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聊齋俚曲集 本書特色
十五部通俗俚曲
三百年遺音余韻
明清俗曲的活化石
*批*非遺
社會人生的萬花筒
世道人心的照妖鏡
聊齋俚曲集 內容簡介
聊齋俚曲是蒲松齡以當時流行的時調俗曲作曲牌創作的說唱和戲曲藝術,共十五種。或直接改編自《聊齋志異》,如《姑婦曲》《慈悲曲》《翻魘殃》《寒森曲》《富貴神仙》《磨難曲》;或取材于現實生活,如《墻頭記》《窮漢詞》;或取材于神話傳說和歷史故事,如《丑俊巴》《快曲》《蓬萊宴》《增補幸云曲》。意在宣揚倫理道德,針砭世道人心。文筆詼諧潑辣,內容深刻生動。與《聊齋志異》交相輝映,是俗文學領域的一朵奇葩。
聊齋俚曲用的是淄川方言,對外地讀者可能是一種障礙,特收錄路大荒先生輯校的“土語注解”。音樂是聊齋俚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聊齋俚曲用的曲牌中,有一些流傳了下來,為了讓讀者有更真切的感受,特收錄研究工作者記錄整理的曲譜和非遺傳承人演唱的經典曲段。此外,還收錄了《督丈詞》《草木傳》《逃學傳》《學究自嘲》《除日祭窮神文》《窮神答文》,以饗讀者。
聊齋俚曲集 目錄
聊齋俚曲集 相關資料
《聊齋俚曲集》和《聊齋志異》同是我國古典文藝園地里的奇葩,《俚曲集》的藝術手腕較之《聊齋志異》也無多遜色——路大荒
聊齋俚曲是一把刀,它是蒲松齡向中國文學珍品庫獻上的一把寶刀——鄒宗良
從它們(聊齋俚曲)的思想藝術價值看,較之《聊齋志異》這部優秀的古典短篇小說集,亦無多遜色——關德棟
聊齋俚曲集 作者簡介
蒲松齡(1640—1715),字留仙,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人。一生科場蹭蹬,常年沉淪下僚,郁郁不得志。著述宏富,對詩、文、詞、俚曲、雜著等雅俗文體多有涉獵,代表作有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聊齋俚曲十五種、《農桑經》、《省身語錄》等。
- >
山海經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莉莉和章魚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我與地壇
- >
朝聞道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