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千年農夫 中國、朝鮮和日本的永續農業
-
>
(精)中華古樹名木(全2冊)
-
>
線辣椒優質高產栽培
-
>
生命的藝術:動物解剖學的神秘歷史之旅
-
>
正確使用農藥知識問答
-
>
龍眼譜:外二種
-
>
迷你花園:打造你的玻璃生態瓶
獼猴桃栽培與病蟲害綠色防控原色生態圖譜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1638588
- 條形碼:9787511638588 ; 978-7-5116-3858-8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獼猴桃栽培與病蟲害綠色防控原色生態圖譜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介紹了獼猴桃的生物學特性、獼猴桃常見種類及品種、獼猴桃保鮮技術、獼猴桃病蟲害診斷及綠色防控、獼猴桃病蟲草害防治技術,通俗易懂,圖文并茂,技術可操作性強,適合廣大獼猴桃種植戶、農業技術推廣人員參考閱讀。
獼猴桃栽培與病蟲害綠色防控原色生態圖譜獼猴桃栽培與病蟲害綠色防控原色生態圖譜 前言
前言
獼猴桃屬于獼猴桃科獼猴桃屬植物,果實中含有多種營養成分,除富含人體所需的17種氨基酸及多種微量元素外,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被譽為“水果之王”,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喜愛。
為了幫助果農和技術人員盡快掌握獼猴桃種植技術,本書從目前產業發展現狀出發,介紹了獼猴桃的生物學特性、獼猴桃常見種類及品種、獼猴桃育苗與建園、獼猴桃整形修剪、獼猴桃土壤、肥料和水分管理、獼猴桃花果管理、獼猴桃采收及采后貯藏保鮮、獼猴桃加工技術、獼猴桃病害診斷及綠色防控、獼猴桃蟲害診斷及綠色防控、獼猴桃缺素癥識別及防治等。
本書圍繞農民培訓,以滿足農民朋友生產中的需求。書中語言通俗易懂,技術深入淺出,實用性強,適合廣大農民、基層農技人員學習參考。
編者2018年8月
獼猴桃栽培與病蟲害綠色防控原色生態圖譜 目錄
**節形態特征
一、根
獼猴桃的根為肉質根,皮厚;*初為白色,后轉為黃色或黃褐色,嫩脆,受傷后會流出液體,即傷流;老根外表灰褐色到黑褐色,有縱向裂紋;主根在幼苗期即停止生長,骨架根主要為側根;側根和細根很密集,共同組成發達的根系。幼根和須根再生能力很強,既能發新根,又能產生不定芽;老根發新根的能力很弱,傷斷后較難再生。
獼猴桃優良品種根系在土壤溫度為8℃時開始活動;25℃時進入生長高峰期,隨后生長開始下降;當土壤溫度為30℃時,新根生長基本停止。生長在堅硬土層內的根系分布較淺;生長在疏松土壤內的根系分布較深(圖1-1)。
圖1-1獼猴桃的根系
二、葉
常規栽培種類的獼猴桃葉大、較薄、脆,容易被風刮爛。早春萌芽后約20天開始展葉,其后迅速生長一個月,當其大小接近總面積的90%左右時,轉入緩慢生長至定型。通風透光條件下,定型后的葉片到落葉前的幾個月里,光合作用*強,制造和向其他器官輸送的養分*多。葉具有光合和呼吸功能,當其光合作用產物大于呼吸作用所消耗的物質時,養分積累并輸出供給樹體及果實生長發育所需;當呼吸所消耗的物質大于光合產物時,消耗營養。具有營養積累功能的葉叫有效葉,不具有營養積累功能的葉叫無效葉。栽培的目的就是盡可能地提高有效葉總面積,減少無效葉數量。無效葉的種類有幼嫩葉、衰老葉、遮陰葉、病蟲害或風等機械傷造成大面積失綠或破損葉。果園管理中增加有效葉面積才能提高果實的產量和品質,進而提高經濟效益。
優良品種的葉片面積大、葉厚、色深,光合能力強、養分積累多,供給花芽、樹體及果實生長發育的養分多,革質強,抗風害能力強。當然,相同品種的葉片大小和形狀因樹齡和著生位置會略有差異,但是不同種類、不同品種的獼猴桃葉片形狀和葉尖端形狀均有較大差異(圖1-2)。
