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西文物日歷2025年壁畫(特裝版)
-
>
老人與海
-
>
愛的教育
-
>
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名師課堂教學實錄
-
>
岳飛掛帥
-
>
陽光姐姐小書房.成長寫作系列(全6冊)
-
>
名家經典:水滸傳(上下冊)
林少華日本經典名著譯叢(日漢對照全譯本)(起風了+河童.侏儒警語+斜陽+人的失格) 版權信息
- ISBN:2200378000014
- 條形碼:2200378000017
- 裝幀:軟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林少華日本經典名著譯叢(日漢對照全譯本)(起風了+河童.侏儒警語+斜陽+人的失格) 本書特色
1.名家之作,名家譯注,中日對照,注釋詳盡,頁碼標識,方便閱讀,名著典藏! 2.“林少華日本經典名著譯叢”是日本文學經典讀本,由有名的日本文學翻譯家林少華先生傾力翻譯,行文流暢優美。 3.文章采用中日對照形式,有助于讀者正確理解原文。 4.對文中的難詞難句進行了假名標注及詳盡解釋,編校精良,方便讀者閱讀。 5.軟精裝+腰封的精美設計,是日本文學愛好者的收藏良品。 “世界文學經典珍藏館”系列包括: ?《起風了》(日漢對照全譯本 有名翻譯家林少華力作)——宮崎駿同名動畫電影作品的靈感之源。緬懷一場超脫生死的愛情。 ?《心》(日漢對照全譯本 軟精裝珍藏版)——日語讀物類圖書銷量版本!精美的日語珍藏+饋贈圖書! ?《人的失格=人間失格》 軟精裝(日漢對照全譯本 有名翻譯家林少華力作 )——有名翻譯家林少華力作!日本“無賴派”文學大師、“頹廢美”代言人——太宰治的代表作! ?《羅生門》(日漢對照全譯本 軟精裝珍藏版)——暢銷的日漢對照經典讀物!精美的珍藏+饋贈圖書! ?《斜陽》 軟精裝(日漢對照全譯本 有名翻譯家林少華力作)——有名翻譯家林少華力作!日本“無賴派”文學大師、毀滅美學一代宗師――太宰治的代表作! ?《哥兒》(日漢對照全譯本 軟精裝珍藏版)——暢銷的日漢對照經典讀物!精美的珍藏+饋贈圖書! ?《陰獸》(日漢對照全譯本 軟精裝珍藏版)——暢銷的日漢對照經典讀物!精美的日語珍藏+饋贈圖書! ?《河童·侏儒警語》(日漢對照全譯本 有名翻譯家林少華力作) ?《蟹工船》(日漢對照全譯本 軟精裝珍藏版)
林少華日本經典名著譯叢(日漢對照全譯本)(起風了+河童.侏儒警語+斜陽+人的失格) 內容簡介
《起風了》是世界文學經典珍藏館的其中一本,是一部日本青春文學經典作品。本書作者為日本作家堀辰雄,譯注者為有名翻譯家林少華,日漢對照,注釋詳盡。《起風了》講述了一個超越生死的愛情故事。男主人公陪伴身患重病的未婚妻節子,前往深山中療養,攜手度過節子人生后一段時光。在與世隔絕的八岳山麓,拋棄俗世的喧囂,他們的生命中只余下彼此。愛情在這至美之景中愈發深邃。他們共同體味著生之幸福,又為這幸福染有死亡的陰影而悲愴。 《河童》通過精神病院23號患者的自述,講述了一段與人類社會既相悖又相似的河童國里的見聞與經歷。雖然假托了一個虛構的世界,但貫穿全篇的機警的諷刺和犀利的批判處處指向現實,反而比當時很多現實主義作品都更準確也更生動地刻畫出了20世紀20年代日本社會真實而本質的一面。 