者——北魏孝文帝元宏
躊躇滿志難作為——北魏宣武帝元恪
遭生母毒殺——北魏孝明帝元詡
敢于反抗權臣——北魏孝莊帝元子攸
權臣逼酒。不喝遭打——東魏孝靜帝元善見
能力超群,生活腐化——北齊文宣帝高洋
少年才俊——北齊廢帝高殷
德才兼備——北齊孝昭帝高演
殘害宗室的暴君——北齊武成帝高湛
無道昏君——北齊后主高緯
被堂兄逼迫退位——北周孝閔帝宇文覺
臨終機斷傳位——北周明帝宇文毓
智除暴臣,統一北方——北周武帝宇文邕
隋唐
西方人眼中*偉大的中國皇帝——隋文帝楊堅
史上名聲*差的皇帝——隋煬帝楊廣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高祖李淵
明君的典范——唐太宗李世民
懦弱的皇帝——唐高宗李治
中國史上惟一女皇——武周圣神皇帝武則天
一生被女人左右的皇帝——唐中宗李顯
風流天子——唐玄宗李隆基
兩耳不聞窗外事——唐肅宗李亨
唐史上**位長子即位的皇帝——唐代宗李豫
飽受戰火洗禮和考驗——唐德宗李適
進入太上皇角色*快的皇帝——唐順宗李誦
中興大唐之主——唐憲宗李純
虐待太監引來殺身之禍——唐敬宗李湛
遭宦官軟禁郁郁而終——唐文宗李昂
安史亂后再現大唐輝煌——唐武宗李炎
從諫如流儼然“小太宗”——唐宣宗李忱
驕奢淫逸有亡國之象——唐懿宗李漼
委政于宦官——唐僖宗李儇
唐代*令人惋惜哀傷的皇帝——唐昭宗李曄
五代十國
降唐篡位,被子所殺——后梁太祖朱溫
妓女之子,弒父繼位——后梁郢王朱友珪
殺兄奪位,斷送后梁——后梁末帝朱友貞
沉迷聲色,眾叛親離——后唐莊宗李存勖
備顯神勇的“李橫沖”——后唐明宗李嗣源
懦弱無能,朝堂啼哭——后唐閔帝李從厚
大廈將傾,自焚而終——后唐末帝李從珂
臭名昭著的兒皇帝——后晉高祖石敬瑭
不愿稱臣,流放而終——后晉出帝石重貴
內亂降外——后漢高祖劉知遠
妄殺大臣引內亂——后漢隱帝劉承佑
攘外安內,生死坦然——后周太祖郭威
精于內治,建功統一——后周世宗柴榮
幼年繼位,無力保國——后周恭帝柴宗訓
農民出身的皇帝——吳武帝楊行密
無能又驕狂,將佐滅殺之——吳景帝楊渥
空頭皇帝——吳宣帝楊隆演
讓出皇位也不保命——吳睿帝楊溥
迷信丹藥送了命——南唐烈祖李昇
勉為其難當皇帝——南唐元宗李璟
問君能有幾多愁——南唐后主李煜
永不叛國留遺訓——吳越武肅王錢鏐
被火災嚇死的皇帝——吳越文穆王錢元灌
少年繼位,權臣秉政——吳越忠獻王錢弘佐
統軍干政,被逼退位——吳越忠遜王錢弘保
降國之王,寄人籬下——吳越忠懿王錢弘傲
平民創基業——前蜀高祖王建
奢費無度亡國君——前蜀后主王衍
苦心經營,無命執政——后蜀高祖孟知祥
富國無強兵——后蜀后主孟昶
勵精圖治得人心——閩太祖王審知
荒淫無度,禍起蕭墻——閩嗣主王延翰
生了一個“好”兒子——閩惠宗王延鈞
弒父而立,福祚不長——閩康宗王昶
濫殺臣下,禍害己身——閩景宗王曦
橫征暴斂,民怨沸騰——閩天德帝王延政
通遼伐周,逃亡受辱——北漢世祖劉更
四處聯合,夾縫求生——北漢睿宗劉鈞
除奸不成反得禍——北漢少主劉繼恩