圖1-2獼猴桃葉片形狀
三、芽
常規栽培的獼猴桃芽由數片具有銹色茸毛的鱗片和生長點組成,被深深地包埋在葉腋間海綿狀芽座中。每個芽座中有1~3個芽,3個芽中兩側較小的為副芽,中間較大的為主芽。副芽常呈潛伏狀,當主芽受傷或枝條短截時,副芽便萌發生長,有時主、副芽同時萌發。
按芽的性質分為葉芽和混合芽(花芽)。葉芽瘦小,萌發后只抽梢長葉;混合芽肥大、飽滿,萌發后不僅抽梢長葉,而且可開花結果。需要注意的是混合芽,即花芽(又稱花序芽或花枝芽),因其和葡萄一樣,花序是著生在當年萌發的新梢上,所以是栽培獼猴桃時重點培養的對象。混合芽根據枝條上萌發的位置,可分為上位芽、平位芽、下位芽。上位芽背向地面,萌發率高、抽枝旺、結果多;平位芽與地面平行,枝條生長中等、結果較多;下位芽朝地面,萌發率低、抽生枝條衰弱、結果少(圖1-3)。
圖1-3獼猴桃的芽
四、枝蔓
獼猴桃為木質藤本植物,枝蔓比較柔軟,需攀緣支撐物生長,其蔓可伸長生長達10米左右。根據枝蔓是否帶有花芽,可將其分為營養枝蔓和結果枝蔓。根據獼猴桃雌株生長的骨干結構,雌株可分為主干、主蔓、結果母枝(蔓)、結果枝(蔓)、營養枝(蔓)。營養枝蔓主要構成樹體的骨架結構或用于結果母枝蔓更新,如主干、主枝蔓、側枝蔓和未形成花芽的一年生枝蔓。具有開花結果能力的當年生枝蔓,叫結果枝蔓。因為獼猴桃的花芽為混合芽,所以著生在結果枝蔓的母枝上,叫結果母枝蔓。一般選長勢中庸、組織充實的枝蔓培養成結果母枝蔓。一般結果母枝蔓的中下端第7~10個節位著生的結果枝蔓較多,結果枝蔓于基部1~7節位間開始結果,一個結果枝蔓可以著生3~5個花序,每個花序可以結果1~4個。凡是達到結果年齡的枝條,除基部和蔓上抽生的徒長枝外,幾乎所有的新梢都很容易形成花芽,進而形成結果母枝蔓。獼猴桃一年可抽梢3~4次,各蔓抽生的長勢和生長量自下而上減弱(圖1-4、圖1-5)。
圖1-4獼猴桃的新梢
圖1-5獼猴桃的枝蔓
中華獼猴桃和美味獼猴桃的結果枝蔓一般按以下長短進行劃分:小于10厘米叫超短結果枝蔓(也稱叢狀結果枝蔓),10~30厘米叫短結果枝蔓,30~50厘米叫中結果枝蔓,50~100厘米叫長結果枝蔓。將軟棗獼猴桃天源紅的花枝劃分為以下五種類型:短縮花枝(0~5厘米),從基部到頂端均可著花;短花枝(5~10厘米);中花枝(10~30厘米),部分著花可達頂部,一般3~10節;長花枝(30~50厘米);徒長性花枝(50厘米以上),著花于枝條的中下部4~13節。
五、花和花序
獼猴桃花從結構上來看屬于完全花,具有花柄、花萼、花瓣、雄蕊和雌蕊,但是從功能上來看絕大多數品種屬于單性花,分為雌花和雄花。雌花子房發育肥大,多為上位扁球形,柱頭多個,心室中有多數胚珠,發育正常;雄蕊退化發育,花絲明顯矮于雌花柱頭,花藥干癟,有些雖然肉眼觀察高度接近,但是花藥中沒有花粉,或即使有少量的花粉,花粉沒有活力,在大蕾期套硫酸紙袋完全隔離外界花粉的情況下自身不能坐果。雄花則雄蕊發達,明顯高于子房,花藥呈現飽滿狀態,花粉粒大,花粉量充分且活力強;子房退化很小,呈圓錐形,有心室而無胚珠,不能正常發育。
獼猴桃的花序有單花、二歧聚傘花序和多歧聚傘花序。中華獼猴桃每花序多為1~3朵(少數品種較多,如金艷),而美味獼猴桃多為單花序或二歧聚傘花序。開花時間和花期長短因品種、雌雄性別、管理水平和環境條件而變化。中華獼猴桃和美味獼猴桃的花初開呈白色,后漸變成淡黃色或棕黃色;花大、美觀,具芳香味;缺乏明顯的蜜腺組織。
有效授粉期是指開花后在花粉管到達胚珠之前,胚囊保持活力和接受花粉能力的天數。有效授粉期的長短除了與柱頭的活力、柱頭與花粉的親和力及花粉活力等親本性狀有關外,也與授粉期的溫度、濕度等環境因子有關;ㄆ跍囟容^為平穩,花期持續的時間相對較長,而如果花期溫度變化幅度大,則會加速柱頭的褐化,使可授粉性降低。
