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線裝中華國粹:晏子春秋
-
>
東坡詞
-
>
邵雍集
-
>
塞涅卡全集(1-4冊)
-
>
(精裝)古典名著普及文庫:增廣賢文·弟子規·孝經
-
>
道德經全集(全四冊)
-
>
后漢書
復旦中文先哲叢書陳子展文存(全2冊)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2587322
- 條形碼:9787532587322 ; 978-7-5325-8732-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復旦中文先哲叢書陳子展文存(全2冊)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古代文學、歷史文化、近代文學、雜文愛好者研究者 2018年適逢陳子展先生誕辰120周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繼出版《朱東潤文存》《趙景深文存》之后,推出《陳子展文存》。《文存》收錄陳子展先生1949年前撰著的學術文章、隨筆、雜文、舊詩、文學史著作和人物傳記的單行本以及中國文學批評的講義綱要,可見陳子展先生1949年以前著述的精華,頗有學術價值與文化價值。此書為上海文化專項基金資助項目。
復旦中文先哲叢書陳子展文存(全2冊) 內容簡介
陳子展先生的治學生涯長達六十多年,著述繁富,《陳子展文存(上下)(精)》所收作品大致以1949年為限,收入子展先生在此之前的著述文字。
全書分為三編,各編所收文章或專著,按出版或發表的時間先后排序。一是單篇論文和學術性隨筆,主要是古代文學方面的文章,間涉經學、歷史等內容。二是陳先生早年發表在報刊上的部分雜文和舊體詩作。三是1949年以前學術專著的選編,主要包括陳先生的《中國文學史講話》,以及一些古代人物傳記的單行本,同時還編入他早年在復旦大學講授中國文學批評課程時一份講義的綱要。
復旦中文先哲叢書陳子展文存(全2冊) 目錄
——紀念陳子展先生誕辰一百二十周年(代序) 徐志嘯
上編 論文與隨筆
中編 雜文與舊詩
孔子與戲劇
《申報·自由談》未收錄專集之雜文
舊體詩鈔
下編 專著選編
中國文學史講話
馬援
林則徐
鄭和
復旦大學中國文學批評講義(存綱要)
整理后記
復旦中文先哲叢書陳子展文存(全2冊) 節選
揮汗讀書 揮汗讀書不已, 人皆怪我何求。 我豈更求榮達? 日長聊以銷憂。 這是北宋秦觀所作《寧浦書事》之一,大約是他因黨案削官,安置橫州時候的東西罷,不然,牢騷氣味也許不會這樣濃厚了。倘若他是個得意的闊人,他可以在“風亭水榭,沉李浮瓜”,度過他的伏天。倘若他是個與人無忤與世無爭的高人隱士,他可以在“北窗下臥,涼風時至,自謂是羲皇上人”,很舒服地逃過這炎熱的五六月。無奈他的命運注定他落在士大夫的一個階層里,卻叫他享不到士大夫可以享到的福氣,倒叫他擔受士大夫不愿擔負的重擔,在那炎炎的夏日,日子忒長,他只好揮汗讀書,銷憂遣悶了! 這幾天,上海天氣特熱,我實在禁受不住。一面讀書,一面揮汗,為了什么?我自己也答不出,記起秦觀的一首詩,不覺有同感了。 本來這樣的大熱天,*不宜于讀書。有冷氣管的電影院倒可以去看看,有電風扇的咖啡館也可以去談談,同樣有避暑設備的跳舞廳更可以去耍耍,自然,冰結漣,冰凍汽水果物之類是不可少的。不然,就辜負了這現代的都市文明了。 不過在這樣的都市住膩了,也會想到山林郊野的,尤其時在這炎熱的夏天。所以廬山、莫干山,以及黃山、雞公山等處,就成了都市里面的文明人———高等華人,以及外國紳士避暑銷夏的“圣地”。至于*大多數沒有福氣到這種圣地去避暑的人,又不能不住在都市,住在都市又不能享受避暑的科學文明,原也只是活該。活該又不甘服,如果僥幸識字,讀書銷夏,倒是一種*好的辦法,何況是有什么憂患的人,還可藉此銷憂呢! 自然,這個時候并不是讀書的季節,各種學校不都是放暑假了么?然而揮汗讀書,比鋤禾種菜,拉扯挑擔之類勞力的揮汗,究竟是有天堂地獄之別的。可見同是“火傘高張”,有的藉此享福,有的因此更見勞苦,只有我們書呆子,揮汗讀書,苦中有樂,樂中有苦,還是一種苦樂均衡的生活,*為理想的生活。 汗,并不是可以詛咒的東西。一個人在應當出汗的時候,不出,便是有了病,阿司匹林、麻黃桂枝就成了圣藥。汗孔閉塞,好像塞了鼻孔,呼吸不靈,那是難過的。汗水分泌不出,好像尿水撒不下來,也是過不下去的。出一點汗,倒不算什么大犧牲,少爺小姐,老爺太太,你們可不要害怕。一般文人,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勞力的機會極少,汗水也犧牲不許多。莫說揮汗吃苦,這樣的大熱天,讀書也出汗,不讀書也出汗。何況“讀書不忘救國,救國不忘讀書”,讀書“有意想不到之效力”。出自己的汗,讀自己的書,救自己的國,又何樂而不為呢? 倘若有少爺小姐發宣言,喊口號,反對我的揮汗讀書論,我并不堅持我原來的主張,以求貫徹,這一點世故我是清楚了的。這一篇閑話,太說長了,就引相傳為頑童逃學的一首詩作為話尾罷。 春天不是讀書天, 夏日炎炎正好眠。 秋有蚊來冬有雪, 一心收拾到明年。 一九三四.七.二○ ……
復旦中文先哲叢書陳子展文存(全2冊) 作者簡介
陳子展(1898-1990),中國文學史家、雜文家。原名炳堃,以字行,湖南長沙人。曾在東南大學教育系進修,結業后回湖南從事教育工作。1927年"馬日事變"后遭通緝,避居上海。1932年主編《讀書生活》。1933年起任復旦大學等校教授。1937年始任復旦大學中文系專職教授、中文系主任。20世紀30年代曾發表大量雜文、詩歌和文藝評論,后長期從事《詩經》、楚辭研究。著有《中國近代文學之變遷》《最近三十年中國文學》《詩經直解》《楚辭直解》等。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二體千字文
- >
我與地壇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山海經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