立帝變臉,降宋稱臣——北漢英武帝劉繼元
殘暴又風流——南漢高祖劉奠
驕奢荒淫——南漢殤帝劉玢
殘害手足的暴君——南漢中宗劉晟
迷信女巫的糊涂皇帝——南漢后主劉鋹
人送外號“高無賴”——荊南武興王高季興
擅長磕頭——荊南文獻王高從誨
緊抱大樹——荊南貞懿王高保融
窮奢極欲——荊南侍中高保勖
繼位即降宋——荊南侍中高繼沖
貿易富國——楚武穆王馬殷
因母而貴——楚衡陽王馬希聲
沒有抱負的好色皇帝——楚文昭王馬希范
爭了王位,丟了性命——楚廢王馬希廣
兄弟奪位,異地為王——楚恭孝王馬希萼
王位難坐,四處投奔——楚后主馬希崇
宋
文治武功,堪稱顯著——太祖趙匡胤
繼往開來,勤勉治國——太宗趙光義
前期勤政,后期昏聵——真宗趙恒
對外求和,內無建樹——仁宗趙禎
內外交困無作為——英宗趙曙
支持變法的皇帝——神宗趙項
撥亂反正,繼續改革——哲宗趙煦
金人封他“昏德公”——徽宗趙佶
亡國囚徒“重昏侯”——欽宗趙桓
求和偷安,寵奸害忠——高宗趙構
銳意抗金,無奈退位——孝宗趙奮
被皇后攪暈的皇帝——光宗趙悖
臣下專權,無力節制——寧宗趙擴
受控奸佞,屢受外辱——理宗趙昀
貪戀酒色,委國于臣——度宗趙椹
幼年繼位,旋為囚徒——恭帝趙顯
幼年立帝,顛簸而亡——端宗趙罡
懵懂歲月被殉國——趙昺
遼金西夏
文武兼備,滿腹韜略——遼太祖耶律阿保機
目光短淺,無所作為——遼太宗耶律德光
用人無術害自身——遼世宗耶律阮
貪玩嗜酒殺人狂——遼穆宗耶律璟
重用漢臣,仿漢制國——遼景宗耶律賢
師法李唐,內平外和——遼圣宗耶律隆緒
吃喝玩樂,了無建樹——遼興宗耶律宗真
寵奸誅直,逼妻殺子——遼道宗耶律洪基
昏庸無能亡國奴——遼天祚帝耶律延禧
無力抗金焦慮死——遼宣宗耶律淳
瘋狂打獵,當場累死——遼梁王耶律雅里
擴大疆域興西遼——遼德宗耶律大石
內外兼治有建樹——遼仁宗耶律夷列
昏聵無謀毀基業——遼末帝耶律直魯古
雄才大略建大金——金太祖完顏阿骨打
睦鄰求穩,改革發展——金太宗完顏晟
年輕有為,晚節不保——金熙宗完顏亶
黷武好色毀英名——金海陵王完顏亮
“仁政”惠民——金世宗完顏雍
力推漢制,加速發展——金章宗完顏璟
抗蒙乏力,用人無術——金衛紹王完顏永濟
抗蒙侵宋屢遭敗績——金宣宗完顏珣
大廈將傾,無力回天——金哀宗完顏守緒
即位即斃的皇帝——金末帝完顏承麟
父奪子妻——西夏景宗李元昊
年齡*小的皇帝——西夏毅宗李諒祚
被囚的皇帝——西夏惠宗李秉常
提倡漢化,重文輕武——西夏崇宗李乾順
西夏長壽皇帝——西夏仁宗李仁孝
被堂兄取而代之——西夏桓宗李純佑
奪來的皇位丟得快——西夏襄宗李安全
反復無常無盟友——西夏神宗李遵項
抗蒙不成驚憂死——西夏獻宗李德旺
請降未免死——西夏末帝李睨
元
能征善戰,蒙古歸統——太祖鐵木真
多才興國,多欲毀身——太宗窩闊臺
酒色無度,猝死征途——定宗貴由
執政無方,戰死沙場——憲宗蒙哥
文治武功,四海歸一——世祖忽必烈
坐吃現成飯的皇帝——成宗鐵穆耳
喜怒無常之君——武宗海山