雌性品種以中期開的花質量好,所結果實果形端正;雄性品種以早期花質量高,所以選配雄性授粉品種時,以其初花期正對上雌性品種的盛花期為宜。開花前1天至其后第二天,花柱呈現純白色而且鮮亮,從開花第三天開始柱頭逐漸變黃、變干,第五天開始變黃褐、焦枯(圖1-6、圖1-7)。
圖1-6獼猴桃的雌花
圖1-7獼猴桃的雄花
六、果實
獼猴桃是中軸胎座多心皮漿果,倒生胚珠,寥型胚囊。果實形狀不一,有圓形、長橢圓形、橢圓形或扁圓形等;果皮顏色有綠色、黃色、褐色、紅色等;表面被毛情況分為有毛、無毛兩種類型,有毛類型根據毛的分布可分為稀毛、中毛、多毛,根據生長狀態可分為短茸毛、茸毛、硬毛、糙毛等不同類型。內、外層果肉顏色可分為綠色、黃色、橙色、紅色等各種類型,目前生產上栽培品種多為選自綠色果肉的美味獼猴桃和黃色或內果皮為紅色果肉的中華獼猴桃,也有極少量的全紅型或綠肉型的軟棗獼猴桃。中華獼猴桃和美味獼猴桃品種在正常的管理和氣候條件下較少發生采前落果現象,軟棗獼猴桃有少量采前落果現象。同一品種栽培在不同地區和條件下,品質表現有差異,體現出區域適應性,引種時應注意(圖1-8、圖1-9、圖1-10)。
獼猴桃按果實成熟期一般可分為早熟、中熟、晚熟和極晚熟品種。早熟品種指8月達到成熟度而能夠上市的品種,中熟品種指9月上市的品種,晚熟品種指10月上市的品種,極晚熟品種指11月上市的品種。目前尚未發現7月成熟的極早熟品種,也未培育出早熟的美味獼猴桃品種。由于獼猴桃種植地域較大,很難用地方成熟期來衡量,所以只能以達到采收成熟度、能夠上市為準。
圖1-8黃肉果實獼猴桃
圖1-9綠肉果實獼猴桃
圖1-10紅心及紅肉果實獼猴桃
七、種子
獼猴桃的種子較小,形狀多為扁長圓形,成熟新鮮的種子多為棕褐色或黑褐色,干燥的種子呈黃褐色或紅褐色,表面有網紋(圖1-11)。經相關部門測定,獼猴桃籽粒中含油率平均為2885%,其中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達9037%,而亞油酸、亞麻酸含量平均占不飽和脂肪酸的7483%。
圖1-11獼猴桃種子
第二節生長發育特性
一、根的生長
獼猴桃根系的生長隨一年氣候的變化而變化。根系在土壤溫度8℃時開始活動,20℃左右進入生長高峰期,若溫度繼續升高,生長速率開始下降,30℃左右時新根生長基本停止。在溫暖地區,只要溫度適宜,根系可常年生長而無明顯的休眠期。
根系的生長常與新梢生長交替進行,**次生長高峰期出現在新梢迅速生長后的6月,第二次生長高峰期在果實發育后期的9月。在高溫干旱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根系生長緩慢或停止活動。
二、枝蔓的生長
獼猴桃新梢全年的生長期為170~190天。在北方地區,一般有2個生長階段,從4月中旬展葉到6月中旬大部分新梢停止生長,為**個生長期,在4月末到5月中旬形成**個生長高峰期;7月初大部分停止生長的枝條重新開始生長起到9月初枝條生長逐漸停止為第二個生長期,在8月上中旬形成第二個生長高峰期。在南方地區,9月上旬到10月中旬還會出現第三個生長期,并在9月中下旬形成第三個生長高峰期,但強度比前兩次高峰要小得多。
枝蔓生長動態枝條的加粗生長主要集中于前期,5月上中旬至下旬加粗生長形成**次高峰期,至7月上旬又出現小的增粗高峰,之后便趨于緩慢增粗,直至停止。
三、葉的生長
獼猴桃葉片生長是從芽萌動開始,展葉以后隨著枝條生長而生長,當枝條生長*快的時候,葉子生長也*迅速。正常葉從展葉到*終葉面大,需要35~40天。展葉后的第10~25天是葉片迅速生長期,此期的葉面積可達到*終的葉面積90%左右。
葉齡小于22天的葉片制造的光合產物不能滿足本身生長的需要,要不斷從成齡葉輸入碳素營養物質;葉齡22~24天時葉片的光合產物輸入和輸出達到平衡,葉片光合作用已能滿足本身需要,但不能進行光合產物凈輸出。從展葉后25天起,葉片制造的光合產物除滿足本身需要外已有剩余,開始大量輸出光合產物。