《侏儒警語》是芥川龍之介格言式隨筆短章薈萃。內容廣涉人生、道德、藝術、政治,林林總總。筆法或冷嘲熱諷或淋漓酣暢或含沙射影或單刀直入。但追根溯源,大多離不開對人性赤裸裸的揭示和冰冷冷的剖析,至今讀來靈魂仍不為之縮瑟。而其文學才情縱使這種文體中亦如萬泉自涌,無可抑勒。 《斜陽》 酗酒吸毒的弟弟直治疊印出中學、大學時代即早年的作者面影;決心為“戀愛與革命”而一往情深甚至孤注一擲的姐姐和子凸顯戰爭期間作者苦悶的精神世界;流行作家上原二郎可以說是戰后作者生態的翻版;而母親身上則隱約寄托著作者的貴族情懷和審美理想,也是作品中惟一穿過凄風苦雨的一縷溫馨的夕暉,亦即“斜陽”的象征或化身。 《人的失格》 小說以赤裸裸的自供狀手法,將主人公對于人,對于人世的疏離感、孤獨感、恐懼感以至絕望感毫不掩飾地剖析出來,同時將作者對愛與真誠、對友情與信任、對自由與幸福的訴求推向極限,展示了邊緣人和生活在自閉世界之人血淋淋的真實的靈魂切片。
林少華日本經典名著譯叢(日漢對照全譯本)(起風了+河童.侏儒警語+斜陽+人的失格) 目錄
《河童·侏儒警語》
《斜陽》
《人的失格》
林少華日本經典名著譯叢(日漢對照全譯本)(起風了+河童.侏儒警語+斜陽+人的失格) 節選
堀辰雄和他的作品 ? (譯序) 《起風了》(風立ちぬ), 是日本現代知名作家堀辰雄的名作。 從*初在雜志上連載算起, 時間已經過去了八十年。 在日本已是半經典作品。 但在中國的聲名鵲起, 主要是因為宮崎駿二〇一三年的同名動漫。 二者差別很大。 男女之愛無疑是小說版《起風了》 的主要內容, 而在動漫版《起風了》 里邊, 這只是其內容的一部分。換句話說, 堀辰雄的《起風了》 僅是宮崎駿《起風了》 的若干片段, 而且是被大幅修改刪減了的片段。 因此, 若想還原男女主人公的音容笑貌和相愛旅途的風景, 那么就要翻閱這 本小書。 好在篇幅不長, 大體可以用比看動漫《起風了》 稍長一點點的時間看完。 更重要的是, 小說不會讓你失望。 它會以不同于宮崎駿的方式打動你——以更微妙更有深度的振幅搖顫你的心靈, 以富于詩意的內心視像帶給你動漫圖像所難以營造的審美感受。 談愛的時候我們能談什么? 大概我們只能老生常談或者感嘆已經談得太多了。 而《起風了》 所談一個不同之處, 是從“ 普通人相信已然終止之處” 談起。 女主人公得了病, 而且得的是肺結核這種在當時幾乎是絕癥的重病。 而男主人公卻在對此一清二楚的情況下同她交往、 同她訂婚。 訂婚不久就陪她住進一家山間療養院。 住院之初男主人公“ 我” 即被告知女主人公節子是整座療養院第二號重癥患者, 須靜臥療養。 愛的始發站即是終到站,起步之地即終止之處。 實際也是如此。 山頂仍有積雪的初春時節住進來, 而在開始飄雪的時候少女就永遠離去了——生死夾縫中短暫的愛, 短暫的愛中的生與死。 死的迫近使得愛的每一個細節分外值得珍惜和體味; 愛的痛切使得生與死得到升華與超度。 朝朝暮暮, 男女主人公唯一的心愿是如何在過于短暫的一生中讓對方感受更多的生之歡欣和愛的幸福。 而伴隨這一描述過程的, 是安謐而充沛的詩意。 卷首語是法國詩人瓦萊里(Paul Valéry) 《海邊的墓地》 中的那句詩: 起風了, 讓我們迎風而生! 開篇**段即是富于詩意的描寫: 在那些個夏日,在到處長滿芒草的野地,每當你站在那里專心畫畫,我總是躺在旁邊一棵白樺的樹蔭下。