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資源.產權與秩序:明清鄱陽湖區的漁課制度與水域社會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131940
- 條形碼:9787520131940 ; 978-7-5201-3194-0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資源.產權與秩序:明清鄱陽湖區的漁課制度與水域社會 本書特色
明清鄱陽湖地區的水面邊界爭端和草洲權屬糾紛展現的是沿湖居民圍繞自然資源的共享與競爭所形成的復雜歷史圖景。本書以大量新發現的鄱陽湖區漁民歷史文獻為核心資料,結合歷代正史、地方志書、文人文集、官方檔案、族譜碑刻、田野訪談等相關史料,圍繞鄱陽湖“水面權”的獲得、轉讓與保護,進而對湖區人群的定居歷史以及漁課制度的建立與演變,特別是對湖池水面的確權過程、漁業捕撈的準入機制、水面權的分化與轉讓、捕撈糾紛的調解與審理,捕撈秩序的層累與演進,以及內陸水域社會的治理等重要議題進行了翔實討論與細致分析。這些流傳至今的文獻記載和民間故事,反映的是各種利益群體為了爭奪鄱陽湖水面捕撈權或草洲使用權而展開的長達數百年的歷史互動,體現了不同于陸地的水域社會。雖然內陸湖泊與近海水域有明顯的不同,但在自然資源與人類互動過程中引發的“問題”卻有著高度的相似性。
資源.產權與秩序:明清鄱陽湖區的漁課制度與水域社會 內容簡介
明清鄱陽湖地區的水面邊界爭端和草洲權屬糾紛展現的是沿湖居民圍繞自然資源的共享與競爭所形成的復雜歷史圖景。本書以大量新發現的鄱陽湖區漁民歷史文獻為核心資料,結合歷代正史、地方志書、文人文集、官方檔案、族譜碑刻、田野訪談等相關史料,圍繞鄱陽湖“水面權”的獲得、轉讓與保護,進而對湖區人群的定居歷史以及漁課制度的建立與演變,特別是對湖池水面的確權過程、漁業捕撈的準入機制、水面權的分化與轉讓、捕撈糾紛的調解與審理,捕撈秩序的層累與演進,以及內陸水域社會的治理等重要議題進行了翔實討論與細致分析。這些流傳至今的文獻記載和民間故事,反映的是各種利益群體為了爭奪鄱陽湖水面捕撈權或草洲使用權而展開的長達數百年的歷史互動,體現了不同于陸地的水域社會。雖然內陸湖泊與近海水域有明顯的不同,但在自然資源與人類互動過程中引發的“問題”卻有著高度的相似性。
資源.產權與秩序:明清鄱陽湖區的漁課制度與水域社會 目錄
資源.產權與秩序:明清鄱陽湖區的漁課制度與水域社會 作者簡介
劉詩古,男,1987年出生,江西南康人,上海交通大學理學博士,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博士后,現就職于廈門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助理教授。主要興趣為利用田野資料與官方檔案從事水域社會史、區域經濟史以及二十世紀革命史的研究,參與國家古籍整理出版資助項目“鄱陽湖區契約文書匯編”等課題。先后在《近代史研究》、《中共黨史研究》、《新史學》(臺灣)、《清史研究》、《歷史人類學學刊》、《學術界》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十多篇。
- >
月亮與六便士
- >
隨園食單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