第三節開花結果特性
一、花芽分化
獼猴桃在當年夏秋季完成生理分化形成花芽原基后,直到翌年春季形態分化開始前,花器原基只是數量增加,體積變肥大,形態上并不進行分化,從外觀上無法與葉芽相區別。獼猴桃的花芽為混合芽,著生在1年生母枝當年抽生出的新梢葉腋間。休眠的越冬芽由1個肥大的葉柄痕包被著,未萌動前頂芽平齊,芽外密被棕褐色茸毛。直到盛花前70天左右才進入形態分化期,而形態分化期時間很短,速度很快,從芽萌動前10天左右開始,到開花前1~2天結束。
越冬芽的發育進程為:春季3月上旬獼猴桃的越冬芽開始萌動,芽體上端由平頂變為突起,在葉腋間出現1個微小的突起物。新梢上萌發的混合芽在萌發后可以分化成花枝和營養枝。花芽發生在離冬芽基部較遠的葉原基腋間,花芽原基膨大隆起,逐漸發育成包片;ㄐ蜷_始發育的*早標志是腋芽原基的伸長和兩側生包片的顯現,產生明顯的三裂片結構;ㄑ棵劝l4~7天后,苞片腋部出現聚傘狀花序原基,兩側產生萼片原基。
在較低部位的葉腋內,由于頂花分生組織在發育過程中受到抑制,側生花與頂花融合,使這些花發生畸變,開花授粉后產生畸形果,有些畸變甚至是3朵花融合而成的,在結果枝基部的第1、第2個果上出現的概率較高。這種現象在開花坐果前從花蕾的形態就大致可以辨別出來,凡呈扁平狀或畸形而非近圓形的花蕾將來很可能形成畸形果實(圖1-12)。
圖1-12畸形果
二、開花特性
獼猴桃植株的花量與品種、樹齡、生態環境及管理水平有關,生長正常的雌性品種海沃德的成齡植株平均花量有3 000朵左右,而秦美、金魁、布魯諾的花量較海沃德品種高。成齡的雄株的花量顯著地高于雌株,可達5 000~10 000朵。
獼猴桃的雌花從顯蕾到花瓣開裂需要35~40天,雄花則需要30~35天。雌株花期多為5~7天,雄株則達7~12天,長的可達15天;ǔ蹰_放時呈白色,后逐漸變為淺黃色至橙黃色。雌花開放后3~6天落瓣,雄花為2~4天落瓣。
花期因種類、品種而差異較大,同時受環境的影響也很大。美味獼猴桃品種在陜西關中地區一般于5月上旬和中旬開花,中華獼猴桃品種一般較美味獼猴桃早7~10天。
在22℃下,用10%的蔗糖加001%硼酸的培養基上搖床培養35小時,以測定花粉的生活力,一般早熟雄株系的花粉發芽率超過80%,中晚熟株系在65%~70%。但在管理不良的果園,如架面郁閉嚴重、營養不良等時,花粉會萌發產生大量不正常扭曲、盤繞或叉狀的花粉管。
三、授粉受精
自然狀態下,昆蟲及風均可為獼猴桃傳花授粉。雌蕊的柱頭為輻射狀,表面有許多乳頭狀突起,分泌汁液。受過粉的柱頭為黃色,未受粉的為白色;ǚ酃艿倪m宜伸長溫度為20~25℃,15℃伸長較差,而在30℃時初期伸長良好,2小時后極端衰弱,4小時后伸長停止。據赤井昭雄在實驗室用顯微鏡觀察,10℃下授粉后11小時花粉開始發芽,57小時后花粉管抵達花柱基部,84小時后進入子房。而15℃下授粉后4小時花粉開始發芽,36小時后花粉管通過花柱中部,60小時后進入子房。在20℃下授粉后2小時花粉開始發芽,24小時后花粉管抵達花柱基部,36小時后進入子房。在25℃下授粉后1小時花粉開始發芽,2小時后進入花柱,4小時后花粉管通過花柱中部,24小時后進入子房。雌花受精后的形態表現為:柱頭受粉后第3天變色,第4天枯萎,花瓣萎蔫脫落,子房逐漸膨大。
人工授粉時,如果將花粉直接放在水里制成懸浮液,會使花粉由于滲透壓的劇烈改變而喪失生命力。經過一系列試驗,Hopping等發現由Ca(NO3)2+H3BO4+纖維素膠(重量與體積百分比各為001%)+阿拉貝樹膠(重量與體積百分比為0005%)組成的懸浮基效果好,但同時還要求水中沒有金屬離子,花粉的含水量超過10%。花粉在這種懸浮液中可保持生命力3小時,同時可保護落在柱頭上的花粉在懸浮液滴干燥過程中免受脫水為害。
從授粉后60天雙細胞胚開始分裂,到發育成具有2片完整子葉的子葉胚,約需50天。即從開花到胚發育完成約110天。在胚發育完成時,種子內仍有部分胚乳細胞存在。
