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全要素網絡與產業集群發展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9659106
- 條形碼:9787509659106 ; 978-7-5096-5910-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全要素網絡與產業集群發展 本書特色
在知識經濟大環境下,喻登科、周榮等著的《全要素網絡與產業集群發展》致力于明確知識經濟環境下價值、知識、關系、物質等資源整合的重要意義,強調知識生態對新興產業群,尤其是具有知識密集特征的現代新興產業群形成與演化的影響。本書將價值網、知識網、關系網和物聯網相結合,構建四網融合的全要素網絡模型,探索全要素網絡的維力、虛實二象性和場態特征,并將其與戰略性新興產業群的形成與演化相融合,健全新興產業群形成與演化的機理,對中國促進新興產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指導價值。
全要素網絡與產業集群發展 內容簡介
產業集群協同發展的本質是什么?在過去的產業戰略管理研究工作中,通常將集群企業的協同效應歸因于資源共享與能力互補。遺憾的是,已有研究對產業集群內資源共享與能力互補的影響因素與作用機制缺乏進一步的深入解釋。 《全要素網絡與產業集群發展》提出了全要素網絡這一全新概念,認為產業集群的本質是由社會網、知識網、物聯網和價值網四種要素網絡復合而成的網絡,四種網絡的融合與協作為產業集群的生成、運行與演化提供了原動力與機制。 《全要素網絡與產業集群發展》系統詮釋了全要素網絡的概念、構成以及特性,基于這一概念探索了產業集群尤其是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的生成與演化機制,并由此做出了我國產業未來發展與演進方向的預測。這些探索性的研究,在理論上有利于開拓產業集群領域研究者的研究思路,在實踐層面能夠為我國大力發展新興產業與產業集群提供政策指引。 《全要素網絡與產業集群發展》的讀者對象包括產業集群與產業網絡的研究者以及產業經濟管理的政策制定者與實踐者。
全要素網絡與產業集群發展 目錄
一、研究背景
二、基本概念
三、四網融合理念的提出
四、四網融合與產業集群創新的關系
五、命題、觀點與主要研究內容
六、研究方法與創新之處
七、技術水平與潛在應用價值
八、本章小結
第二章 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中的全要素網絡模型及要素共享機制
一、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中的全要素網絡模型
二、基于全要素網絡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要素共享機制
三、案例分析
四、本章小結
第三章 全要素網絡維力、產業變革與新興產業集群形成
一、四網融合下的全要素網絡
二、全要素網絡的網絡維力
三、全要素網絡維力作用下的產業變革
四、新興產業集群形成機理
五、本章小結
第四章 全要素網絡的虛實二象性與產業集群的生成與演化機理
一、產業集群中的全要素網絡
二、全要素網絡的虛實二象性
三、虛實相生:產業集群的生成機理
四、虛實替代:產業集群的演化機理
五、本章小結
第五章 基于場態效應的產業網絡演化模型
一、產業網絡及其場態特征
二、產業網絡場的演化機理
三、場態效應對產業網絡演化的帶動作用
四、場態效應作用下的傳統產業升級模式
五、場態效應作用下的新興產業培育模式
六、本章小結
第六章 “互聯網+”背景下的全要素網絡及產業集群生成機理與模式
一、“互聯網+”環境條件對產業集群發展的支撐作用
二、“互聯網+”背景下產業集群全要素網絡及其運行機制
三、“互聯網+”背景下基于全要素網絡的產業集群生成機理
四、“互聯網+”背景下基于全要素網絡的產業集群生成模式
五、本章小結
第七章 全要素網絡、“技農貿一體化”與“互聯網+農業”可持續發展
一、農業生產中的全要素網絡模型
二、基于全要素網絡的“技農貿一體化”模式
三、“互聯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路徑
四、案例分析
五、本章小結
第八章 泛在知識環境下的全要素網絡形成與大產業整合戰略構想
一、泛在知識環境對未來經濟發展模式的影響
二、泛在知識環境下的全要素網絡形成機理
三、基于全要素網絡的大產業整合戰略
四、泛在知識環境下大產業整合戰略的落實
五、本章小結
第九章 全要素網絡理論對江西省推動產業經濟發展的啟示與建議
一、產業經濟發展面臨的新形勢
二、全要素共享是未來產業經濟發展的新趨勢
三、打造要素共享平臺的關鍵是要建設和依托全要素網絡
四、利用全要素共享平臺促進江西省傳統產業升級與新興產業集群式發展
五、本章小結
第十章 結論與展望
一、主要結論
二、研究不足與展望
與本書相關的學術論文發表情況
后記
全要素網絡與產業集群發展 節選
