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珠江河口咸潮上溯規律及水庫—閘泵群抑咸調度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1137159
- 條形碼:9787511137159 ; 978-7-5111-3715-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珠江河口咸潮上溯規律及水庫—閘泵群抑咸調度 本書特色
鄒華志、萬東輝、劉晉、丁曉英著的《珠江河口咸潮上溯規律及水庫-閘泵群抑咸調度》為珠江河口咸潮相關研究成果介紹,內容包括:河口咸潮監測與模擬方法,珠江河口咸潮時空分布特征、上溯規律與動力機制,珠江流域枯季徑流特征及來水預報,珠江流域骨干水庫群和三角洲閘泵群抑咸調度與工程示范等內容。
珠江河口咸潮上溯規律及水庫—閘泵群抑咸調度 內容簡介
本書為珠江河口咸潮相關研究成果介紹, 內容包括: 河口咸潮監測與模擬方法, 珠江河口咸潮時空分布特征、上溯規律與動力機制, 珠江流域枯季徑流特征及來水預報, 珠江流域骨干水庫群和三角洲閘泵群抑咸調度與工程示范等內容。
珠江河口咸潮上溯規律及水庫—閘泵群抑咸調度 目錄
1 緒論
1.1 河口咸潮研究進展
1.1.1 咸潮上溯規律研究
1.1.2 咸潮抑制措施與技術研究
1.2 珠江河口咸潮上溯情勢
1.2.1 咸潮上溯現狀
1.2.2 咸潮上溯趨勢
1.3 珠江河口抑咸調控實踐
1.4 關鍵科技問題的提出
2 珠江河口咸潮及影響因素
2.1 河流水系
2.1.1 珠江流域概況
2.1.2 珠江三角洲水系
2.1.3 珠江河口概況
2.2 水文特征
2.2.1 降雨
2.2.2 徑流
2.2.3 潮汐
2.2.4 波浪
2.2.5 泥沙
2.3 咸潮活動特點
2.4 咸潮影響因素
2.4.1 徑流對咸潮活動的影響
2.4.2 潮汐動力對咸潮活動的影響
2.4.3 風對咸潮活動的影響
2.4.4 波浪對咸潮活動的影響
2.4.5 海平面變化對咸潮活動的影響
2.4.6 河口形態與水下地形的影響
2.4.7 人類活動對咸潮活動的影響
2.5 咸潮上溯對供水的影響
2.5.1 水源地與取水設施現狀
2.5.2 珠江三角洲閘泵情況
2.5.3 咸潮對珠江三角洲供水的影響
2.5.4 咸潮對珠江河口地區生態環境的影響
3 珠江河口咸潮監測與模擬方法
3.1 珠江河口表層鹽度遙感定量反演技術
3.1.1 表層鹽度遙感定量反演方法及進展
3.1.2 基于水色的表層鹽度遙感定量反演理論基礎
3.1.3 表層鹽度遙感定量反演技術流程
3.1.4 遙感數據預處理
3.1.5 珠江河口星地同步觀測
3.1.6 表層鹽度遙感定量反演模型
3.1.7 表層鹽度遙感定量反演模型精度驗證
3.2 物理模型試驗
3.2.1 咸潮水槽物理模型
3.2.2 磨刀門咸潮整體物理模型
3.3 數值模擬
3.3.1 模型的特色和優點
3.3.2 計算網格的構建和優化
3.3.3 模型定解條件
3.3.4 模式運行環境
3.3.5 模式的率定和驗證
4 珠江河口咸潮時空分布
4.1 珠江河口咸潮上溯的時間變化
4.1.1 咸潮上溯的日周期變化
4.1.2 咸潮上溯的半月周期變化
4.1.3 咸潮上溯的季節變化
4.2 珠江河口咸潮上溯的空間變化
4.2.1 鹽度平面分布特征
4.2.2 鹽度垂向分布特征
4.2.3 咸潮上溯距離
5 珠江河口咸潮上溯動力機制
5.1 鹽水楔活動特征
5.1.1 徑流影響下鹽水楔形狀變化特點
5.1.2 水深影響下鹽水楔形狀變化特點
5.1.3 恒定流鹽水楔入侵距離公式擬合
5.2 鹽淡水混合效應
5.2.1 試驗介紹
5.2.2 潮差與底層咸界距離
5.2.3 潮差與流速垂向分布
5.2.4 潮差與鹽度分層系數
5.2.5 潮差與鹽淡水混合類型
5.3 咸潮對海平面季節性變化的響應
5.3.1 珠江口海平面季節變化
5.3.2 南海北部環流的季節變化
5.3.3 南海北部環流變化引起的海平面季節變化
5.3.4 .海平面季節變化對珠江口附近海域潮波的影響
5.3.5 海平面季節變化對珠江河口咸潮上溯的影響分析
6 磨刀門咸潮上溯規律
6.1 磨刀門咸潮上溯動力特征分析
6.1.1 磨刀門水道咸潮上溯的周期變化
6.1.2 磨刀門水道咸潮上溯的動力機制分析
6.2 磨刀門咸界對徑流的響應
6.2.1 試驗控制斷面及水文邊界條件選擇
6.2.2 不同徑流量下鹽度變化特點