四、結果習性
獼猴桃容易早結果。實生苗一般是在2~4年開始開花結果,5~7年進入盛果期。嫁接苗翌年就可開花結果,特別是中華獼猴桃品種,在苗圃即可見到開花結果植株(圖1-13),一般4~5年后進入盛果期,株產15~20千克,畝產(1畝≈6667平方米。全書同)可達1 500~2 000千克。如能提高管理技術水平,有的嫁接苗畝栽110株,創下了栽后翌年畝產500千克,第六年畝產3 277千克的良好成績。
圖1-13苗圃開花結果植株
獼猴桃成花容易,坐果率高,一般無落果現象。在山東濰坊地區實生苗定植后翌年開花株率為65%,第三年開花株率為528%,第四年獲得畝產431千克的果實。可溶性固形物為13%~21%。如果選用良種嫁接苗,結果年齡會更早,一般2~3年結果,4~6年進入盛果期,株產可達10~20千克,高的可達50千克以上。為了不影響獼猴桃的發育,前三年*好不要掛果。
獼猴桃栽培與病蟲害綠色防控原色生態圖譜 節選
**章獼猴桃的生物學特性 **節形態特征 一、根 獼猴桃的根為肉質根,皮厚;*初為白色,后轉為黃色或黃褐色,嫩脆,受傷后會流出液體,即傷流;老根外表灰褐色到黑褐色,有縱向裂紋;主根在幼苗期即停止生長,骨架根主要為側根;側根和細根很密集,共同組成發達的根系。幼根和須根再生能力很強,既能發新根,又能產生不定芽;老根發新根的能力很弱,傷斷后較難再生。 獼猴桃優良品種根系在土壤溫度為8℃時開始活動;25℃時進入生長高峰期,隨后生長開始下降;當土壤溫度為30℃時,新根生長基本停止。生長在堅硬土層內的根系分布較淺;生長在疏松土壤內的根系分布較深(圖1-1)。 圖1-1獼猴桃的根系 二、葉 常規栽培種類的獼猴桃葉大、較薄、脆,容易被風刮爛。早春萌芽后約20天開始展葉,其后迅速生長一個月,當其大小接近總面積的90%左右時,轉入緩慢生長至定型。通風透光條件下,定型后的葉片到落葉前的幾個月里,光合作用*強,制造和向其他器官輸送的養分*多。葉具有光合和呼吸功能,當其光合作用產物大于呼吸作用所消耗的物質時,養分積累并輸出供給樹體及果實生長發育所需;當呼吸所消耗的物質大于光合產物時,消耗營養。具有營養積累功能的葉叫有效葉,不具有營養積累功能的葉叫無效葉。栽培的目的就是盡可能地提高有效葉總面積,減少無效葉數量。無效葉的種類有幼嫩葉、衰老葉、遮陰葉、病蟲害或風等機械傷造成大面積失綠或破損葉。果園管理中增加有效葉面積才能提高果實的產量和品質,進而提高經濟效益。 優良品種的葉片面積大、葉厚、色深,光合能力強、養分積累多,供給花芽、樹體及果實生長發育的養分多,革質強,抗風害能力強。當然,相同品種的葉片大小和形狀因樹齡和著生位置會略有差異,但是不同種類、不同品種的獼猴桃葉片形狀和葉尖端形狀均有較大差異(圖1-2)。 圖1-2獼猴桃葉片形狀 三、芽 常規栽培的獼猴桃芽由數片具有銹色茸毛的鱗片和生長點組成,被深深地包埋在葉腋間海綿狀芽座中。每個芽座中有1~3個芽,3個芽中兩側較小的為副芽,中間較大的為主芽。副芽常呈潛伏狀,當主芽受傷或枝條短截時,副芽便萌發生長,有時主、副芽同時萌發。 按芽的性質分為葉芽和混合芽(花芽)。葉芽瘦小,萌發后只抽梢長葉;混合芽肥大、飽滿,萌發后不僅抽梢長葉,而且可開花結果。需要注意的是混合芽,即花芽(又稱花序芽或花枝芽),因其和葡萄一樣,花序是著生在當年萌發的新梢上,所以是栽培獼猴桃時重點培養的對象。混合芽根據枝條上萌發的位置,可分為上位芽、平位芽、下位芽。上位芽背向地面,萌發率高、抽枝旺、結果多;平位芽與地面平行,枝條生長中等、結果較多;下位芽朝地面,萌發率低、抽生枝條衰弱、結果少(圖1-3)。 圖1-3獼猴桃的芽 四、枝蔓 獼猴桃為木質藤本植物,枝蔓比較柔軟,需攀緣支撐物生長,其蔓可伸長生長達10米左右。根據枝蔓是否帶有花芽,可將其分為營養枝蔓和結果枝蔓。根據獼猴桃雌株生長的骨干結構,雌株可分為主干、主蔓、結果母枝(蔓)、結果枝(蔓)、營養枝(蔓)。