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低碳發展宏觀經濟理論框架研究/中國低碳發展宏觀戰略叢書(理論篇) 版權信息
- ISBN:9787010182131
- 條形碼:9787010182131 ; 978-7-01-018213-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低碳發展宏觀經濟理論框架研究/中國低碳發展宏觀戰略叢書(理論篇) 本書特色
低碳發展戰略目標以及政策工具方面的研究,包括以下問題:完成低碳宏觀經濟模型,從理論上厘清減排的宏觀經濟效果;通過能源結構和投入產出分析,確定減少碳排放量的重點產業,分析其達到相應減排目標的代價;分析現行政策效果,實證研究政策效果背后的影響因素;測算能源結構變化的社會成本和收益;討論相關減排目標下不同政策工具對各減排重點產業的影響;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確認減排政策工具對產業鏈上、下游需求、投資、就業、產品價格等因素的影響;結合宏觀經濟總體目標,確定低碳發展政策工具的選擇。
低碳發展宏觀經濟理論框架研究/中國低碳發展宏觀戰略叢書(理論篇) 內容簡介
低碳發展戰略目標以及政策工具方面的研究,包括以下問題:完成低碳宏觀經濟模型,從理論上厘清減排的宏觀經濟效果;通過能源結構和投入產出分析,確定減少碳排放量的重點產業,分析其達到相應減排目標的代價;分析現行政策效果,實證研究政策效果背后的影響因素;測算能源結構變化的社會成本和收益;討論相關減排目標下不同政策工具對各減排重點產業的影響;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確認減排政策工具對產業鏈上、下游需求、投資、就業、產品價格等因素的影響;結合宏觀經濟總體目標,確定低碳發展政策工具的選擇。
低碳發展宏觀經濟理論框架研究/中國低碳發展宏觀戰略叢書(理論篇) 目錄
**節 低碳發展基礎理論梳理 6
一、低碳發展的歷史背景與現實訴求 6
二、低碳發展基礎理論梳理 9
(一)可持續發展經濟理論 9
(二)環境與資源經濟理論 10
(三)LEGC經濟理論 11
(四)氣候經濟理論 12
(五)碳足跡理論 14
(六)碳排放脫鉤理論 15
(七)生態生產理論 19
三、生態文明、綠色發展、低碳發展的經濟理論及內涵外延 21
(一)生態文明理論的內涵與外延 21
(二)綠色經濟理論的內涵與外延 22
(三)循環經濟理論的內涵與外延 24
(四)低碳經濟理論的內涵與外延 26
(五)生態文明、綠色經濟、循環經濟及低碳經濟理論的辨析 27
第二節 低碳發展的理論探析 29
一、當前重要問題的理論分析 29
(一)碳排放峰值設定理論 30
(二)公共產品價值補償機制理論 33
(三)生態系統生產總值理論 35
(四)碳交易產權理論 37
二、低碳發展測度的理論分析 42
(一)低碳發展測度與衡量方法的歸整 43
(二)低碳發展測度方法的評價 51
(三)低碳發展測度方法的未來研究取向 53
三、低碳發展作為宏觀經濟目標的理論分析 56
(一)宏觀經濟發展與管理的五大目標 56
(二)低碳發展作為宏觀經濟目標的未來研究 59
第二章 低碳發展宏觀經濟模型 59
**節 宏觀經濟模型構建與分析 59
一、納入低碳因素的總需求總供給宏觀經濟模型 59
(一)AD-AS模型擴展的思路與假設 59
(二)LCAD-LCAS基礎模型:靜態分析 62
(三)LCAD-LCAS擴展模型:動態分析 64
(四)LRLCAS推導與福利變化:長期分析 67
(五)LCAD-LCAS模型宏觀經濟政策對總產出和價格的影響 69
(六)宏觀經濟政策對總產出構成的影響 73
二、納入生態環境因素的消費生產模型 74
(一)經濟生態系統基礎理論模型 75
(二)生態投入與生態消耗的模型分析 76
(三)結合代際傳承與技術進步的擴展討論 79
(四)經濟生態系統模型的含義啟示 82
第二節 低碳發展的核算分析 82
一、低碳發展的綠色GDP核算 82
(一)納入低碳因素的綠色GDP核算 82
(二)低碳發展綠色GDP核算的理論框架 84
二、碳排放成本與低碳發展收益核算 88
(一)傳統能源對環境的危害 88
(二)低碳成本與收益的核算 91
(三)森林碳匯的價值核算 92
三、低碳發展綠色GDP核算的實踐應用 94
第三章 低碳發展的影響 95
**節 低碳發展的重大作用 95
一、低碳發展對環境與經濟的重大作用 97
二、低碳發展對產業變革的影響 101
三、低碳發展對生活方式的影響 102
第二節 低碳發展對增長、就業、價格、國際收支的影響 103
一、低碳發展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103