《全要素網絡與產業集群發展》: 對于一般性生產要素的共享,與全要素網絡的框架模型相對應,主要應致力于以下三個方面的組織協調。其一,發掘要素共享的潛能,對跨組織要素共享提供充足的價值增值目標引導。即利用宣傳和示范等方式,在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中樹立起要素共享的樣板工程,讓企業組織認識到要素共享的價值,同時分享跨組織間要素共享的經驗;*重要的是,要為組織間要素共享與協作創造機會,從而在實踐中激發跨組織間要素共享的潛能。其二,提高泛在計算技術和水平,讓知識網絡和信息系統在產業集群的跨組織管理中充分發揮作用,使企業組織能夠迅速地在產業集群內獲取可能共享要素的目標及相關信息,以此為高效實施要素共享提供信息支持與服務。其三,暢通產業集群內的關系網絡,同時還要建立起有形資源共享的智能物流渠道。關系網絡是跨組織要素共享可行性的前提,而物流渠道則是有形要素共享的基本條件,也是要素共享成本、效率和收益的決定性因素。 對于專業性生產要素的共享則主要依賴競爭環境和行業合作氛圍。在競爭激烈的情況下,競爭對手之間很難進行要素共享,而上下游產業鏈和合作者之間則可能進行部分專業性生產要素的共享,但顯然上下游產業鏈、合作者與核心企業之間的生產要素會以互補性為主,而能共享的要素資源是非常有限的。但過于寬松的競爭環境,則意味著競爭對手的數量非常少,此時要素資源共享沒有充足的動力,也達不到相當的規模。只有適度的競爭環境,才有利于競爭對手間的專業性生產要素共享。而行業合作氛圍則是競爭環境的反面,相對濃厚的合作氛圍能夠增強行業凝聚力,在競爭對手間形成緩沖力和潤滑作用,從而有利于要素資源的共享。因此,要加強專業性生產要素的共享,需要營造出適度的競爭環境,還要通過文化建設等來營造出行業內的合作氛圍。 對于戰略性生產要素,則不需要對其共享進行組織協調,甚至還應該對其泄露、竊取等行為進行抵制,以保護產業集群內企業組織的合法權益,維持正當競爭的環境,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的健康與可持續發展。 (三)要素共享的利益分配機制 既然要素共享與協同能夠實現價值增值,為產業集群帶來利益,那么顯然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就是產業集群穩固與和諧發展以及企業組織具有要素共享動力的保障。利益分配就是要將要素共享帶來的價值增值在共享雙方(貢獻方和接受方)之間按照一定的比例進行分配,從而保障雙方在要素共享中的合理回報。 對于一般性生產要素的共享,由于其具有普遍性、大規模、高頻率共享的特性,利益分配應該建立起一種制度。在產業集群的組織之間形成一種共識,不需要每次通過協商簽訂協議,從而降低跨組織要素共享的交易成本。通過有效的要素分類管理、要素價值評估體系等,使產業集群內跨組織的要素管理變得像組織內的要素調配一樣高效率,讓跨組織要素共享常態化。在一定程度上,一般性生產要素的共享管理類似在產業集群內建立起一種文化生態,對其共享和利益分配都按照慣例進行日常化管理。 而對于專業性生產要素,一方面對貢獻方的價值比較大,共享時可能一定程度上會對自身帶來隱性風險;另一方面對接受方又會帶來較大的利益。在較大規模價值增值的情況下,利益分配機制的作用就凸顯出來了,需要在合理評估價值增值水平、合理評估雙方的貢獻值基礎上,按照相對貢獻的比例進行磋商性地利益分配。由此需要建立至少三種機制,即價值評估機制、貢獻評估機制、協商制度。價值評估要建立在產業鏈、價值鏈基礎上,高效而精確地對要素共享活動所帶來的價值增值能力做出評估;貢獻評估則要能分別對要素共享雙方在此次要素共享與協同中所做的邊際貢獻進行比例分配;協商制度則要使得共享雙方能夠建立起有效的溝通與信息管理渠道,從而保證雙方對要素共享后利益分配的滿意程度,為后期持續地要素共享奠定關系基礎。 ……
全要素網絡與產業集群發展 作者簡介
喻登科,江西宜春人,管理學博士。現任職于南昌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南昌大學管理學院“科技創新與知識管理”研究團隊帶頭人,主要從事科技成果轉化、知識網絡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已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省級科研項目10余項;在《中國軟科學》《科學學研究》《管理評論》等國內經濟管理類重要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百余篇,在Frontiers in Psychology、Sustainability、Journal of the Knowledge Economy等國際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數篇。獲得省部級科研獎勵4項、學會優秀論文獎勵3項。 周榮,江西宜春人,管理學博士。江西科技師范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師,主要研究領域為技術創新管理、知識管理、教育經濟管理。已主持省級課題3項,其中江西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1項、江西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1項,江西省軟科學項目1項;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項,省級課題2項;在《系統管理學報》《中國科技論壇》《情報科學》等期刊上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30余篇。
- >
唐代進士錄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月亮虎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