營養枝蔓主要構成樹體的骨架結構或用于結果母枝蔓更新,如主干、主枝蔓、側枝蔓和未形成花芽的一年生枝蔓。具有開花結果能力的當年生枝蔓,叫結果枝蔓。因為獼猴桃的花芽為混合芽,所以著生在結果枝蔓的母枝上,叫結果母枝蔓。一般選長勢中庸、組織充實的枝蔓培養成結果母枝蔓。一般結果母枝蔓的中下端第7~10個節位著生的結果枝蔓較多,結果枝蔓于基部1~7節位間開始結果,一個結果枝蔓可以著生3~5個花序,每個花序可以結果1~4個。凡是達到結果年齡的枝條,除基部和蔓上抽生的徒長枝外,幾乎所有的新梢都很容易形成花芽,進而形成結果母枝蔓。獼猴桃一年可抽梢3~4次,各蔓抽生的長勢和生長量自下而上減弱(圖1-4、圖1-5)。 圖1-4獼猴桃的新梢 圖1-5獼猴桃的枝蔓 中華獼猴桃和美味獼猴桃的結果枝蔓一般按以下長短進行劃分:小于10厘米叫超短結果枝蔓(也稱叢狀結果枝蔓),10~30厘米叫短結果枝蔓,30~50厘米叫中結果枝蔓,50~100厘米叫長結果枝蔓。將軟棗獼猴桃天源紅的花枝劃分為以下五種類型:短縮花枝(0~5厘米),從基部到頂端均可著花;短花枝(5~10厘米);中花枝(10~30厘米),部分著花可達頂部,一般3~10節;長花枝(30~50厘米);徒長性花枝(50厘米以上),著花于枝條的中下部4~13節。 五、花和花序 獼猴桃花從結構上來看屬于完全花,具有花柄、花萼、花瓣、雄蕊和雌蕊,但是從功能上來看絕大多數品種屬于單性花,分為雌花和雄花。雌花子房發育肥大,多為上位扁球形,柱頭多個,心室中有多數胚珠,發育正常;雄蕊退化發育,花絲明顯矮于雌花柱頭,花藥干癟,有些雖然肉眼觀察高度接近,但是花藥中沒有花粉,或即使有少量的花粉,花粉沒有活力,在大蕾期套硫酸紙袋完全隔離外界花粉的情況下自身不能坐果。雄花則雄蕊發達,明顯高于子房,花藥呈現飽滿狀態,花粉粒大,花粉量充分且活力強;子房退化很小,呈圓錐形,有心室而無胚珠,不能正常發育。 獼猴桃的花序有單花、二歧聚傘花序和多歧聚傘花序。中華獼猴桃每花序多為1~3朵(少數品種較多,如金艷),而美味獼猴桃多為單花序或二歧聚傘花序。開花時間和花期長短因品種、雌雄性別、管理水平和環境條件而變化。中華獼猴桃和美味獼猴桃的花初開呈白色,后漸變成淡黃色或棕黃色;花大、美觀,具芳香味;缺乏明顯的蜜腺組織。 有效授粉期是指開花后在花粉管到達胚珠之前,胚囊保持活力和接受花粉能力的天數。有效授粉期的長短除了與柱頭的活力、柱頭與花粉的親和力及花粉活力等親本性狀有關外,也與授粉期的溫度、濕度等環境因子有關;ㄆ跍囟容^為平穩,花期持續的時間相對較長,而如果花期溫度變化幅度大,則會加速柱頭的褐化,使可授粉性降低。 雌性品種以中期開的花質量好,所結果實果形端正;雄性品種以早期花質量高,所以選配雄性授粉品種時,以其初花期正對上雌性品種的盛花期為宜。開花前1天至其后第二天,花柱呈現純白色而且鮮亮,從開花第三天開始柱頭逐漸變黃、變干,第五天開始變黃褐、焦枯(圖1-6、圖1-7)。 圖1-6獼猴桃的雌花 圖1-7獼猴桃的雄花 六、果實 獼猴桃是中軸胎座多心皮漿果,倒生胚珠,寥型胚囊。果實形狀不一,有圓形、長橢圓形、橢圓形或扁圓形等;果皮顏色有綠色、黃色、褐色、紅色等;表面被毛情況分為有毛、無毛兩種類型,有毛類型根據毛的分布可分為稀毛、中毛、多毛,根據生長狀態可分為短茸毛、茸毛、硬毛、糙毛等不同類型。內、外層果肉顏色可分為綠色、黃色、橙色、紅色等各種類型,目前生產上栽培品種多為選自綠色果肉的美味獼猴桃和黃色或內果皮為紅色果肉的中華獼猴桃,也有極少量的全紅型或綠肉型的軟棗獼猴桃。中華獼猴桃和美味獼猴桃品種在正常的管理和氣候條件下較少發生采前落果現象,軟棗獼猴桃有少量采前落果現象。同一品種栽培在不同地區和條件下,品質表現有差異,體現出區域適應性,引種時應注意(圖1-8、圖1-9、圖1-10)。 獼猴桃按果實成熟期一般可分為早熟、中熟、晚熟和極晚熟品種。早熟品種指8月達到成熟度而能夠上市的品種,中熟品種指9月上市的品種,晚熟品種指10月上市的品種,極晚熟品種指11月上市的品種。