(一)低碳發展所面臨的壓力與挑戰 103
(二)低碳發展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105
(三)低碳發展與經濟增長的沖突和促進 108
二、低碳發展對就業的影響 111
(一)低碳發展對就業的影響機制 111
(二)低碳發展與就業之間的沖突 113
(三)低碳發展與就業之間的促進 114
三、低碳發展對價格的影響 118
(一)低碳發展政策對價格的影響 118
(二)低碳發展對能源價格的影響 120
(三)低碳發展對資源價格的影響 121
四、低碳發展對國際收支的影響 127
(一)中國國際收支中的高碳因素分析 127
(二)低碳發展對國際收支的影響 128
(三)低碳發展與國際收支的沖突與促進 135
第三節 中國碳排放的實際影響檢驗 138
一、中國碳排放現狀 138
(一)政府確定的節能減排目標 138
(二)中國碳排放量估算 138
(三)GDP與碳排放 141
二、中國減排的后果估算 145
(一)對GDP的影響 145
(二)對就業的影響 146
(三)對能源使用效率的影響 147
三、碳排放影響因素的計量分析 148
(一)模型設定 148
(二)各地區碳排放情況 150
(三)STIRPAT模型回歸結果 151
第四章 中國低碳發展狀況 153
**節 能源消費狀況 153
一、能源消費的基本情況與典型特征 153
(一)能源消費供給無法滿足需求但煤炭供過于求 153
(二)能源消費總量巨大但人均能源消費量偏低 154
(三)能源消費結構不合理且地區間消費差異大 157
(四)能源消費彈性系數的波動幅度比較大 160
(五)工業部門與第二產業能源消費占主導 162
(六)能源消費污染嚴重且節能減排形勢嚴峻 167
二、主要能源消費狀況 168
(一)煤炭的消費狀況 168
(二)石油的消費狀況 170
(三)天然氣的消費狀況 172
(四)電力的消費狀況 174
第二節 地區低碳發展的狀況 176
一、低碳試點省市的試行情況 177
(一)低碳試點省市的低碳發展規劃 178
(二)低碳試點省市所使用的政策工具 178
(三)低碳試點省市的工作特點 180
二、各地區低碳發展取得的成效 181
(一)出臺低碳規劃和工作方案 181
(二)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181
(三)落實溫室氣體排放統計監測等新措施 182
(四)推進機構建設和人員培訓 182
三、地區低碳發展存在的突出問題 182
(一)多地低碳規劃和工作方案雷同 183
(二)一些地區低碳發展致力于快速做大GDP 183
四、制度障礙是地區低碳發展的核心問題 184
(一)推進地區低碳發展的三大根本要素 184
(二)推進地區低碳發展的核心之舉 185
(三)制約地區低碳發展的根本制度障礙 186
五、創新和完善體制機制以推進低碳發展 188
(一)推進資源能源領域的改革 188
(二)明確劃分中央和地方的低碳發展職能 189
(三)加強政府職能部門之間的配合與協調 191
第五章 低碳發展措施 193
**節 產業結構調整 193
一、各行業部門的碳排放與產業結構調整 194
(一)不同行業的碳排放差異 194
(二)基于行業碳排放分解的產業結構調整 195
二、技術進步、能源消費與產業結構調整 197
(一)技術進步與能源效率 197
(二)能源消費與產業結構調整 198
三、產業結構調整的基本實施路徑 200
第二節 能源結構變化 201
一、核電新能源的發展分析 201
(一)發展核電的價值及目前規模 201
(二)國際發展核電的價值及目前規模 205
(三)發展核電的優劣勢分析 209
(二)核電新能源的發展舉措 212
二、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新能源發展分析 214
(一)風能的發展狀況 214
(二)太陽能的發展狀況 217
(三)生物質能的發展狀況 220
(四)風能等新能源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222
(五)風能等新能源的發展舉措 228
三、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分析 232
(一)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原因 233
(二)新能源汽車的政策扶植 235
(三)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狀況 239
(四)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舉措 245
