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白虎湯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7755138
- 條形碼:9787507755138 ; 978-7-5077-5513-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白虎湯 本書特色
叢書的每一個分冊針對張仲景《傷寒雜病論》里的一個方子,匯編歷代研究和現代研究的資料,對深入研究經方有較大的參考價。
白虎湯 內容簡介
近幾年,全國延至東南亞乃至全球的中醫藥界,廣泛興起了中醫“經方熱”,學經方、用經方成為了一種中醫藥學界的熱潮。在“經方熱”的基礎上,在中醫臨床藥學的助力下,中藥泰斗祝之友老教授傳承團隊提出了“經藥”的概念。“經藥”即“經典之藥”之簡稱,是中醫臨床藥學的基礎概念,是以中醫藥經典理論為指導,專門研究中醫藥傳統精確用藥的知識體系。它以《神農本草經》為基礎探討總結經方乃至時方用藥的合理與精準,徹底改善“病準方對藥不靈”之尷尬局面。《醫圣仲景經方臨證薪傳系列叢書》,就是在“經方熱”“經藥熱”的潮流中應運而生的。 叢書的每一分冊針對張仲景《傷寒雜病論》的一個方子,匯編了歷代文獻研究和現代實驗研究的資料,分為經方及類方概述、經方及組成藥物的藥理研究、經方的臨床運用三部分進行闡述,旨在為廣大中醫臨床醫生、中醫院校師生提供更為詳實完備的理論參考和臨床借鑒。 本系列叢書以循序漸進之方法,首批推出《葛根湯》《小柴胡湯》《酸棗仁湯》《白虎湯》《小建中湯》共5冊,以期廣大讀者在體例上、內容上提出建設性意見,便于我們修訂和在以后分冊編寫中遵旨行事,給大家提供更實用更有價值的理論和臨床研修之經方用書。
白虎湯 目錄
**節 出處、方名釋義及組成
第二節 方論
第三節 類方及組成
第二章 藥理研究
**節 組成藥物的藥理研究
石膏
知母
甘草
粳米
第二節 白虎湯的藥理研究
第三章 臨床運用
**節 傳染病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腦炎
流行性出血熱
鉤端螺旋體病
萊姆病
羌蟲病
第二節 內科疾病
痛風
糖尿病
第三節 神經系統疾病
腦出血
老年性癡呆
三叉神經痛
偏頭痛
植物神經功能紊亂
第四節 消化系統疾病
反流性食管炎
胃炎
肝硬化腹水
肝炎
腸胃炎
納差
便秘
腸傷寒
急性胰腺炎
第五節 精神疾病
神經官能癥
失眠病
精神病食欲亢進
精神性煩渴癥
抗精神病藥物所致的副反應
第六節 呼吸系統疾病
大葉性肺炎
支原體肺炎
肺結核
肺膿腫
第七節 風濕系統疾病
風濕性關節炎
參考文獻
白虎湯 節選
《白虎湯》: 臨床運用 1.變應性亞急性敗血癥 變應性亞急性敗血癥,簡稱“亞敗”,是以發熱、皮疹、關節疼痛為基本特征的變態反應性綜合征。目前病因未明確,治療較棘手,西藥激素雖有一定療效,但副作用大。韓樹人‘39]報道以白虎加蒼術湯治療變應性亞急性敗血癥2例,2例“亞敗”反復發作,正氣本已耗傷,復因起居不慎,感受外邪,內外合邪,太陰陽明同病,濕熱交蒸,充斥表里。氣分熱盛則發熱汗出,口渴引飲,脈洪滑而數,表邪未罷則畏冷,邪熱上炎則咽痛,波及營分則見皮疹,濕熱流注關節,經絡痹阻則四肢關節疼痛;苔黃膩為濕熱內蒸之象,誠如《濕熱病篇》所云:“濕熱證,壯熱口渴,自汗,身重,胸痞,脈洪大而長者,此太陰之濕與陽明之熱相合。”綜觀是癥,乃陽明氣分有熱,太陰濕戀之候,故治以清熱除濕,宣痹通絡之法,方取白虎加蒼術湯為主,藥以生石膏、肥知母清解陽明氣分之熱,生蒼術化太陰之濕,更加銀花、連翹、板藍根、土茯苓等清熱解毒,羌活、薏仁等化濕通絡宣痹。諸藥合用,共奏清熱除濕通痹之功。 2.小兒高熱 曾沛森40]報道從1988年至1992年用白虎加蒼術湯為主治小兒高熱癥(主要有外感、急性扁桃體炎)50例,療效滿意。楊翠玉報道自1994-2003年采用白虎加蒼術湯治療小兒高熱70例,收到滿意療效,加用板藍根、青天葵清熱解毒涼血,蟬蛻疏風熱。藥后啜稀粥,濡養胃氣以助藥力,從而達到治愈目的。說明本方對小兒高熱有一點療效,結合具體疾病,靈活加減,當可收獲滿意療效。 3.產后發熱 產后發熱在《醫宗金鑒》和《女科經論》中提到六證,即是傷食發熱、疥血發熱、外感發熱、血虛發熱、勞力發熱和蒸乳發熱。血虛或勞力發熱是謂虛證,其為低熱(體溫不超過38℃),伴虛弱之癥如面色少華或無華,舌質淡,苔薄,脈虛數等;蒸乳發熱多見于產后第三日開始或發熱兩三日,熱可消退,也可為乳汁結滯,釀成癰腫,引起發熱。產后傷食發熱、瘀血發熱、外感發熱、產后溫病等皆是實證,因此,筆者認為產后發熱以實證為多。《近世婦科中藥處方集》中的產褥熱(中室稱為產后傷寒),用銀翹散合桃仁蘇木湯治療,成都中醫學院《中醫婦科學·婦科醫案選》兩例產后發熱,一為濕熱蘊伏,三焦郁閉,以三仁湯加減治療,另一為少陽陽明合病,則用大柴胡湯加減治療,均獲其效,可知產后發熱應注意重視“實”象。胡有仁[41]報道應用白虎加蒼術湯合生化湯,治療產后發熱36例,本組36例產后發熱,均為濕熱瘀血所致。因(1)產后離經之血不能通暢排出,留滯于體內而產生瘀熱;(2)產后脾胃本虛,而多認為產后虛弱,悠食滋膩補益之品,愈傷脾胃,水谷消運受礙,生濕聚熱;(3)妊娠期注意保養和增加必要的營養,同時為年輕的初產之婦,身體素質較佳。前二者是致產后發熱的主要因素,而后者則是決定疾病虛實的根本。因此,筆者認為產后雖有血氣暫脫,但產后發熱在臨床上的表現屬“邪實”者為多。 《素問·至真要大論》說:“謹守病機,各司其屬,有者求之,無者求之,盛者責之,虛者責之,必先五勝,疏其血氣,令其調達,而至和平,此之謂也。”在審證求因上,必須掌握有者、無者、盛者、虛者,方能正確施治,達到而致和平的目的。 筆者本著這個重要原則,審其36例產后發熱之病因是濕熱瘀血,施宣泄清透,活血行瘀之治,用白虎加蒼術湯合生化湯化裁,其療效甚為滿意。如只強調生后虛弱,而棄病邪之實,施其補或攻補兼之,只能留邪為害,發熱愈甚,以至傷陰耗氣,貽誤病情。 ……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莉莉和章魚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唐代進士錄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