6.2.3 咸界隨徑流量變化規律
6.3 磨刀門咸潮風效應研究
6.3.1 不同風況對磨刀門內各站點鹽度影響
6.3.2 不同風向下磨刀門水道咸潮上溯距離
7 珠江流域枯季徑流特征及來水預報
7.1 流域骨干水庫基本情況
7.2 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EasyDHM
7.2.1 分布式水文模型EasyDHM理論方法
7.2.2 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構建
7.3 流域枯季水循環要素演變規律分析
7.3.1 水循環要素演變規律的主要研究方法
7.3.2 枯季降水演變規律分析
7.3.3 蒸發演變規律分析
7.3.4 枯季氣溫演變規律分析
7.3.5 枯季徑流演變規律
7.4 .流域枯季徑流特征
7.4.1 流域水文站枯季來水特征
7.4.2 遷江至梧州區間枯季來水特征
7.4.3 各骨干水庫入庫特征
7.4.4 無控區間來水特征
7.5 流域枯季徑流預報
7.5.1 徑流預報方法
7.5.2 中長期徑流預報
7.5.3 短期徑流預報
8 珠江流域骨干水庫群抑咸調度
8.1 抑咸調度基本思路及系統概化
8.1.1 抑咸調度基本思路
8.1.2 抑咸調度庫群選擇
8.1.3 抑咸調度節點概化
8.2 骨干水庫群抑咸優化調度模型
8.2.1 模型目標函數及約束條件
8.2.2 枯水期河道水流演進
8.2.3 模型求解方法
8.3 骨干水庫群抑咸優化調度方案
8.3.1 水庫群調節計算
8.3.2 調度方案生咸與修正
8.3.3 調度方案分析與評估
9 珠江河口聯圍閘泵群抑咸調度
9.1 調度的目標、原則及約束條件
9.1.1 調度目標
9.1.2 調度原則
9.1.3 調度約束條件
9.2 閘泵群聯合調度模型的建立
9.2.1 閘泵群聯合調度過程及階段目標
9.2.2 閘泵群聯合調度模型
9.3 閘泵群聯合調度方案
9.3.1 閘泵群聯合抑咸調度關鍵要素分析
9.3.2 閘泵群聯合抑咸調度初始方案生咸
9.3.3 閘泵群聯合抑咸調度方案優化
9.4 水量實時監測及閘泵群動態控制
9.4.1 閘泵群聯合調度系統概述
9.4.2 中順大圍實時監測與閘泵動態控制系統
10 珠江河口水庫一閘泵群聯合抑咸調度工程示范
10.1 示范工程概況及建設
10.1.1 示范工程概況
10.1.2 示范工程建設
10.2 多汊河口水庫.閘泵群聯合調度實踐
10.2.1 流域骨干水庫群抑咸調度實踐
10.2.2 閘泵群聯合抑咸調度實踐
11 認識與展望
11.1 幾點認識
11.2 展望
參考文獻
1.1 河口咸潮研究進展
1.1.1 咸潮上溯規律研究
1.1.2 咸潮抑制措施與技術研究
1.2 珠江河口咸潮上溯情勢
1.2.1 咸潮上溯現狀
1.2.2 咸潮上溯趨勢
1.3 珠江河口抑咸調控實踐
1.4 關鍵科技問題的提出
2 珠江河口咸潮及影響因素
2.1 河流水系
2.1.1 珠江流域概況
2.1.2 珠江三角洲水系
2.1.3 珠江河口概況
2.2 水文特征
2.2.1 降雨
2.2.2 徑流
2.2.3 潮汐
2.2.4 波浪
2.2.5 泥沙
2.3 咸潮活動特點
2.4 咸潮影響因素
2.4.1 徑流對咸潮活動的影響
2.4.2 潮汐動力對咸潮活動的影響
2.4.3 風對咸潮活動的影響
2.4.4 波浪對咸潮活動的影響
2.4.5 海平面變化對咸潮活動的影響
2.4.6 河口形態與水下地形的影響
2.4.7 人類活動對咸潮活動的影響
2.5 咸潮上溯對供水的影響
2.5.1 水源地與取水設施現狀
2.5.2 珠江三角洲閘泵情況
2.5.3 咸潮對珠江三角洲供水的影響
2.5.4 咸潮對珠江河口地區生態環境的影響
3 珠江河口咸潮監測與模擬方法
3.1 珠江河口表層鹽度遙感定量反演技術
3.1.1 表層鹽度遙感定量反演方法及進展
3.1.2 基于水色的表層鹽度遙感定量反演理論基礎
3.1.3 表層鹽度遙感定量反演技術流程
3.1.4 遙感數據預處理
3.1.5 珠江河口星地同步觀測
3.1.6 表層鹽度遙感定量反演模型
3.1.7 表層鹽度遙感定量反演模型精度驗證
3.2 物理模型試驗
3.2.1 咸潮水槽物理模型
3.2.2 磨刀門咸潮整體物理模型
3.3 數值模擬
3.3.1 模型的特色和優點
3.3.2 計算網格的構建和優化
3.3.3 模型定解條件
3.3.4 模式運行環境
3.3.5 模式的率定和驗證