目前尚未發現7月成熟的極早熟品種,也未培育出早熟的美味獼猴桃品種。由于獼猴桃種植地域較大,很難用地方成熟期來衡量,所以只能以達到采收成熟度、能夠上市為準。 圖1-8黃肉果實獼猴桃 圖1-9綠肉果實獼猴桃 圖1-10紅心及紅肉果實獼猴桃 七、種子 獼猴桃的種子較小,形狀多為扁長圓形,成熟新鮮的種子多為棕褐色或黑褐色,干燥的種子呈黃褐色或紅褐色,表面有網紋(圖1-11)。經相關部門測定,獼猴桃籽粒中含油率平均為2885%,其中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達9037%,而亞油酸、亞麻酸含量平均占不飽和脂肪酸的7483%。 圖1-11獼猴桃種子 第二節生長發育特性 一、根的生長 獼猴桃根系的生長隨一年氣候的變化而變化。根系在土壤溫度8℃時開始活動,20℃左右進入生長高峰期,若溫度繼續升高,生長速率開始下降,30℃左右時新根生長基本停止。在溫暖地區,只要溫度適宜,根系可常年生長而無明顯的休眠期。 根系的生長常與新梢生長交替進行,**次生長高峰期出現在新梢迅速生長后的6月,第二次生長高峰期在果實發育后期的9月。在高溫干旱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根系生長緩慢或停止活動。 二、枝蔓的生長 獼猴桃新梢全年的生長期為170~190天。在北方地區,一般有2個生長階段,從4月中旬展葉到6月中旬大部分新梢停止生長,為**個生長期,在4月末到5月中旬形成**個生長高峰期;7月初大部分停止生長的枝條重新開始生長起到9月初枝條生長逐漸停止為第二個生長期,在8月上中旬形成第二個生長高峰期。在南方地區,9月上旬到10月中旬還會出現第三個生長期,并在9月中下旬形成第三個生長高峰期,但強度比前兩次高峰要小得多。 枝蔓生長動態枝條的加粗生長主要集中于前期,5月上中旬至下旬加粗生長形成**次高峰期,至7月上旬又出現小的增粗高峰,之后便趨于緩慢增粗,直至停止。 三、葉的生長 獼猴桃葉片生長是從芽萌動開始,展葉以后隨著枝條生長而生長,當枝條生長*快的時候,葉子生長也*迅速。正常葉從展葉到*終葉面大,需要35~40天。展葉后的第10~25天是葉片迅速生長期,此期的葉面積可達到*終的葉面積90%左右。 葉齡小于22天的葉片制造的光合產物不能滿足本身生長的需要,要不斷從成齡葉輸入碳素營養物質;葉齡22~24天時葉片的光合產物輸入和輸出達到平衡,葉片光合作用已能滿足本身需要,但不能進行光合產物凈輸出。從展葉后25天起,葉片制造的光合產物除滿足本身需要外已有剩余,開始大量輸出光合產物。 第三節開花結果特性 一、花芽分化 獼猴桃在當年夏秋季完成生理分化形成花芽原基后,直到翌年春季形態分化開始前,花器原基只是數量增加,體積變肥大,形態上并不進行分化,從外觀上無法與葉芽相區別。獼猴桃的花芽為混合芽,著生在1年生母枝當年抽生出的新梢葉腋間。休眠的越冬芽由1個肥大的葉柄痕包被著,未萌動前頂芽平齊,芽外密被棕褐色茸毛。直到盛花前70天左右才進入形態分化期,而形態分化期時間很短,速度很快,從芽萌動前10天左右開始,到開花前1~2天結束。 越冬芽的發育進程為:春季3月上旬獼猴桃的越冬芽開始萌動,芽體上端由平頂變為突起,在葉腋間出現1個微小的突起物。新梢上萌發的混合芽在萌發后可以分化成花枝和營養枝。花芽發生在離冬芽基部較遠的葉原基腋間,花芽原基膨大隆起,逐漸發育成包片;ㄐ蜷_始發育的*早標志是腋芽原基的伸長和兩側生包片的顯現,產生明顯的三裂片結構;ㄑ棵劝l4~7天后,苞片腋部出現聚傘狀花序原基,兩側產生萼片原基。 在較低部位的葉腋內,由于頂花分生組織在發育過程中受到抑制,側生花與頂花融合,使這些花發生畸變,開花授粉后產生畸形果,有些畸變甚至是3朵花融合而成的,在結果枝基部的第1、第2個果上出現的概率較高。這種現象在開花坐果前從花蕾的形態就大致可以辨別出來,凡呈扁平狀或畸形而非近圓形的花蕾將來很可能形成畸形果實(圖1-12)。 