傍晚時分,你畫完畫來我身旁,我們把手搭在對方肩上久久望著遠方惟獨周邊帶有茜紅色的脹鼓鼓的積雨云籠罩的地平線——那即將沉入暮色的地平線,仿佛反倒有什么正在降生…… 不妨說, 這是終止與開始、 死與生的詩意隱喻, 也暗示了故事的基本走向。 按理, 病房是離詩意*遠的地方。 而在作者筆下全然不是這樣: 這時間里,季節像是要挽回以前多少放慢的節拍,開始突飛猛進,春夏似乎同時擁來。每天早晨黃鶯和杜鵑的鳴聲都把我們叫醒。周圍樹林的新綠差不多一天之內就從四面八方劈頭蓋臉襲來,就連病房也整個染上了令人神清氣爽的色調。在這樣的日日夜夜,甚至早上從群山間涌起的白云,也好像傍晚可能重新返回原來的山巒。 …… 如此日復一日的一個黃昏,我從陽臺上、節子從床上同樣沐浴著剛剛落入遠方山梁的夕陽余暉,忘乎所以地望著那一帶的山巒、丘陵、松林、坡田那一半帶著亮麗的茜紅、一半被緩緩浸潤成尚未確定的鼠灰。小鳥們不時想起什么似的描繪著拋物線飛向樹林的上方。 詩意的愛, 愛的詩意。 正是因了充滿詩意的愛或充滿愛的詩意, 男女主人公才得以“ 從時間這一存在中完全掙脫出來” ,才得以在病痛和死亡的陰影面前由衷欣賞自然風景的美, 才得以在近乎絕望的悲痛中幾次隨口吟出“ 起風了, 讓我們迎風而生! ” 本來, 愛是與詩、 與詩意距離*近的情感和行為。 然而我們不能不承認, 現實中的愛正在遠離詩意, 甚至拒絕詩意、 拒絕詩。 從九十年代初劉震云的《一地雞毛》, 到如今的所謂“ 白富美”“ 高富帥” , 我們可以明顯地勾勒出一條未必美麗的拋物線。也正因如此, 我們的愛才格外需要重拾詩意。 這也未嘗不是這部小說作品的現實價值, 也是我愿意把它譯成中文的一個理由。 不過另一方面, 也正因其富于詩意, 翻譯起來也就格外辛苦。 釀造和傳達詩意, 對誰都并非易事。 不錯, 翻譯也是愛的行為。尤其文學翻譯, 如果不能對原作藝術世界懷有近乎偏執的愛,不能重構原作的詩意, 而僅僅標榜所謂“ 忠實” 與“ 正確” , 在我看來——恕我尖刻——若非囿于某種翻譯理論, 那無非是功力與才情捉襟見肘的自我辯解罷了。 在我有幸譯過的日本文學作品中, 就詩意或文學性、 藝術性的濃度來說, 堀辰雄未必在川端康成之下。 這點也多少與他的文學師承有關。 他的文學師承可以溯至為藝術而藝術的芥川龍之介。 堀辰雄曾出入芥川寓所五年之久, 直接接受過芥川的指導和鼓勵, 每以芥川弟子自稱, 謂“ 芥川龍之介是我*好的老師”。長篇小說《圣家族》 的寫作背景和契機即是芥川之死。 自東京大學畢業之際撰寫的畢業論文, 主題也是芥川:《芥川龍之介論》,至今仍為芥川研究者不時引用。 就《起風了》 的故事本身來說, 顯然與作者自身經歷有關。堀辰雄于一九○四年生于東京。 一九二三年關東大地震時失去母親。 失母帶來的悲痛和辛勞致使他得了肋膜炎, 此為困擾他一生的肺結核病之始。 一九三○年創作《圣家族》 期間因肺結核大量咯血, 幾次病危。 一九三四年同《起風了》 女主人公節子的原型矢野綾子訂婚。 翌年六月綾子肺結核病情加重, 堀辰雄本身病情也不見好轉, 于是兩人一起住進位于長野縣富士見的高原療養院。 十二月綾子病逝。 堀辰雄也于一九五三年*終死于肺結核病, 年僅四十九歲。 顯而易見, 肺結核病和高原療養院住院經歷被他寫進了這部小說。 尤其書中的療養院, 可以說是那座療養院及其周圍環境的復制。 而病人特有的情感紋理和微妙的外在表現, 若非親歷之人, 恐怕也是很難寫得那么細致入微、 那么深 切感人。 