4 珠江河口咸潮時空分布
4.1 珠江河口咸潮上溯的時間變化
4.1.1 咸潮上溯的日周期變化
4.1.2 咸潮上溯的半月周期變化
4.1.3 咸潮上溯的季節變化
4.2 珠江河口咸潮上溯的空間變化
4.2.1 鹽度平面分布特征
4.2.2 鹽度垂向分布特征
4.2.3 咸潮上溯距離
5 珠江河口咸潮上溯動力機制
5.1 鹽水楔活動特征
5.1.1 徑流影響下鹽水楔形狀變化特點
5.1.2 水深影響下鹽水楔形狀變化特點
5.1.3 恒定流鹽水楔入侵距離公式擬合
5.2 鹽淡水混合效應
5.2.1 試驗介紹
5.2.2 潮差與底層咸界距離
5.2.3 潮差與流速垂向分布
5.2.4 潮差與鹽度分層系數
5.2.5 潮差與鹽淡水混合類型
5.3 咸潮對海平面季節性變化的響應
5.3.1 珠江口海平面季節變化
5.3.2 南海北部環流的季節變化
5.3.3 南海北部環流變化引起的海平面季節變化
5.3.4 .海平面季節變化對珠江口附近海域潮波的影響
5.3.5 海平面季節變化對珠江河口咸潮上溯的影響分析
6 磨刀門咸潮上溯規律
6.1 磨刀門咸潮上溯動力特征分析
6.1.1 磨刀門水道咸潮上溯的周期變化
6.1.2 磨刀門水道咸潮上溯的動力機制分析
6.2 磨刀門咸界對徑流的響應
6.2.1 試驗控制斷面及水文邊界條件選擇
6.2.2 不同徑流量下鹽度變化特點
6.2.3 咸界隨徑流量變化規律
6.3 磨刀門咸潮風效應研究
6.3.1 不同風況對磨刀門內各站點鹽度影響
6.3.2 不同風向下磨刀門水道咸潮上溯距離
7 珠江流域枯季徑流特征及來水預報
7.1 流域骨干水庫基本情況
7.2 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EasyDHM
7.2.1 分布式水文模型EasyDHM理論方法
7.2.2 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構建
7.3 流域枯季水循環要素演變規律分析
7.3.1 水循環要素演變規律的主要研究方法
7.3.2 枯季降水演變規律分析
7.3.3 蒸發演變規律分析
7.3.4 枯季氣溫演變規律分析
7.3.5 枯季徑流演變規律
7.4 .流域枯季徑流特征
7.4.1 流域水文站枯季來水特征
7.4.2 遷江至梧州區間枯季來水特征
7.4.3 各骨干水庫入庫特征
7.4.4 無控區間來水特征
7.5 流域枯季徑流預報
7.5.1 徑流預報方法
7.5.2 中長期徑流預報
7.5.3 短期徑流預報
8 珠江流域骨干水庫群抑咸調度
8.1 抑咸調度基本思路及系統概化
8.1.1 抑咸調度基本思路
8.1.2 抑咸調度庫群選擇
8.1.3 抑咸調度節點概化
8.2 骨干水庫群抑咸優化調度模型
8.2.1 模型目標函數及約束條件
8.2.2 枯水期河道水流演進
8.2.3 模型求解方法
8.3 骨干水庫群抑咸優化調度方案
8.3.1 水庫群調節計算
8.3.2 調度方案生咸與修正
8.3.3 調度方案分析與評估
9 珠江河口聯圍閘泵群抑咸調度
9.1 調度的目標、原則及約束條件
9.1.1 調度目標
9.1.2 調度原則
9.1.3 調度約束條件
9.2 閘泵群聯合調度模型的建立
9.2.1 閘泵群聯合調度過程及階段目標
9.2.2 閘泵群聯合調度模型
9.3 閘泵群聯合調度方案
9.3.1 閘泵群聯合抑咸調度關鍵要素分析
9.3.2 閘泵群聯合抑咸調度初始方案生咸
9.3.3 閘泵群聯合抑咸調度方案優化
9.4 水量實時監測及閘泵群動態控制
9.4.1 閘泵群聯合調度系統概述
9.4.2 中順大圍實時監測與閘泵動態控制系統
10 珠江河口水庫一閘泵群聯合抑咸調度工程示范
10.1 示范工程概況及建設
10.1.1 示范工程概況
10.1.2 示范工程建設
10.2 多汊河口水庫.閘泵群聯合調度實踐
10.2.1 流域骨干水庫群抑咸調度實踐
10.2.2 閘泵群聯合抑咸調度實踐
11 認識與展望
11.1 幾點認識
11.2 展望
參考文獻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姑媽的寶刀
- >
推拿
- >
巴金-再思錄
- >
史學評論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莉莉和章魚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