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醫內科主治醫師資格考試強化訓練5000題目錄
**部分 基礎知識中醫基礎理論 / 1 **單元 陰陽五行學說 / 1 第二單元 藏象 / 5 第三單元 精、氣、血、津液、神 / 9 第四單元 經絡 / 12 第五單元 病因 / 15 第六單元 發病 / 18 第七單元 病機 / 18 第八單元 防治原則 / 21內經 / 23 **單元 氣、陰陽、五行 / 23 第二單元 藏象 / 24 第三單元 病機 / 26 第四單元 病證 / 27 第五單元 診法 / 28 第六單元 論治 / 30 第七單元 養生 / 31傷寒論 / 33 **單元 太陽病辨證論治 / 33 第二單元 陽明病辨證論治 / 36 第三單元 少陽病辨證論治 / 37 第四單元 太陰病辨證論治 / 38 第五單元 少陰病辨證論治 / 39 第六單元 厥陰病辨證論治 / 41 第七單元 霍亂病辨證論治 / 41 第八單元 陰陽易瘥后勞復病辨證論治 / 43金匱要略 / 43 **單元 痙濕暍病篇 / 43 第二單元 中風歷節病篇 / 44 第三單元 血痹虛勞病篇 / 45 第四單元 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篇 / 46 第五單元 胸痹心痛短氣病篇 / 47 第六單元 腹滿寒疝宿食病篇 / 48 第七單元 痰飲咳嗽病篇 / 49 第八單元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篇 / 50 第九單元 黃疸病篇 / 51 第十單元 婦人妊娠病篇 / 52 第十一單元 婦人雜病篇 / 53溫病學 / 55 **單元 溫熱類溫病 / 55 第二單元 濕熱類溫病 / 58 第三單元 溫毒類溫病 / 62中藥學 / 64 **單元 中藥的產地 / 64 第二單元 中藥炮制 / 64 第三單元 藥性理論 / 65 第四單元 中藥的配伍與用藥禁忌 / 66 第五單元 中藥的劑量與用法 / 67 第六單元 解表藥 / 68 第七單元 清熱藥 / 69 第八單元 瀉下藥 / 71 第九單元 祛風濕藥 / 72 第十單元 化濕藥 / 73 第十一單元 利水滲濕藥 / 74 第十二單元 溫里藥 / 75 第十三單元 理氣藥 / 76 第十四單元 消食藥 / 76 第十五單元 驅蟲藥 / 77 第十六單元 止血藥 / 78 第十七單元 活血化瘀藥 / 79 第十八單元 化痰止咳平喘藥 / 80 第十九單元 安神藥 / 81 第二十單元 平肝息風藥 / 82 第二十一單元 開竅藥 / 83 第二十二單元 補虛藥 / 84 第二十三單元 收澀藥 / 85 第二十四單元 涌吐藥 / 86 第二十五單元 攻毒殺蟲止癢藥 / 87 第二十六單元 拔毒化腐生肌藥 / 87方劑學 / 88 **單元 概述 / 88 第二單元 解表劑 / 89 第三單元 瀉下劑 / 91 第四單元 和解劑 / 92 第五單元 清熱劑 / 93 第六單元 祛暑劑 / 95 第七單元 溫里劑 / 95 第八單元 補益劑 / 97 第九單元 固澀劑 / 98 第十單元 安神劑 / 99 第十一單元 開竅劑 / 101 第十二單元 理氣劑 / 101 第十三單元 理血劑 / 103 第十四單元 治風劑 / 104 第十五單元 治燥劑 / 105 第十六單元 祛濕劑 / 106 第十七單元 祛痰劑 / 107 第十八單元 消食劑 / 109 第十九單元 驅蟲劑 / 110第二部分 相關專業知識中醫診斷學 / 111 **單元 問診 / 111 第二單元 望診 / 115 第三單元 舌診 / 119 第四單元 聞診 / 122 第五單元 脈診 / 124 第六單元 按診 / 127 第七單元 八綱辨證 / 128 第八單元 病性辨證 / 130 第九單元 臟腑辨證 / 132 第十單元 其他辨證方法 / 138診斷學基礎 / 140 **單元 常見癥狀與體征 / 140 第二單元 問診 / 149 第三單元 檢體診斷 / 150 第四單元 實驗診斷 / 162 第五單元 器械檢查 / 174 第六單元 影像檢查 / 178傳染病學 / 182 **單元 傳染病學總論 / 182 第二單元 常見傳染病 / 185 第三單元 醫院感染 / 198醫學心理學 / 200 **單元 心理學基礎知識 / 200 第二單元 心理應激與心身疾病 / 204 第三單元 心理障礙 / 206 第四單元 心理健康 / 208 第五單元 病人心理與醫患關系 / 208醫學倫理學 / 212 **單元 醫學的道德傳統 / 212 第二單元 醫學倫理學的基本原則與范疇 / 217 第三單元 臨床診療的道德要求 / 219 第四單元 疾病預防的道德要求 / 221 第五單元 醫學研究道德 / 222 第六單元 醫德修養與評價 / 223衛生法規 / 224 **單元 衛生法中的法律責任 / 224 第二單元 相關法律法規 / 227第三、四部分 專業知識與專業實踐能力中醫內科學 / 236 **單元 感冒 / 236 第二單元 咳嗽 / 243 第三單元 哮病 / 250 第四單元 喘證 / 255 第五單元 肺癰 / 260 第六單元 肺癆 / 264 第七單元 肺脹、肺痿 / 269 第八單元 心悸 / 274 第九單元 胸痹 / 281 第十單元 不寐 / 291 第十一單元 癲狂 / 300 第十二單元 癇病 / 305 第十三單元 癡呆 / 312 第十四單元 厥證 / 316 第十五單元 胃痛 / 322 第十六單元 痞滿 / 331 第十七單元 嘔吐 / 337 第十八單元 噎膈 / 343 第十九單元 呃逆 / 347 第二十單元 腹痛 / 352 第二十一單元 泄瀉 / 358 第二十二單元 痢疾 / 363 第二十三單元 便秘 / 368 第二十四單元 脅痛 / 373 第二十五單元 黃疸 / 377 第二十六單元 積聚 / 384 第二十七單元 鼓脹 / 391 第二十八單元 頭痛 / 398 第二十九單元 眩暈 / 405 第三十單元 中風 / 410 第三十一單元 癭病 / 418 第三十二單元 瘧疾 / 422 第三十三單元 水腫 / 427 第三十四單元 淋證 / 436 第三十五單元 癃閉 / 443 第三十六單元 郁病 / 449 第三十七單元 血證 / 455 第三十八單元 消渴 / 463 第三十九單元 自汗盜汗 / 469 第四十單元 內傷發熱 / 474 第四十一單元 虛勞 / 480 第四十二單元 癌病 / 485 第四十三單元 痹證 / 489 第四十四單元 痙證 / 495 第四十五單元 痿證 / 500 第四十六單元 顫證 / 505 第四十七單元 腰痛 / 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