尊孔崇儒,推行漢法——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
改革遇到巨大阻力——英宗碩德八刺
狂迷佛教——泰定帝也孫鐵木兒
在位一個月的小皇帝——天順帝阿速吉八
弒兄保皇位——文宗圖帖睦爾
命喪“鴻門宴”——明宗和世球
沒有做皇帝的命——寧宗懿磷質班
忙于內斗,不覺國之將亡——順帝妥歡帖睦爾
明
從乞丐到皇帝——太祖朱元璋
丟了皇位,不知去向——惠帝朱允炆
叔奪侄位——成祖朱棣
仁厚之君——仁宗朱高熾
守成之主——宣宗朱瞻基
土木之變,坐以待俘——英宗朱祁鎮
皇位得而復失——代宗朱祁鈺
求道煉丹求長壽——憲宗朱見深
中興帝王——孝宗朱佑樘
犬馬聲色,無心理政——武宗朱厚照
淫樂無度,宮女造反——世宗朱厚熄
“隆慶和議”免邊患——穆宗朱載重
橫征暴斂毀基業——神宗朱翊鈞
因禍得福,“紅丸”喪命——光宗朱常洛
昏庸一生,無所建樹——熹宗朱由校
回天無術,吊死煤山——思宗朱由檢
荒淫無度,身死國亡——福王朱由崧
難以實現的光復夢——唐王朱聿鍵
為爭正統喪命——唐王朱聿鍔
風雨飄搖小朝廷——韓王朱本鉉
亡命天涯不肯降——桂王朱由榔
清
十三甲起兵創大業——太祖努爾哈赤
文治武功展宏圖——太宗皇太極
熱哀佛事的皇帝——世祖福臨
英明君主,好學多才——圣祖玄燁
勤政皇帝——世宗胤稹
風流皇帝——高宗弘歷
內禪繼位——仁宗頤琰
穿補丁衣服的皇帝——宣宗更寧
內憂外患難招架——文宗奕讓
生活在母威之下——穆宗載淳
變法遭阻,抱憾離世——德宗載計舌
末代皇帝——宣統帝溥儀
中國皇帝全傳(第3版) 節選
《中國皇帝全傳(第3版)》: 秦始皇繼承秦國王位以后,呂不韋的權勢進一步擴大。他官居相國,并取得作為國君長者的“仲父”尊號,不但食封大邑十萬戶,而且家僮萬人,財力雄厚,成為秦國首屈一指的大富翁和政治暴發戶。同時,他還招養門客三千人,讓他們著寫見聞,為自己集論成書,這樣,秦國呂氏的書就可包羅古今之事天地萬物,壓倒東方諸子百家之說。 趙太后在秦莊襄王死后,難耐寂寞,與呂不韋關系暖昧,二人時常私通。秦始皇日見長大,呂不韋恐隱私暴露,禍端臨頭,與太后斷絕關系,又怕其怨恨,就為自己找了替身繆毒假充宦官,進入太后宮中,侍奉太后,深得太后寵愛,所掌政務悉由其決斷。嫪毐勢力日益強大,他擁有賓客一千余人,家僮數千人,朝中官員爭相交結,不少重要官員如衛尉竭、內史肆等都成了他的黨羽,繆毒成為僅次于呂不韋的又一股政治勢力。 這樣,在秦始皇親政以前,秦國已經形成兩個與君權對立的政治集團,一個是呂不韋的呂氏集團,一個是繆毒的后黨集團,兩個集團都將不利于他親政之后行施君主權力。秦王八年(前239),秦始皇已經二十一歲,按秦國制度,第二年就要舉行加冠親政。就在這時,呂不韋公布《呂氏春秋》,繆毒分土封侯,兩個集團向秦始皇弄權示威。嚴峻的考驗**次擺在了年輕的秦始皇面前。 面對呂黨和后黨兩集團的囂張氣焰,秦始皇未動聲色。秦王九年(前238)四月,他按預定計劃到秦故都雍城的蘄年宮舉行冠禮。