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文脈詩心:第七屆兩岸漢字藝術節演講文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3964770
- 條形碼:9787503964770 ; 978-7-5039-6477-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文脈詩心:第七屆兩岸漢字藝術節演講文集 內容簡介
本次活動是由中華文化聯誼會支持, 中國藝術研究院、中華文化總會主辦, 中國藝術研究院文化發展戰略研究中心、貴陽孔學堂文化傳播中心承辦。來自兩岸的兩百多名書法家、篆刻家及專家學者齊聚孔學堂, 分享兩岸漢字藝術作品, 力展漢字藝術魅力, 推動兩岸漢字藝術繁榮, 傳承中華漢字文脈。本書是2016年第七屆兩岸漢字藝術節的演講文集, 包括了開幕式領導講話、專家講座、研討會錄音整理。
文脈詩心:第七屆兩岸漢字藝術節演講文集 目錄
書畫架橋梁,翰墨凝親情/連輯
多彩貴州,為弘揚漢字文化而努力/何力
透過書法藝術傳承中華文明/楊渡
以漢字為載體,以圣人為榜樣,做文化溝通交流的達人/李新風
漢字的文化魅力/陳坤一
主題研討會·上半場
堅守“中官”——當代書法藝術法度建設談/呂品田
從“五四”反傳統到“文化復興”——從漢字繁簡的百年之辯談起/田青
討論與總結
主題研討會·下半場
導情歸性說仁書/杜忠誥
1949年以后臺灣書法創意思考與實踐/黃智陽
討論與總結
講座
書法藝術的時代審美轉型與定位/言恭達
當代篆刻藝術發展的新趨向及展示方式的當代轉型/駱芃芃
書畫鑒定通則散論并舉例/傅申
論文
漢字藝術漫議/孔德平
非物質文化遺產視野下的漢字/鄭長鈴阮蕾曄黃欣
文脈詩心:第七屆兩岸漢字藝術節演講文集 節選
《文脈詩心:第七屆兩岸漢字藝術節演講文集》: 書法是以漢字為載體的書寫藝術,只要漢字存在,書法或書法藝術就會存在和發展。因此,真正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是:如何在漢字的基礎上認識和把握書法藝術的發展。書法能不能存在——毫無疑問,這樣的質疑已經被打消,已經被我們的現實需要和所激發的創造熱情證明是一個假命題。反過來說,現在擺在我們面前的問題是,書法應該怎樣發展?這是一個擺在學者、藝術家面前需要認真對待的問題。 目前,書法藝術創作領域流行一種“解構”性質的“現代書法”,它傾向于通過拆解漢字來尋獲繪畫形態的圖像資源。只當書法是以漢字為“造型題材”或“形式元素”的繪畫藝術,以為轉型的書寫方式和形式可以天馬行空,不必計較字形、用筆、結體和章法方面的任何法度,這是有可能真正傷害書法藝術存身基礎、影響書法藝術發展的大問題。也就是說,這種解構性質的現代書法,會構成一種問題,而且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長遠來看,這樣一種創作傾向如果蔚然成風或者成為一種主流趨勢的話,那么它可能會威脅到漢字書法的存身基礎。因為,特別的限制關系著特別的存在,特別的講究關系著特別的價值。真當擺脫了書法和漢字的關系,消解了漢字所關聯的社會意義,否棄了漢字書寫對體、韻、法、意的講究,所謂的“書法”也就喪失了作為書法安身立命的價值本體和美學特質。 不妨來看看“中宮松懈”以至“中宮瓦解”的問題,這是我個人對當前這樣一種解構性質的感悟和認識,我想在這里和各位專家來做一個交流。 在臨習古代法帖時,我有一個非常強烈的感受:也就是說,不管先人在結體的“中宮”方面有怎樣的“松”“緊”上的變化,我們看歷代的書家,他們有自己的風格上的變化,這種風格變化和他對中宮的處理、中宮的把握,或松或緊,造成了一些風格上的變化。但是,他們都一無例外地強調“守中宮”,“守中宮”是中國書法傳統一直強調的東西,這其實是恪守漢字實用性和表意功能使然。如今,手寫書法不再為日常實用信息傳達所仰賴,以致“中宮”的重要性在當代社會生活中已相對減弱。可以說,打開“中宮”已成為當今書法演進的一種普遍趨勢,而“中宮松懈”也是當代書法藝術的一種鮮明的時代特征。這其中固然有反映和適應時代之變的合理性。然而,為追求視覺形式效果而解散間架結構、支離筆畫偏旁,全然不顧漢字的表意功能和表意符號結構的“中宮”突破,卻會給當代書法帶來嚴重的問題:當書法將漢字的表意符號結構肢解為抽象繪畫性質的點、線、面的純粹形式構成,書法藝術何以確立自身的不可取代的存在價值?這就是我們的問題。當我們把書法的中宮徹底打破,變成了一種偏旁,變成了一種點、線、面的純粹的形式構成,那么書法如何確立自己不可替代的存在價值,這僅僅是從書法的角度而已。 更為關鍵的是,解構漢字的無限制的“中宮”突破,不僅瓦解著中華書法藝術形態,更瓦解著中華文化的傳承載體。德國學者雷德侯寫過一《文脈詩心:第七屆兩岸漢字藝術節演講文集》叫《萬物》,他在書里注意到:中華文化的這種連續性,在于中國人把握了一種基本的模件性。青銅器的鑄造也是這樣,陶瓷的生產也是這樣。他在漢字中也看到了這樣的模件系統,也就是說,它靠筆畫偏旁這個“模件系統”,使得漢字能夠實現它的表意功能,表情達意的記字功能,同時也確保了中華文化的連續性。當然,他看到了問題的一個方面。在我看來,這里頭“中宮”還是一個更加重要的問題。如果說我們不守中宮之制,那么由偏旁筆畫構成的這個模件系統,依然不可能形成對漢字的構建力,漢字依然沒有辦法結構起來,以至于依然是一堆筆畫和偏旁,依然是一些抽象的點、線、面的構成。所以我想,“中宮之制”的守護和中華文化的連續性、傳承性是緊密關聯的。 無論廣義還是狹義地理解,“中宮”都是中華書法作為漢字呈現方式的合理且必要的核心成分,是漢字本身也是作為漢字藝術的中華書法的*基本的規范性、結構性所在,是結構漢字表意符號形式、確保文字信息傳達和中華文化連續性的關鍵因素。對于書法藝術來說,不管追求怎樣的風格形式,“中宮”須得堅守,打開之途也須得有度。這是守住書法作為漢字藝術的本質性要求,否則它終將被蒙德里安、康定斯基式的抽象繪畫所取代。 ……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自卑與超越
- >
二體千字文
- >
唐代進士錄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