不難想象, 對于那樣的男女主人公, 能夠“ 迎風而生”是多么幸福的事情! 作者“ 病歷” 的影響, 不僅僅限于《起風了》, 而且關乎他的整個文學創作。 如何對待自己的不幸和如何以同情之心深度介入他人的不幸進而獲取共同的救贖, 如何在生死角逐的白熱化地帶體味生之歡欣和追問死之意義、 進而思考單獨存活之人的責任與義務, 不妨視為堀辰雄一以貫之的文學母題。《起風了》 寫的是未婚妻矢野綾子的死,《圣家族》 寫的是芥川龍之介的死,《菜穗子》 寫的是親如兄弟的詩人立原道造的死——愛與死、 生與死, 堀辰雄終生徘徊于二者狹窄的交界地帶, 以富于詩意的形式思索人之所以為人的根本命題。 這也是其文學作品的主要魅力所在。 回想起來, 我在三十多年前就如起風一般起了翻譯《起風了》 的念頭。 那是一九八二年我從吉林大學研究生院畢業不久的時候, 一來我想譯點什么補充真正捉襟見肘的家庭開支, 二來我總覺得自己能譯點什么、 能譯好什么來滿足自己難以克制的文字發表欲。 而更主要的原因, 是《起風了》 里邊有什么觸動了我的心思。 我寫了作品內容簡介, 試譯了開頭一兩頁, 然后寄給了出版社。 可惜未能觸動編輯, 不了了之。 而今終于夙愿得償,感慨之余, 心中大快。 除了感謝出版社, 感謝宮崎駿的同名動漫, 我還想感謝三十幾年前起的那個念頭。 當然, 更要感謝肯把這本小書拿在手上的讀者。 *后說一下注釋。 注釋主要根據本科三四年級的學力就詞匯和語法之偏難者附以腳注。 釋義參考了有關辭書和日本集英社二○一三年版文庫本《起風了》, 亦多少有我個人的體悟和理解。包括譯文在內, 未必精當, 謹資參考。 尚希方家, 有以教我。 林少華 二○一六年八月五日于東北鄉下 時鄉居半簾花影一窗綠蔭
林少華日本經典名著譯叢(日漢對照全譯本)(起風了+河童.侏儒警語+斜陽+人的失格) 相關資料
我很喜歡堀辰雄的作品。他身處苦悶的時代,自己也病弱不堪,卻一心從事文學創作,其中一定充滿了無盡的無奈。這種感覺是很好重要的。 ——宮崎駿 太宰治不惜生命所追求的,是弱者的自我拯救,是實現弱者也能生存的理想社會。 ——日本有名文藝評論家 奧野健男 我承認他那罕見的才能。不過說來也怪,他是我迄今惟一從一開始就產生生理抵觸的作家。這也許是由于愛憎法則,或者由于他是一個故意把我很想隱蔽的部分暴露出來的作家的緣故吧。 ——日本當代有名作家 三島由紀夫
林少華日本經典名著譯叢(日漢對照全譯本)(起風了+河童.侏儒警語+斜陽+人的失格) 作者簡介
林少華,有名文學翻譯家,中國海洋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兼任中國日本文學研究會副會長、青島市作家協會副主席。著有《村上春樹和他的作品》《落花之美》《為了靈魂的自由》《鄉愁與良知》《高墻與雞蛋》。譯有《挪威的森林》《海邊的卡夫卡》等村上春樹系列作品以及《心》《羅生門》《金閣寺》《雪國》《在世界中心呼喚愛》等日本名家作品凡五十余部。譯文達意傳神而見個性,深受讀者喜愛。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二體千字文
- >
經典常談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莉莉和章魚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