第三節 生產方式轉變 247
一、生產方式轉變與產業、企業的關系 247
二、**產業的生態化轉型 249
(一)農村目前的變化狀況 249
(二)農業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252
(三)循環農業的探索 255
(四)農業生態化轉型與經濟可持續 259
三、第二產業的生產方式轉變 272
(一)企業生產方式轉變 272
(二)存量企業生產方式轉變 273
(三)產業增量管理 277
第四節 消費方式轉變 279
一、從傳統消費方式轉向低碳消費方式 279
二、低碳消費的促進措施 281
(一)進行低碳消費的理念宣傳和行為引導 281
(二)制訂和實施刺激低碳消費的政策和措施 281
(三)制訂和完善低碳消費的法規與制度 282
第六章 低碳發展政策建議 282
**節 低碳發展的模式與路徑 282
一、主要國家的碳排放路徑 282
二、碳排放與經濟增長的庫茲涅茨曲線 283
三、中國碳排放量增長的狀況與趨勢 285
第二節 低碳發展的目標與方向 287
一、中國低碳發展目標確立的原則 287
二、中國低碳發展的目標與方向 290
(一)優化能源結構,提高能源效率 290
(二)建設低碳城市,推廣節能減排 291
(三)強化科技創新,推進低碳技術 293
(四)優化產業結構,推進清潔生產 295
(五)開發碳匯潛力,推進生物固碳 298
第三節 低碳發展的政策與工具 298
一、低碳發展的基本政策工具 298
二、其他國家低碳發展政策工具及借鑒 301
三、中國低碳發展政策工具的現狀及問題 303
四、低碳發展政策工具建議 306
(一)碳稅與碳交易政策 306
(二)財稅政策 308
(三)金融政策 310
(四)能源政策 312
(五)產業政策 313
附 錄 LCAD-LCAS模型的推導過程 315
一、AD-AS模型擴展的基礎與假設 315
二、LCAD-LCAS基礎模型推導:靜態分析 316
(一)開放經濟體系AD-AS模型推導 316
(二)征收碳稅的開放經濟體系LCAD-LCAS靜態模型推導 317
三、LCAD-LCAS擴展模型推導:動態分析 321
(一)碳稅和企業R&D投資的LCAD-LCAS模型推導 321
(二)引入低碳技術進步的LCAD-LCAS模型推導 325
四、LRLCAS的推導:長期分析 329
五、LCAD-LCAS模型宏觀經濟政策對總產出與價格的影響 330
(一)碳稅 330
(二)低碳技術補貼 330
(三)碳關稅 331
(四)財政政策 332
(五)貨幣政策 333
(六)匯率政策 333
參考文獻 335
低碳發展宏觀經濟理論框架研究/中國低碳發展宏觀戰略叢書(理論篇) 作者簡介
厲以寧,男,漢族,江蘇儀征人,1930年11月出生于南京。著名經濟學家,現為北京大學社會科學學部主任,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博士生導師。厲以寧教授在經濟學理論方面著書多部,并發表了大量文章,是我國最早提出股份制改革理論的學者之一。他提出了中國經濟發展的非均衡理論,并對“轉型”進行理論探討。 厲以寧教授主持了《證券法》和《證券投資基金法》的起草工作,因在經濟學以及其他學術領域中的杰出貢獻而多次獲獎,其中包括 “孫冶方經濟學獎”、“國家中青年突出貢獻專家證書”、“金三角”獎、國家教委科研成果一等獎、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獎(個人最高獎)、第十五屆福岡亞洲文化獎——學術研究獎(日本)、第二屆中國經濟理論創新獎等。1998年榮獲香港理工大學授予的榮譽社會科學博士學位。2013年榮獲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終身成就獎”。 其主要著作包括:《中國經濟雙重轉型之路》《體制?目標?人:經濟學面臨的挑戰》《中國經濟改革的思路》《非均衡的中國經濟》《中國經濟改革與股份制》《股份制與現代市場經濟》《經濟學的倫理問題》《轉型發展理論》《超越市場與超越政府—論道德力量在經濟中的作用》《資本主義的起源—比較經濟史研究》《羅馬—拜占庭經濟史》《論民營經濟》《工業化和制度調整》《希臘古代經濟史》《厲以寧經濟史論文選》、《二十世紀的英國經濟:“英國病”研究》等。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煙與鏡
- >
史學評論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巴金-再思錄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