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視劇網絡評論研究:集體劇評概念的構建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9019490
- 條形碼:9787569019490 ; 978-7-5690-1949-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電視劇網絡評論研究:集體劇評概念的構建 本書特色
該書對于正處于研究空白領域的電視劇網絡評論問題進行了嘗試性的學術探索,試圖將網絡劇評與網絡影評進行分割,尋找出網絡劇評的特點。并首次為電視劇網絡評論確定了其在哲學層面的意義,定義了它是作為“電視感性反饋的中心”而存在的;其次,為網絡劇評當中一直分辨不清的評論主體的身份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試圖定義網絡中多人互動評論現象這一概念,構建“集體劇評”這一學術用語。
中國電視劇網絡評論研究:集體劇評概念的構建 內容簡介
該書對于正處于研究空白領域的電視劇網絡評論問題進行了嘗試性的學術探索,試圖將網絡劇評與網絡影評進行分割,尋找出網絡劇評的特點。并搶先發售為電視劇網絡評論確定了其在哲學層面的意義,定義了它是作為“電視感性反饋的中心”而存在的;其次,為網絡劇評當中一直分辨不清的評論主體的身份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試圖定義網絡中多人互動評論現象這一概念,構建“集體劇評”這一學術用語。
中國電視劇網絡評論研究:集體劇評概念的構建 目錄
1 概論
1.1 中國電視劇網絡評論的概念構成及其作為“電視的感性反饋中心”的哲學思辨問題
1.2 中國電視劇網絡評論的審美主體分析——“集體劇評”中的主體身份建構和認同
1.3 中國電視劇網絡評論的審美客體分析——網絡電視劇對電視劇網絡評論的影響
1.4 中國電視劇網絡評論的審美關系活動場域分析“集體劇評”空間建構中的結構與解構
2 電視劇網絡評論是“電視的感性反饋中心”及其分類
2.1 “感性”與“理性”的辯證思考
2.1.1 “感性”與“理性”的歷史來源
2.1.2 審美領域中“感性”與“理性”的和解
2.2 電視空間的“感性觀”初探
2.3 電視劇網絡評論以“電視的感性的反饋”而存在
2.3.1 能動的情感反應
2.3.2 自我功能的構型
2.4 電視劇網絡評論的分類標準及構成
2.4.1 中國電視劇網絡評論的傳統分類
2.4.2 中國電視劇網絡評論的新分類標準
2.4.3 “個人劇評”與“集體劇評”是兩種主體需要的體現
3 電視劇網絡評論的審美主體分析
3.1 網絡文化對網絡劇評主體構成的影響
3.1.1 網絡文化的實質
3.1.2 網絡文化塑造電視劇新型受眾
3.1.3 網絡劇評審美主體的身份分裂
3.2 中國電視劇網絡評論中的個體主體的認同
3.2.1 個體主體的精神認同
3.2.2 個體主體的形象認同
3.3 中國電視劇網絡評論中的集體主體身份建構
3.3.1 集體主體的自為場域
3.3.2 集體主體身份建構中的一般特征
3.3.3 集體主體的感情、道德觀
3.3.4 集體主體的理性與想象力
4 電視劇網絡評論的審美客體分析
4.1 電視的本質
4.1.1 “玩具”假設論
4.1.2 電視的兩極矛盾模式結構
4.1.3 電視在公共領域與私人領域的矛盾
4.1.4 電視呈現矛盾的藝術性元素
4.1.5 文本本身的影像矛盾
4.2 電視劇與網絡的天然契合——網絡電視劇
4.2.1 電視劇中有關電視劇性的問題
4.2.2 電視劇與網絡之間的關系
4.3 網絡電視劇對電視劇網絡評論的推動作用
5 電視劇網絡評論的審美關系活動場域分析
5.1 電視劇網絡評論場域中的符號
5.1.1 網絡符號的興起與復合式劇評符號
5.1.2 網絡符號的文化呈現
5.2 集體劇評空間的建構
5.2.1 集體劇評場域空間的結構
5.2.2 集體劇評場域空間的解構
5.3 電視劇網絡劇評場域的危機
5.3.1 偶像崇拜單向化為明星崇拜
5.3.2 明星崇拜對電視劇網絡評論的危害
5.4 結語——建構中國電視劇網絡評論中的“集體劇評”概念
參考文獻
展開全部
中國電視劇網絡評論研究:集體劇評概念的構建 作者簡介
唐曉睿,1988年出生,本科就讀于西華師范大學新聞學;研究生就讀于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傳播學;博士就讀于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廣播影視文藝學;師從著名學者黎風老師;現在在西南石油大學藝術學院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