繆毐乘秦始皇至雍加冠之機假借秦王玉璽和太后璽發動暴亂,企圖進攻蘄年宮,殺死秦始皇。秦始皇早有戒備,立刻命令相國昌平君等人率軍鎮壓,活捉嫪毐。九月,車裂嫪毐,誅滅其三族;黨羽骨干衛尉竭、內史肆、佐弋竭、中大夫令齊等二十余人皆梟首示眾;舍人都被判處服刑,受牽連的四千余家全部奪爵流放蜀地。秦始皇還殺死了趙太后與嫪毐所生的兩個私生子,同時把趙太后隔離雍城宮中監視起來。后經群臣屢諫,秦始皇親自把趙太后迎回咸陽。 嫪毐一案牽連到相國呂不韋。秦始皇早已深感呂氏集團對秦國君權的威脅,就打算乘嫪毐案件誅殺呂不韋,一并清除呂氏集團。但是呂不韋輔佐先王繼位的卓著功勛眾所周知,在秦國也有深厚的根基,操之過急,難免敗事,因而秦始皇暫時沒有追究呂不韋。 秦王十年(前237),秦始皇已經牢握國政,立穩腳跟,于是免去呂不韋的相國職位,將他轟出秦都咸陽,遷居封邑洛陽。呂不韋在洛陽居住期間,關東六國君主頻繁地派人到洛陽向他請安,為防止呂不韋與關東六國的勢力變亂,秦王十二年(前235),贏政果斷地決定置呂不韋于死地,根除禍患。于是他派人給呂不韋送去一封書信,信中說:“君對秦國有何功勞?卻封土洛陽,食邑十萬。君與秦國有何血親?卻號稱仲父,妄自尊大。快帶家屬滾到西蜀去住!”呂不韋受到這番凌辱,自度免不了一死,于是服毒自盡。呂不韋死后,秦始皇還嚴懲了他的家人和賓客。 秦始皇親政不久,就先后消滅繆毒和呂不韋兩大敵對勢力,徹底肅清了自己行施君權的嚴重障礙。接著,他開始了統一六國的事業。 當時,秦始皇的文武骨干約有二十余人。其中王翦、王賁、蒙武、蒙恬出自將門世家,都是善于用兵、能征慣戰的將才;頓弱、姚賈擅長辭令,隨機應變,精于從事和組織間諜活動;尉繚和李斯則是秦始皇的得力謀士。 秦始皇首先向韓國起兵。韓國不堪一擊,秦王十四年(前233),韓王獻地稱臣。秦王十七年(前230),秦軍攻韓,俘韓王安,盡取韓地,置為潁川郡,韓國滅亡。 秦王十八年(前229)秦分兵兩路,大舉攻趙,俘獲趙王;趙公子嘉帶數百人逃奔代郡(今河北蔚縣一帶),自立為代王。秦王二十五年,秦將王賁進攻代郡,俘代主嘉,趙國滅亡。 秦王二十年(前227),秦始皇派王翦、辛勝太舉攻燕,燕、代聯軍抵抗,被秦軍破于易水之西。次年,秦又征發大軍支援王翦,大敗燕軍,攻陷燕都薊城(今北京),燕王逃向遼東。秦將李信窮追不舍,在衍水(今遼河流域)大破太子丹軍,曾派荊軻刺秦王的燕王喜被迫殺太子丹,將頭顱奉獻秦軍求和。秦王二十五年(前222),秦將王賁進攻遼東,俘燕王喜,燕國滅亡。 秦王二十二年(前225),秦將王賁率軍攻魏,掘引黃河、鴻溝,水灌魏都大梁(今河南開封)。三個月后,大梁城破,魏王假被俘,魏國滅亡。 ……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隨園食單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巴金-再思錄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