圖1-12畸形果 二、開花特性 獼猴桃植株的花量與品種、樹齡、生態環境及管理水平有關,生長正常的雌性品種海沃德的成齡植株平均花量有3 000朵左右,而秦美、金魁、布魯諾的花量較海沃德品種高。成齡的雄株的花量顯著地高于雌株,可達5 000~10 000朵。 獼猴桃的雌花從顯蕾到花瓣開裂需要35~40天,雄花則需要30~35天。雌株花期多為5~7天,雄株則達7~12天,長的可達15天。花初開放時呈白色,后逐漸變為淺黃色至橙黃色。雌花開放后3~6天落瓣,雄花為2~4天落瓣。 花期因種類、品種而差異較大,同時受環境的影響也很大。美味獼猴桃品種在陜西關中地區一般于5月上旬和中旬開花,中華獼猴桃品種一般較美味獼猴桃早7~10天。 在22℃下,用10%的蔗糖加001%硼酸的培養基上搖床培養35小時,以測定花粉的生活力,一般早熟雄株系的花粉發芽率超過80%,中晚熟株系在65%~70%。但在管理不良的果園,如架面郁閉嚴重、營養不良等時,花粉會萌發產生大量不正常扭曲、盤繞或叉狀的花粉管。 三、授粉受精 自然狀態下,昆蟲及風均可為獼猴桃傳花授粉。雌蕊的柱頭為輻射狀,表面有許多乳頭狀突起,分泌汁液。受過粉的柱頭為黃色,未受粉的為白色;ǚ酃艿倪m宜伸長溫度為20~25℃,15℃伸長較差,而在30℃時初期伸長良好,2小時后極端衰弱,4小時后伸長停止。據赤井昭雄在實驗室用顯微鏡觀察,10℃下授粉后11小時花粉開始發芽,57小時后花粉管抵達花柱基部,84小時后進入子房。而15℃下授粉后4小時花粉開始發芽,36小時后花粉管通過花柱中部,60小時后進入子房。在20℃下授粉后2小時花粉開始發芽,24小時后花粉管抵達花柱基部,36小時后進入子房。在25℃下授粉后1小時花粉開始發芽,2小時后進入花柱,4小時后花粉管通過花柱中部,24小時后進入子房。雌花受精后的形態表現為:柱頭受粉后第3天變色,第4天枯萎,花瓣萎蔫脫落,子房逐漸膨大。 人工授粉時,如果將花粉直接放在水里制成懸浮液,會使花粉由于滲透壓的劇烈改變而喪失生命力。經過一系列試驗,Hopping等發現由Ca(NO3)2+H3BO4+纖維素膠(重量與體積百分比各為001%)+阿拉貝樹膠(重量與體積百分比為0005%)組成的懸浮基效果好,但同時還要求水中沒有金屬離子,花粉的含水量超過10%;ǚ墼谶@種懸浮液中可保持生命力3小時,同時可保護落在柱頭上的花粉在懸浮液滴干燥過程中免受脫水為害。 從授粉后60天雙細胞胚開始分裂,到發育成具有2片完整子葉的子葉胚,約需50天。即從開花到胚發育完成約110天。在胚發育完成時,種子內仍有部分胚乳細胞存在。 四、結果習性 獼猴桃容易早結果。實生苗一般是在2~4年開始開花結果,5~7年進入盛果期。嫁接苗翌年就可開花結果,特別是中華獼猴桃品種,在苗圃即可見到開花結果植株(圖1-13),一般4~5年后進入盛果期,株產15~20千克,畝產(1畝≈6667平方米。全書同)可達1 500~2 000千克。如能提高管理技術水平,有的嫁接苗畝栽110株,創下了栽后翌年畝產500千克,第六年畝產3 277千克的良好成績。 圖1-13苗圃開花結果植株 獼猴桃成花容易,坐果率高,一般無落果現象。在山東濰坊地區實生苗定植后翌年開花株率為65%,第三年開花株率為528%,第四年獲得畝產431千克的果實。可溶性固形物為13%~21%。如果選用良種嫁接苗,結果年齡會更早,一般2~3年結果,4~6年進入盛果期,株產可達10~20千克,高的可達50千克以上。為了不影響獼猴桃的發育,前三年*好不要掛果。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史學評論
- >
我與地壇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唐代進士錄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